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艺术 - 为什么我选的不是我要的》精髓

发布时间:2019-12-24 19:39:10

《选择的艺术——为什么我选的不是我要的》,这本书大概有25万字为你解读书中的精华:减少选项数量,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

人的一生,会有无数次做选择的机会,但是很多时候,你选择的东西也许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比如,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你可能会因为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而苦恼,或者会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改变自己的志愿,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不小心就容易做出违背了自己最初意愿的选择。今天咱们讲的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怎样才能根据你自己的意愿,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本书曾入选金融时报,成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为许多经济学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麦肯锡公司、富达集团投资时,也多次参考了书中的观点。

这本书的作者希娜·艾扬格出生在一个有着浓厚宗教环境的家庭,在他们的宗教信仰里,自己很少有机会做独立选择,不管是学习的专业、工作的地点还是结婚的对象,自己都没有决定权。不仅如此,她还患有一种遗传性的视网膜病,这种视网膜病导致她高中时就双目失明。值得庆幸的是,她随父母移民美国后,在公立学校开始接触美国梦,理解了美国梦最核心的价值观,也就是选择。双目失明让她失去了许多机会,也正因如此,她对每一次可以做选择的机会都分外珍惜。

好了,介绍完作者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来为你详细讲解书中主要内容。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为什么每个人对选择的理解不同?

第二个重点: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做选择?

第三个重点:如何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重点:为什么每个人对选择的理解不同?

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做出选择的权利,因为做出选择会让人感觉良好,如果一个人没有做选择的机会,那么他就会感觉到难过和压抑。但是,每个人对于选择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就拿刷牙这件事来说,美国人认为刷不刷牙,怎么刷是自己的选择,日本人就认为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怎么能算是一个选择呢?为什么每个人对选择会有不同的理解呢,我们先来看看个人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那些个人主义者思考问题通常会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利益为主,所以他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也比较随心。

与个人主义相反的是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者从小就被教育以“我们”为中心,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取决于对社会群体的贡献。集体主义者认为自己的快乐是重要的,但是如果与整个集体的利益相反的话,那么自己的快乐就不是那么重要了。集体主义者在做选择的时候,最先考虑的问题是这个选择能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好处,而个人主义者先想到的是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这就是个人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指导下,人们做选择的区别。

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一个重点:人们对选择的理解不同,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不一样,生活的理念也不同。个人主义者更注重自己的个人快乐,他们做选择的关注点在于自己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而集体主义者更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认为,如果选择没有保障集体的利益,那么他们个人的赢也是输。尽管,我们对选择拥有不一样的理解,但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权,以包容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的不同。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重点: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做选择。影响我们做选择的因素其实有很多,咱们今天主要讲三点。

第一点,别人的选择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比如在iPhone新款手机发布时,你心心念念想要抢购一台白色的手机,甚至在手机上市当天请了假早早去了商场排队购买。这个时候你发现,排在你前面的人大部分都买了白色的手机,于是你放弃了自己最初的选择,买了一台黑色的手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也就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特别的。你选择黑色的手机,就是想告诉别人,你有多特别。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当天所有人都选择买黑色手机,你还会坚持买白色手机吗?答案是不会。为什么呢?因为你并不希望自己是唯一一个使用白色手机的人,那样你会觉得所有人都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你,因为你和他们不一样,这个时候你的从众心理就会让你害怕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如果别人问起,你为什么不选择白色手机的时候,你可能会列举出一大堆黑色手机的好处,以此来证明你不是一个不动脑子的从众者。

第二点,事情的结果也会影响我们做选择。

你可能会疑惑了,我们作选择是为了影响事情的结果,但是为什么结果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的选择呢?我们先来看个例子,现在主流的消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现金方式,也就是把钱从钱包里取出来交给收银员,一种是非现金的付费方式,也就是用手机快捷支付或者信用卡去付款。在消费的时候,你更愿意用哪种付款方式呢?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会选择非现金的付款方式,因为直接支付现金会让你马上意识到钱包变得更瘪了,而刷卡,或者手机快捷支付付款,会给你一种错觉,钱并没有少,我们只是拿数字换商品而已。也许你会认为,我们虽然被结果的呈现方式影响了,可这个选择并无对错之分。那么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如果你在投资时亏了300元,这个时候你的朋友告诉你,继续投资这家公司,你一定会赚100元,而如果你投资另一家公司,你有百分之30的可能性赚300元,有百分之70的可能不赚不赔,这个时候你会如何选择呢?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赚回300元的选项,那么你呢?是选择及时止损还是等待回本?由此可见,事情的结果会影响我们作出选择。

第三点,选项的数量会影响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比如,你去超市买酸奶,你发现超市的货架上摆了五十多种不同类型不同口感不同价格的酸奶,你看的眼花缭乱,迟迟做不了选择,最后你一瓶酸奶都没有买。为什么选择越多,我们越无法做出选择呢?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在短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数量十分有限,选项的数量越多,你会越迷茫,你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最好的,你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

说到这里,第二个重点内容就结束了。影响我们选择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详细说了三点分别是别人的选择、事情的结果和选项的数量。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最后一个重点:如何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

我们就从刚刚谈到的选项说起。

如果选项太少,你就会纠结甚至做出片面的选择。如果选项太多,你可能会逃避,不做选择。这个时候,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书店会按照书的内容进行分类,是生活类,哲学类,还是经管类。电影也会有喜剧片、文艺片、记录片等不同类型,一旦你选择了某一个类别,选项就大大减少了。

其次,你可以求助资深人士。

当你因为做选择而头疼时,专家会告诉你如何正视你的需求,然后根据你的需求给你推荐最优选项。那什么才是你真正的需求呢?比如说,在你买电脑的时候,你要考虑什么是你要优先满足的需求?性价比?还是性能?外观时尚还是简朴大方?能玩游戏还是只要简单的视频播放?你越明确自己的需求,你做选择的时间就会越短,作出的选择也最好。但很多时候你并不能准确描述出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求助资深人士。比如你告诉对方你想选一部20万元左右的小车,他会帮你拓展到,你需要几人座,你使用它的频率,你喜欢的颜色和舒适度等等一系列问题,根据你的回答,他能够很明确地告诉你,你需要的是一辆某品牌带有优秀发动机的跑车或者是一辆能够摆放更多货物的的客货两用机。如果资深人士帮你分析后,给你推荐了两个选项,你需要二选一时,你要拥有成熟的心智,辩证地去对比两个说法,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去看待这个问题,从而轻松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资深人士能够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因为,他们进行上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之后,训练出了一种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其实只要你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经过刻意的练习,也能达到这种效果。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能掌握的专业知识是有限的,你不会花一万个小时去研究怎么买一瓶酸奶,因为时间成本太大了,所以,在我们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就可以去咨询在这个领域比你经验更丰富的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还节省了我们的时间。

说到这里,第三个重点我们就讲完了。总结一下,当选项过多时,应该采取分类的办法减小你的选择范围。如果分类之后选项还是比较多,你可以去求助这个领域的资深人士,如果在他们推荐后,你还是陷入了两难的境界,这个时候你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成熟的心智。

说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说的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首先,我们讲了每个人对于选择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我们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个人主义者更在意选择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集体主义者更在意如何通过选择保障集体利益。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的选择,尊重他们做选择的权利,这样你对选择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我们聊了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做选择。影响我们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分别是别人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和选项的数量。

最后,我们说到了跳开选择陷阱的一些小技巧:当选项数量太多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分类的方法来解决,缩小可选择的范围。如果分类之后选项还是比较多,你可以去求助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如果在他们推荐后,你还是陷入了两难的境界,这个时候你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成熟的心智。

《选择的艺术 - 为什么我选的不是我要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