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河颂-1教案-沪教版

发布时间:2019-06-09 01:41:59

黄河颂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摇篮”、“哺育”、“英雄的故事”、“民族的屏障”、“铁的臂膀”等词语或词组的含义。

2.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反复颂读诗歌, 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

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准备]

老师: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

1.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基调。

2. 阅读注释,了解诗歌出处。

3. 查找“黄河文明”的相关资料及中华民族的英雄故事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黄河

2.抽多名学生读“黄河”一词。

3.用一个词、一句话来或有关黄河的诗句表达对黄河的印象或感受。

4.师:是啊,五千年来, 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一直为人们所歌颂。黄河,她是我们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古国的灿烂文化。(播放黄河气势磅礴的画面。)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诗人带领抗敌演出队行进到了黄河边上,望着一泻千里、波澜壮阔的黄河, 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豪迈的颂歌!

5.板书补全:黄河(颂),齐读。

说明:

《黄河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伟岸的形象。课始,请学生用词、句、诗等不同的语言来颂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表达了自己心中已有的黄河形象,而且还可引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二、把握基调

1.音乐起,诸画面集中定格,教师引读全文,学生跟诵。

说明:

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可大大渲染气氛、感染情绪,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此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跟诵全诗,课堂学习进入一个小高潮。

2.学生归纳整首诗的基调。(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3.学生同桌合作朗读,注意音、调、情感的把握。

4.选取喜欢的小节进行个体朗读展示,并进行简洁地评价。

三、深入悟读

(一)理清脉络,把握重点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题眼是什么?( “颂) “颂”是什么意思?

2.显然,诗歌在“颂黄河”的主要内容是哪些?从哪里看出?(啊!黄河!

(二)以读带悟,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

1.在诗歌的开头这一节,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黄河,而是在描写黄河的英雄气概,如果在其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 )

2.作者“望”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黄河呢?引读:我站在高山之巅——

3.再轻声读读,思考:哪些词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河的英雄气概?用“——”划出。(重点理解“金涛澎湃”。)

4.怎样才能读出黄河的宏伟的气势来呢?师生共同寻找重音词,学生练习。

①“望黄河滚滚”: “望”应该拖长一点

②“奔向东南”:“奔” 读得快而用力。

③“劈成南北两面”:“劈”要读得干脆有力。

5.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诵来展现黄河母亲波澜壮阔的英雄气概吧!学生齐诵。

说明:

学好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学会有感情的颂读。本环节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朗读,可不断促使学生领悟诗歌的精神。朗读中对于重音词的把握,教师可自己读也可以请学生范读,这样有利于快速掌握朗读的技巧,表现诗歌的感染力,促进对文本的感悟。

(三)以悟促读,感受黄河的伟大精神

1.朗诵得真好!这就是黄河的气概:一泻千里,气势宏伟。见到黄河的如此气魄,诗人对它的赞颂之情也油然而生,喷薄而出!引读三个“啊!黄河!”的内容。

2.这就是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的颂歌。

3.小组合作学习,媒体显示要求:

①再读“颂黄河”的内容,根据三处“啊!黄河!”把这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想想作者分别是从哪三个方面歌颂黄河的?以小标题形式在相应处做好旁注。

②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选择一个方面的文字内容理解。重点词或词组为:“摇篮”、“哺育”、“ 英雄的故事”、“民族的屏障”、“铁的臂膀”。

4.全班交流,:

1)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养育中华民族、护卫中华大地、激励中华儿女。(板书)

说明:

虽然是文字简短的诗歌,但由于其内容富有跳跃性,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梳理,以便学生理解与记诵。采用小标题式的归纳法,力求言简意赅,抓住要点,它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

2)分别理解三层文字含义

摇篮:指黄河作为发祥地,培育了灿烂的古国文化、英雄的中华民族。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突出黄河的历史贡献。

英雄的故事: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老师用一、二句话适时加入已学的英雄故事,如《飞夺泸定桥》中的红军战士等。

民族的屏障:联系“屏障”的作用理解。运用比喻,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铁的臂膀:指黄河的众多支流。用比喻的方法,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润泽众生。

哺育:理解黄河哺乳、滋养的不仅是人,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5.朗读指导:这三个方面的朗诵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第一个“啊,黄河!”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应该读得深情点儿。

第二个“啊,黄河!”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应该读得既深情又坚定。

第三个“啊,黄河!”写的是黄河为中华儿女做出的贡献,感情最浓厚。读到最后一句时感情达到最高峰。

6.分层朗读

1)指名轮读。

2)分组轮读。

7.深化激情,理解黄河精神

1)黄河滋养了中华大地,作为她的儿女,我们要学习她的榜样——(引读)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齐读誓言)

2)同一句话连读两遍,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强调作用,不仅表达了对黄河精神的赞颂,更让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充满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2)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还有哪些?

8.师生合读全诗。

说明:

“颂黄河”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盛赞了黄河精神,突出她的伟大坚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与老师合读全诗,相信更多了一份崇敬与敬仰。

四、总结全诗

1.其实,《黄河颂》不仅仅是一首颂诗,它还是一段歌词,学生读注释,并补充《黄河大合唱》等相关信息。

2.抗日救亡运动中,无数的革命者正是在《黄河大合唱》这样的作品感召之下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

3.伟大的黄河,哺育了英雄的中华儿女,让我们为祖国自豪、为祖国歌唱。(配上《黄河颂》音乐 ,抛开书本,试诵全诗)

说明:

配乐诗朗诵时,可安排领读、个别读、齐读等不同形式互相穿插。而在伴奏音乐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充满感染力,可大大推助学生朗诵表演的气势,同时学生也将在这样的诵读总进一步体会到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伟大精神。此时,读与悟已是浑然一体。

4.用一句话发出此时此刻你对黄河的赞叹之情。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

深情背诵《黄河颂》。

选做题(根据能力、喜好三选一):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

(3)写几句小诗,赞美祖国的一条江河或一座高山。

六、板书设计

养育中华民族

黄河颂 护卫中华大地

英雄气概 伟大精神 激励中华儿女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黄河颂》所在的上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选文的主题是“峥嵘岁月 祖国新貌”。此单元

意在让学生通过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感受到新中国诞生的来之不易,从而铭记历史。其中有两篇侧在歌颂烽火岁月中的英雄,两篇侧在歌唱新中国,而本篇《黄河颂》则是在抗战时期写成的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抗日热情的诗歌作品。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以其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以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诗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黄河为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冼星海曾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确实如此, 全诗气势恢宏,层次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进入“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由一个字来统领。而 “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角度不一: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真正进入的阶段。!黄河!”反复出现三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河颂-1教案-沪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