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内涵及成因简析

发布时间: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内涵及成因简析
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张建军
摘要:晚唐诗人李商隐创制了大量的无题诗,他的无题诗,以七律为主要形式,多写主人公内心独白,抒情深细婉曲,意象和情感扑朔迷离,在审美内涵上呈现出朦胧含蓄、凄艳哀婉和色彩浓郁的审美内涵。而这些风格的形成和他坎坷复杂的人生遭际有着紧密的关联。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审美内涵成因
“诗言志”出于《尚书·尧典》,其中有这样的表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从诗歌的社会功用上,它强调的是诗人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志向,这就是所谓的“言志说”。而与此诗歌主张相对应的“诗缘情”则出自陆机的《文赋》,在《文赋》里,他明确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说法,强调的是诗歌要着重表达诗人真实的情感,这显然是就诗歌的抒情性而言,应该说,“缘情说”是对“言志说”的一个补充,更准确地诠释了诗歌的功能和作用。然而,诗歌所要表述的“志”或“情”很多时候是却模糊的,晚唐时代李商隐的诸多诗歌就是一个明证。在这些诗歌里,作为思想范畴的“志”也好,作为体验范畴的“情”也罢,一切都变得迷离恍惚。可能受晚唐时代风气的浸染,李商隐的文艺思想更多地受到了“缘情说“的影响,因而他创作的大量“无题诗变得绮靡而绚丽,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中晚唐风华绰约的诗风。
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情思沉挚婉转,辞藻精丽典雅。这些诗歌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有的以恋爱本事为依托,也有的可能另有寄寓,因为他要表达的主旨有时不便明说,有时也可能是诗歌主题不好用一个恰当的题目去表现,以这些诗才命名为“无题”;当然,他也有一少部分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等。仔细研读李商隐的这些无题诗,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朦胧含蓄、凄艳哀婉和色彩浓郁的艺术美感,这些审美内涵的形成是和他坚韧不移的思想风骨结合着的,更与他的人生遭际和时代风气有着很大关系。
一、朦胧含蓄之美及其成因
从总的诗歌风格上看,李商隐的无题诗大都隐晦朦胧、婉曲幽深,旨意含糊不可清晰把握。即便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探析诗歌背后的“真正用意“,也常常是劳而无功;有事我们花费多大的精力去解读,去思考,但思想与理性的力
1格式已调整,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量终归不能穿透它朦胧华丽的外壳。然而,当我们用感情去体验它、用心灵去感知它,就会发现,他的这些无题诗意境华美精深,物象绵密瑰丽,色彩缤纷艳丽,音律圆润和谐,氛围迷离朦胧,真可谓“风光无限”让你体会不尽,回味无穷。
在这些难解的无题诗当中,首推《锦瑟》一诗。诗中这样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无题诗不同于其它,它所要表达的意旨似乎更加朦胧含蓄。这首诗为读者营造了一系列朦胧模糊的意象:沧海遗珠,鲛人泣泪,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还有庄生梦见自己变为蝴蝶,望帝化为啼血杜鹃等,这些意象均为不可指实,显得迷离含糊,它们之间的排列没有任何规律,彼此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无非是那种迷惘而又伤感、惆怅而又无奈的人生情绪,这种浓重复杂的人生意绪笼罩弥漫在整首诗歌当中,挥之不去,让读者心摇神荡,沉浸其中。
李商隐的无题诗何以要向我们展现出这样一种风貌,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缘由。和历史上众多的封建文人一样,李商隐也是怀抱着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他执著于自己的人生和理想,一心渴望能在功名和事业上有所作为,在爱情和亲情的世界里甜美幸福,这本无所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将这种人生追求升华为一种人间的至美,并甘愿为之呕心泣血,以至到了一种明知无望,然要“一寸相思一寸灰”地不懈追求,这就很自然地使他的诗呈现出深挚真纯的精神面貌。然而可惜的是,李商隐的一生命运多舛,他在遭遇一系列人生打击,尤其是晚年丧妻之后,就试图在儒、佛的思想建构上找到一种平衡,找到一条出路,他渴望在对理想和幸福的执著追求中实现超越,又渴望在超越中坚持自己对理想和信念追求的一种执著。这种人生注定是痛苦的,难以兑现的努力在带给他无尽痛苦的同时,也使他的人生情绪变得灰暗颓丧,无奈中饱含着惆怅,迷惘中孕育着伤感。然而,这种人生的不幸却通过道家与道教的思想得到了消解和转化,一方面为这种复杂难理的人生情绪提供了升华为诗歌艺术的审美形象,另一方面也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审美道路。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诗中庄生化蝶、望帝啼鹃、鲛人泣泪、良玉生烟等意象,在道家或道教的神话故事里可以得到印证。这些模糊而又美丽、神秘而又空幻的意象,更给李商隐本就缥缈纷杂的人生情绪带来一种朦胧迷离的美感。在李商隐的无题诗里,我们感知到的多是充满痛
2格式已调整,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苦的深情,毫无希望的执著,无能为力的慨叹。在这里,诗人已经失去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勇气,有的只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了。而这种自我信念的失落其实正是时代的夕阳在诗人身上的投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听到的不仅是求偶的苦闷,也不仅是求仕的抑郁,而且还有着一种世纪末的声响。
二、凄艳哀婉之美及其成因
仕途的坎坷、爱情的失意以及时局的混乱,使晚唐诗人普遍失去了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他们宁愿沉浸在内心狭小的一隅,不再希望冲天飞举,正所谓,“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李商隐《鸳鸯》)。这与盛唐诗人是截然不同的:李白即便是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有“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终歌》)的遗世绝响;杜甫即使是在穷途末路,仍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的慷慨悲歌。不可否认,盛唐诗人的这些诗歌当中也有悲观的成分,但并非悲悲切切、凄凄惨惨,而是悲中有壮、惨中有烈!而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人却已丧失了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勇气,对突然到来的悲剧命运只能抱有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情绪。他们沉浸在痛苦的经验中不能自拔,只有当那些突如其来的知觉和幻觉将他们迷惑和吸引时,似乎才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激情和活力。这些许的激情和活力无疑是珍贵和美好的,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又不堪一击。当现实的力量将这美好的愿望击得粉碎时,他们已无法像汉魏时期的曹操等人一样慷慨悲歌,那样的壮美情怀在这里只能转化为一种深沉真挚的优美情绪。他的许多无题诗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人生意绪。如: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二首之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无题》二首之一)
3格式已调整,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李商隐的这几首《无题》诗了,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悲“美”,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是一种万念俱灰而又矢志不渝的情,一种刻骨铭心而又难以得到的爱,一种心心相印而又无法言传的思。
身处末世,比起中唐文人来,晚唐文人似乎有更多的无奈与绝望,他们就像是浪打遂摇的孤舟、风吹即走的浮萍一般,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因而普遍有一种悲观的情绪。正如他的诗歌所言,“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他们不仅难以发挥自己的才情,为国建功立业,而且难以与所爱的人常相厮守,“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仕途的蹭蹬、亲人的离散、生活的潦倒,使他们尝尽了人间的苦涩。于是,一向敏感的知识分子就只能去品味末世的无奈和落日的消沉,疲惫和哀伤、愤懑与无奈交织成一种怅惘迷离的情绪,始终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致使他们的诗歌无论是言志还是言情,都笼罩着一种悲观的色调。
李商隐的一生坎坷不幸,有诗为证:“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有感》幼年的他就不幸成了一个孤儿,生活穷困,没有着落。为了生计,他曾参加过“拥书贩春”的劳动,而这种劳动是古代士人所贱视的。庆幸的是后来他发愤苦读,又得到了牛党人士令狐楚等人的提携,才中了进士和博学宏词科。然而遗憾的是,只因娶了李党中人王茂元的女儿,却从此无辜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长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当中,倍受排挤和打击,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幕府中辗转浮沉,没有太大作为。而且,他生活的晚唐时期,已没有盛唐时期的蒸蒸日上,而是苟延残喘,气息奄奄,正如一个“筋体半萎痹”《行次西郊》)的病人,毫无生气。作为一个“安危须共主君忧”的积极用世、忧国忧民之人,李商隐一直怀有一种远大的中兴志向,只因为“凤巢西隔”,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抱负和才华始终得不到施展,他内心的痛楚愤懑可想而知,这些无疑成为他无题诗创作中悲剧气氛的直接成因,也是他的无题诗呈现出凄艳哀婉之美的深层原因。
三、色彩浓郁之美及其成因
4格式已调整,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除了主题的含蓄、格调的悲观之外,色彩的浓郁是李商隐“无题诗”的又一大特色。晚唐诗人在诗歌中对色彩普遍有一种偏爱和痴迷,李商隐尤甚。特别是对那些对比鲜明、丰艳浓丽的色彩情有独钟,这些色彩频繁地出现在他的无题诗里,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绘画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此乃诗歌表达传情的需要,因为浓艳鲜明的色彩或许更能传递一种感情的主观性和意旨的迷茫性,这和诗人朦胧缭乱的心情相契合,同时也有助于诗人进入艺术想象的境界,给本就朦胧的诗境增添一些色彩,营造一种迷离的气氛与情调。由于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已超越了所言之志、所缘之情,因而在技法上就像印像派绘画一样,用充满主观感情的色彩来描摹和感受物象: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二首》其一)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碧城三首》之二)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自喜》)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如有》)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无题四首》其一)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无题四首》其二)
在这里,诗人一方面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搭配,如“金”与“红”“紫”与“赤”不仅表述“鳞”与“凤”的本身性状,同时也依靠龙凤的放纵狂舞使整个诗境绚丽多彩。两种色彩交相辉映应使全诗迷漫着一种梦幻般的色调,又让读者一种意境迷离\色彩纷繁的感受。另一方面,诗人也注重运用色彩之间的对比和反差来强化诗境,表达复杂的人生感受,如“绿筠”与“红药”、“绿扇与“红衣””。这些相反的色调交错出现,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迷乱,增加了诗境的梦幻色彩,又使内心在冷寂与热烈、兴奋与沉静、开放与封闭、朴素与华丽、前进与后退中不断变化,就像两股冷热不均的气流在高空中交汇往往形成降雨,必会给山川景物笼罩上朦胧的云烟水雾一样,不同色调的物象也能在交汇和冲突中产生强烈的效果。可见,这里对色彩的运用多是出于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之需要,而不是仅仅再现对象世界。
晚唐文人何以对色彩如此偏爱,或许是出于诗歌创作的自觉需要,或许是情绪的一种并非自觉的释放与宣泄。有时候色彩可能更为直观、更为准确地传达出人类的心灵与情感,正如西方著名学者阿恩海姆所说:“说到表情作用,色彩却
5格式已调整,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又胜过形状一筹,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一望尘莫及的。”而对身处各种复杂矛盾情感之中的晚唐诗人,他们长时间偏安在心灵深处,始终笼罩在斑斓绚丽的色彩世界之中。当他们身临乱境、感受绝望时,内心往往会产生一种不自觉的“死亡冲动”,而情感的宣泄与燃烧就是这一冲动的最好注脚。因此,斑斓的色彩是随着作者复杂的情感应运而生的。
总之,李商隐的无题诗,展示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深情寄托,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内涵,而这些并非偶然,正如刘琦在其《李商隐诗选注》一书中所说:李商隐政治上的坎坷,家庭中的不幸,人生里的悲苦,像地狱的烈火炼就了他的诗情可以说,正是他坎坷复杂的身世遭遇,促成了其无题诗独特审美内涵的形成,也成为其无题诗创作的不竭源泉。
参考文献:
[1]程宏亮《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趣》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2]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342页。
作者简介:张建军(1973-----,男,山西晋城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邮编:048000,电话:.
6格式已调整,word版本可编辑.

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内涵及成因简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