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

发布时间:2013-08-01

【释义】
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处】
典出《史记》。战国时期,姬公子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改名张良。有一天他在圯水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把鞋掉到桥下,他主动拾起并替他穿上。老人认为他可以培养,就送他《太公兵法》,他仔细钻研后成为刘邦的谋士。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原文】
留侯张良者,其(指张良)先(先人)韩人也。良尝(曾经)从容步游于下邳圯(桥)上,有一老父(老汉),衣(穿)褐(粗布短衣),至(到)良所(处所),直(故意)堕(掉下)其履(鞋)圯下,顾(回头看)谓良曰:“孺子(小孩子),下取履!”良愕然(吃惊的样子),欲(想)殴(打)之,为(因为)其老,强(勉强)忍,下取履。父曰:“履(名作动,给„„穿鞋)我!”良业(已经)为取履,因(于是)长跪履之。父以(用)足受,笑而去(离开)。良殊大惊,随目(名作动,看)之。父去里所(左右),复还(回来),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天刚亮),与我会(相会)此。”良因怪(以„„为怪)之,跪曰:“诺(好)。”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相会)后,(为什么)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一会儿),父亦来,喜曰:“当如(像)(这样)”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做)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应验)十三年孺子见我济(济水)北,谷城山下黄石即(就是)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第二天早上)视其书,《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以„„为异)之,常习诵读之(代《太公兵法》)。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典故】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启示】
张良:尊敬老人,忍受屈辱,虚心守时

《张良奇遇》读后感
黄石老人授书张良的故事,自《史记》以来,一直被传为神话。以为这黄石老人真的就是济水北面毂城下的黄石的化身。古人认为这就是天佐汉诛秦,助汉兴秦亡。
其实,如果仅仅以这种神怪志异的眼光去看“张良奇遇”,则是大大降低了故事本身给予我们的启示力量。是的,张良是从黄石老人手中得到了《太公兵法》这部兵法也肯定为他辅佐汉高祖平定天下出了大力。但我们从这则短小的故事中应当看出张良那种尊敬老人,强忍屈辱的品格。
在这里,我认为,尊敬老人是前提,虽然张良最终是以强忍屈辱而取得成功的,但如果没有尊敬老人这一先决条件,就不会有以后的故事、在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这一句话,当老人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时,张良先是“鄂然”,甚至也有“欲殴之”的念头,但“为其老”,故“强忍”。可见“强忍”的前提是“为其老”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叫张良“下取履”的是樊哙式的武士,张良还会“强忍”着为他人办事”吗? 苏轼在《留侯论》中曾经说过,老人与张良素昧平生,突然在野外相遇,却命令他做仆人的事情,而张良却油然而生敬意,又不责怪老人。因而,从尊敬老人这一条来说,可以给我们有许多启示。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我们从尊敬老人入手,去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孺子可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