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新概念作文大赛北大

发布时间:2019-02-17 00:45:06

新概念作文大赛北大

【篇一:18年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者们去了哪儿?】

1998,是一个怎样的年份?

腾讯qq即将诞生;快乐大本营开始贩卖快乐;新浪、搜狐、网易等名字刚为人所知。这一年,80后最大的仅18岁,最小的9岁。他们是独一代,在应试教育框架下,重复着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话语体系。

但有一个比赛,打破了表面的平静,犹如草地上凭空出现的一扇任意门,吸引了无数青少年前来探寻,青春里那些被压抑的跳跃因子,被诱惑,被激活,一发不可收拾。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徐敏霞、吴越、陈崇正、陈佳勇??他们小心翼翼走进这扇门,笔下流出了《杯中窥人》《悲伤逆流成河》《陶之陨》。

这就是新概念作文大赛,许多人的人生轨迹因它改变,并肆意汪洋发展出无数可能。2016年,新概念作文大赛走过了18年,那些获奖者们,去了哪里?在做什么?

2008年起,张悦然担任新概念大赛的评委。

文学星球

80后作家群,起码,一半有新概念背景

梅红色高领毛衣,眼神定定看着前方。李其纲翻着一张张老照片,像是摩挲着一件件家传宝,指着一个女孩,一脸骄傲又神秘,猜猜这是谁?见我不吱声,这是张悦然呀。

他指着另一个穿着白色校服,圆脸女孩说,这是吴越,照片没照全,应该还有秦雯的。那是2001年全国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颁奖大会上获奖者的合照。那一年,张悦然、吴越、秦雯都是a组一等奖获得者。

过去1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诞生了许多的一等奖,但并非每个人都坚持走了文学这条路。然而,这三个女孩却从来没有离开文学太远。

实际上,获奖后的张悦然,也曾轻微偏离了文学的母星。她考取了山东大学,不久后转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电子计算机。大学毕业后的吴越,当了记者,从上海市新闻奖到中国新闻奖都已拿遍,成为《文汇报》最年轻的首席记者。

然而,文学依然像一根磁铁,她们终究回归。在新加坡学计算机的张悦然,写出了《葵花走失在1890》,当年被《萌芽》网站评为最有才情的青年作家,一直写到今天。记者吴越,放弃了十年的积累,走进了《收获》杂志,成为杂志社最年轻的编辑,离文学更近了一步。秦雯的经历比较直接。她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编剧工作,《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辣妈正传》都出自她手下。

着一件大红上衣,出现在读者面前。

我向她们提出同一个问题,与十多年前那个青涩少女相比,你们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吴越分享了一个细节。“2014年左右,我梦见在上海作协花园里,围墙背后是一片长江口,有大片辽阔水域,我能看见水草,听见野鸭子的声音,有清新的江风吹过来??梦醒后,我感觉很美,美了很久,放空了很久。之后,我义无反顾地去了《收获》杂志。

秦雯的最大改变是表达的勇气和对于别人看待你的勇气刚开始写的时候,会在意别人怎么看你的东西。写剧本已经八九年,我开始突然明白该怎么写了,突然有一片很开阔的天地给你了。现在,我不太介意别人怎么看待,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张悦然觉得,最初一段时期,有特别强烈的表达欲,会非常自然、随意写作。2006年后产生一些转变,需要更多思考,更慢一点。现在写下的每个字里都包含每天或此刻的我。李其纲说,80后作家群,起码的,应该有一半有新概念背景。

郝景芳

在文学的领域里,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最近凭借《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最佳中篇小说奖的郝景芳,她也曾是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李其纲说,当年,这个女孩就表现出很不一样的特质。

对新概念作家群而言,经商的人中,最厉害的肯定是郭敬明。李其纲说完哈哈一笑。他在自己写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历史》中,翻出一张2001年的老照片,指着一个瘦小、套在宽大衣服里,蒙眬看着镜头的孩子说,这就是四姑娘,小四。

那一年,他18岁。15年后,当年睡眼蒙眬的男孩,已是一身修身的prada黑西装,住着沪上别墅,拍个电影票房上亿的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敬明。郭敬明是第

三、第四届的参赛者。连续两届拿一等奖,他是第一人。

问及当年是否看出郭敬明的赚钱天赋,李其纲笑笑没有回答。但在2005年,李其纲筹划了首届文学代际沟通论坛,他与郭敬明通过几次电话。

敬明,能来吗?

我得和我经纪人商量商量。

再问:你想来吗?

我当然想来。

过了些日子,他们又通话。

敬明,能来吗?

我得和我形象设计师商量商量。

能来吗?李其纲只问。

争取来,争取来,我一定争取。能不能让形象设计师一起来哇?

李其纲想了想,说:不太合适吧,太特殊了。对你,对论坛都不好。

从这些对话里,已然能看出郭敬明的不同。那一年,媒体还在称郭敬明少年作家,但他已开始帮陈凯歌写《无极》剧本,也坐在了一些选秀节目评委席上,毫不避讳地摆出自己的艺人身份。

李其纲与郭敬明在千岛湖的酒店合影

那年的首届文学代际沟通论坛,郭敬明来了,但迟到了一天。会场不大,每个名字都裹挟着钢铁洪流,如曹文轩、格非、余华、方方??

张悦然、周嘉宁她们正坐在门的左侧。他立即走向左侧,挨着她们坐下,低低叫了声:悦然姐,嘉宁姐。郭敬明可能也感受到了右侧的压力,我知道。他们觉得,与郭敬明对话,是鸡对鸭说,双簧管对木鱼震怒。但李其纲也有自己的想法,文学是个林子,什么样的鸟都该有。文学中的人,不仅仅是由小说家、诗人、批评家等等而构成,它应该有也必然会有文学活动家乃至文学商人。

80后文学活动家盛开也说,郭敬明让我很早就了解了一个概念,一个作家可以转型为一个成功的全能策划人。我不说郭敬明在艺术上有过高的成就,但在商业上,他太成功了。他在影响一代人。

商场得意者郭敬明,职场得意者有陈佳勇。当过北大中文系的学生会主席,做到了北京华录百纳副总裁。李其纲说。

如果2001年,用搜索引擎去搜索,众多获奖者中,被曝光最多的肯定是陈佳勇。他是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大赛史上第一个被保送北京大学的人。获奖作品《来自

【篇二:新概念获奖者群体15年命运沉浮】

新概念获奖者群体15年命运沉浮 |周琼媛 特约撰稿|陈一冰 实习生|王浩 张文宇

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举办15年了,大赛隆重推出的少年作家大多放弃了写作,变成身材臃肿的商人、忙于生活琐事的家庭主妇或者笑纹明显的小职员,几年前,新概念的缔造者赵长天还在人世时,把其中的90%都归为离开文学轨道的人。其实这件事早在中年袭来之前就逐渐发生,但注意到的人却寥寥可数。

年少成名者划出的人生轨迹一分为二,大多数目光都被韩寒和郭敬明的急遽上升吸引,忽视了另一种现实的、哑暗的名声降落和命运转折。

转折者包括现年32岁的陈佳勇,北大毕业生,身形微微发福。见面那天,他穿深蓝色西裤和棕色皮鞋,方脸上架着眼镜。结束采访后,他匆匆从公司回家照顾他5个月大的孩子。他早已放弃写作,成为一家影视公司的总监,面前展开一条有为但绝对远离文学的道路,不再是那个因为《来自沈庄的报告》获得第一届新概念一等奖,被前文化部长王蒙称赞的文学新秀。

转折者也包括29岁、宣称告别了夜场生活的徐超。如今他会回想过去,即兴背诵一段因为他的文章而倾慕过他的读者的来信。

那些信伴随着年少成名、纸醉金迷的日子,一同被他怀念。19岁,他是新概念作文比赛的优胜者,骑着自行车跑遍北京各大出版社,挣了几十万元然后开始流连夜场,看着舞台上浓妆艳抹的女人们晃着大白腿,泡了很多女孩。新概念作文比赛的第15年,大多数人已经不太被人提起。少年进入中年,这是一个自然而不得了的变化。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曾说:年少成名让人对命运而非意志产生某种近乎神秘的定义。年少得志的人相信,他的愿望之所以能实现是拜头上的幸运星所赐。年届三十才显山露水的人,对于意志和命运之间的比例,会有一套均衡的概念。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最初几届佼佼者都曾在少年时获得突如其来的巨大荣耀,然后,用接下来的15年曲折而深刻地理解命运和意志之间的关系。

追悼会

这些年少成名者最近一次见面是在43日的一场追悼会上。将这个悲伤的日子视作新概念群体的一次检视再合适不过,因为去世的正是被称为新概念之父的赵长天,他是

15年前搅动社会的新概念赛事的缔造者,新概念获奖者们公认的精神导师。

1998年秋天,担任《萌芽》主编的赵长天到北京参加完会议后,回到上海主持一场内部讨论,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动议就此形成。究竟什么样的文学才是好文学?

作为一家经营困难、工资都发不出的杂志的主编,赵长天与他的团队从这个问题开始,在经历了复杂高超而不乏内部运作的努力之后,使新概念成为创造奇迹和改变命运的舞台,并直接改变了15年后参加他追悼会的这群人的生活。收到赵长天去世的短信时,30岁的张悦然正在深圳参加一个文学会议。她从赵长天的儿子、悬疑小说家那多微博上找到追悼会的时间、地点。她努力保持平静,但往事不可避免成为追悼会的背景。

正确的性感为主打内容的青春文学大赛一度造就了一大批如韩寒、张悦然、周嘉宁、陈佳勇、刘嘉俊这样的青年文学偶像,他们不到20岁,习惯用忧伤颓废苍老鲜血宛若隔世决绝这类词语探讨人生,受到老一辈作家的保护而不会触及低俗和政治敏感的高压线。现在,这群曾经年少成名者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送导师最后一程。

追悼会举行的上午下着小雨,韩寒、张悦然、刘嘉俊、小饭与其他几百人打着黑伞穿着黑衣前来。你无法想象赵老师究竟认识多少人。张悦然描述那纷乱里透着秩序的一天,人们一排一排轮流上前面对遗像鞠躬。

他们无意间获得一个与往事告别的机会。张悦然始终没能与韩寒碰面,但两人互发了短信,韩寒告诉张悦然,下次来上海,要跟我说。跟当年不到20岁的他们相比,现在许多人成家立业,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反叛学生韩寒做了父亲,张悦然则即将成为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教师。

被视作新概念最大获益者的郭敬明并没有参加这场追悼会,他当时正在台北为即将上映的《小时代》进行后期制作。之前两天,他在微博上纪念了这位导师的逝世,但只是简单地把赵长天主办的新概念称作包括他在内的万千年轻人文学梦想的开始

对命运的理解无疑与人生路径一样发生了偏差。作为第三届和第四届新概念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郭敬明至今表现出对人生的强烈自信。某种程度上,他日益回避被不断拿来与其他新概念获奖者类比,尽管他告诉《博客天下》新概念是我文学的起点,但不愿意被放在新概念获奖作家这个群体中谈论。

命运和意志都在这个一度孱弱而自卑的人身上体现效力。

即使在一个文学命运被广泛质疑的时代,他也凭借机缘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作家财富排行榜首富、文化公司的成功老板。他导演的两部电影时隔1个多月相继上映,并获得很好的票房。一定要没有遗憾,一定要做到真的不能再做了。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曾经在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列车上短暂擦肩的很多同龄人,已经经历了多次放弃。

起点

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诞生起,其社会影响力几乎以三级跳的方式暴增:参赛稿件第一届4000份、第二届

1.5万余份、第三届2.8万余份,第八届7万余份。这背后,世俗的梦想保送进入一所名牌大学占了很大百分比。张悦然曾就读的山东省实验中学甚至举行全校总动员,鼓励文学和写作爱好者争取这宝贵的获奖名额。

2003年,《萌芽》杂志论坛里热闹非凡。那里活跃着徐超、陶磊、张悦然、刘莉娜等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当时,他们都已升入大学,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他们在论坛里与读者交流。

【篇三:国内优秀大学生谈学习经验(细节与进度)

目录

北大学生:大学三年以及之前听课生活的总结 ........................ 1

人大侯瑀-统计学专业 ............................................. 5

旅行的意义:一个人大本科女生大学四年的故事 ...................... 7

附:关于学霸新闻两则-清华 ...................................... 11

清华现超级学霸”15门课程100499...................... 11

清华双胞胎学霸走红学习计划表精确到小时 ......................... 14

(经济金融)学霸如何炼成?高瞻远瞩+目标专注 ................. 15

北大学生:大学三年以及之前听课生活的总结

细说大学各科学习的经验教训,兼谈恋爱和高中情况 作者:郑子杰christal 2013-06

人一般在最痛苦的时候进步最大,虽然结果上往往不如意。

首先,我想说,我有点失落,因为即将告别了保持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三年的以听课为主的学生生活,打破的将是保持15年的生活习惯。从明天开始,就要开始以科研为主的至少6年的学术生涯了。

在此,我先总结一下我之前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提取精华,成为下一段生活的一些图式。 小学的生活细节已经忘得干净了,只记得偷过家长钱去买麻辣烫,只记得我那时候每天都会哭,只记得我是矮矮小小的,仰视天空的时候,看到的永远是别人的后脑勺。我曾经小学就被认为很聪明?其实更确切的说法是,我比较zhangmao(济南话吧),把所有的聪明的外漏给别人看罢了。

初中生活,依稀记得整天跟班主任吵,还会故意跟班主任对着干,而且跟家长打赌故意不努力考试,以及最后结果是中考考出了我进入初中以来的历史最差成绩。擦边进了实验班。中考成绩高中班里倒数第三。

高中记得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我考了班里30多名结果被老师表扬了,其实当时很震惊。因为中考成绩的过弱,以及第一次考试的弱弱表现,我并没有像后来的高中生活那样扎眼。 直到高一上的期末考试,由于数学特别难,所以我的排名开始出现了质的飞跃。当然高一的生活的晚上基本都贡献给了数学竞赛,记得每天晚上6:30-9:30都去妈妈的办公室刷数学竞赛书,记得第一次龚老师布置的70多道平面几何题我连查书带推导每天晚上平均耗费4个小时加上2个周末才在一周时间内把它们做完,记得高一的时候刷的数学竞赛书比很多人(即使在山东)高中刷过的所有题都多很多很多。当时的世界貌似只有我跟数学竞赛。当然高一的山东的夏令营还是考砸了,后来从山大要的可以参加考试的名额。本着仅仅是去做题看题的态度拿了省一之后有了保送资格(其实之前我一直在准备新概念作文大赛),也许,当你不为任何目的仅仅是以研究的目的去对待试题的时候,发挥的最好。当然高中也碰过物理竞赛,由于准备不充分,满分160只考了22分。

当然高中曾经把政治书抄过3遍,历史地理书各抄过2遍,化学笔记抄过5遍(最后一遍是默写的一本子),英语背了四六级单词——这些都只是高二前,因为保送,所以没有高

三。

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时候,是背四级单词是每天做完竞赛之后的1个半小时,那种感觉就像浑身被虫子咬的感觉一样,但是1个半月挺过去之后,英语有了基础,不再是特别弱的瘸腿项。当然从高中的综合成绩一直稳定在班里第二(第一总是换)。我从来没有爆发过,只是每一次都很稳的对待考试,记得当时考完试就能估计出自己应该大概能得多少分了。

我妈妈总是说,高中保送完了之后的我相当能玩,根本不用功,我其实想偷偷跟她说,跟她那早上5点半起来然后没事就读书的生活相比,我确实不算用功的。当时跟大部分同龄人比,我只能说我不能算偷懒的。高三水了一年的我深感到大学如果不用功就被淘汰的压力,所以上了大学之后格外用功。

大一上,看起来并不是我最顺利的一段时间,或许说是最痛苦的一个学期。

我选了邵老师的数学分析,由于大一上的上半学期不太用功(我以为很用功了,其实仅仅是形式上用功,而不是真正的勤于动脑),即使每节课都挺,数学分析还是落了很多,期末之后连续刷了一个月的夜,去看裴礼文、菲赫金哥尔茨、越神的apostol、习题课讲义、解题指南,本着能会推就推不会推就背过的态度去学习数学分析,然后考试的时候以背的态度答题(当然由于习题课讲义的推导过于详细,有很多没必要的步骤,我又看不出来),所以最后期末考试没有答完。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用功程度足以让数分上九十,其实我说,我也就是70分的水平,因为我根本没有理解数学的精髓而只是形式上和应试上的用功而已。我到后来才理解邵老师的一些思想,突然悟道了很多道理,我太在意形式上的所谓的掌握而忽略了对问题的理解。

当然光靠理解不用功记忆是学不好一门课的,但是光背诵而不理解也是学不好一门课的,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仅做好一方面就会忘乎所以,当时确实看似学会了,以为就是掌握了,但是后来要不就是知识掌握不牢靠,要么就是核心思想不理解导致越学越累。当然,学术除了形式上的用功更要注意脑子的思考是我从苏骁同学的喜欢看着数分书想数学题的方式而得到的启示。

大一上寒假,我花了一个寒假看陶哲轩的实分析,渐渐理解了大一上所不能理解的一些知识。不过本着对推导的不理解,我还是转去学高数。大一上的计算概论,我是靠着同寝室张文泰同学的32道动态规划题和计算数论书上的数论问题将c的语法运用熟练的,同时对于高等代数,我刷完了指导书上的所有题,花了2个晚上(每天都是8:00到第二天早上6:00一动不动,有一次肯德基的工作人员看我太专心了,没有关掉二楼的灯,二楼的灯亮了一夜)把指导书上的结论整理一遍,然后没事就背诵,最后才感觉学的不错的。记得有一次还忘了出去刷夜,坐在走廊上自习学到了2点,碰到了刷夜回来的陈云帆同学。

我大一也很困惑,我喜欢学术吗?不喜欢!能玩当然喜欢玩,但是我不喜欢有问题压在心里不懂的那种感觉。我不在乎最后考试老师出什么样的题或者以什么样的方式批卷,但是在乎在考试之前,对于老师上课讲的知识不能有哪个方面还是迷茫的或者困惑的,即使有,也得强行背过。

大一下由于对当时喜欢的女生表白屡次被拒,让我把精力完全放在了学术上。

记得当时刷了吉米多维奇的3456和电磁学千题解(越做越快,最后2个小时完成40道题没有问题),所以这两门课就不用愁了,对于微电子电路基础,每节课上完都回去百度百科或者维基百科,争取自己把上课讲的概述性内容理解清楚。由于呆呆老师和李红滨老师的班讲课内容差别很大,所以我会托曹萱同学给我讲一遍呆呆老师上课的内容然后再抄一下辛雨同学的微电笔记。当然笔记总是会有错误的,在你读别人笔记的时候就会去思考为什么跟自己的理解有出入,然后就去查书,搞懂,最后才明白到底是什么(大部分情况下是我理解错了)。

对于热学课,我只能说对于普通物理,应该重视概念的理解,当然理解的前提当然是要背过,连体系和基本概念都背不过,何谈理解。

程序设计实习是那学期最恶心的一门课,当然,由于c 语法部分还是主要涉及背诵,所以笔试我不会太愁。对于blokus大作业(现在已经进化成了四色地图),由于陶世博同学的那份代码模板太过犀利,我花了9个小时的时间读懂之后又花了3个小时找出漏洞和不足,修改了深搜算法,然后写出了一份相对很稳定的adam程序,保证我们的大作业不愁了。

其实当时上c 语法课的时候我会去找c primer与课件进行对比,然后一般争取每节课之后都再背一遍,当然课前必然得预习,否则跟上的难度挺大的。

地震概论,对于我来说不算是水课,我认真地记笔记、写总结,虽然最后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但是成绩真的不是关键,我真的想说,对于他上课讲的相关内容我已经掌握很好了,有些是bbs上的老题赵老师上课没有强调或者我漏掉了,考试的时候我就随便蒙而已。

那个电路实验课程给了我跟数分一样的低分,原因是老师是按照完成的顺序给分的,然后我每次完成之后都不跟老师说而是去找示波器的手册或者把实验的原理搞明白,走的一般都比较晚。这样做也许牺牲了成绩,但是好处就是我对于仪器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点与很多混过了基础实验课程的人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然,大一下想当学霸的初衷是一句:想追到xxx吗?先把自己培养成学霸吧,然后就可以给她讲题了。虽然最后的结果还是没追上,但是侧面上促进了我更加努力地学习。

其实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很幼稚,后来谈过恋爱才意识到,对于有的女生,也许她是女神,但是不适合作女朋友。

可能很多人都想问,你哪里来的那么多的时间?我想说大一的我基本不太喜欢打dota,而且喜欢刷夜。我都想说的是夜要刷,但是不是考试前刷,不要刷太多次(我连续刷一个月太过于暴力,会损害身体,严重不推荐)。把功夫用在平时是关键,考试什么的,考的是你对于一个问题的理解是否与老师相同,这点需要上课认真听老师是怎么理解的。(梦里江河注:悲催。)

同时也有老师是怎么出题与阅卷,但是这都与我不相干,因为我知识学到了就好了,怎么考是他的事情,我没法干涉也无权干涉,我也没有必要而且比较反感活在老师画的怎么考的圈圈里(我比较讨厌活在别人的圈圈里),那样失去了太多的自由,所以还是努力掌握知识比较靠谱。

大二上是最艰难的一段时期,由于任务太过于繁重加上喜欢胡思乱想,所以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去过心理咨询中心。

所以那前半学期的事情我都已经忘了很多。只记得家长来过一次,告诉我要放松,以及怎么放松。我开始逐渐学会打dota(熟练)、逛淘宝以及玩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例如变形金刚玩具?火影护额?)等等。

当然那学期的129使得我开始了严格意义上的第一场恋爱,当然第一场恋爱什么都不懂,所以谈了两个多月就分手了。当然现在想想,自己确实太过于幼稚了,或许只有通过谈恋爱,男生才能变得成熟。

当然对于课程的学习,忘得比记得多,记得最多的是数学物理方法和电路分析两门课(基本所有内容都记得大概),值得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的物理和电路课程都是以这两门课为基础的,而这两门课是我最重视的两门课。数学物理方法习题指南真是一本好书,因为上面有你想要的结论以及非常常用的方法。电路分析原理课程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构成了未来课程的基础。对于传输线理论的熟悉和双端口网络的熟悉,使得我在大三下

学微波课程的时候感觉一切都很熟悉。大二上,最艰难的渡过,那段时间的悲观情绪只能慢慢缓过来。

大二下,开学,失恋,失恋的原因是因为我一周中发烧了两次,心情极度不好,同时课程有点压力,实验室有压力同时ex也认为没意思,于是我说了很多狠话,故意伤人的狠话,然后就理所当然的分手。当然这也积累了经验。对于现在的女朋友,我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总是先想想自己哪里做错了,然后斟酌之后再说话。对于最亲密的人,狠话不能说,有些实话要婉转的说。

大二下的模电也许是很虐的课,因为最后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只有69,大二上的数电,我也考得很不好。因为当时的我还沉浸在听老师讲课,记笔记,自己理解思考,查百科的学习方法中。这两门课的失误都是因为我没有认真看教材。我突然回想起来自己高中所强调的,看教材的重要性。也许只有把老师的思想理解了,把经典教材的思想理解了,再融入自己的思考,才能对这门课有个相对初步的理解。模电考的很偏,数电考的很细,都是重点考的教材上的内容。

对于近代物理,反而比较喜欢考课件,不过对于普通物理,我还是倾向于背概念-抄概念-理解概念的学习方式。背不过的东西相当于只学了个皮毛,跟上网查查然后通识性的掌握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对于一个问题的阐述,能说大概思想的人有很多,但是既能说思想又能把每个细节都阐述清楚的人少之又少。而如果想成为真正的专家或者大师,必须要求自己做这少之又少的人。

大三,一切开始变得理所当然,因为我开始熟悉了这种学术的节奏,老师讲课、课件、教材、自己思考融合的越来越好,我并不觉得学术方法再是一件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对于通选课的疏忽导致我中日文化交流史出现了严重失误。其实,对于考试考原题自己没有搜到原题这个事实当时有些耿耿于怀,但是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确实那门课没有好好听,其他没有听课的成绩好仅仅是考试出题和评卷的问题,而对于课程到底掌握了多少,只有自己心里有数,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无尽的抱怨无非是对凭什么他跟我一样的努力程度,或者不努力却得到了比我高的分数或者他搜到原题我没有搜到原题考试会吃亏的形象的表现罢了。只有关注自己真正学到多少的人才不会担心考试时的心态,才会把任何的结果都看作是理所当然。因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只与自己有关而与他人没有关系。虽然dsp考砸了,但是我还是觉得,无论多砸,我就努力到了这些,对于老师出的这些题,我就该得到考砸的成绩,无可厚非。

我相信机遇与努力同样重要,但是从来不相信机遇会偏向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能够不断努力,即使机遇不偏向我,也能活的下去。

我曾经在乎过成绩,现在也不是完全不在乎。但是我比较在意自己到底得了多少而不关心相对的rank或者这个成绩的相对高低。从成绩上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出我到底掌握了多少,以及考试的心态如何。

我曾经幻想过恋爱,但是现在觉得,只有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在一起才是恋爱,女神,作为曾经的美好幻想罢了。

我总是在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好,其实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有时候努力改,但是也会控制,以免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而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我觉得过程比结果重要,虽然好多人这么说,但是毫无自恋的说,只有像我一样的极少数人能践行注重过程而坦然接受结果。大部分人的心态只是认为这样是对的,自己可以这样劝自己,但是骨子里做不到。

我觉得,也许是受托于一定的强迫症心理,我能够强迫自己做到我想做到的,而且能够

从骨子里改变,貌似很容易就能产生自我的认知失调一样。

我喜欢从比较大的层面想问题,比如国家、比如社会、比如集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想这些,一定会被自己各种各样的烦恼绊住。会更多的要求生活的环境与自我的成就而忽略了做事情是为了奉献,而成就仅仅是他人评价你的一些东西。它们也许对于社会的我是有用的,但是对于寻求的宁静的自我真的一文不值。

我至今不能理解追求结果的人在最后的delta函数般的努力为什么不能化成平时的正弦波。

写不动了,已经写了很多,先写这些吧,希望对刚上大学的学弟学妹们有点帮助。我会努力进入科研阶段,争取在中国开辟一个领域,让中国在这个领域上可以引领世界的潮流。

从明天开始,以学习、听课考试为主的生活将化作历史。跟实验室的师兄师姐相比,我又变成了文盲一只,又得发奋努力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人大侯瑀-统计学专业

侯瑀,人大07级本科生,总平均学分绩3.83,专业学分绩3.91,曾获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剑桥大学夏季奖学金,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等。本科期间通过两门北美精算师考试,发表论文2篇,并于2010年被耶鲁大学邀请成为public health school访问学者。热爱音乐,哲学,旅行。曾任院学术部部长,辩论队队长。2011年同时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录取,将赴美攻读金融数学专业。

201165日晚,22岁生日,16个朋友陪在我身边,经历了整整12个小时的徒步跋涉,翻山越岭,登顶香山最高处,看完日出后下山,回到熟悉的学校。虽然辛苦的程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虽然回想起来也会讶异自己的疯狂,但看透山下的灯火阑珊,山间的云起云落,把最荒诞不经的愿望变成现实,也算是给我无怨无悔的大学四年,画上了一个感动长存的句点。山峰总有更高的一座,太阳明天还会照常升起,但正是那一段段在路上的心情与志气,才拼接成一条旖旎而不可复制的记忆之河,任凭岁月翻滚,依然静水流深。

2007年夏天,抱着对精算师的冲动好奇选择了现在的院系和专业。此外早早坚定了毕业后出国深造的打算,所以在不遗余力地上好每一门课的同时每天背单词,听写新闻,也清楚地知道gpa是出国申请的最重要依据。由于一进大学就担任学院各种晚会的主持人,合唱比赛领唱,辩论队辩手等,对学习的时间格外珍惜。常常23点钟结束辩论赛讨论,早上6点多又匆匆奔赴自习室念书,竟然很难跟寝室的同学见面。也曾经因为学习压力想过退出辩论队,但发现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也就学会了把时间利用到极致。

大二伊始,总平均gpa位列全院第一,但我却不再满足于课程和考试,而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但由于年级低,又没有任何科研经历,所以只能自己争取机会。也许是倔强好强,也许是不知天高地厚,我闯到前系主任易丹辉教授办公室,自我介绍后提出想跟她做科研的愿望,百般恳求下获得了机会,并每周参加易老师的博士生讨论班,先从编程和数据处理开始,后来逐渐拥有了自己的课题和科研项目,自己建立统计模型。除了向老师和师兄师姐学到了很多东西,惊喜的是在大二时我站上了全国生物统计学术会议的讲台,成了教授和博士生之外年龄最小的演讲者,并发表了自己关于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处理纵向数据的论文。

大二下半学期,几乎是同时完成了两门soa北美精算师的考试,开始备战10月的gre

作文范文之新概念作文大赛北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