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之艺术生活

发布时间:2013-09-17 09:23:35

女性之艺术生活

今年的38日,悄然已是第64个妇女节。同平日一样的一天24小时,我在浏览众多信息之余,思绪始终萦绕着女性与艺术——这个顶着社会“半边天”的角色在当今无论广义狭义,生活的好么?

这一天与往常一样。我于清晨七点自然醒,起床洗漱,开窗晒被,浇灌花草;《鳟鱼》响起,一杯清水下肚,静坐窗前开始计划一天的艺术生活。

艺术生活,我且认为囊括理想生活的概念,除此以外还多了可行性与行动决心,最重要的是,更好地为自己而活。女学生的艺术生活,无非踏实有效地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尚无太多社会压力使她们过得轻松自在,每个女学生都像温室花朵一般心怀美好地描绘着未来蓝图,每天都过的充实饱满。

踏入社会的女性,多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周旋,鲜有时间和精力再去顾忌自己活得好不好、艺术不艺术——那是小资中产阶级的日子,当然,也都是人人发自内心羡慕的生活。

今天的女性已有话语权谈自己的生活和理想,但单窥教育界,女性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与实现两性的真正平等还是任重而道远的。尽管“教师”这一职业大多数从业者均为女性,但“领头羊”这类的学科带头人和突出贡献者多为男性,界外,情况也大都如此。

纵观古今,家喻户晓的女性教育家并不在少数:我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吴贻芳女士,文学家冰心女士,女子教育开拓者王凤仪女士,第一所女子大学成立及其女教授陈衡哲女士等等,但女子教育的发展确实异常坎坷艰难。从古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和“三从四德”,到近代的“易裹足”、“兴女学”甚而至于“男女同校”,中国女性在教育界的地位确实逐渐提高。在当今,男性能享有的教育权利女性也同样能够享有,但真正的平等仍是相对的也仍有待实现。

首先在升学期间,“文女理男”的趋势仍是主流倾向;再而,高等学府对男女生人数比例的要求与控制也集中体现在“划分专业”等方面,最明显的,要数当今各大用人单位的“重男轻女”现象,许多公司更青睐男性职员,“能干”、“可靠”、“事业心”一度是男性员工的代名词。在教育界,中小学文科类教师多为女性,理科类教师以及管理层教职工多为男性,“女卒男将”现象不在少数,种种尚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使得我们的女性生活谈不上“艺术”。

女性之艺术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