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牛浦郎人物形象分析精华版

发布时间:2020-10-25 09:33:41

儒林外史牛浦郎人物形象分析精华版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计五十六回。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达到了古代讽刺小说的顶峰。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

吴敬梓,安徽全椒人,1701-1754,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未出仕,以秀才终老。其于1733年移居南京,书中很多白话可以和现在的南京方言相对照,非常有趣,建议有语言学家研究下(如 -指糊弄,现在方言仍有鬼餬,餬鬼的用法)。“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外史”一词指有别于正史,国史。书中描述的历史年代虽然假托为明,实际上描绘的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个书中的小人物,牛浦郎,在书中从第二十回开始出场到第二十四回落幕。作家描述了人物从一个无知懵懂少年成长为江湖骗子的历史,揭露了社会上因名利而存在的骗子圈的现象。待我慢慢道来。

牛浦郎父母双亡,跟随祖父经营个小香烛店,负责讨要赊账,因为勤奋好学,就从店里偷钱买书,晚上跑到寺里去借光读书。寺里老和尚发现后,深为感叹,就每天留其读书。一日,和尚听其读诗,大为赞赏,答应他过几日给他几本诗看。(这里一段原文是: 和尚见他出语不俗,便问道:“你看这诗,讲的来么?”浦郎道:“讲不来的也多;若有一两句讲的来,不由得心里觉得欢喜。” 可见,牛浦郎此时是非常的淳朴,同时也从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原来,之前有大家牛布衣借宿寺里,后来病故,死前将其诗集交给了和尚。和尚看牛浦郎喜欢读诗,便想起这两本诗集来。牛浦郎读诗心切,忍不住将诗集偷拿出来,一读之下“不觉眉花眼笑,手舞足蹈的起来”。原来那些诗的题目上都写着“呈相国某大人”“怀督学周大人”等等字样,这就诱发了牛浦郎求名之念,他想:“可见只要会做两句诗,并不要进学、中举,就可以同这些老爷们往来。何等荣耀!”(变生邪念,先从羡慕再到冒名,正常心理反应之一)于是想到诗上只写了布衣,没有名字,索性自己就冒名一下,用他的号加自己的名。改日去刻章时受到了郭铁笔的热心接待,不仅以礼相待,而且还不敢收费,某种程度上又让牛浦郎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坚定了其诈骗道路。

接下来,牛浦郎在祖父的安排下娶了亲,路遇老和尚进京投靠弟子,想到无人对证,就欣然冒名牛布衣了。因为其一心想结交权贵,无心经营,没几个月小店就破产了,祖父一气之下也病故了。牛浦郎为办丧事,把房子也卖了,借住到舅丈家中。(此章描写的牛浦郎祖父与其妻子的外公卜老的两个社会底层老人的多年之交非常形象)

牛浦郎冒充牛布衣之后,本地只有几个念书人来往,和他向往的交往权贵相去甚远。一日,候补知县董瑛闻名来拜访,牛浦郎让舅丈捧茶待客,因为礼节不全的问题,当面羞辱了舅丈。事后,双方争执时,他竟然扬言:“明日向董老爷说,拿帖子送到芜湖县,先打一顿板子!”两位舅丈大怒,把牛浦郎赶了出来。(这里面表现了牛浦郎第一次接触社会上层,要摆点基本礼节,可惜没有事先培训好,舅丈的生气开始是牛浦郎不该当着董瑛的面提出来不对,惹得老爷笑话,后来才激化到告官。牛浦郎的底气何来?是从董瑛的拜访来后就觉得自己也是同一社会阶层了)

牛浦郎失去生活依靠后,偶尔机会知道董瑛已经上任,立马萌生了继续假冒牛布衣,攀附权贵的想法,把和尚寺里的杂物卖了,去投奔董瑛。半路上,遇到了扬州大盐商万雪斋的代笔牛玉圃,被其收为侄孙。(牛玉圃为何收其为侄孙?书中没有交待,二人萍水相逢,牛玉圃吃的是鲥鱼,火腿,时鲜和好酒,牛浦郎是萝卜干下饭;这一切二人互相都看得到,牛玉圃收牛浦郎是找个帮手,也没有明说自己是个大骗子,这种帮手在关键时候可以供大骗子金蟾脱壳用或者增加别人的信任心理)

然后二人去见万雪斋,牛浦郎因社会经验不足或骗术不够,无法应对,加上跌入水中,被牛玉圃责骂。(万雪斋家中有副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副对联实际上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其家业败落,借此对联说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过了几日,牛浦郎无意中得知了万雪斋的老底,原来是程明卿的书童,后来才发家的。然后他为报仇就去骗牛玉圃去挑破他主人的阴私,弄得牛玉圃糊里糊涂地被打发出门。牛玉圃这个惯于大话欺人的大骗子终于跌在一个刚刚起步的小骗子手里。(文中描述非常精彩,牛浦郎挖坑给牛玉圃跳,告诉他万雪斋心腹朋友是徽州程明卿,牛玉圃眼睛不眨的接话说,那是他二十年拜盟的朋友,睁着眼说瞎话;之后,牛玉圃当面问万雪斋,徽州有位程明卿先生是关系好的吗?还说是自己拜盟好兄弟,说不日来扬州一叙,把万雪斋气的差点昏过去。骗子都在装,一经拆穿就分文不值了。)不过老骗子还是社会经验足,很快想通了关翹,暴打了牛浦郎一顿,剥光衣物,将其扔在粪池边。

幸遇安东籍道具商人黄客人经过,将他救了起来,这是的牛浦郎冒充自己是秀才,是安东县令董老爷请去做馆的。到了安东,拜访了董瑛,牛浦郎使出手段,攀附董瑛,顺便拉拉皮条,做做掮客,收点钱用用。而黄客人看到他和县令如此关系,就招赘了牛浦郎。这时的牛浦郎真正成为了大骗子,从名字到学历,履历,没有一样是真的了。

接下来,事情就发生戏剧性的转变了,牛布衣的好友冯琢庵听说牛布衣在芜湖甘露庵,就通知了牛布衣的老婆牛奶奶,于是牛奶奶千里寻夫,一路找到安东县。牛浦郎为了做生意在门口贴了一个帖,上写道:“牛布衣代做诗文”。牛奶奶寻来时,恰巧牛浦郎外出,便与牛浦郎的黄氏娘子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是牛布衣的妻子。正当此时,牛浦郎回家来,牛奶奶见了这个冒牌的牛布衣,心中又急又气,当下就以“谋杀夫命”的罪名把牛浦郎告下了。本来,牛浦郎冒名顶替的事到此已经露馅,他的骗子生涯也该结束了,但偏偏碰上一位糊里糊涂的向知县,他被牛奶奶缠得急了,竟胡乱把牛浦郎放了,把牛奶奶解往绍兴完事。牛浦郎逢凶化吉,从此可以安心地把牛布衣当下去了。

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表面上看来是写牛浦郎如何从个一个社会底层的上进青年成长为积年巨骗的,实际上也鞭挞了社会上的不学无术,读书人的互相欺骗是彼此学问不够的后果,精力放在客套上,仪式上和捧臭脚上。牛浦郎每每碰到问题都能以骗术化解,而且越来越顺手和炉火纯青,这也鼓励了当时社会的骗人风气。牛浦郎,牛玉圃,万雪斋等都是骗子,程明卿,衣服上一大块油迹的读书人虽然不是骗子也高明不了多少,极尽讹诈之事。社会在作者的笔下就是一个骗子的圈子或者骗术的圈子,从牛浦郎的萌生骗意到公认行骗,从被大骗子牛玉圃镇住到成功反击,从成功在安东县行骗到最后的同乡骗子石老鼠的出现,无一不反应骗子社会的基本规则:只要皮厚和心狠,才能变成大骗子,才能达到目的。

顺便找到个好玩的:

“牛浦郎读唐诗”的意思是:基本上不懂,却要装做欣赏的样子,也就是一般说的“不懂装懂”

这句话来源于下面:

"绝鲜解会,而乔作娱赏;追思自笑,殆如牛浦郎之念唐诗"

——钱钟书《谈艺录》

儒林外史牛浦郎人物形象分析精华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