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十五) 中国资产阶级的

发布时间:2019-07-18 19:37:48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

1“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解析:选C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维新变法。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联络各省官员,因此,C项符合题意。

2.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康有为的这两部著作是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和理论依据,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故遭到毁版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3.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解析:选D 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所以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民权。

419世纪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其中发展主要体现在(  )

主张君主立宪政体 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洋务运动作出了批判 将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 本题的突破点在于题干中的发展,无论康有为还是早期维新派,均主张君主立宪政体,因此不能称之为发展;对于洋务运动,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康、梁维新派,不仅批判、继承,而且超越中体西用思想;真正的发展体现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上和将改革变法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上。

5.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解析:选C 解答本题,必须准确理解防止资本主义的含义。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在该制度下,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不均。为防止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这种状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要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6.主张在推翻清朝统治后在中国建立五权分立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孙中山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基础史实。孙中山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了考试权监察权两项,形成五权分立的方案。

二、非选择题(712分,第814 分,共26)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六月,康氏为德宗论法国革命,曰:民性可静不可动也。一动之后,若转石于悬崖,不至于趾不止也。《传》曰: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民愚不知公天下之义则已耳。既知之,则富贵崇高者众之所妒,事权尊一者众之所争也。法民既远感于美民主之政,近睹于英戮查理士逐占士第二之故,则久受压制,具瞻岩岩,必倾覆之。”“则莫若立行干断,不待民之请求迫胁,而与民公之。如英之威廉第二后诸主然。明定宪法,君民各得其分,则路易十六必有泰山磐石之安。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然则今日之中国,惟有实行欧洲十八世纪革命高潮中流行之平权思想而已。平权派之言曰:人权者出于天授者也。故人人皆有自主之权,人人皆平等。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此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盖政府之所以成立,其原理在于民约。故国民主政,为政治自由之要义。然则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

——约瑟夫··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在君权方面的思想主张及其提出的背景。(6)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梁启超在中国政治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6)

解析:第(1)问,从不待民之请求迫胁,而与民公之”“明定宪法,君民各得其分两句话中概括其思想主张;联系戊戌变法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其背景。第(2)问,康有为、梁启超都是维新派的代表,都主张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不同点,从材料二中人人皆有自由之权,人人皆平等”“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人民主权,比康有为思想更激进。

答案:(1)思想:自上而下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背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

(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温和的改革;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与民族思想相连,比康有为更加激进。(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满分)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1924 年完整地提出了权能分开的思想。他认为,老百姓既希望有一个万能的政府,又害怕有一个万能的政府。希望有一个万能政府工作效率很高,能为人民谋福利;但又害怕这个政府权力太大,人民无法控制它。孙中山觉得这个矛盾当时各国都没有解决,而他却解决了。他是如何解决的呢?就是实行权能分开。即把政治权力分成政权与治权两部分,也就是。政权即人民权,是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治权即政府权,是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在这两大权力中,孙中山认为政权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是一种管理政府的权,它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其中选举权与罢免权是管理官吏的权,而创制权与复决权则是管理法律的权。

治权即政府权,是替人民做工夫的权,它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由中央政府设立相应的五院来行使此权。孙中山认为政府有了这五种治权,才能成为一个万能政府。同时,人民有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就有了控制政府的力量,就不怕政府到了万能而没有力量来管理。这种思想也称之为权能均衡分权制衡

——江波《孙中山民权思想述略》

(1)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 “权能分开思想包含的民主理念。(6)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权能分开的思想形成的原因。(8)

解析:第(1)问,政权即人民权,是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体现了主权在民;孙中山认为政府有了这五种治权,才能成为一个万能政府。同时,人民有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就有了控制政府的力量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权能分开同时还蕴含了民主共和的理念。第(2)问,可以从近代启蒙思想的传播、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同时应结合1924年孙中山的转变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概括。

答案:(1)理念: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权力制约与平衡(或五权分立或分权制衡);民主共和。

(2)原因: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转变,希望建立真正的人民的政府;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弊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孙中山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十五) 中国资产阶级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