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代表作和赏析

发布时间:2020-03-29 14:10:05

杜甫诗歌代表作和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诗歌代表作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杜甫诗歌代表作和赏析(一)
  《送远》
  【原文】
  送远
  带甲满天地⑴,胡为君远行⑵!
  亲朋尽一哭⑶,鞍马去孤城⑷。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⑸。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⑹。
  【注释】
  ⑴带甲:全副武装的战士。《国语·越语上》:“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
  ⑵胡为:何为,为什么。《诗经·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⑶亲朋:亲戚朋友。唐杜甫《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⑷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此指秦州(今属甘肃天水)。
  ⑸关河:关山河川。《后汉书·荀彧传》:“此实天下之要地,而将军之关河也。”
  ⑹“别离”二句:因为想到古人离别时的伤感,还是会不断想起昨日离别的情景。
  杜甫诗歌代表作和赏析(二)
  《望岳》
  【原文】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夫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的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荡胸:涤荡胸襟。
  曾:通“层”(见人教版《语文》八上)
  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应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杜甫诗歌代表作和赏析(三)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甫诗歌代表作和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