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5-07 01:43:01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1. 初唐四杰:唐高宗武后朝,杨炯,王勃,卢照邻 ,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四人才俊志雄,仕途淹蹇。创作上有相似的审美追求,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刚健骨气,抒发真情实感。他们对齐梁诗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使诗歌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在初唐文坛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激昂豪迈与忧愤感伤交织。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初唐四杰

2. 风雅兴寄: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4. 初唐体: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5. 上官体:指高宗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诗歌好以绮错婉媚为本,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时人纷纷仿效,形成了着力刻画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整丽,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他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渡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

6. 沈宋:指沈佺期与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 "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作品 “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声律精确,属对工整,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五律体制至此已完全定型,七律的体制也开始规范。他们对唐代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自此以后,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

7. 文章四友:指初唐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他们的诗歌以宫廷应制奉和之作,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内容贫弱,文辞浮艳。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他在游宦之中写了一些感情真挚的好诗。

8. 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 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思想顿挫 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有抑扬顿挫、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表现。沉郁顿挫之间有紧密联系,是指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终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沉郁顿挫:所谓沉郁,所谓顿挫,。

9.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裴迪、丘为、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内容以描写秀丽的山水和恬淡的田园风光为主,表达淡薄闲适的生活情趣。风格清新疏淡,写景状物工细传神。体例上多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10. 盛唐边塞诗派: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为代表,又称“高岑诗派”。主要内容以描写边塞风土人情和战争及战争带来的种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厌战、苦乐不均等。诗风悲壮,格调雄浑,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兼及七言绝句。具有极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11. 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12. 箧中集:诗集名。元结收沈千远、赵微明、孟云卿、张彪、王季友等诗二十四首,命名为《箧中集》。他们诗中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他们是最先感受到哀败景象到来的一群人,冷眼旁观,走向写实。元结把他们的诗作编在一个集子里,给予了很多的评价。元结主张诗应有规讽寄托,有益政教,故选录其中以警时人。

13. 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包括: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其出处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诗风清丽空静,省净纤巧,但内容贫乏,他们的诗歌很少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疾苦,大多是唱和和应制之作。歌颂太平、吟咏山水,流连光景、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他们在艺术方面都有一定修养,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但大都缺乏鲜明的艺术特色,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其中钱起、卢纶、韩翃较有成就

14. 行卷、温卷——唐代科举考试时士子行卷”“温卷之风盛行。士子在应试之前,常把先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荣誉,称为行卷。见《云麓漫钞》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故常用作'行卷'.”唐代士人行卷,逾日又投,谓之'温卷'“。行卷“”温卷之风盛行对唐传奇的繁荣产生了一定影响。

15. 气盛言宜:韩愈主张的散文创作理论。在孟子养气说和梁肃文气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一条为文的原则。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认为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及文章的情感力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是修养的结果,其中不仅有道德因素,还源于个性禀赋和社会实践的精神气质,情感力量。当极度喷盈而出时,文章就会写得好有动人力量。

16. 韩孟诗派:中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包括贾岛、卢仝、姚合、李贺等。他们交往酬唱、相互奖掖,形成共同追求。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所以又称“险怪派”。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由重视社会功能转向重视内心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17. 元白诗派:中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还包括张籍、王建等人。以浅近通俗的语言、新乐府的形式,反映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现实,创造了以俗为美的艺术境界。

18.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贞元、元和年间,元稹、白居易等人继承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倡导写作新乐府以反映民生疾苦、讽喻时政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参加者除元、白外,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这一运动发展了我国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19. 新乐府:所谓新乐府,即新题乐府,是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新乐府以新题写时事,专门美刺现实,不以是否入乐为标准,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曾把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五十多首诗编为《新乐府》而得名。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元白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

20. 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的合称,二人皆长于乐府诗,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诗风浅近,故齐名。

21. 元和体: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开创的一种诗风。因昌盛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故名。《旧唐书 元稹传》:稹聪慧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妆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宫阁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元白体包括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元白那些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篇章。其中也有元稹的艳体诗。)

22. 元、白: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又《新唐书 白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两人为好友,文学主张也相同,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23. 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经历了从两晋到隋的萌芽期,初唐到盛唐的准备期,中唐的高潮期,晚唐的衰落期等四个阶段。它以儒学复古为号召,以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为楷模,用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革新文风和文体的目的。中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和柳宗元,提出了以文以载道为核心的完整的古文理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把它推向高潮,一时追随者云起响应,终于确立了古文的统治地位。(文风文体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而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古文:文体名,是散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用文言写的散体文,与骈文相对而言。【韩愈提出】)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以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浮华的文风的文学革新运动。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24. 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游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神形毕肖的地再现山水景色的自然美。有卓越的的艺术独创性,善于抓住景物的最主要特征,又善于以动写静的手法与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他的游记,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

25. 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

26. 韦柳: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二人皆长于山水田园诗,且诗风淡远,后人往往并称之。

27. 惟歌生民病:白居易的诗歌主张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目的是补察时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28. 韩柳: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他俩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和领袖,以其理论主张和实际创作的突出建树而被视为当时文坛的旗帜。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统一,文质并重,指导了古文运动的健康发展。他们的古文较前人有新的创造与突破,韩愈精于论说文,柳宗元善作山水游记和寓言。两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风格,韩文雄健奔放,柳文峭拔精悍,两人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29.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代表性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娃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它是在六唐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以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它的兴盛和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唐代佛教道教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艺术上,情节比较复杂,结构相当完整,语言典雅华丽,富于文采。始自晚唐裴鉶的《传奇》一书,其情节奇特神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传奇是我国文学的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代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它代表了唐代小说的发展水平成熟。传奇这一名称的来源,可能与晚唐时裴鉶所作的小说集《传奇》有关,后来人们即用传奇这一名称作为这一类小说的通称。唐传奇虽是六朝小说的发展而来,但它与六朝志怪小说相比,在艺术上已有了很大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它情节更加曲折丰富,结构上更加完整,文字上更加华丽生动,而且在人物刻画上更加形象生动。更为重要的是,传奇作者是有意的写小说,著有白行简的《李娃传》、陈玄祐的《离魂记》等,后来一些改编成戏曲,可见唐传奇在我国小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0. 变文:唐代说唱文学作品之一,或简称。当时有一种称为转变的说唱艺术,在表演时,往往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其图称为变相,其说唱故事的底本称为变文。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累讲述佛经故事,宣扬佛教经义,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降魔变文》等;一类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等。。形式约有散文韵文相间,全部散文和全部韵文三种。

31. 二十四品:晚唐司空图所作,共二十四则,每则四言十二句,用韵语写成,故称《二十四品》。它是一篇论述诗歌风格的专文。共分二十四品,每品以两字标名,揭示诗的风格特色,有雄浑,冲淡,纤秾,沉著等。《诗品》在指陈诗歌风格特征时,除了少数理论性概况词语外,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描述诗的风格特征。清代文人多有读作。今人证实它非司空图所作。待考。

32. 花间词: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33. 无题诗:指李商隐著名的以无题为名的诗篇,多数与爱情有关,也有些可能有政治寄托,每用比兴,象征等手段,具有朦胧的特点。

34. 温韦: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

35. 小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合称,二人皆晚唐杰出诗人,又生于李白、杜甫之后,故称。

36. 词:是一种文体,它的特定含义是依照燕乐府乐曲所定的乐段乐句和音节声调而填写的歌词。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忆江南》、《念奴娇》等。每首词,可以无题目,但绝不可无词牌。词是依曲填写的,所以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乐谱,这就决定了每个词牌的句数,每句的音节,也就决定了词本身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谓调有定格,字有定声。词是供演唱用的,一支乐曲演奏一遍叫一阙,所以一段歌词也叫一阙,或称一片。一般的乐曲演唱时要重复一遍,所以词一般也就分为上下两阙。只有一段歌词的词称单调,当然后世也有一首词有三阙或四阙的。词又根据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又称慢词。

37. 词牌:乐谱名称,表示音韵、节奏、句式。每调的句数,每句的字数,用韵的位置,字声的平仄,都有相应的格式。所谓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38. 敦煌曲子词:是指在甘肃敦煌石窟发现的唐五代民间词。是我国现传最早的民间词。敦煌曲子词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内容丰富庞杂,主要反映社会民众的生活和情感,国家战争频繁、边疆多故的历史事实,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为广阔,风格清新明快,质朴自然,情感真率,生活气息很浓厚,体现了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

39. 花间词:因西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而得名,代表词人有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以温庭筠为花间鼻祖。花间词人在词风上大体一致,以华艳的词藻和婉约的构思,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描写离愁别恨。内容多花间月下,男女之情;风格以剪红刻翠、香软浓艳为主。题材过于狭窄,表现伤于柔弱,词句过于雕琢,流于形式主义的创作特征。

40. 《花间集》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诗客曲子词,编成《花间集》十卷,计五百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定,具有文本范例的性质,为以后词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宋初三体: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合称宋初三体

2.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所代表的诗风,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写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代表诗人有九僧、潘阆、魏野、林逋。

3. 西昆派: 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代表作者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因他们曾相互唱和,由杨亿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欧阳修《六一诗话》谓: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西昆体写作作风,也表现于骈文及其它文的写作上。

4. 西昆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而内容空泛的诗体,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这本诗集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248首,内容主要是描写内廷仕宦优游豪华的生活,也有一些咏物、咏史诗,共同特点是只重辞藻、用典、声律和对仗,缺乏现实内容与真情实感。《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六一诗话》)。杨亿等人最崇拜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西昆集中的诗人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西昆诗人学习李商隐诗的艺术有得有失,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然而西昆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是西昆体,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5. 苏梅:北宋诗人苏舜钦、梅尧臣的并称。他们的诗歌创作都有现实主义精神,同是反西昆派的重要人物。梅尧臣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淡之美,而苏舜钦诗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二人以诗齐名,故曰苏梅

6.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八人都提倡散文,反对骈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健将。明初朱右选辑八人古文为《八先生文集》,始有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选辑唐、宋文,亦取此八家。嘉靖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流传最广,八大家之名遂家喻户晓。八大家散文风格各异,韩愈散文雄健奔放,波澜壮阔;柳宗元散文精密峻峭,清新秀美;欧阳修散文流畅婉转,迂徐委备;苏洵散文博辩宏伟,简劲凝练;苏轼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辙散文和平坦荡,体气离妙;王安石散文峭刻雄劲,简丽幽远;曾巩散文平易舒畅,简括严密。八大家中,以韩、欧影响最大。韩文如创阁奇景,欧文如江南秀色,并称韩欧。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又都受韩愈影响。

7. 韩潮苏海:是对唐代古文家韩愈和宋代文学家苏轼文学成就及特色的形象化概括。南宋李涂《文章精义》中说: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概括了四大家散文的风格特征:韩文象潮水一样浩荡奔腾,柳文晶莹活泼,欧文平易舒畅,苏文则显得汪洋恣肆。后人论文不并称四家时,就常把韩愈、苏轼连在一起,称韩潮苏海

8. 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条达疏畅、切近自然。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标志着他的散文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上的外显。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要素。

9. 晏欧词风:词体进入晚唐五代以后渐趋成熟,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晏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的就是五代这种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晏殊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即浓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欧阳修则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10. 半山体:也即王荆公体,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半山体特指他晚年所作的大量写景抒情小诗。这些小诗多为七言绝句,形式短小,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其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即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很受推崇。

11. 易安体:指李清照词作风格,她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宋词各大家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号为易安体被誉为”“婉约正宗其特点有:一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是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是倜傥有丈夫气。

12. 江西诗派:北宋末年重要的诗歌流派。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25人为宗派人物,另有曾畿、陈与义等代表诗人,诗派成员大多或多或少的受到黄庭坚的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接近,因成员多为江西人,故得名。崇尚生新瘦硬,论诗多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要求字字有来历,每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造成形式技巧上的模仿。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方回据此就在《瀛奎律髓》中提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13. 山谷体:是对黄庭坚诗总体风格一种概括。黄庭坚倾毕生精力于诗歌创作,工于炼字和用典,并整故为新,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宋诗创作的一大变局,被后世称之为山谷体

14. 点铁成金:是黄庭坚论诗的重要内容之一,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即强调用典要以故为新,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新出奇。

15. 后山体:乃是对陈师道诗的一种称谓。陈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作为宋诗的典型代表。

16. 诗话:诗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诗话内容大体包括记事、考证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南宋后期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最著名的宋代诗话。

17. 活法说:是指吕本中所倡导的诗学理论。是在有意识地以苏济黄,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的精神,能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荚的新途径。

18. 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前期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褒的并称。被人们誉为中兴四大诗人南渡四大家他们早年的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较大,缺乏个性,后来另辟蹊径,各有创新,使宋代诗歌出现了新的转机,得以中兴,并为时人所推崇,故有此称。四人中陆游的成就最高,范成大、杨万里次之。

19. 诚斋体:严羽《沧浪诗话》将杨万里的诗风概括为杨诚斋体,特点是直接取材于自然景物,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丰富新颖的想象和自然活泼的语言,从而使诗歌摆脱了江西诗派的束缚,走上了师法自然的道路,给宋代诗坛带来了中兴气象。

20. 《沧浪诗话》:是南宋严羽的代表作,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五类。附《答吴景仙书》。本书提出较有系统的诗歌理论,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材、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但其中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和兴趣,造成诗歌评论中脱离现实的风气。清人冯班不满其说,撰有《严氏纠谬》一卷。

21. 辛派词人: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或爱国词派。代表人物有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这些词人中,有的是与辛弃疾唱和往来的朋友,如陈亮,韩元吉;有的是辛弃疾的门人,如刘过;有的是辛弃疾的仰慕者,如刘克庄,刘辰翁。

22. 稼轩体:是辛弃疾词的称谓。稼轩词具有形式解放、内容广泛、品格多样化的特点,所写题材和艺术风格丰富多彩,为两宋词人所无法比拟。辛词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相成的现象,是其最值得注意的特色。

23. 骚雅派:南宋末期重要的词派,以姜夔为首,其他代表作家有吴文英、史达祖、高观国、王沂孙、周密、张炎等。实际上是北宋末周邦彦所创制的格律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故文学史称这派词人为格律词派。是南宋后期同辛派相对的一个词派。他们作词讲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吴文英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锤炼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词的意蕴隐晦难解。其中姜夔尚有少数作品还能表现对国事的关注。因为这派词人还讲究体制高雅,有别于周邦彦词的某些俚俗、软媚之处,故又称清雅词派。此外,还有人称之为柔丽词派。

24. 四灵:四灵指的是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四位诗人。因其字或号中都有一个字,故云四灵,又因他们都是永嘉人,故又称永嘉四灵。他们推崇唐人贾岛、姚合的五言律诗,反对江西诗派的使事与议论,主张取材于自然,以清新平易之笔抒写个人的生活情趣。他们写诗多用近体,尤其是五律。诗的内容多为山水田园和生活琐事,流露的也往往是一种悠闲的情致,代表这南宋后期的一种诗歌创作倾向,总的看来思想境界不等。(叶适合称为四灵,曾编选《四灵诗选》)

25. 江湖派:江湖派是南宋晚期的一个诗歌流派,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杭州书商陈起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其中有低级官员、隐逸之士、也有许过江湖谒客。陈起为上述109家诗人刻集,名为《江湖集》,收戴复古、刘克庄等多家作品,后人把集中所收这些作家称为江湖派诗人。江湖二字,标明集中作者的在野身份。此派诗人多为政治上没有地位,流露江湖的失意文人,身份各异,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其诗多效四灵,但有些江湖派诗人也关心时事,注意民生,诗中有比较浓重的家国之忧,民瘼之叹。代表诗人有戴复古、刘克庄、方岳、刘过、姜夔等。 江湖诗人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他们这方面受到四灵的影响,即字句精确,长于白描。但境界较为开阔,又稍胜于四灵。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经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26. 朱希真体:指朱敦儒晚年的隐逸词,约占其《樵歌》总数的五分之三。旷逸俊迈,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不少虚无思想较浓厚的篇章。尤其风格飘逸者,在词中能自成一格,遂形成了朱希真体樵歌体

27. 话本: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样式。话本原是说话艺人说话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从敦煌发现的资料看,唐代已出现话本,但到宋元时代才渐趋成熟。在宋代的瓦肆伎艺中,属于说话范围的有四家: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其中比小说讲史两家为最重要,影响也最大。前者篇幅较短,多反映市民的生活和思想,后者篇幅较长,多讲历代废兴之事。形式上一篇话本小说可分入话、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又因为话本是诗词和说话相间而成的,故宋元时期又将话本称为诗话词语。宋代话本小说,以全新的人物形象,通俗、生动的文学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出现在古代文学史上,为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8. 宋话本:宋代,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称为话本。其中代表作品有《简帖和尚》、《错斩崔宁》等。话本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的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成就。宋代话本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29. 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它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说风景、道名胜,往往与故事的发生地点相联系,或与故事的主人公相关联,有时先以一首诗点出题旨,然后叙述一个与此题旨相关的小故事,其行话是做个得胜回头,实则这个小故事与将要细叙的故事有着某种类比关系。显然,入话的设置是说话艺人为安稳入座听众,等候迟到者的一种特意安排,也含有引导听众话意的动机。

30. 说话中国古代民间说话,相当于后来的说书。在宋代以说话最为发达,而且分说话四家,即小说 说铁骑儿、说经讲史书。今所能见到的宋元话本,主要是小说讲史两家。小说一家在宋代最受欢迎。

31. 禅喻诗:以禅喻诗的风气开始于北宋苏、黄等人。严羽改变了前人仅以参禅喻学诗“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禅境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禅宗在说明"如何是禅"的问题时总是恍惚其辞,悠谬其谈,绝不肯作出正面回答。严羽认为诗的本质也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妙悟”。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