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常识

发布时间:2022-12-02 03:08:14

近视常识

2008-8-10
1、眼的屈光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眼球是一个完整而精细的光学结构,外界的光线进入眼球后要经过一系列屈光介质的屈折和调节后,聚焦于视网膜上,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将神经冲动经视路传递给大脑,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大脑感觉的外界图像。
眼的屈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构成,统称为屈光间质。在正常情况下,外界的光线经过一系列屈光间质屈折和调节后,聚焦于视网膜上。如屈光间质其中某一部分发生病变和障碍,就不能使外界的光线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大脑也无法形成清晰的外界影像。角膜是眼球外壁的前1/6,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眼球前面的光滑、透明的组织,略成圆形,中央厚约500微米。角膜曲度较大,有较强的屈光作用,约占整个眼睛屈光系统屈光力70%。因此,稍微改变角膜曲率,便可以较大幅度地改变眼的屈光状态。目前,流行的角膜屈光手术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晶状体位于构成瞳孔的虹膜的后方,呈双凸镜,后面较前面凸隆,无色透明,具有弹性,晶状体若因疾病或创伤而变混浊,称为白内障。晶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当视近物时,眼内的睫状肌收缩,使牵拉晶状体的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则由于本身的弹性而变凸,特别是前面的曲度加大,使屈光力加大,使物象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视远物时,与此相反,这种现象临床上成为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失去弹性,睫状肌也逐渐萎缩,调节功能减退,从而出现老视。
房水是一种充满眼前房内的澄清的液体,约0.3毫升,具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以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房水的屈光作用有限。
玻璃体充满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是无色透明的胶体物质,表面覆有玻璃体囊,除有屈光作用外,还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玻璃体极易受炎症、外伤、退变等影响而发生变性、溶解或混浊,造成屈光系统功能的下降。
2、什么是近视?近视眼的屈光改变是怎样的?
视力即视锐度,也称为视觉分辨力,分为远、近视力,后者通常是指阅读视力。具有正常视

力的眼睛,我们称之为正视眼。它是指眼睛在放松的情况下,来自5米以外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后,在眼底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图像,使眼睛能清楚的看见物体。近视是视力的一种表现,就是在眼睛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只呈现分散而又模糊的光圈,因而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通俗的讲近视眼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楚。视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低于0.3的视力者读写困难,低于0.1的视力者许多劳动都不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视力低于0.05为盲。
3、什么是眼睛的调节功能?什么是视力的远点和近点?
为了看清近距离的目标,通过眼内肌肉睫状肌的收缩,使眼内晶状体弯曲度增加,从而增强了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眼的调节功能。眼在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俗成对眼),该现象称为集合,集合是由眼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完成的。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调节和集合是一个联动过程,两者保持协同关系。眼睛在放松情况下,即在不使用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目标的距离称之为远点,而最大限度使用调节所能看清最近目标的距离称之为近点。正视眼的远点在5米以外,近视眼的远点小于5米。用D=1/F(屈光度=1/焦距)的公式可以计算出近视眼的远点,也就是近视眼所能看清目标的距离。4.00D近视能看清目标的距离为0.25米。近视眼如果能看得到一个清晰的物象,有一下几种方法:一种是使平行光线变为散开光线,即将被看目标向眼前移到一定距离,在该眼的远点范围内,就能获得清晰的视力;一种是在眼前置一凹镜片,通过镜片的折射力使平行光线散开,使其在视网膜上聚焦;再者就是通过改变角膜曲率,使眼球屈光力改变,以达到正视,常见的方法如:OK镜及屈光手术。4、近视眼是疾病吗?
一般来说,近视眼只是眼的一种屈光状态,不是疾病。但近视眼引起的并发症是影响视力的疾病,有的并发症甚至导致视力丧失,应引起重视。近视眼具有一些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
1)视力减退:近视眼主要是远近视力逐渐下降,视远物模糊不清,近视力正常。检查视力常用的方法是查视力表,还可以用视力计算公式:V=d/D表示视力。其中V代表视力,d为实际看见某物标的距离,D为正常眼应能看见该物标的距离。例如:正常眼在50米处能看见的物标,近视眼在5米处才能看清,则该近视眼的视力为5/50=0.1
但高度近视常因屈光间质混浊和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引起,其远近视力都不好,有时还伴有眼前黑影浮动。

近视常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