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以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0-07-31 17:46:18

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以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为例

吴华明

【摘 要】2004年,农业发展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展开,业务范围和业务主体均得到很大扩展和深化,为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本文以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为例,深入探讨了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至今所取得的成绩和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名称】吉林金融研究

【年(),期】2012(000)011

【总页数】3

【关键词】农业发展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政策性银行

一、当前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进展情况

2004年国务院57次常务会议召开为标志,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称农发行)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展开,业务范围由原来的以粮食流通为主,正逐步向生产、加工和转化等整个粮食产业链条延伸,逐步形成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格局,给农发行带来了业务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但是,与商业性业务快速增长相伴的,是其巨大的潜在风险。在这种不断市场化的环境中,由于运行机制没有大的改变、政策与市场之间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与分界、政府向银行的透支渠道仍旧通畅,容易产生多重动机,诱发基层业务的盲目扩张,形成新的风险敞口与隐患。这一点反映在近年来农发行商业性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上。这些项目贷款虽然有政府信用担保并全额贴息,但多是非经营性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宏观调控等政策性风险和市场性风险因素较多。其承贷主体多是由县级以上政府组建的农村公共服务机构或政府控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多由政府行政部门委派,企业自主权不够,行政干涉明显,政府换届、人事调动等干扰因素较多。资金来源复杂多样,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不透明,诚信意识淡薄,项目评估与管理难度较大。而与此相应的是,农发行长期从事收购贷款封闭运行监管,信贷产品设计的多样性、合理性、适应性不够,对商业性项目信贷管理流程缺乏了解,队伍素质不平衡,专业人才缺乏,内部激励机制不足,使得农发行业务拓展程度与风险管理水平并不相称,存在较大的中长期信贷风险。

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以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为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