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义(萨缪尔森)

发布时间:2020-02-16 18:33:38

宏观经济学讲义

经济学发展历程

重点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二章 经济活动的衡量—国民经济核算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乘数模型

第四章 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

第五章 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

第七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八章 经济增长的进程

第九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

经济学发展历程

重点注意的问题

短期和长期

宏观和微观(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

曲线的移动与沿曲线的移动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核心问题

(一)对象:整个经济,也即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和价格。

宏观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

(二)核心问题

.为什么产出和就业会不时地下降?怎样才能减少失业?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

.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率?

二、宏观经济的目标与工具

三、宏观经济学的参与者四个经济体(四部门)。

消费者(居民)——产品市场的需求者(购买商品等);要素市场供给者(提供劳动等)。

厂商(企业)——产品市场的供给者(提供商品等);要素市场需求者(购买劳动等)。

政府: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

国外:国外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四、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总需求( )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支出等。

总供给( )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影响总供给的因素:潜在产出、劳动、技术、成本等。

宏观经济均衡:总产量和价格水平的一种组合,在这种组合下,买者和卖者都不再愿意改变他们的购买量、销售量或价格水平。

五、经济学的具体分析方法

(一)文字表述法:由定义、假设、假说、预测构成定义,对经济学研究的各种变量规定出明确的含义。

假设:一个理论形成的适用条件前提。如:经济人假设。

假说:对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如:需求法则,供给法则。

预测: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的预测。

(二)数学方程法:是理论公式化的表现形式,用数学形式表现理论存在三种方程式:

定义方程式:用方程式下定义::。

行为方程式:基本上是函数形式: ()

平衡方程式:表示经济均衡的前提条件:如。

(三)几何图形法。

第二章 经济活动的衡量—国民经济核算

一、——经济绩效的尺度,国民经济核算的最重要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活动的衡量。

()是指当期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某一工厂的产品生产万当年销售万,计入 万,万视为企业自己买下,构成企业非意愿存货( 万。如果一个企业生产万销售万 为万。

()不包括已有的商品的交易。例如古画、旧房子的交易额不计入因为它们在生产出来的当年已经被计入当年的。

()所生产的还表明把与生产无关的,既不提供物品也不提供劳务的市场交换所带来的价值排除在的计算之外。出售股票债券的收益是金融所有权的转让,本质上是收入转移,不计入。

.重复计算问题。

不包括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指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而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中间产品指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统计人员只将每个生产环节的附加价值计入。附加值:企业的销售额同从其他企业购进的原材料和劳务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不能根据产品的物理属性来划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生产阶段

产品的市场价值

附加价值

铁矿石

钢材

电冰箱

商店销售

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成本

增值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合计

.市场价值 :表明最终产品要经过市场交换。

缺陷 :()有漏损,不经过交换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被计入比如自给自足的经济所创造的价值

()地下经济,非公开的秘密的市场交换,如黑市交易中的毒品交易,据估计美国地下经济产值占的

.以当年价格衡量总产出:每种产品产量乘以价格的加总。

为了使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计量加总,只能用货币作为计量尺度来确定。

名义和实际。

二、统计方法

简单宏观经济经济环形图

(一)统计方法之一——产品流量法(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 所有的产出的最终去向可分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消费: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一般而言,耐用消费品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非耐用消费品使用期限在一年以内。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总投资是指一年内一国的建筑物、设备及库存等资本存货的增加部分。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折旧衡量的是一年中已经消耗掉的资本额。

净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组成;存货投资由意愿存货和非意愿存货组成。

区分实际投资与金融投资。

.政府购买 )——政府消费性开支及总投资。

转移支付( 和公债利息不计入把与生产无关的既不提供物品也不提供劳务的市场交换所带来的价值排除在的计算之外。

政府预算中包括了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故不能将国民收入账户衡量的政府商品和服务支出()与政府官方预算混淆起来。

.净出口

国民投资总额和国民投资净额。在宏观经济学的讨论中,有时为了简化,将国内总投资与净出口合在一起,得到国民投资总额()。因为净出口为正时,它是将贸易盈余(净出口)投资于海外,这个部分叫对外净投资。这种投资应该与国内资本形成加总,以便获得一个国家留给未来的资本总量——国民投资净额。

从支出来源的角度看用支出法计算为

(二)统计方法之二——收入法(成本法)

四要素收入(企业生产成本)

工资利息租金公司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

一包烟价格工资利息租金公司利润间接税折旧

税收。用成本法计算时,必须将间接税和直接税都算作最终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两种方法计算的相等,因为利润是作为一种剩余。

国民账户最主要的数据来源是企业账户。

简单经济下燕京公司损益表。

燕京公司损益表 (亿元)

产出(价格×数量)

成本 收入

啤酒

工资

葡果酒

租金

其它酒类

利息

利润(留存额)

总计

总计

简单经济下国民产值账户(亿元)

产品流

成本 收入流

最终产出(×

成本或收入

工资(×

租金(×

利息(×

利润(×

总额

总额

所计量的储蓄和投资恒等:储蓄投资

简单情况(不计政府、外贸和公司储蓄)

产品法得到的消费

收入法得到的消费

产品法收入法,故。

考虑国民投资总额(增加政府、企业和净出口):

国内投资总额 国内总投资净出口

国内总储蓄: 私人储蓄政府预算盈余

于是,简单情况下的等式就重写为:

三、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

(一)和

以领土作为统计指标,是指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强调无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

是本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总产量。无论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呆在国内还是国外,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

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

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成分的多种组合,现在国际通用指标统计常住居民的指标比较麻烦,统计所在地的指标比较简便,从指标的使用可以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二)从到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净值 折旧

国民收入 折旧 间接税

可支配收入 企业所得税 企业净储蓄(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费(税) 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所得税

四、国民收入核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加项——

——非市场活动。家务劳动等:离婚增加。

——地下经济。非法:赌博、贩毒、卖淫、非法移民收入、服务交易、绑票账户、走私、洗钱。合法:医生、保姆、农民等地下活动。

减项:对环境的破坏。只计算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没有考虑生产该产品造成的社会成本,(是 ,它的意思就是全民总污染)。追求的增长可视为短期利益,对环境的保护可视为长期利益,人类存在着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权衡。这种权衡有时要求人们为长期利益而牺牲短期利益。例如:为蓝天白云而放慢发展汽车工业,为环保而采用可降解塑料盒。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增加了现在的开支和成本。

没有考虑闲暇对人们福利的影响。闲暇本身是福利的体现 。一个国家一周天工作日另一个国家一周天工作日两个国家收入一样可见一周天工作日的福利大。

五、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整体价格的上升。通货膨胀率指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化程度

( ) 。*

价格指数是关于平均价格水平的指标,是一系列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的加权平均值。

()消费价格指数():在不同时期内,购买一揽子样本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

()紧缩指数:名义与实际的比率。

()生产者价格指数():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水平。

(一)名义和实际

名义: 以当年价格计算的

实际:选定一个基期,以基期的不变的价格来计算的,剔除了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以年水平作为基期,实际没有上涨,反而在下跌。

产品

桔子

香蕉

名义

××

××

实际

××

××

(二)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衡量一个国家消费者生活成本的变动情况

×

第种商品; 第期或者当期; 基期; 基期第种商品的数量;

当期第种商品的价格; 基期第种商品的价格

减缩指数 ( 折算指数) 名义 实际

第种商品; 第期或者当期; 基期; 当期第种商品的数量;

当期第种商品的价格; 基期第种商品的价格

紧缩指数

所有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

仅仅包括消费品

无限

有限

每年有新的产品组合

产品组合是固定的

仅包括本国的产品

包括进口品

.生产者价格指数:衡量的是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水平。

(三)价格上升偏差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低估。

1. 指数数值问题,主要是如何选取合适的基准年份。因为每种商品都固定了权数,所以当消费者用价格低廉的商品代替昂贵的商品食,就会高估生活成本。

如能源价格上涨,人们倾向于购买小型车或减少旅行。然而,仍然假设人们购买相同数量的石油,夸大了生活成本的增加。可用系列权数加以调整

2. 反映的只是产品数量无法反映产品的质量的改进。以计算机为例,功能大幅提高价格下降。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乘数模型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区分实际与计划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是指,在价格水平、生产能力及生产成本既定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和销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从定义来讲,来自于企业的总供给可以用企业的生产成本(要素供给的总和)来表示,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消费储蓄税收进口。

总需求是指,在价格水平、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既定的条件下,全社会所愿意购买(支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也即消费者、企业、政府支出的总和。从定义来讲,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出口。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一、消费、储蓄、投资 (第章 消费与投资)

(一)消费,指的是居民户在最终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

首先考虑个人支出模式,然后分析总消费行为。

.个人消费模式

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数量是价格的函数,受到收入税后的收入的函数,不是税前的收入的函数。(在简单经济下,无税收、不考虑折旧, )

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水平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短期消费函数 ,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收支相抵点。

长期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曲线的几何斜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形成的夹角)

.国民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对于理解短期商业周期和长期经济增长都极为重要。消费和储蓄行为是理解经济增长和商业周期的关键。

国民消费的决定因素:当前可支配收入(短期);永久性收入(长期);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财富效应;其他。

国民消费函数: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国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在过去的很长时期内,消费紧密地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居民消费函数:

如果将政府消费包括进来:

(二)储蓄,是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储蓄函数:储蓄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短期储蓄曲线和长期储蓄曲线。平均和边际储蓄倾向。

.国民账户上的个人储蓄率的下降(美国):社会保障体系。资本市场使得借贷手段增加。收入缓慢增长。其他原因:高税率和低储蓄的税后收入;老年人口增加。

国民储蓄和居民储蓄的区别:国民账户中的储蓄不包括资本利得(资产价值的溢价);而资产负债表包括。由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财富效应在解释国民收入账户所计量的储蓄的下降问题上很有帮助。

(三)投资

主要分析私人国内总投资:购买住宅房屋,企业对厂房和设备的投资,存货的增加。

投资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短期产出水平;投资还影响资本形成,从而左右长期产出水平的增长趋势。

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

总投资:当期购买的全部资本品,有别于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总投资,不包括存货变动,是企业意愿的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重置投资是维持原有资本存量的投资,又称折旧;净投资仅指当期形成的新增投资。投资的作用:大幅度变动会对总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引起商业周期;导致资本积累,能够提高异国的潜在生产能力,从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投资指的是一定时期内购买的资本品,是一个流量概念,即资本的增加量。资本是指一定时点上资本品的存量,表示的是投资的累积量。

.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

()收益。如果一项投资有助于厂商出售更多产品,则它将会增加企业的收益。这表明,决定投资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整体产出水平(或)。

是否有闲置资源影响投资;商业周期影响投资(加速数)。

()成本。利息和税收。[正影响:投资税抵免政策;负影响:加税]

()预期(与企业信心)。预期收益率,资本成本。

.投资需求曲线:投资水平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数字演示)投资曲线的移动:产出水平;税收;预期(企业悲观或乐观情绪)。

()

()

()

()

()

()()()

()()()

项目

项目总投资

(百万美元)

每美元

投资年收益

不同年率下美元的成本

不同年率下美元的年净利润

以上考察了总需求的各个部分,接下来将阐述凯恩斯的短期产出决定理论。

二、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与乘数

(第章 .基本乘数模型)

短期内价格和工资不变

乘数模型是一个用来解释短期产出水平如何被决定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范畴。

因为是两部门,故不存在间接税,为使分析简化,先撇开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或可支配收入,都用来表示。在两部门经济中,没有税收、政府支出和进出口贸易。

一方面,从支出看,由于企业库存变动作为存货投资,因此,等于消费加投资。。

另一方面,从收入看,由于把利润看作是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的部分,因此,就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作为消费,其余是储蓄。于是,从供给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

由于,就得到。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就是总供给总需求的两部门形式。

乘数模型是通过说明相互作用的消费、投资及其他变量如何决定总需求,从而揭示总需求如何反应与变动。它是总供求模型的一个特例。

(一)储蓄和投资对产出的决定——储蓄—投资法

消费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的是在某个可支配收入水平上社会所愿意或计划的消费量。

储蓄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在某个收入水平上社会所愿意或计划的储蓄量。

它们密切相关,由于永远等于可支配收入,所以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是一对镜像,他们加起来总是等于线。

我们知道,储蓄和投资完全取决于不同的因素:储蓄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而投资则取决于产出、利率、税收政策和企业信心等。为了简化,我们将投资视为外生变量。

为什么在点是一种均衡呢?原因在于储蓄、投资和产出水平只有在点,居民的意愿储蓄才能等于厂商的意愿投资。而只要意愿储蓄与意愿投资还不相等,产出就会进一步地调整。

(二)消费和投资对产出的决定——消费 投资法

调节机制。计划数量与实际数量。数据分析。

(三)两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投资的增加会引起更大的乃至数倍的的增加。乘数时这样一个系数,用这个系数乘以投资变动量,可得到投资变动量所引起的总产出的变动量。

在这里,我们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也就是货币、价格、利率等因素都是不变的。

在存在闲置资源的前提下,我们假设,利用闲置的资源建造了一栋价值元的木屋。木匠和木材生产者会增加元收入,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他们会支出元购买新的消费品,这些商品的生产者又会增加的收入,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他们又会支出元,如此继续下去,每一轮新支出都是上一轮收入的。

这样,最初的元投资就导致一系列次一轮的再消费支出。尽管这一系列再支出永无止境,但其数值却一次比一次减少,最终总和是一个有限的量。

乘数()()() ……()

乘数的图形——数字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乘数模型只有在有闲置资源存在的情况下,即使及产出小于其潜在产出时,才能起作用。

更通俗地讲,在经济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失业人员时增加投资或其他支出,所增加的这些支出最终会更多地导致实际产出的增长,而较少地导致价格水平的上涨。然而,当经济达到并超过潜在产出时,在现有价格水平上要想引出更多的产出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充分就业情况下,增加支出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很少或完全不会引起实际产出或就业的增加。

三、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与乘数——乘数中的财政政策(第章 .乘数模型中的财政政策)

(一)政府税收对消费的影响(假设税收是固定量,即一次总付税收)

前面,可支配收入,加入税收后,和可支配收入永远相差一个相同的量,因为税收不随收入的增长而变化。

为什么征税会降低总需求和水平?增加税收会减少可支配收入,从而会使我们的消费减少。很明显,如果投资和政府开支保持不变,那么消费支出的减少将会降低和就业水平。因此,在乘数模型中,增加税收而不增加政府开支,将会降低实际。

数据例子。

(二)政府支出对总支出的影响

可以简单地将加到消费和投资上,因为,政府支出和私人支出没有区别。

(三)财政政策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和投资乘数完全相同,它们被统称为支出乘数。乘数是个双刃剑。

与支出乘数相比,税收乘数要小一些,这是因为税收减少的支出,是税收数量的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税收乘数 * 支出乘数

设为边际消费倾向

支出乘数 …… ()

如果税收增加元,则消费减少,则消费减少的倍数为()

(四)实践中的财政政策和现实中的乘数(阅读)

四、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与乘数

习题:

.消费函数,投资为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为,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为多少?

()若投资增加至,求增加的收入。

()若消费函数变为,投资仍为,则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加至时收入增加多少?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消费函数,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税收

求:()均衡的国民收入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第四章 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

一、货币与利率

(一)货币的演变

.货币的历史:以物易物—商品货币—现代货币

.货币供给的构成

()狭义交易货币:—硬币、纸币、支票账户(我国是活期存款)。 ( )

()广义准货币: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存款。

(二)利率:货币的供给

利率是单位时间内所支付的利息数量占所借本金的百分比。

.利率类别:风险、期限、借款人、流动性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是用货币表示的货币利率。实际利率矫正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计算。

(三)货币的需求

.货币的职能:交易媒介、核算单位、贮藏手段。

.持有货币的成本(机会成本):现金没有利息。

.货币需求的原因:交易需求、(预防需求)、资产需求(投机需求)

(1) 交易需求:由于收入与支出在时间上的不同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货币量就越大。

(2) 预防需求: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产生于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

(3) 资产需求:在货币和债券之间选择。利用利率水平或有价证券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投资。

()(), 交易需求预防需求

二、银行与货币供给

(一)作为企业的银行

.企业活动

.金匠铺如何发展成银行

.近代的部分准备金银行

.法定准备金要求: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支票存款和储蓄存款,备取和便于央行控制货币供给。

(二)存款的创造过程

.存款是怎样创造的:第一级银行

.其他银行的连锁反应

.整个银行系统的最终均衡:货币供给乘数

.存款创造的两个条件:漏到手对手的流通中;准备金可能超量

三、金融经济学

.金融资产的类别:货币、储蓄账户、政府证券、股票、金融衍生产品、养老金

各种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

.股票市场

泡沫和崩盘

有效市场和随即游走

.个人金融策略

第五章 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预算

(一)概念。

预算:确定在既定年度内,政府项目的预计支出和来自税收体系的预算收益。

预算盈余,预算赤字,预算平衡

政府债务(公债):政府借款总额或累计额。(与财政赤字区分开)

(二)政府预算的功能。

1. 确定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项目,刺激或抑制某些部门的产出。

2. 促进完成宏观经济的核心目标。

(三)政府预算分类。

实际预算结构性预算周期性预算

实际预算:在既定时期内,实际支出、收入和数字的货币数额。

结构性预算:如果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上运行,政府收入、支出和赤字会是多少。

周期性预算:实际预算与结构性预算的差额。

(一) 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自身的功能。

支出和税收在经济高涨和萧条时期的不同功能。

二、赤字财政政策的短期影响——挤出效应。

财政扩张——削减税收或增加政府支出——利率——投资

挤出效应仅适用于结构性赤字,对周期性赤字不适用。

三、赤字财政政策的长期影响

(一) 内债和外债的影响。

内债:造成激励机制扭曲——税收造成的效率损失。

外债:还本付息——降低本国消费水平。

(二) 资本的替代,有损经济增长。

人们将会累积政府债务而非私人资本,从而使得一国私人资本存量被公债取代。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和联邦储备系统

(一)联邦储备系统

.联办储备系统的组织结构

.联邦储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货币政策的基本要点

.公开市场业务。

.贴现率政策。[通过贴现政策提供准备金缓冲准备金日常波动]

.改变准备金。

.金融管制与管制利率交易帐户:如支票账户,主要作为支付手段;

非支票账户:储蓄账户,作为为将来保留资金的资产,不支付账单。

偿付能力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

(1) 准备金流动(国际)

(2) 汇率制度

(3) 对外窗口

二、货币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银行准备金 货币供给 利率信贷紧缩(并且)人们的资产价值 对利率敏感的支出:投资、消费、净出口(尤其是投资) 总需求 通货膨胀

(二)货币市场(货币供给和需求,见图)

(三)货币机制

.货币政策图解(货币紧缩;货币需求的变动)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

框架中的货币政策

.货币的长期影响

接下来的章节是对总供给的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应用

一、需求管理的必要性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

财政政策

优点:直接。

缺陷:

I. 时滞:认识、反应、生效;

II. 减税比增税容易,增加支出比缩减支出容易;

III. 认清临时性与永久性收入变化后,居民对税收的反应;

IV. 巨额赤字是扩张性财政政策难以实行。

货币政策

优点:独立性强。

缺陷:时滞——长时间而不确定的时滞。

在稳定经济的政策中,货币政策目前是唯一被看好的工具。几乎没有人怀疑它在决定总需求方面的有效性,但是这种影响具有长而不确定的时滞。

三、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组合。

四、固定规则?相机抉择?

(一) 相机抉择:灵活性

(二) 固定规则。

财政政策:

增支、减税比相反财政政策容易执行,应对立法机构进行预算约束——量入为出预算原则。

货币政策:

克服政治性经济周期;使人们预期与规则相适应。

折衷的选择:为美联储设定货币规则——设定通货膨胀目标。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

一、总需求的基本原理

(一) 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货币供给效应。

(二) 总需求的变动:政策变量;外生变量。

(三) 影响需求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财政;货币;外生因素。

二、总供给

(一)总供给曲线

其他条件不变时,通过每一价格水平所对应的国民产出所描述出来的曲线。

(二)长期总供给曲线

为什么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线?

长期曲线垂直与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根据实际变量不取决于名义变量的假设一致。

.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劳动:移民等;资本:机器数量等;自然资源:新矿藏、气候;技术知识。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短期与长期经济的关键差别在于总供给状况。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就是说,在一两年的时间内,经济中物价总水平上升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而物价水平下降倾向于减少物品与劳务供给量。

()粘性工资理论

由于工人和企业之间固定名义工资的长期和约,名义工资调整缓慢。

()粘性价格理论

由于菜单成本等,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相对缓慢。

()错觉理论(货币幻觉)

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暂时误导了供给者对市场发生变动的看法。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并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之,相反。

如:对于粘性工资理论,当人们预期物价水平上升时,倾向于把工资定的高一些。高工资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在任何一种实际物价水平下,减少了企业供给的物品与劳务量。

(四)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看经济波动

.总需求的影响

案例:大萧条期间():

下降,物价下降,失业—;

货币供给减少,银行持有大量准备金;

股票价格下跌左右,财富下降,需求下降,银行行为阻止了投资。

()决策者政策。采取增加总需求的行动:政府支出;货币供给。使移动到。

()自我校正。,预期物价水平也下降,预期赶上了新的现实,从而改变了工资、价格和感觉,使得 。这种预期的调整是经济随着时间推移回到点,在这一点上,新的总需求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

在新的长期均衡点,产量回到潜在产出水平,尽管悲观主义情绪较少了总需求,但物价水平的下降()足以抵消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因此,在长期中,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完全反映在物价水平上,而根本不反映在产量水平上。换句话说,总需求移动的长期影响是名义变量(物价水平低了),而不是实际变量(产量相同)。

.总供给影响

案例:石油与经济。

世纪年代,欧佩克(卡特尔)成立——一个企图阻止竞争并减少生产以提高价格的卖者集团。—,石油几乎翻一番,世界石油进口国都经历了同时出现的——通胀和衰退。美国:通胀率超过,失业率从—:—

如石油价格上升,生产成本增加。如图,在短期中,经济停滞(产量下降),通货膨胀(物价上升),被称为“滞胀”

()决策者。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抵消影响。物价水平从,抵消了总供给的移动,因为他们允许用成本增加来影响长期物价水平。

年的衰退

失业率。

原因:总需求的三个冲击。

.网络泡沫结束—:股价

:一周股价

.公司财务丑闻:安然、世通

决策者。

.国会在年,通过减税法案,包括直接退税;

.美联储降低利率,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第七章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他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

两个阶段——扩张;衰退:下降期,一般是实际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长周期(,英.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度平均为年

中周期(,法.朱格拉周期):年

短周期(,英.基钦周期):个月

三、经济周期理论

外因论与内因论;需求拉动型商业周期

. 货币学派:货币和信贷的扩张与收缩。

2. 乘数加速数模型。

3. 政治理论:选举者操纵货币和财政政策。

4. 均衡商业周期理论:对价格和工资变动的错觉使人们提供的劳动量总是过多或过少,从而导致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衰退期间失业率高是因为劳工期望工资太高。

5. 真实商业周期:某部门创新或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波动。主要由总供给冲击造成,总需求并不重要。

6. 供给冲击理论:由总供给的改变而引起,如年代的石油危机。

第八章 经济增长的进程

一、经济增长定义及经济增长的四项要素

(一)经济增长:一国潜在或国民产出的增加

人均决定一国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二)经济增长的四项要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

总生产函数 (),代表技术水平

生产率是指产出与投入的加权平均值的比例,也指一工人每小时工作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二、经济增长理论

(一)斯密和马尔萨斯的古典动态模型

.斯密的黄金时代:强调土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没有土地占有(没有租金)和资本积累(没有利息),工资是全部收入;

产出扩张与人口增加同步进行,人均实际工资不变。

.马尔萨斯悲观科学:只有在最低生存水平上才会实现人口的稳定均衡。

工资>最低生存线,人口增加

工资<最低生存线,人口死亡率上升

(二)增长极限论及其理论的破灭

增长极限论:人口增长受制于自然资源环境

没有考虑技术进步。

(三)存在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新古典模型

.基本假定:

1) 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生产一种均质产品

2) 劳动增长量是外生变量

3)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因此,经济总在充分就业水平。

.技术不变,资本的作用

资本深化:人均资本量随时间而深化

随着资本深化:资本收益率降低;人均产出增加,工资率上升

斜率:资本的边际产出。

长期稳定状态:资本深化中止,实际工资停止增长,资本收益和实际利息率保持稳定。

.技术变革的作用。发明的倾向性。

(四)新增长理论(内生技术变革理论)

2. 技术变革是经济体系的一种产出。

3. 技术是公共品,“非相克品”。 需要政府者政策支持

三、美国经济增长模式

(一) 经济增长的事实

(二) 经济发展的七个基本趋势

(三) 经济增长的源泉——增长核算理论

第九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一、贫穷国家的经济增长

.收入水平低下

.生产效率低下

.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就业率低

.对农业的严重依赖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二、经济发展的四要素

.人力资源: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阶段;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

.资本形成: 恶性循环;国外贷款与周期性债务危机。

.技术变革与创新:干中学;技术模仿;创业精神与创新。

三、经济发展战略

.落后假说:后发优势。

.工业化。

.政府和市场

.增长和开放

四、经济发展模式

1. 混合市场经济。美国等。

2. 亚洲管理市场模式: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东亚国家。

3. 社会主义。以前的西欧,现在的中国等。

4. 苏式共产主义。



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失 业

一、失业的定义

1. 就业者:正从事有报酬的工作的人。

2. 失业者:未被雇佣而正在主动寻找工作,或正在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

()在最近周作了具体努力去找工作;()从一个岗位被解雇正在等待被重新雇佣;()已找好工作,正准备下个月去报到。

3. 非劳动力: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退休者、身体不佳者、没有去寻找工作的人。

二、失业的影响

1. 经济影响: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资源浪费,社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减少。

2. 社会影响。

三、失业的类型及原因

.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不停变动,或正在跨越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这种由工人在寻找最适合于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所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数据表明,美国制造业中每年至少有的工作岗位被取消。

()周期性失业:下降时,失业在所有领域都明显上升。

()和()有可能发生在劳动市场总体均衡时,()的下降就是劳动力供需失衡。

.失业原因:过多劳动力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高失业率的原因。

a. 高工资。效率工资理论:健康;流动率降低;努力程度;工人素质。

b. 较高的劳动所得税、综合最低工资、慷慨的社会福利(失业保障)。

c. 工资刚性。

()工资刚性的根源

. 拍卖型市场。一个高度集约化的竞争市场,价格上下浮动以平衡供给和需求。

管理型市场。无法确定市场上交易物品的价格和类型: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动市场。除极端情况外,当劳动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时,企业不是调整工资水平,而是去重新规定空缺职位的最低资格要求。

.菜单成本。

四、劳动市场问题

第二节 通货膨胀(保持价格稳定)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与类型

.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用、紧缩指数、生产价格指数的变动百分比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指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化程度

通货膨胀率 ( )

.三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一位数的通货膨胀,价格上升缓慢且可以预测。

()急剧的通货膨胀:价格以二、三位数的速率上升。

()恶性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极高。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与非预期的通货膨胀。

根据价格增长可否预期,可区分为可预期的与非预期的通货膨胀。

可预期到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或是对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几乎没有影响,价格仅仅成为调整自己行为的可以变动的标准。

二、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不利于债权人、固定收入者和储蓄者)

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个债务人。

.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很难区分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

()扭曲货币作用,导致皮鞋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牺牲时间、方便。

()引起税收扭曲。元买进股票,价格上升一倍,元现在元。元卖出,收入()元成为税收基数。而应成为税收基数的实际收入为()元。

()菜单成本:决定价格,印刷,送给中间商和顾客,广告,处理顾客怨言等。

.理想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是多少?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总供求分析中的价格

1. 惯性通货膨胀。可预期的且被纳入各种合同和非正式协议的通货膨胀率。(有时,也将惯性通货膨胀率成为核心、基础或者可预期通货膨胀)

2. :总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经济潜在生产能力,就产生。

3. (供给冲击的通货膨胀):失业率很高且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上升所造成的。

四、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率工资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

(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简单地说明了,当总需求发生变动而总供给继续按原有比例变动时,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关系。

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

(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着的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由于预期的作用。

(三)最低可持续失业率

从长期看,只存在一种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相一致的最低失业率,称为“最低可持续失业率”:作用于价格和工资膨胀的向上或向下的力量得以平衡时的失业率。

只有惯性或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才会出现。

只有当失业率等于可持续失业率时,通货膨胀才会保持稳定。

不断降低的可持续失业率。

可持续失业率质疑。

五、反通货膨胀的两难困境

.长期有多长——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降低代价:信贷规则

.失业——降低可持续失业率的可能——措施:

改进劳动市场的服务;支持培训计划;消除政府障碍。

.代价较低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一、基本概念

.进口: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和服务。出口:在国内生产而被别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净出口(贸易余额):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减去进口的商品和服务。

贸易盈余。贸易赤字平衡的贸易。

对外净投资:一国在国外的净储蓄或净投资,大致等于净出口的价值。指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减去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国内总支出国内总产出净出口

.外汇汇率:以外币表示的单位本币的价格,是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汇率——国际市场上该国商品价格——净出口

浮动汇率:汇率纯粹取决于市场上供求因素的变动,政府既不规定兑换比例,也不采取干预措施。

固定汇率:政府具体规定有关货币的兑换比例,并据此将本国货币转换为他国货币。

二、贸易与净出口的决定因素。

三、贸易对的短期影响。

图表说明

(一)边际进口倾向:。每增加元时进口品增加的数额。

由于需要对进口品进行支付,所以,总支出线的斜率小于国内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二)开放经济的乘数。

在开放经济中,由于任何收入的增加都会有一部分向进口品漏出,因此,开放经济的乘数略小于封闭经济的乘数。

四、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取决于汇率制度

五、开放经济的增长

(一)增长条件: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高新技术水平;企业家精神;贸易政策;知识产权;直接投资政策;宏观经济气候。

(二)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

储蓄投资公式: ( )

充分就业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决定。

充分就业:实际产出潜在产出;

没有通货膨胀和不确定因素下,利率就是是储蓄和投资达到均衡的价格。

.封闭经济:政府盈余取决于税收和支出,不取决于利率;私人储蓄间接独立于利率;投资取决于利率。

.开放经济:一个小的开放经济,必须使其国内利率国际利率;投资取决于利率。

一国贸易状况取决于:国民储蓄和投资之间的余额汇率。

国内因素和国际利率水平。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

一、古典学派兴起与凯恩斯革命

(一)古典学派传统

.萨伊的市场定律: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从本质上讲,不会存在生产过剩。货币经济与物物交换经济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工资和价格足够灵活,市场很快“出清”。

.政策含义:

()经济仅仅会在短期内暂时地偏离充分就业和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而不可能存在长期而持久的衰退或萧条。合格的劳工在现行的市场工资下,能够迅速地找到工作。

()总需求政策不能影响失业和实际产出。相反,货币和财政政策所能影响的只是价格水平,以及实际的构成。

(二)凯恩斯革命

.理论基础: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 总供给——向上倾斜的。

.政策结论:

()现代市场经济可能会陷入一种非充分就业均衡,即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而产出水平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政府能够刺激经济,并有助于保持一个较高的产出和就业水平。

二、货币主义

(一)货币主义的根源

货币主义主张,货币供给是决定名义短期变动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价格长期变动的主要因素。

.货币周转率:名义与货币存量的比率。

()

代表平均价格水平,代表实际。周转率定义为每年的名义除以货币存量。

.货币数量论:假设货币周转率相对稳定,并且可以预测。基于这个假设,早期尤其是古典经济学家,运用周转率来解释价格水平的变动。这种方法称为货币和价格的数量论。它将周转率的定义改写如下:

()

古典学派还假定就业是充分的,即实际产出平稳增长,并且势必与潜在相等。和上一个假设结合起来,在短期内就接近常数,长期内则会逐渐有所增长。

结论:如果是常数,价格水平的变动就会与货币供给量呈比例。稳定的货币供给量将会带来稳定的价格;而当货币供给迅速增长时,价格也会同样变动。

货币需求量与价格水平成比例变动。

(二)现代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的思想内容

()货币供给增长是决定名义增长的主要的系统性因素。

假设货币周转率具有稳定性和规律性;货币需求量对利率完全不敏感。

()价格和工资是相对灵活的。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相当陡峭,长期垂直。

()私人部门是稳定的。名义的波动大多数来源于政府行为——特别是货币供给的变动,后者依赖于中央银行的政策。

.政策主张。货币规则:最佳货币政策应使货币供给以固定的速率增长,并且在任何经济形势下都维持这一速率。

(三)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差别

总需求

货币主义:总需求仅(或主要)受货币供给量影响,并且货币对总需求的影响是稳定而可靠的。如果不与货币变动相配合,财政政策或支出的自动变化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凯恩斯主义:货币对总需求、产出和价格十分重要,但财政政策、净出口等支出变量一起决定产出。而且,随着利率上升而上升。因此保持恒定不足以维持名义或实际的稳定。

总供给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夸大了粘性,认为短期曲线非常陡峭——也许并不垂直,但却比凯恩斯主义者设想的要陡峭得多。

凯恩斯主义:强调价格和工资的粘性。

总需求变化的影响: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名义)需求变化会对产出产生重大影响,而对价格影响微乎其微。货币主义则认为需求的变动最终将主要改变价格,而非产量。

趋同之处:美国的稳定政策应该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实施。

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基础。

2. 价格和工资是灵活的;

3. 人们能够充分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即理性预期假说:人们所作出的预测是无偏向的。政府不能通过系统的经济政策来愚弄人民。

(二)含义

1. 失业。由于工资变动可以迅速调整实现供求平衡,因此,绝大多数失业是自愿的。只是为了找到报酬更高的工作。

2. 幻觉的菲利浦斯曲线。

3.

4.

.真实商业周期。技术、投资或劳动供给冲击使垂直的发生移动。这些冲击通过总供给的波动转化为实际产出,完全不受总需求的影响。同理,由于各产业受冲击力度不同,或税收、管理规章等微观因素发生变动,失业率变动也可能是最低可持续失业率变动的结果。

.效率工资。企业有将工资水平保持在市场出清水平上以提高生产率的动机。寻找工作的人可能愿意排队等候高收入工作,产生非自愿的等待性失业。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均衡的特征,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三)政策含义

1. 政策无效性。如上图,工人在大选前不会在政府刺激下由点到点,经济最终在。失业率维持在自然率水平,通胀率上升。

2. 固定规则的可取性。一项政策有两部分:可预见,不可预见。

3. 货币主义规则和卢卡斯批评。卢卡斯批评:政策发生变动时人们可能会改变其行为。倘若采取固定规则货币增长,看似稳定的周转率也就会发生变动。

四、超古典主义:供给学派经济学

(一)激励。

对工作、储蓄和企业家才能给予足够的报酬。越接近古典情形,供给学派政策越佳。

(二)减税。

供给学派的实质,主张总供给影响外衣下的需求方经济学的复出。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

(一)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二)经济组织的三个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解决手段:市场经济、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

(三)社会的技术可能性。

.投入和产出

投入: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商品和劳务。土地、劳动和资本。

产出: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用物品和劳务。

.生产可能性边界——受资源和技术限制。

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机会成本:每一种选择所要放弃的其他选择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

.效率。有效率的点,是低效率的点,是不可能达到的点。

(四)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需求表与需求曲线。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需求量变化:价格。需求变化:平均收入,市场规模,相关物品,爱好偏好,其他。

.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供给量变化:价格。供的变化:技术,投入品价格,相关物品价格,政府政策,其他。

.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讲义(萨缪尔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