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和平台公司新型生态平衡机制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5-06-16 15:37:34

关于财政和平台公司新型生态平衡机制的探索

随着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迅速发展,而投融资平台结构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规范,同时,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形成多头举债,而银行对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担保承诺情况根本不清楚,一旦项目投资收益不佳,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显性化,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甚至最后不得不由上级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 针对这些弊端,我们对建立地方财政和平台公司的平衡机制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深入地探讨,来增强平台公司的投融资能力,形成“借、管、用、还”的良性循环机制,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推动株洲金融生态健康协调发展。

一、基本思路

一是根据中央和省级的相关政策,积极谋划地方发债工作,通过公开发行地方债筹集资金,可以扩充地方政府地财源,扩大对社会基础设施地投资,促进地方债务负担公平化,地方财政支出和收入地跨年度调整,有利于财政宏观管理和政策导向。二是控制债务规模,强化政府债务的归口管理,实行举债批准制度,防止各部门、各平台公司各自为政的多头举债行为。三是可以设立偿债基金。地方政府应在建立公共财政的政策框架下,以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为重点,从落实偿债资金入手,结合预算编制改革,逐步把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以预算约束举债和还债行为,实现地方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里可以参考广东省政府的做法,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关闭广东省国际投资公司后,广东省政府每年在预算内根据一定比例提取了金融风险基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社会危机。

二、运作模式

1、市场借力模式:要使投融资平台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尝试探索资产证券化,包括发行市政债券、企业债券和股市融资等方式。

2、项目模式:以重点项目和大型项目为中心,通过政府财政资本的少量投入,拉动民间资本投入。通过特许转让经营权方式,政府仅负责正式运营的前期利息支付,并未失去项目所有权,约定期限后无偿收回产权,有利于政府滚动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资源模式:以土地作价转为资本金,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注入土地资产,再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将土地资源由平台公司投向市场,社会化操作。

4、存量模式:在地方政府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用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盘活存量,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以存量带增量的运作模式在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运用得相当娴熟。

三、完善机制

从推进平台公司的独立运营、加强资本的管理、良性的资产循环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融资平台借用管还、信贷资金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各融资公司在每年初必须报送年度偿债计划、融资计划,并纳入年度考核。在承接具体任务时,必须细化信贷资金管理和使用及其平衡的相关方案,使平台公司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资本运作上来,减轻政府负债压力。二是从制度层面构建投平台公司健康运转的防火墙。明确要求财政不能简单地为投融资项目提供融资担保,各平台公司之间不得互相担保,各投融资公司项目独立运作、资金封闭运行。三是从操作层面来说,平台公司内部要专门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健全风险管理流程,设置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具体职能包括,相关拟建项目的前期风险级别设定和评估,并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及时预测、监控、处置和防范各类经营风险。 

关于财政和平台公司新型生态平衡机制的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