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二三节自然灾害概述

发布时间:2020-11-17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2.认识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自然灾害的属性 难点: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1988年的地球吧: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30%~40%;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巴西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被毁;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山崩等。1988年世界人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灾难的一年。古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不测风云也就是大自然发怒、施暴,它会影响环境,威胁人类生存。所以了解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知识新授】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导入提问】什么是灾害?包括哪两大类? 【学生回答】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思考】读教材第2页图l-1“无人区的火山喷发”、l-2“2003SARS病毒流行”、l-3“某地区山体滑坡”、图l-4“某地遭遇暴雪”,判断哪些属于灾害?
【读图回答】具有灾害属性的是图1-2、图l-3、图l-4。图l-1是自然现象,没有给人类生存造成危害,不具有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
【问题】你能再举出一些灾害的事例吗? 【学生回答】瘟疫、水灾、火灾等。
【思考】图l-2、图l-3、图1-4都是自然灾害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图l-3、图1-4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灾害,因此属于自然灾害。
1-2是人为原因形成的灾害,不具备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因此不属于自然灾害。 【归纳总结】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一方面指纯人为灾害,如火灾及爆炸、交通事故、企业工伤事故、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卫生类灾害、环境公害、高技术事故等;另一方面也包括人为型自然灾害,如水库地震、大量抽取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或地陷、为森林火灾、人为地质灾害等。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第48页正文部分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 自然灾害的时间角度来看,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点? 3 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有何特点? 4 种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什么特点?1 / 1

【教师总结】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点: 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征。 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材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材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至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时期。
材料四: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加剧。
【点拨】资料一突出的是区域性;资料二突出的是联系性;资料三突出的是周期性;资料四突出的是不可避免性和严重性。
【思考】为什么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特点? 【学生回答】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阅读】阅读课本第4页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并分析为什么日本多地质灾害?
【点拨】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形多山地,频繁的地震使山石破碎,再加上日本降水较多,因而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
【投影】孟加拉水灾图片、孟加拉地形图
问题:孟加拉国水灾严重,请分析并归纳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 【启发提问】
1.孟加拉国主要属于哪一类地形,这种地形对水灾的形成起什么作用? (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三角洲,平均海拔l0米以下,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2.孟加拉国属于什么气候类型,降水有什么特点?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迟,且势力强大时,对孟加拉国会有什么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达到20003000米,东北部地处山地迎风坡,年降水量高达50006000毫米。每年79月为雨季,降水丰沛,占全年降水量的80%。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势力强大时,降水强度增大、历时时间增长,出现洪涝灾害。
3流经孟加拉国的最大河流是哪一条?孟加拉国位于这条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形成水灾有什么影响? (该国境内河流纵横,大小河流有230多条,河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l0%。最大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平原和三角洲,水量大,当降水过于集中时,泄洪不畅,河道泛滥,水深可达14米,易加重孟加拉国的水灾。
4.有人说,孟加拉国水灾与海潮有一定关系。你说对吗? (对。孟加拉湾是世界上暴发风暴潮最频繁的地区。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阻碍了河水入海,海水倒灌,加重了水灾灾情。 5.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地形、气候、河流、位置等。
【承转】从自然灾害的时间角度来看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读图分析】读图1-7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趋势”图,分析说明:

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呈现什么趋势? 2)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2)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具有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讲述】材料三反映的自然灾害特点是周期性,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害“十年一遇” “百年一遇”,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
【阅读思考】课本第6页材料,明确“百年一遇”灾害的含义,并思考以下问题: 1.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间为50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同样震级的灾害?为什么? 2.查找资料,说一说1954年我国长江流域洪水是多少年一遇。
【点拨】a.不是。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二是“50年一遇”只是指一年内发生灾害的概率是2%。
b1954年的洪水是百年一遇。
【讲述】材料二反映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特点,自然灾害的联系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比如,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也就是说,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例如,火山活动就是一个灾害群或灾害链。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探究活动】1.根据有关研究结果,l480--1980年的500年中,我国的气候变化有两个干旱期:第一干旱期为l4791691年,第二干旱期为l891年以后;气温变化有4个寒冷期:即l470--1520年、l620--1720年、l840--1890年、l945--1980年。你认为我国的干旱期和寒冷期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灾害链。你还能举出灾害链的例子吗? 【点拨】a.存在联系。水汽少将导致气候变化激烈,吸收长波辐射的热量减少导致寒冷。
b.当一种灾害发生后,时常会直接导致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情形称之为灾害链,也叫次生灾害。如地震后导致的房屋倒塌、交通线中断、各种生命线系统损坏、火灾爆发、传染病等就是典型的灾害链。再如海底大地震可造成海啸。
【思考活动】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在各种灾害中,哪一类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请同学们仔细分析“1971--1995年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年均人数”表回答。
1971--1995年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年均人数



单位:万人
灾害类型 灾害影响 死亡 受伤 影响
地震 干旱和饥荒 1.91 7.36 2.63 0 洪水
风暴 1.61 1.00 滑坡 火山喷发 0.08 0.10 0.03 0.03 合计
1.27 2.07 12.33 5.76 13378.50 476.70 168.83 6069.26 6004.13 1113.09 13.76 9.43 324.14 114.27 10.75 1.51 无家可归 23.76 2.27 合计
197.13 6078.89 6331.61 1229.97 24.62 11.07 13873.29 【点拨】根据表格资料分析可知,洪水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因为它影响的年均人数最多。
四、课堂达标 1.判断下列现象哪些属于自然灾害?
A20051131730分左右,位于长沙市岳麓区三叉矶地区的岳麓化工厂一车间突然发生爆炸。爆炸摧毁了车间的厂房,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B20051813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成阳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现场死亡l人,重伤l3人。
C2004l2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26日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D.公元798月,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市东南l0千米的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把庞培、赫尔库纳姆、斯塔比奥三座城市全部淹没。
【点拨】答案:CD
2.分析下列四则案例,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点?
A.日本神户在1955以前的几十年中有记录的赤潮仅5次,而10年后的1965年,一年发生了44次,至1975年高达300多次。灾害的影响范围不断地扩大,以往20年间,自然灾害已造成大约300万人死亡。
B.英国科学家预测,如果1906年发生在旧金山那样的大地震,再次在旧金山或洛杉矾发生,死亡人数将达l1万和l40,经济损失将达550亿美元,综合损失是1906年的数十倍。l995117日发生的日本阪神大地震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的灾害经济损失之最。
C.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l949年的2155年中,共发生水灾l029次,较大的旱灾l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l020年出现一次。
D19752419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北纬40°41′,东经122°50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度l621千米,震中烈度为 IV强。410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了临震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参考答案】
A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B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C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联系性和不可避免性; D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可减轻性。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含义以及孕育它们的自然圈层; 2. 图文结合,简述干旱、地震、热带气旋、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3. 通过地图分析,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难点: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而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
【知识新授】
【板书】一、气象灾害
【引入】:大气圈中,高低压的强弱及其控制范围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移动路径的不同,都可能引起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频繁波动,产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干旱这种气象灾害。
【板书】(一)干旱
1.干旱的概念
投影
1968年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非洲严重的干旱,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1988年北美大范围的干旱,使美国粮食减产27%
【点拨】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干旱的危害
【点拨】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3.干旱的分布
【活动】 读“受旱灾和缺粮威胁的非洲”图
【点拨】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活动:① X X 【板书】(二)洪涝
1.洪水灾害
【点拨】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板书】2.雨涝灾害


【点拨】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引申】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的区别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 还破坏房屋、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
P12.活动】
雨涝等级是以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作为划分标准的。淹水越深,时间越长,作物受害就越重。
阅读:“雨涝是如何危害农作物生长的” P13活动】
世界上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从纬度上看主要分布在北纬20°-50°的自然灾害带;从地形上看,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还有沿湖、沿海等低地;从国家看,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日本、美国等。
热带气旋也是危害人类的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 【板书】(三)热带气旋
1.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投影:
新华网广西频道2012822日电 受今年第13号强台风“启德”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 817日起,广西桂南、桂东南地区相继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启德”带来的降雨给广西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损失。截至201282016时统计,年第13号台风“启德”共造成广西玉林市、北海、防城港市、钦州市、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贵港市等836县(市、区)受灾,累计受灾人口268.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1.15万人,因灾死亡3人,失踪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2.15千公顷;倒塌农房14573241间,严重损坏农房13663639间,一般损坏农房41158688间;直接经济损失16.5亿元。
【设问】:那么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台风造成的灾害多出现在哪些地区?请大家首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13“世界热带气旋主要路径示意”图,说明:(1台风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 (2台风的主要源地和主要影响区域。据此可分析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点拨】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引申】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板书】2. 热带气旋强度等级
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板书】二、地质灾害
(一)地震
1.地震的概念及量度指标



【点拨】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2.地震震级与烈度 【点拨】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讨论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点拨】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2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在无锡是3,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3.分类: ⑴按震级划分
类型 震级标准 与人类的关系
微震 弱震 强震
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震级在34.5级的地震
人们难以感觉出来 有感地震
中强震 震级在4.56级的地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
⑵按震源深度划分(右表)
⑶按成因分:构造地震(多且大,占90%以上)、火按深度震源深度
山地震(占7%、塌陷地震(少且小) 划分
⑷按震中距分: 浅源地小于60
中源地
深源地
中距
千米 60300千米 大于300千米 远震 大于1000千米
近震 1001000千米
地方 100米内
4.分布:世界地震分布相当不均匀,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板书】(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点拨】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引申】:滑坡活动强度的主要因素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功能有关。一般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体讲来,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有:
(1地形:
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



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2岩性: 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讲,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质构造: 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诱发因素: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板书】2.泥石流 1)概念
【点拨】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特点 3)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5滑坡会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板书】三、海洋灾害 1.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
2.种类: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五种。 1)风暴潮
【点拨】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风暴潮是一种重力长波,周期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的海洋潮汐之间,振幅(即风暴潮的潮高)一般数米,最大可达二三千米。它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它与相伴的狂风巨浪可酿成更大灾害。常把风暴潮分为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如中国北方海区)和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风暴潮(如中国东南沿海)两类。
2)海啸
【点拨】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千米;里氏震级要大于6.50。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尽管海啸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频次有限,尤其在人们可以对它进行预测以来,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为降低。


3)赤潮 【点拨】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湾水域。赤潮实际上是各种色潮的统称。赤潮可杀死海洋动物,危害甚大。
【板书】四、生物灾害
1.概念: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 2.种类:
1)农林牧生物灾害
【点拨】在农作区、林区、牧区,病、虫、鼠等有害生物有一定环境下暴发或流行,因此破坏农业、林业、牧业生产的现象。
2)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3.危害:
生物灾害给农、林、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还会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四、课堂达标
200412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12(双项选择

1.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20世纪后50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作出的统计,根据表格判断35题。 年代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重大自然灾害次数 20 27 47 63 82 经济损失(亿美元,385 690 1242 1929 5385
折算为1998年水平
3.关于20世纪后50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正确的叙述是( A.由于战争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B.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死亡的人数也越多 C.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增大
D.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发达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
420世纪后50年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大的是( A.暴雨造成的水灾 B.台风形成的风暴潮
C.全球变暖造成的干旱 D.地壳运动造成的地震 5.关于20世纪后50年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①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机率
②沿海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发展快,气象灾害对这类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因此增大 ③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增多,诱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有时会诱发地质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答案
1.BD 2.AD 3.C 4.C 5.D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所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2.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3.了解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4.实例体会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2.环境污染引发哪些自然灾害。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准,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
【知识新授】
【板书】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如,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森林锐减、草原退化,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重了自然灾害的频发。
1.土壤侵蚀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点拨】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滥采滥伐,造成地表植被严重破坏,使得原有植物根系固土作用大大降低,加速了地表土壤的流失。
阅读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明确以下几点: ①水土流失的原因 ②水土流失的危害 2)土壤侵蚀的后果
【点拨】侵蚀区,耕作层流失,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加剧干旱,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侵蚀的发展,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下游地区,,由于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湖泊淤浅,航道的行洪能力、湖泊的调蓄能力降低,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2.荒漠化的原因及后果 【点拨】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板书】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阅读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明确各事件主要的污染物及造成的危害 1.全球变暖
1)气候变暖的原因
2)全球变暖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
【点拨】一是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二是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3)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点拨】总体上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冬季强于夏季;在北部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在长江、黄河流域,洪水暴发的频率将会增加;在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将更加频繁。
2.臭氧层破坏 1)原因
【点拨】人类排放大量的氟利昂等 2)危害
【点拨】损伤人的免疫力,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板书】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1.大城市的地面沉降、地裂缝问题
2.矿区采空区的沉降、地裂缝、塌陷问题 3. 工程建设诱发崩塌、滑坡 4. 修建水库诱发地震
【小结】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田还江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
四、课堂达标
1. 下列事件中,属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发展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的是( A.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 B.高速公路、大型水利工程等建设不当 C.水土流失、荒漠化 D.人口过多、工业集中 2.下列关于水土流失灾害的直接危害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变浅,洪涝增加 B.山体滑坡渐增
C.泥石流危害日益严重 D.土地肥力下降,人类生存条件恶化 200973日,暴雨侵袭桂林市,由于地下管道宣泄不畅,某些路段积水成灾,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依据材料回答34题。 3.这次暴雨给城市带来的损失远比附近郊区大,对城市“突发性考验”,远比郊区严峻,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物多而集中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D.城市交通拥挤
4.由于暴雨而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汇入河湖,可能引发的人为灾害是
A.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缺氧而亡 B.泥沙淤积,导致河湖面积减小 C.水质变坏,危及人类健康 D.水量剧增,淹没农田,冲毁交通 5. 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读漫画“人类破坏了我的伞”,回答68题。
6. 图中的“伞”——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的 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
A.平流层 递增 B. 对流层 递减 C.高层大气 递减 D. 平流层 递减 7.下列关于“伞”的破坏,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破坏“伞”的主要物质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出的氟利昂 B.“伞”被破坏后会危及人类健康
C. “伞”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是北极地区 D.图中的“伞”能吸收紫外线 8.以上情况告诉我们(
A. 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D.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暴雨等极端天气频繁
答案:
1-5CDBAA 6-8ACA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一章一二三节自然灾害概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