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

发布时间:2011-10-20 22:38:16

《红豆》,描写天崩地解般的大变局中一对男女大学生的苦恋与决绝,以儿女情长的方式写出了建国前夜急风骤雨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的分野。作者好像预见到了一年后一场新的更惨烈的大变故即将来临似的。

作品通过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讲述的却是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知识分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故事。爱情虽然是故事内容的主要承担,但并不是作品的主题。作家要想表现的就是这种人生在十字路口的搏斗。世事纷争,岁月留下了一些难以忘却的记忆。当江玫不期然而面对那两颗色泽依旧十分匀净而且鲜亮的红豆时,一段不寻常的往事如潮般涌上心头。宗璞的《红豆》是运用倒叙的方式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艰辛而曲折的心灵历程。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悲剧,表达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这篇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激情,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在短小的篇幅内可贵地表达了知识分子自己的叙事视角,虽然浮光掠影,却隐晦地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大痛苦与大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突现出作者在当时特殊年代对青年的爱情观和心理活动的人性关怀。

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江玫与齐虹从相识,相恋到最后决裂分手的全过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伤……这一系列丰富的心理活动,在爱情和革命两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下,小说真实而令人信服地记录下江玫性格与心灵的清晰脉络。拨开纷扰的爱情雾霭,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热诚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与追求,也是祖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生机勃勃、孕满希望的年代里一代人拥有的共同的真诚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不但揭示了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而且显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丰富和复杂性。

其实作家宗璞在真实地将这对恋人恋爱中的欢乐、痛苦、缠绵描写得细致入微,感人肺腑的同时,就是要激起当时在爱情上的种种正确观念的产生。让这种对爱情如泣如诉的抒写能够在那个以歌颂为主的文学独白的年代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特别的作家更多地去思考人的思想,人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等因素,让中国的文艺界多生产一些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可以说《红豆》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不仅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且表达了一种爱情观念。所以小说中齐虹与江玫的三次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凶残本质,可以理解为青年人对爱情的痴迷、深情。

仔细分析之后可以看得出来,江玫与齐虹的爱情是单纯而又复杂的。就单从他们的爱情本身来看,人生思想与人生道路的选择对他们的爱情同样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单纯的爱情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美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都能折射出他们的思想,价值尺度。他们单纯的爱情表现在他们的相识与相恋,他们平时的交往,单纯的就像那两颗红豆但这单纯的爱情之中却潜藏着危机,就像文中叙述的那样在江玫充满爱情的心灵里,本来有着一个奇怪的空隙,这是任何在恋爱中的女孩子所不会感到的。而在江玫,这空隙是那样尖锐,那样明显,使她在夜里痛苦得睡不着。对于江玫来说,正是由于深切的爱,才想到这样的念头,她不懂齐虹为什么要联想到恨,未免有些诧异地望着他。她在齐虹光亮的眼睛里读到了热情,但在热情后面却有一些冰冷的东西,使她发抖。 这是由于齐虹的思想的不一致而产生的。

齐虹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他有着独特的思想,却与现实格格不入,他轻视一般的所谓的革命活动认为他们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由于出于对江玫的单纯而又强烈的感情,他自然要对她的做法给予阻碍,这就产生了他们的一系列的矛盾。他们之中发生了三次不愉快的争吵,使他们的爱情遭受了无情的打击,这也使他们非常痛苦,这也从反面衬托了他们爱情的强烈。当一旦与思想,人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爱情似乎变得复杂了,也显得脆弱了.

江玫与齐虹的价值追求是不同的,虽然他们都爱美,喜欢大自然,然而就如同萧素说的齐虹的灵魂深处是自私残暴和野蛮,干吗要折磨自己?结束了吧,你那爱情!真的到我们中间来,我们都欢迎你,爱你——”齐虹的爱是一种近乎理想化的,因此也就显得公式化,这也是他们爱情分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爱情本身就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江枚也发现了这一点,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她是多么不希望他的思想是那么地远离现实的单纯而又琐碎的生活,旧如同江枚回到家里是的感受一样,她觉得他与齐虹之间有些东西是永远也不会一致的,这也验证了萧红的话,这里的一个简单而又真实的情节深刻地表现出了他们的不一致:这一晚,两人自己做了面,端在母亲床边一同吃了。母亲因为高兴,精神也好了起来。她吃过了面,笑着说:我真是病得老了,今天你舅母来,问我有火没有,我听成有狗没有:直告诉她从前咱们养了一只狗,名叫斐斐。——”萧素和江玫听了笑得不得了。江玫正笑着,想起了齐虹。她想:这种生活和感情是齐虹永远不会懂的。她也没有一点告诉给他的欲望。到这时,那种模糊的认识已经变的清晰了:齐虹并不能从平时的简单的生活中体会到生活所给他带来的快乐,并且,在当时的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情形也就显得更加严重了

江玫邂逅齐虹——有着自己对自由的理想看法的资产阶级少爷,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一个对肖邦和贝多芬同样热爱,并且有着诗意理解的知音。偶然的相遇,江玫对有着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轮廓分明,长长的眼睛,有着一种迷惘的做梦的神气的齐虹产生情愫。此后,阶级的不同,政治观、生活观点的不同的两人走在了一起,而在最后也正是因这些不同而致爱情惨痛背离的悲剧。

50年代的作家基本无法挣脱政治意识的束缚,无法跳出爱情+革命的枷锁,而宗璞的《红豆》却能够真正从爱情本身出发,真实地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真实情感生活,写出了丰富性和复杂性,反拨了传统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模式,体现了作家对爱情、对人性的一种关怀。

宗璞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中描摹真切、语言简约,纯净沉郁,以质朴无华的文字传达爱之深,痛之切的情思,真实而感人,字里行间充满雅韵逸致,文化气氛浓郁。

可以肯定,宗璞的《红豆》是一部真真切切的爱情小说,它通过江玫与齐虹的一场恋爱表明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爱情观念。同时,作品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刻画也正表明了《红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的痕迹,这是一种文艺界真实美的启明星。

红豆》,描写天崩地解般的大变局中一对男女大学生的苦恋与决绝,以儿女情长的方式写出了建国前夜急风骤雨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的分野。作者好像预见到了一年后一场新的更惨烈的大变故即将来临似的。

《红豆》写出了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抹去的人性,展现了一种天然的、纯真的爱情心理, 它让人们透过那个压抑人性的时代实现真实人性的还原,不管阶级的差别,信仰意识的不同,人性在小说中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是萦绕于字里行间的主旋律,人性也成了横亘在读者心头久久不能解开的一个结。  

读完全文,首先,最令我感动的是作者细腻地描写江玫和齐虹的爱情,忧伤,缠绵,喜悦,分分合合而又无可奈何。八年前,齐虹踩坏了江玫的发夹,后来用一个糖果盒把那两颗原来镶在发夹上的红豆好好收藏起来。八年后,江玫仍然可以在耶稣象后面的暗格里找到糖果盒,原来被冷风吹得绯红的脸色刷地一下子变得惨白。她的惊喜油然而生,可见,红豆便是他们爱情的一个佐证,表达着对对方的相思之情。

其次,作者将男女主人公个性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江玫白天上课弹琴,晚上坐图书馆看参考书,礼拜六就回家。母亲从摆着夹竹桃的台阶上走下来迎接她,生活就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江玫一出场就显得很清纯,生活很朴素,在象牙塔里面不受世俗的影响。然后,两人静静地读起书来了。这本书很快就把江玫带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它描写着中国人民受的苦难,在血和泪中,大家在为一种新的生活——真正的丰衣足食,真正的自由——奋斗,这种生活,是大家所需要的。后来江玫与肖素成了知己,她深受肖素的影响,原本憎恶权势,憎恶金钱的她,也渐渐懂得要为人民奋斗。后来,在一个晚会上,江玫得从害羞的小女孩转变成了为人民而奋斗的领头者。她觉得自己就是觉着火把游行的唐尼,感受到了一种完全新的东西、陌生的东西”“她觉得自己在和上千的人共同呼吸,自己的情感和上千的人一同起落。最后,江玫和齐虹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其实也就是选择不同的阶级立场。江玫奋身于革命斗争当中,而齐虹则乖乖地做他银行家儿子,享受丰裕的生活。由此可见,作者自觉不自觉中表现出知识分子在痛苦与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这是作者有限的感情流露。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的心声。

但是江玫在理智的选择,清醒的认识后,所带来的并不是大彻大悟,而是一份撕心裂肺的痛。看似的矛盾也许正是人性的挣扎。那个时代过去了,可我们仍然无法回避心中人性的压抑,这仍会是作家们表现的永恒主题。

50年代发表的《结婚》、《在泉边》、《上海姑娘》、《我和我的妻子》等作品,反映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黑暗已逝的社会光明感、感谢共产党的民心归顺之感、青年一代的无忧无虑之感。《小巷深处》,反映出旧社会的屈辱者的新生感:《在悬崖上》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自身思想意识的不洁之感及自审心态。中国的作家们,从不写疏离于社会之外的、缺少时代表征性的爱情。爱情文学这种与社会进程的同步性,还表现在:在每一个时期,爱情小说都保持着思想主题的前沿性。即,作者们尽量吸取当时社会 科学 及文艺 理论 的最新 研究 成果或说站在当时最高的理论高度,去提升人们的思想水平。社会科学的思想触角,在为文学创作探路。新时期早期,对于人道主义人性论人情味共同美的研究;中期,对人性的结构性(如人性的善恶兼备等),的层次性本我自我超我)的探讨: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前前后后对爱情的专题研究(爱情伦 理学 、爱情心理学、爱情社会学等)都对爱情小说的创作,有所渗透。张抗抗的《隐形伴侣》,就显然是吸取了人性的结构性,或性格的二重组合等理论观点,使作品的思想有很高的更新度。

50年来,特别是新时期文学发韧以来,作家们的思想焦点不断在转移。思想焦点的转换可归纳为:在择偶时,重视 政治 立场的一致重视思想观念的一致重视双方间的心理相容。《青春之歌》中,男女间因政治立场的相同或歧异,实现感情上的结合(林道静与余永泽)、分离与重组(林道静与江华)。到了韦君宜的《洗礼》,作家们注重的已经是思想观念的一致。当王辉凡盲从上司、官气日重、对人民疾苦麻木不仁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妻子刘丽文愤然离去。王辉凡经过文革那政治风浪的洗礼后,反思了自己只对上级负责、只想保住官位的生活态度,恢复了与人民休戚与共的精神联系,刘丽文又回到他身边,他们复婚了。徐星的《无主题变奏》中的这对恋人,女方一心求闻达,男方却只想做个平凡而散淡的人,有一个充实、有益的人生。二人的人生价值观不同,只好分道扬镳。再往后,作家们把思想焦点转向了男女双方的心理相容性。《何处是港湾》中,追求者李来来太重视恋人(华晓妮)是否已失贞,这使华对他总有抵触心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中,达第看到丈夫田根才在其他女性面前的馋样儿,内心极为轻蔑,不肯与他同床。可见在爱情小说家心中,心理相容性的价值日重。

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文学言之不尽的对象。当代中国的“十七年”文学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任何话语讲述的对象都必然打上了“讲述话语的年代”的烙印。在“十七年”这样一个热别的年代里,有关爱情的叙事也以极其特别的表现形态和言说模式,话语规则中我们可管窥一斑。

叙事模式:“十七年”文学中爱情很少能以独立自足的形态存在,爱情总是被附属于工作与劳动,革命与战争的语境之中。没有自我指涉的权力。因此,人们大都把这一时期文学中的“爱情”称作是“无爱之爱”与:“无性之爱”。这可从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两大题材中看出。

第一种模式是劳动决定爱情。不少作品“在写到一对爱人互相爱慕的原因是,大都是背书式地唱几句‘我爱刘祥思想好,我爱刘祥劳动强(柳树井)’,我爱他身强力壮能劳动,我爱他下地生产有本领’(评剧刘巧儿)有些作品,(如陆文夫的介绍),爱情还往往与机器和技术革新等内容联系起来。

这种模式大都采用“二元对立”式的人物设置:“一个,工作(或品质)不好,但漂亮灵巧;另一个,工作(或品质)好,但不漂亮(或老实得不会谈爱情);先是前者被爱上了,而最后,后者被爱上了。”《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就在人称“一枝花”的徐改霞与因经常劳动而一双“大手”像男人一样的刘淑良之间选择了后者。《挑对象》中的荣誉军人郑壮选择了“吃苦耐劳爱做活”的金枝。《铁木前传》中的九儿也在游手好闲的六儿和勤劳上进的四儿之间选择了后者。之艘仪如此,据说是因为“一个人外表的美是远不足以寿命他内心丰美的,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才能体现美。只有创造性的劳动和工作,才能使爱情的火花永远燃烧”。

第二种模式是爱情与工作互部相容。《创业史》中的徐改霞就不能忍受梁宝生一心扑在工作上,而梁宝生与第二个恋爱对象刘淑良的第一次见面也因他太忙而取消。《美丽》中的季玉洁也表示“为了爱情,要让我放弃工作,改变职业,这是不可能的!”她和青年医生的恋爱也因双方工作都太忙而夭折。《一个离婚案件》中的小马沉迷于技术革新,竟连妻子分娩之时都不闻不问,丰村的《在深夜里》也极力表现了爱情与工作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中,爱情的取舍取决于当事人对革命的态度。为了革命,就必须牺牲爱情。于是原本是私人性的爱情关系变成了公共性的政治关系。《红豆》中江玫与齐虹的爱情就因“革命(萧素)”这一因素的介入而产生裂隙。为了证明“革命/爱情”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小说结尾还一领导,同志们的问候,关怀掩盖了失去爱情的痛苦。似乎同事友谊,工作认清能够“疗治”爱情的创伤!《三家巷》,《苦斗》也试图借周炳在爱情对象上的取舍演绎革命与爱情的冲突。小说设计了周榕与陈文婷两对爱情的决裂,还让陈氏姐妹都嫁给了国民党官员。甚至设计除了因周炳错误的爱情而导致了自己大哥的死这样夸张的情节。这种夸张与重复无非是想强调:爱情是有阶级性的。《青春之歌》为了证实个人主义皈依集体主义,个人解放以来于群体解放这一逻辑的必然性和唯一合理性。不得不勉为其难地将女性个人经验,女性意识强行压制,改造并缝合进革命这一宏大叙事之中。于是,林余之间“骑士——淑女”式的爱情被林江之间同志式的情谊取而代之。而林江之间的爱情已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了。

战争题材的作品中,爱情也往往被视作与战争的环境和气氛格格不入。因此遭到了排斥。《辛俊地》试图通过战士辛俊地和地主女儿徐桂香的爱情悲剧,说明在真正的环境下,在敌我斗争的紧要关头,超阶级的,个人注意式的爱情只能成为战争的殉葬品。《洼地上的“战役”》也企图通过志愿军战士王应洪和朝鲜姑娘金圣姬不能实现的爱情,反映战争与爱情的不协调性。《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为了不让自己对白茹的“心情和声调”“与目前的环境有点不协调”也不敢面对白茹对他的爱情。

红旗谱》中的爱情爱情被浪漫主义诗人称之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红旗谱》中既出现了传统的封建爱情,也出现了现代的自由爱情。运涛与春兰从小青梅竹马,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一定的感情基础,这也为后文无法比翼双飞埋下了伏笔。当时封建思想浓厚的农村,春兰的父亲冯老驴为了避人闲话,将自己的女儿狠心地关在破板箱里,阻止他与运涛相见,无奈的运涛只能背井离乡,投身革命,他想用革命的方式去拯救他的爱情。到春兰为运涛送别时,他们俩的爱情故事已经达到了高潮,一个想等,一个愿等,矛盾的心情都迫于无奈。直到运涛因大革命失败落了个终身监禁,春兰还一直苦苦等候冯老驴又处于家庭压力,于是打算把春兰嫁给别人,苦命的春兰又只能欲哭无泪。

弟弟的爱情要比哥哥的爱情坦荡的多。江涛和严萍都是接受新式教育的两个青年,思想崇尚自由与民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严萍一直陪伴江涛开展革命运动,“从反割头税”到“第二师范抗日战争”,而江涛和严萍又属于两个不同阶层家庭,但是他们的结合完全没有来自家庭的阻力,这也预示了一个新时期即将到来。严萍的父亲,严知孝又非常欣赏有斗争意志、革命思想的江涛。虽然“第二师范抗日战争”在国民党的残酷镇压下失败,江涛被捕,故事戛然而止。但是他们的革命仍在继续,江涛和严萍坚贞的爱情火种也将一直燃烧,等到革命胜利。

红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