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战场文赏析

发布时间:2020-01-13 04:29:50

吊古战场文

  《吊古战场文》是唐代诗人李华写的一篇赋。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作者简介:

  李华(715-766),字叔,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735),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右补阙等。安史乱中为叛军所得,授伪凤阁舍人职。乱后贬杭州司户参军。广德二年(764),李岘领选江淮,辟华入幕府,检校吏部员外郎。明年,因风痹去官,后客隐山阳以终。华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亦有诗名。其集已,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

  全文如下: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带,群山纠纷。黯兮惨,风悲日。蓬断草枯,若霜晨。鸟飞不下,兽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汉?将近代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谁诉?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无无之。古称、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嘻!

  想夫北风振,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翦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尽,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战矣哉?暴骨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闻之:牧用赵卒(人少),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功大)。汉倾天下(事倍功半),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君臣之间(堪称完美,精神愉悦)。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遍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写尽父母疼爱),畏其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写血肉亲情,为写亲人悲怆作铺垫)生也何恩?杀之何?(谴责)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心目,寝见之。布奠倾,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卒章显志)。

李华举了李牧、周朝两次战争,前者在于用人得当,事半功倍;指出用将得当可以避免牺牲。

后者强调战争也是文教,——这种文教,表现在师出有名,适可而止,彬彬有礼。所以后来和平之日久。为下文提出论点作铺垫,最好是宣扬文教,四夷来服,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自然天下太平。

秦之筑城,汉之开边,都不是文教的典范。

最后一段,先写家人对戍卒的血浓于水的亲情。用“生也何恩?杀之何”过渡,实则质问统治者,对于宝贵生命无情践踏。接着形象的叙写万里之外的家人的种种心理,层层递进,鲜活逼真,如泣如诉。灾难不仅仅在于战争,战争引发更多的灾难。最后感慨,追问,提出论点,戛然而止。

赏析:

背景:唐玄宗好大喜功,轻启战端,连年征战,以致民不聊生。

对古战场环境的描写:荒凉肃杀的景色 (实景)

  1. 平旷的沙漠无边无际,看不到人影 (环境)

  2. 河水像带子般环绕;群山起伏,纵横交错 (环境)

  3. 一片阴暗愁惨,风声凄厉,白日昏暗,寒气凛冽如同降霜的早晨 (天气)

  4. 飞蓬根断,野草叶枯 (植物)

  5. 鸟儿高飞,不肯著地;野兽奔跑,孤单失群 (动物)

  悲伤;感慨战争从古至今不断发生,以致死伤无数

  突出战争之可怕,使人们讨厌战争

铺写士兵生活的苦况:

1.连年征战,居无定所,长期露宿山野;

2.生活艰苦,晨早放牧,晚渡冰河

3.归家无期;

4.时刻身处险地;

5.心中郁结无人倾诉。

战祸连年的原因:君主不再宣扬教化(「文教失宣」),当政者崇尚武力。

感受:惊叹文教失宣而致战祸连年。

铺写敌我交战时、战后的惨况:

交战时:敌我双方搏斗激烈,山川为之震动。胡人占了天时地利,在寒冷大风沙的环境下,截夺军粮,从侧面攻打我军,利箭不断穿进士兵的骨裏。最后,人力和兵器也耗尽了,有的投降,有的战死;战死士兵的数目惊人。侥幸生存的则心情矛盾,不知继续苦战,还是投降。

交战后:一片死寂,鸟儿和山野寂静无声,只听到风声。月色昏暗,天气寒凉,遍地霜雪,士兵的亡魂则聚集此地。

认为世间最悲伤的莫过此。

写出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从以警惕君主要宣扬文教,以避免战争

  

引用4个史例,提出择贤任能之重要

正面:1.战国时赵国任用李牧,大破林胡,迫使匈奴遁逃,开拓千里的疆土,使外族不敢再侵犯边境;2.周朝时任用尹吉甫,赶走猃狁,在北方筑了长城后,全师而还;返国后设宴庆贺,君臣气氛和睦。

反面:1.秦代大量征召人民修筑长城,结果死伤无数;2.汉代倾尽全国财力和人力政击匈奴,结果虽取得阴山,却弄至国家财尽人疲,死伤无数。

写作方法:引用史例;对比;借古讽今

作用:借古讽今,讽刺唐玄宗如秦汉的君主一样,结果只会得不偿失;此外,亦希望唐玄宗应向周/朝的君主学习,任用贤能才是避免战争的方法。

铺写战争为人民及家人带来的痛苦

1.不知道亲人是生是死;

2.即使有亲人的消息,也是半信半疑;

3.终日忧愁,连睡觉也梦见亲人;

4.接到亲人的坏消息,在家中望著天崖哭祭;

5.吊祭亲人时,鬼魂不到,担心他魂魄不知依附何处;

6.战后百姓将要面对饥荒或天灾,人民到处流离失所。

无可奈何

  

提出解决方法:用文德使四方异族归顺,各为天子守土,就可消除战祸。(「守在四夷」)

对战争的观点:

1. 并不是完全反战,赞同保卫国土的战争,只反对不义之战(因好大喜功而引发的战争);

2. 认为任人得当是战争致胜的关键;

3. 提出避免战争的方法:(a)宣扬文教,使外族为朝廷镇守边疆;(b)善用武将,以驱逐外族,全师而还。

  

写作手法:

  1. 文体:文赋

  2. 多用「兮」(xi)字:兮字是助语词,句中用兮字使,使人读起来声调抑扬,节奏流畅

  3. 正反对比:用周赵之史例对比秦汉之史例,带出择贤任能之重要。

  4. 引用史例:引用周///汉的史例,,带出择贤任能之重要。

  5. 借古讽今:如「秦?汉?将近代?」中「近代」暗指唐代。

  生僻字读音:

   Xiòng

  Yú

  Tǐng

  Shù

  腷BìY ì

  Máo

  Zú

  隅Yú

吊古战场文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