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经济腾飞

发布时间:2020-05-11

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经济腾飞

  为了进一步助力县域经济的腾飞,定兴县坚定不移的实施开放兴县、工业立县战略,大力发展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制药、机械制造、新能源等五大产业集群。第一文档网为大家带来的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经济腾飞,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经济腾飞

  “京沪高铁的开通将德州带入高铁时代,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高铁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承载诸多经济概念的词汇。”这些话,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不知向她所领导的这个城市,以及她身边的同事说过多少遍。

  由一座城市的明天想到的

  “高铁绝不仅仅是‘增加了一条铁路、设了一个车站’,也不能过分地夸大‘虹吸效应’,认为车速快了反而会抽离要素。”这位高铁经停城市的市委书记,正理性地谋划着德州进入高铁时代的发展步骤。“我们必须抬头进行科学规划,低头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面对记者,吴翠云甚至能细数高铁车站每一条与市区联系的公交线路、班次,站区周边吃、住、购、金融网点、信息网络和道路建设,甚至通车的指示牌。

  高铁对于地处鲁西北的德州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她眼里,它是助力经济腾飞、推动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是拓展区域合作、承接要素转移的助推器;是优化产业结构、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加速器;是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乡统筹的支撑点。

  怎样才能避免“被遮荫”、“被屏障”、“被虹吸”,避免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被边缘化?单纯就一座城市的发展契机而言,吴翠云认为要朝着6个重点大力推进:高铁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产业调整与升级、交通设施配套与完善、战略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更高层次的“南融北接”与区域合作发展,还有就是环境优化与提升。

  由全线发展的未来想到的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吴翠云的视线没有拘于一城一隅,而是建议将打造高铁经济带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形式,纳入国家重要战略布局。她对记者表示,2012年,我国高速铁路将新增通车里程3500公里,高铁运营总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京沪、京广、京哈、沿海高铁“四纵”干线将全部贯通,是历史上新线投产最多的一年。高铁开通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带来奔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人才流动、产业转移、城市提质、区域合作,对推进沿线地区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吴翠云分析,从微观层面看,高铁沿线城市均在积极行动,大打“高铁牌”,但大部分还是立足当地谋划、单一发展,大部分停留在建设高铁新区、发展文化旅游、加大招商引资等层面,在促进区域合作、加速人才流动、推进产业升级方面还未能实现质的突破。

  从宏观层面看,近些年来,国家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划定了一些重点区域、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重点发展区域基本上一省一个,“区”又变成了“点”,同时,各区竞相发展,产业同构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因此她建议将打造高铁经济带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串“点”成“线”、拓“线”为“带”,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一体化发展。

  “京沪高铁经济带”畅想

  吴翠云建议将京沪高铁沿线作为“高铁经济带”的试点,搞好示范。主要理由有两个:

  其一,京沪高铁沿线经济基础雄厚。京沪高铁全长达1318公里,全线贯穿了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沿线经济发达、城镇密集,面积占全国的6.5%、人口占全国1/4、GDP占全国40%,拥有11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打造京沪高铁经济带,有利于建设超级城市群,形成连绵发展带,将会大大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增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实力。

  其二,京沪高铁贯穿多个国家级重点经济区。京沪高铁两端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中间还串连着京津冀、河北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开发区、苏锡常江苏沿海地区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打造京沪高铁经济带,可以将这些区域更为紧密地联接在一起,构建“哑铃型”发展布局;可以深入研究探索打破区域限制、加速区域融合,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人才交流、资源互补、区域合作,为其他地区起示范带动作用。

  为抓好试点、搞好示范,吴翠云建议国家赋予一定的先行先试权,具体抓好以下3个方面:

  一是将京沪高铁经济带纳入全国重要战略布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京沪高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科学部署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市场体系、生态保护等,支持沿线城市加快发展高铁经济,共同打造京沪高铁经济隆起带。

  二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沿线相关各省设立高铁经济协调推进机构,建立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定期举办高铁经济论坛和企业家经贸联谊会,促进沿线城市在产业定位、重大投资、旅游合作、物流发展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实现错位融合发展。

  三是实现出台政策支持高铁经济发展。以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政策,支持高铁沿线城市之间、与沿线其他省市之间的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等;对沿线城市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高铁经济提供项目、资金、政策支持;策划包装、组织实施区域合作重大项目,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高铁的‘乘数效应’和‘酵母效应’能否最大化,不仅是我们德州应当认真对待的时代命题,关键还要站在全局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源整合、加强区域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应,促进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吴翠云语重心长地说:“不要让高铁仅仅是疾驰而过”。

  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经济腾飞

  高楼乡果园面积累计达到3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挂果面积2.2万亩,其中盛果面积1.8万亩,年产鲜果2.7万公斤,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人均占有果园3亩以上,农民收入的80%以上来自苹果产业,是庆城县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之一。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紧盯产业发展,抢抓扶贫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跨越,助力经济腾飞。

  在产业布局上,突出“两纵一横”。建立贯穿杨塬—高楼—太乐3村和苏店--高楼—花村3村的两纵及309国道涉及的雷岘—高楼—苏店—丁堡4村全覆盖的苹果产业基地。

  在范引导上,狠抓“两园一带”。围绕高楼粱咀至太乐郑咀建立1000亩老果园间伐改造示范园和围绕王塬现有50亩矮化密植苹果园辐射建立500亩以上矮化密植示范园,新栽苹果树基本坚持矮化密植方向,建立沿309国道优质苹果产业带。

  在发展方向上,坚持“两转一促”。 新栽苹果树坚持由乔化栽植向矮化密植转变,管理上改变粗放经营陋习,注重学习运用先进技术,引导果农向发展大改形精细化管理果园转变,实现减产不减收,促进效益大提升。

  在力量投入上,抓好“两员一站”。每村每年坚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5次以上,重点抓好每村3名以上县聘果业技术员和乡村组织的苹果技术员及营销员队伍建设,常年抓好乡果业站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

  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经济腾飞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超越到成为“领跑者”,中国高铁书写了一部奋斗史、发展史。

  展腾飞之翅,写辉煌篇章。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倍。高铁营业总里程3万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经过近十年快速建设,“四纵四横”高铁网建成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构想成为现实。人们的出行与交通密不可分,交通工具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了提高中国的发展速度,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2005年,我国开工了第一条高铁线路—合武高铁。它的诞生,对未来高铁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串通南北,跑出加速度。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的高铁,在“交通强国,铁路兴国”的战略中迎来了飞速的发展。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粤港澳大湾区也实现了“一小时生活圈”。同时,香港西九龙站实施了“一地两检”,让两地过关更加便捷。香港段的开通,既加强了内陆和香港的合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让两地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团结,民族自豪感更加浓烈,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奋进新时代,筑发展新篇章。一方面高铁的发展打破了新的时空认知。高铁使城市边界被打破,空间距离被淡化,时间距离成为主要标尺,一小时交通圈概念增强。另一方面高铁让资源重新分配。高铁加快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在城市间的流动,各类资源在交通节点、交通干线、交通圈内重新分配,区域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最后高铁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可承受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下,都市圈一体化效应增强,工作在大城市,生活在小城市。

  从点到线,从线到面。高铁网的扩大,成为助力经济腾飞、推动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是拓展区域合作、承接要素转移的助力器;是优化产业结构、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加速器;是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乡统筹的支撑点。

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经济腾飞

https://m.zsfuye.com/zixun/146436.html

《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经济腾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