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万岁名下一句 - 诗词完美版

发布时间:2019-05-27 13:20:53

  《千秋万岁名下一句》

  千秋万岁名下一句是:

  【寂寞身后事】

  是出自《梦李白二首其二》的名句。

  附录全诗如下:

  《梦李白二首其二》

  作者:杜甫(唐代)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赏析】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立白》诗二首。

  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透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最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因此,清人浦起龙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构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资料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千秋万岁名下一句 - 诗词完美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