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银行开办无抵押贷款的建议

发布时间:

商业银行外部影响因素
R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之一,其在具体的业务决策中呈现了自身的绝对优势。但是受到中国自身信用环境的限制,使得其在制定风险控制时出现很多的问题,制定的管理体系非常的不完善,无法满足发达国家对于信用风险的要求。所以,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于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具有重大的影响,即使是同样的风险因素,也要根据其所处经济环境的差异来进行不同的控制。
与中国不同,发达国家经历了长久的经济发展,经济高度发达,而且在个人信用的建设上也非常的完善。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国家就是美国,美国不仅具有非常完善的法律体系,且经济发展水平非常的快,最重要是美国人对于信用非常的重视,并将其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准则来遵守。本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国和美国的信用环境进行分析与对比,并研究影响其风险控制的最主要外部因素。信用法律制度环境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个人无抵押贷款风险控制措施,就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做支撑,然而这个体系的构建又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做保障。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这个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复杂的,不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国家进行多方面的宏观调控,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由于个人信息的隐私性,在构建个人信用体系时还必须要充分的保障个人信息的绝对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更好的配合信用体系的构建。所以必须要加大立法来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因此,本节主要分析讨论中美两国在立法上的差异。一、美国信用法律制度
美国的法律体系是全球公认的最完善的法律制度国家,而且美国对于公民的人身权利非常的重视,并且构建了对应的法规来保障个人隐私,严厉打击各种非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不仅如此,美国还高度重视对法律体系的完善,成立了专门的专家小组负责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防止任何可能的疏漏,针对存在的问题能快速的作出对应的方案来弥补。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美国现有的个人信用法规中,《公平报告法》是最重要的一项法规。在这一方案中,明确的规定了各征信机构可以自由的对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访问,根据这些信息对其进行信用评价。为了保证征信机构提供给银行的信用信息绝对的准确,这个法案还明确的规定了征信机构的运作方式,必须严格的按照联邦政府规定的程序来进行操作,有利的避免了各种可能的隐私泄漏事件,充分的保障了个人隐私权。
另外,美国还针对个人信息的交易进行专门的立法,而且这些法规非常的完善,有效的消除了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给信用人造成的伤害;有效的保障了信用人的利益等等。这些法案明确了社会中各个机构对于个人信用的使用规程,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泛,有利的支撑了整个信用体系的构建。二、中国信用法律制度
与美国相比,中国在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法律法规非常的不完善。近年来,国家也不断的加大相关的信用法规建设,也不断的颁布相应的法规,试图构建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例如在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大力的支持各种信用机构的发展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同时国家通过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银行存储用户的实名制登记原则,极大的促进了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但是由于受到我国自身经济体制的限制,我国的立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个人隐私的保护上严重不足。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历的时间还很短,在立法上还缺少相关的经验,对于问题的处理也不全面,所以构建的信用法律体系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问题为以下几点:

在个人信用风险的立法上严重的不足,即使有相关的法规也十分的笼统,涉及面不全。
对于出现的违约与失信行为缺少相关的处罚法规规定,在进行有关的处罚时没有参考依据。
对于出现个人破产后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个人财产的申报也没有明确的法规可以参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在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下,留给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快相关的信用立法工作,尽快建立属于自己的信用法律体系。
由于美国拥有完善的信用保障体制,所以美国银行在制定有关的风险管理时,无需过多的考虑客户的个人信息是否准确,其只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对现有的个人信用资料进行利用即可。但是中国缺乏这种法律保障体系,使得银行很难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不利于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而导致风险管理缺少创新,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反过来极大的阻碍了信用风险的管理,对于信用体系的构建也造成一定的障碍。信用消费观念
信用消费可以准确的记录信用人的消费信息,进而了解其个人的信用状况。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主要是根据个人信用开展的,这也是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最主要的参考依据。所以消费者信用消费观念的变化会显著的影响其制定政策的实施效果。但是这种观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我们以中美两国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其在信用价值观上的差异。一、美国的信用消费观
在美国的文化中,其非常注重个人的信用,属于典型的契约型社会。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使得美国人高度的重视信用观念,信用也成为了人们从事其它工作的重要凭证。在长期的发展中美国的信用观念与环境已经非常的成熟,深入人心。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位美国公民都拥有五张以上的信用卡,而且信用卡支付方式已经得到全社会的一致认可。购车为例,几乎80%左右的用户是通过信用贷款购买的,但是在中国信用贷款购车比例很小,只有20%左右。
二、中国信用消费观
中国受到长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造成社会文化主要是以中庸为主,虽然也注重信义,但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不同。在中国,对于信用的观念还很淡薄,没有认识到信用的重大作用。而且社会上出现的信用问题非常的多,涉及各个行业,这也充分的暴漏了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缺乏对人们信用行为的有效约束,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失信的严重后果,对于日常的一些口头约定总是不以为是。有些人甚至利用不诚信来诈骗,获取丰厚的利润,却不会受到任何的惩罚。主要是人们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与长久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我国长期存在的信用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完善的信用金融体系,展过于缓慢。并且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于商业的重视度不高,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保障其快速的发展。人们还是受到传统的现金支付思维的限制,很少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这种理念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短期难以解决。虽然各大银行的发卡量逐年的上升,是这些卡片的利用效率非常的低,很多银行卡都是处于停用状态,而对于信用卡这种透支消费的功能却很少有人去关注。此外,各大商家没有为客户提供一种非常便捷的信用支付方式,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限制了信用客户的扩展,进而阻碍了信用体系的快速发展。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中国与美国在信用消费观上的重大差距,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两国人民对于信用体系认知上的差距,所以造成了两个国家银行机构在制定风险控制时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在进行风险的控制时,由于自身具有非常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

所以在制定风险控制时不必进行过多的限制,但是在中国却要采取非常严谨的措施来避免出现任何的可能潜在风险。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个人信用在其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个人信用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积累的,需要长期的信息统计。但是如何有效的去搜集这些信息,保证信息的全面合理是最关键的,这需要一个健全的评估体系去认证个人信用信息的准确与否。并且这些信息对于银行制定对应的风险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是最主要的参考依据。但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与个人价值观中,这个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又存在很大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美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美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而且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的进行完善,使得这个体系更加的合理。其整个体系以商业征信公司为基础,并形成了一个遍布全美国的征信网络,为社会上的各个群体提供服务,包括查询,评级等,而且通过盈利的方式实现市场化的发展。这个体系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是社会安全号SSN这个安全号几乎是每一个美国公民都享有的,它可以详细的记录一个人一生所有的信用记录,而且非常全面,包括信用卡,银行卡,社保等等。而且从1930年开始美国就通过法令的形式规定每一个公民必须要具备一个社会安全号,并且这个号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实现全网通用,只要在网络上输入个人的安全账号,就可以详细的查询到与其有关的各种资料,包括其性别,年龄,工作,犯罪记录等等。同时这张卡具有唯一性,一旦产生了犯罪记录,那么这条记录将会伴随其一生,永远不能消除,进而会影响其后期的各种社会生活,所以人们对此也非常的重视。
第二是以三大信用公司为主的信用局制度。这个机构主要是对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评估,负责搜集与之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核查,分析,量化,最后确保这些信用信息的准确,并为用户提供对应的服务。而且这些机构都是完全的自由经营,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美国这种信用机构大概有上千家,这些机构通过组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信用服务系统,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包含了全国所有消费者的信用记录。二、中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中国的信用体系的构建比较被动,是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而产生的,发展的过程非常的缓慢,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是摸索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在1990年初期,当时人民银行开始筹划构建企业和个人信用系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为了促进商业银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民银行又推出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此时主要是为了积累信贷系统构建的经验,并构造一个初步的模型,经过几年的发展,最终在2001年成功的构建了省级信用机构的联网服务,次年实现各省,市数据库的联网,开始全面的推行信贷服务建设。
第二是起步阶段。在2000年之前。我国的征信服务都是申请国外的代理公司开展,对于我国的信用体系构建十分的不利,在2000年我国成功组建了自己的征信公司,即上海资信有限公司。这个公司的成立为上海地区个人信用系统的构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开展各种信用服务工作,例如信用咨询,评分等。从此之后,其它地区的一些相关机构相继成立,各个地方都在构建属于自己的特色信用服务体系。虽然我国的信用机构起步比较晚,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对于整个社会来讲也起到了很好的信用宣传作用,培养了人们的信用意识,通过社会舆论来打击各种可能的失信行为。
第三是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于信用认识的不断提升,人民银行也不断的加大了信用体系的构建,建立对应的信用数据库,并鼓励其它商业银行构建属于自己的信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金融信息等,并将这些信息与身份证进行关联,保证了信息的唯一性。各大银行还会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并利用这些信息来提供对应的信用服务。

且在2004年底实现15家国有商业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在7个主要的城市试点运行,过实践后开始向全国范围内推广,实现了全国联网服务,并构建了一个基础信用数据库,民银行还颁布了专门的法规来规范数据库的使用,从此我国的信用体系开始迅速的发展。
经过一年的运行后,信用系统数据库不断的更新,数据量达到了7.36亿条,记录大量的贷款与信用卡信息,人们开始大量的申请打款,而且参与信用服务的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达到907家,而且随着发展的深入这些数据还会不断的完善,数据量会继续增加。
整体来看,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整个体系还很不完善,距离标准化的体系来讲差距还很大,还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断的解决其中存在的跟踪问题,不断的进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整个体系不成熟。因为当前金融机构的信用业务都是依靠政府的扶持开展的,制定了对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激励,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讲,金融机构只有自己独立的运作才能最终保证其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其次是研发力量薄弱。在提供对应的信用服务时,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往往不是很全面,有时甚至会有虚假的信息,不能真实的反应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对于金融机构制定对应的决策来讲非常的不利。
最后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大金融机构在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提供对应的信用报告时所采用的评估方式往往不同,这样会造成信用报告的兼容性较差,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时间太短,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我们完全可以参照美国现有的成功经验,然后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适用于自己的一套特色信用体系,避免弯路,提高运转的效率。
正是中美两国在社会信用评估体系上的重大差距,才导致了两国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完全可以不考虑个人的信用信息,只需要加强内部的管控就可以了,但是中国金融机构在制定信用管控措施时考虑的因素太多,造成制定的措施顾此失彼,无法保证决策的全面合理。内部审查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
这个机构属于商业银行的内部监控部门,主要是对制定的风险决策进行监督,保证这些决策的有效性。这个机构在银行内部的地位大小直接影响其发挥的作用,进而影响其对风险的准确判断。
通常而言,西方跨国银行都是严格的按照银行法的要求设置的,并按照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模式设置对应的股东大会,监事会等主要机构。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对董事会以及高级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转,保证各个机构按照规定的流程运转。在内部银行还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对银行高层制定的决策进行审核,任何部门不能干预。也就是这个部门是完全的独立的,可以对任何部门进行审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进而极大的保证了各种风险措施的贯彻实施。
一旦这个审查机构在银行缺乏权威性,即使银行制订了完善的风险管控措施,并且在后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受到其它部门的压力,无法对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最终会影响控制措施的顺利执行。风险控制组织架构的合理性
虽然银行内部拥有权威的独立监督机构,但是这个机构只能行使监督责任,对于具体的措施实施却并不能发挥显著的作用。因此需要一个健全的风险控制构架来保证这些措施的准确实施,提高其效率。
根据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可知,其风险管控组织结构主要是采用的垂直结构,并且根据不同的部门开展,逐级的向上形成一个系统性管理系统。首先在各个部门设置风险主管,然后向上级主管汇报自己部门的经营风险,首席风险官通过对各个部门的信息统

计最后作出一个综合性的策略,进而将风险降至最低。与此同时由企业的副总带头成立独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银行内部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可能造成的一些风险因素,结合市场的发展作出有效性的评估。职能部门功能设置的有效性
虽然各大商业银行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其经营的模式以及各个组织机构上却大同小异,都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来完成具体的业务。其主要的部门包括市场部,财务部,质检部等。这些机构即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其主要联系为:
第一,有市场部开展业务,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评估。
第二,信贷部门根据信用评估报告作出贷款评估,评价可以贷款的金额。
第三,信贷部门负责具体的业务办理,并核实申请人信息的可靠性,并最终决定是否向其发放贷款等。
第四,财务部对信贷部的流程进行监管,保证信贷的真实和操作的合理性。最后检验部对账目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交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修正。这种分工非常的明细,确定了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以进行核查,避免了权利的交叉造成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同时这种关系还有利于进行部门之间的监督,相互的制约,共同发展。所以,如果能够将风险管控设置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中去,将会更加有利于风险管控,进一步完善整个银行的风险控措施,提高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授权与审批制度的科学性
在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是授权与审批。这个制度对于银行的长期健康经营和风险预防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个制度的合理与否,是否经过有效的监督等等都会影响其对风险的管控效果。
国外银行对于授权和审批制度非常的重视,并制定了科学严谨的规定保障其顺利的实施。总体而言,西方国家的授权与审核制度通常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审核与贷款相分离;对授信额度进行控制;控制整个信贷授权过程;三人信贷委员会批准制度。信贷授权控制有专门的信贷总委员会负责,其主要负责授予每一位委员一定的授权额度,而且在进行贷款授权时必须要经过三名以上的委员签字后才可以批准。整个流程非常的严谨,保证了控制措施的安全性,进一步的强化了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
通过分析我们可知,在银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这对银行来讲非常的复杂,需要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来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有效的规避风险,保证自身的稳定经营。通过本节对美国商业银行控制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在微观上都有一系列的管控措施保障风险最低。虽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还是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在此本文提出一些适宜于中国银行风险管控的具体建议。提升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人民银行在2013年取消了贷款业务的利率限制,进一步的加大了利率的竞争(何晓夏,刘融,2013[35]。在利率上,R银行具有很大的优势,其根据客户的贷款方式的不同而采用对应的贷款方式,例如等额本息还款法可以极大的降低用户的还款利息。若果是定期付息却会存在利息过高的现象,这种方式不利于业务的开展,对于银行来讲业务操作成本也高,还容易造成用户因为还款不及时造成的信用问题,最后导致款项的回收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R银行对现有的贷款方式进行调整,规定了用户个人无抵押贷款一年期内还款可以进行一次性还款,同时用户要在第九个月还掉本金的5%。对于一年以上的贷款则主要是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
同时,R银行还应该充分的利用各种方式来减小自己的信贷风险,规避各种可能的利率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有久期分析、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和VaR值分析,这些方式可以极大的降低银行的利率风险,同时进一步的结合其它的各种方式来做进一步的保障,还会极大

的提高银行的业务收益(王进勇,曹文彬,2009[36]改变还款方式
R银行针对个人无抵押贷款主要制订了两种主要的还款方式,即按月支付和等额本金还款法。前者主要是按照规定的月份逐月偿还利息,在借款时间到后将本金全部偿还,这种方式对于客户来讲非常的不利,会造成用户的短期偿还困难。而且还很容易造成各种可能的风险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的减小银行的风险,银行应该采取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来减小用户的负担,进而保证了银行的利益。制定无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流程
在第三章的研究中可知,个人信贷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进一步的扩宽市场,采取了“信贷工厂”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自身并没有特别之处,银行的信贷完全是参照其信用信息开展的。所以银行必须要对其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规范管理流程。完善征信手段
整体看来,我国的征信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很不完善。其主要的数据库是以人民银行的基础数据库为主的,其数据信息很不完善,只涉及到了信贷业务数据,要想保证信贷体系的完善化,必须要将现有的数据库进一步扩展,使其涵盖到证券,保险等重要信用信息,加强与这些机构的信息共享(吴晶妹,2013[37]
此外,银行无抵押贷款的征信还要充分的利用网络方式,实现全国联网,增加数据的全面性。例如互联网信贷业务,这些业务之所以会开展的十分迅速,不仅仅是其营销方式的新颖,最主要的是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庞大信用数据库,有效的保障了信用信息的全面准确,可以将银行风险降至最低。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银行征信和数据征信的差异,前者主要是针对银行债务与实物资产,后者主要是侧重于网络消费数据。对于征信系统来讲可以加强与电商的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及时的获取电商平台的可靠用户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有选择性的选择信用高的客户进行贷款,进而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因此,对于银行来讲,应该大力的开展征信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进而为银行的风险控制作出指引,这也是银行风险控制最主要的环节(陈凯,2013[38]建立贷款保险制度
银行还应该充分的利用社会上的其他第三方机构资源来转化自己的信贷风险,例如贷款保险。所谓的贷款保险主要是银行为了规避贷款风险,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报酬作为投保,双方通过协商后签订合同,银行按照规定支付其一定的担保费用。一旦投保人出现因为资金周转等无法偿还银行的贷款,保险公司就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向银行赔付损失。R银行作为信贷市场的初学者,在前期的业务开展中应该选择这种模式,将自己的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的转移,提高自己的市场生存能力(胡斌,2013[39]
R银行推出的第一款无抵押贷款产品具有非常大的潜在风险,在加上市场上的各种诈骗行为,以及市场动荡造成的借款人资金的周转不顺畅等都会导致银行出现贷款无法回收的状况。此外,R银行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监控方案,所以采取贷款保险制度是最有效的降低风险的方式。Q1:
无抵押贷款属于商业银行新兴的业务,是一次重大的尝试。在本次的案例中详细的分析R银行的个人无抵押贷款产品,并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与市场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极大的丰富了其无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意义重大。在进行定价时,商业银行不仅要根据市场的动态作出调整,还应该加大风险管理,采取合适的利率定价方式。
对于已经开展了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风险管控的管理。通过对R银行整个

信贷流程的分析,我们可知虽然其贷款的时间有效的降低,但是在管理流程上还存在严重的问题,管理力度松懈。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大监控力度,逐步的完善征信体系。对商业银行开办无抵押贷款的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无抵押贷款在个人信贷中属于一种高度的风险,因此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来规避这种风险,将其降至最低。
在制定有关的措施时还要针对产品的特性进行区别的对待。例如固定利率的长期无抵押贷款,可以借助于利率互换等方式来降低风险,而且还进一步的提高了自己的收益[40]
另外,针对R银行当前的实际状况,减小风险管理成本,提高其市场的经营能力,应该注重贷款保险业务,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加强内部控制上,高银行的运转效率。对征信系统的建议
国外由于自身具备比较完善的征信系统,其贷款安全性也就高,贷款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利率也较低。所以商业银行征信系统的完善无论是对于贷款人还是银行都是非常有利的。[41]我国的征信市场发展较晚,获取的信息很片面,而且缺乏动态监控能力,会造成对客户信息的掌握不完全。所以,各大银行不能只进行价格的竞争,还应该加大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信用信息库,共同的发展,也有利于净化整个金融市场环境。改善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这也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的整体信用环境十分的不理想,商业银行要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强立法监督,共同来实现这一远大的目标。改善法制环境
在信贷业务中,无论是银行还是个人都需要保障其合法的权益,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就需要通过法律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对于个人来讲,法律可以保障其合法权益不会遭受到非法的侵害,保障个人在交易中的公平性;对于银行,国家要通过法律文件来支持其正常的经营,降低各种可能的风险,即使遇到风险也要充分的保障其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欧美国家在这点做的就非常的完善,法制观念也比较强。对于中国来讲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大立法,同时学习西方的法律精髓为自己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中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改善信用服务体系
在整个信用服务体系中,个人的信用信息是最主要的,这对于各大信用机构非常的重要。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知,我国在信用服务机构的建立上还很不完善,机构数量不多,主要是集中在上海和深圳等发达城市,没有综合性。目前为止,只有人民银行一个机构属于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性信用服务机构,这远不能满足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需求,信用服务机构的严重缺乏极大的阻碍了银行机构正常的信贷业务的开展,也不利于其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方式。并且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下,人们对于信用消费的需求不断的提升,但是当前的信用体系却明显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暴露的问题还很多,急需进一步的解决,加大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改善个人信用意识
当前国内的民众还缺乏信用意识,没有树立一个诚信的社会氛围。虽然政府已经大力开展各项措施来改善当前的信用环境,但是进程缓慢,无法满足时代的实际需求,甚至已经造成了经济的发展障碍。政府必须要加大力度,不仅要做好安抚工作,还应该加大威慑作用,严厉的打击各种不诚信行为,进而提高整体民众的诚信意识,塑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建立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措施
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的管控时,不仅要做好外部的因素控制,避免各种可能的因素造成

的损失,还应该大力的加大内部控制。因为对于一个银行来讲,其所有的业务都是通过内部各个部门来完成的,这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避免因为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相比外部因素,内部控制因素是可以进行预防的,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种内部潜在危害。但是外部因素是不固定的,随时发生变化,很难进行掌控。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自身具有非常大的特点,所以银行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内部控制措施来规避风险。根据对当前的市场信用控制措施的调查我们可以将其主要的控制措施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建高效的内部控制组织构架;第二,健全业务操作流程,规范贷款操作;第三,构建个人信贷模型;第四,加强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利用;第五,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素质。最后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深化,金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更多的外资银行参与中国的市场竞争,进一步的加大了行业竞争。另外,随着中国民众收入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极大的促进了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潜在优势。当前,在银行无抵押贷款业务中,外资银行占据的比例非常的高,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上的经验匮乏,也体现了我国无抵押贷款控制体系的观念落后,技术不足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认识到这种风险的危害,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来设计更多自己的特色产品与规范化的流程来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
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对R银行无抵押产品进入市场的定价策略和产品设计进行分析,指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应的解决策略;另外针对其操作流程上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对应的改变策略与新的管理模式。本次的研究得出的具体结论主要为以下几点:
R银行在制定个人无抵押贷款产品是存在较大的管理风险,虽然已经对其贷款发放时间进行了优化,但是在对应的风险管控上还曝露出较多的问题,极大的增加了不良贷款的产生。所以R银行在进行产品的定价时,不仅要充分的考虑市场的竞争与环境因素影响,还应该准确的把控这种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流程风险问题,应该大力的构建征信体系,构建准确的信用数据库,构造大数据平台,但是在具体的措施制定中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对商业银行开办无抵押贷款的建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