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观

发布时间:2013-12-17 13:01:32

第二单元 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论)

年级:高二 编写:高二备课组 日期:2013.5

【学习目标】

高考考点:

1、实践:⑴实践的概念 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⑴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⑵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知识梳理】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活动。

客观物质性:实践构成要素是 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

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 的创造性活动。

社会历史性:社会性——总是处于一定的 之中进行实践活动,历史性——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人们的实践活动受 的制约。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⑴实践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⑵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新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⑶实践锻炼了人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推动认识深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观念变为现实,人们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对照,成功的,则是正确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真正目的和归宿,认识必须为实践服务。

方法论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

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含义: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 的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 特征: 客观性:真理以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为内容,是不以

条件性: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 统一。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 为转移。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认识过程:

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认识,再从认识实践 才能完成。

原因:⑴受认识主体的限制:人们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

⑵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本质的暴露要有过程,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经过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 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

原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的延续性;

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不断发展

认识的发展的反复性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获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这里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真理,在实践中 真理。

【知识明辨】

1、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5、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  

6、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7、真理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  

8、有用的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 )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是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10、科学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定的唯一标准。( )

11、真理是客观的,不具有主观性。

1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3、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14、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练习巩固】

一、 单选题(基础过关)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2008海南卷19 “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⑧④ C.①⑧ D.②④

3、奥运火炬接力珠峰展示活动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是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重要亮点。北京时间200858凌晨 3:00,经过6个小时的艰苦跋涉,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于当天上午9点多,抵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顶峰,并进行传递,从而实现了奥运火炬传递历史上海拔最高的传递壮举。由于珠峰特殊的气候环境,实施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工作的时间跨度为3个多月。这样安排既照顾到珠峰登顶时间的不确定性,又不影响各地传递活动。从哲学上看,材料表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C.实践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4、(2009广东理基)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了《孙子兵法》。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5、(2010广州一模)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得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7、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主持,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研制的新阿尔法磁谱仪将于2008年升空继续寻找反物质。人们利用阿尔法磁谱仪深入探究世界,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8.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

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B.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

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D.不怕慢,就怕站

9.2008上海卷1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物质的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10.2008江苏卷31)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 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1.2008广东卷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2.2008广东卷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13.2008宁夏卷23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4、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固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15.(2010珠海一模)2009722浩瀚的天空出现了日全食现象,此前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作出了准确的预测。人们能够准确预测日全食表明

①办事情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决于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④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总是在人们的预料之中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二、能力提升(简答题)

1620091220 ,胡锦涛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庆祝大会时指出。今天的澳门,社会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这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中央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一国两制来自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理论更加完善,一国两制的实施必将更好的推动港‘澳发展,并为尽快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方法借鉴。  

问:材料是如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五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暴动,或认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可以 “被检测出来”;2010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66%提升到90%以上;2009年报告大纲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更加关注区域气候变化现象和进一步深入评估了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审题提示: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

实践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