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蒹葭》教案

发布时间:2019-11-06 14:55:42

(封面)

八年级下册语文《蒹葭》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

导课: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导入新课。

请欣赏一首歌曲,注意歌词。

这首舒缓优美的歌曲是由台湾当代作家琼瑶做的词,请问:她的创作灵感从哪里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蒹葭》,《蒹葭》是一首对后世极有影响力的爱情诗。《蒹葭》选自?谁来介绍《诗经》。

《诗经》是诗歌文学的开山鼻祖,是四书五经之一,被俸为儒家经典,是我国最早的诗歌。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305篇诗歌,又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让我们走近文本,揭开这首诗的神秘面纱。

一、声情并茂读《蒹葭》

1、请同学们先倾听这首爱情恋曲,咱们来个合作,老师朗读第一章,同学们来读第二三章。

下面的精彩由同学们续写(老师配乐朗读)。

2、检查预习:下面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①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字音:溯洄sùhuí晞xī湄méi 跻jī坻chí涘sì沚zhǐ

②生上台标注需要积累的词语并解说.

③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诗中流淌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理。

忧愁、悲愁、愁苦、哀愁,伤感、无奈。  

3、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4、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声情并茂,请观察一下这三节诗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生:诗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结构上重复叠句。全诗共三章,句式相同,

字数相等,只是在少数地方换用了近义词。

师:也就是说三章句式相同,你很敏锐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

这是诗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我们一起来读,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美。

二、争奇斗艳绘《蒹葭》

1、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走近这幅画,你依稀看见

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苍苍蒹葭——丛生茂密。

比较:A、蒹葭苍苍

B、蒹葭苍——苍——

再读。把声音拖长点,声音的延长可以带来情感的绵长。

像“苍苍”这样重复的词我们称之为叠字。

类似的还有:

学生找,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2、茂盛的蒹葭,洁白的晨露,盈盈秋水,共同渲染了什么氛围?

生:凄美深远、萧瑟、朦胧迷离、凄凉哀婉……

3、凄清的景色与追求者寻访未果的惆怅的心情浑然一体,也就是说萧瑟的秋景正是主人公

怅惘心情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属于诗经的哪一种表现手法?

4、请一男生和我来做一个朗读游戏。男生读一句,老师跟着重复读,读完全诗后再重复读

第一行。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你脑海中想象这幅淡雅的画。

三、各抒己见品《蒹葭》

1、在这幅画中,有哪些人?追求者、伊人。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小组①伊人在哪,给追求者的感觉如何?

第二小组②追求者在哪?追求者是怎样追寻伊人的?

第三小组③追求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

伊人在哪,给追求者的感觉如何?用诗歌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宛在水中沚。

美若天仙,可望难即,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若即若离,

影影绰绰,依稀可见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

可能有蒙娜利莎那样的神秘

可能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林黛玉般的多愁善感

犹抱琵琶半遮面

追求者在哪?追求者是怎样追寻伊人的?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道路非常崎岖,可见求者非常艰辛。请我们读出这种追寻的艰辛,带上忧伤的表情。

夜有所思,日有所为,追求者夜里辗转难眠,天未亮就徘徊在秋水河畔。

逆流而上去寻,道路崎岖遥远;顺流而下去找,幻象迷离。

追求者追寻了多少次?

八年级下册语文《蒹葭》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