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视听语言浅析

发布时间:2020-10-28 20:14:24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视听语言浅析

赵赓更

【摘 要】摘 要:2013年,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国内取得了7.12亿元的超高票房,口碑也一片叫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致青春》制作精良,在电影创作流程中的各个方面都具备较高水准,独树一帜。本文试从电影创作中的镜头语言、用光色彩和音效运用几个方面分析其票房大热背后的主要原因。

【期刊名称】西部广播电视

【年(),期】2015(000)021

【总页数】3

【关键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景别 色彩 音效 配乐

公映于20134月日的国产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文简称《致青春》)在全国各大院线上线之后票房全线飘红,在首映之后的12天内取得了超过5.2亿元的票房,并最终将总票房定格在了7.12亿元人民币上,收获颇丰,在口碑方面,无论是大众认知,还是业界态度,也都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可谓是在票房与口碑上的双丰收。本文目的旨在从视听角度分析《致青春》票房大热背后的原因。

二十世纪初叶,意大利的诗人卡努杜曾经在电影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时期就发表了其著名的电影艺术理论《第七艺术宣言》。在《第七艺术宣言》中卡努杜认为电影是一种动的造型艺术,(进行注释)电影这一艺术门类囊括了的和的艺术,既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是一种综合的的艺术。从卡努杜对电影艺术运动的造型性,动静结合性以及兼具时空属性的特点的强调,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显著的特点正在于电影所独有的运动画面上。

好的电影作品不仅能通过最直白的人物对白、情节设置和故事内容来完成表现功能,更应该能够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来传情达意。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条缓慢的长镜头可能就是一颗疲惫思归的羁旅之心,一个高曝光的暖色镜头也许正象征着人物舒适惬意的愉悦之情,正如电影剪辑与叙事手法的探索先驱大卫格里菲斯所预见的那样:电影在未来将成为一种全新的世界性的语言,凡是看到的人都能理解。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视听语言浅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