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风控制与箫音

发布时间:2014-03-29 20:02:29

口风控制是吹奏洞箫基础的学习,也是进阶直到最精深的技巧。我认为对口风的掌握与控制灵敏度是可以不断突破与进步的。透过不断的适应与吹奏变化,可以体会口风的掌握能力,变化音色,与及强弱处理的纤细功夫。尤其在箫音的饱满与清纯上这是值得不断开发与进步的重要技巧。

  很多初学者在吹箫过程中普遍出现以下的问题:

  1粗滞音色与气力不够的感觉

  通常初学者在掌握嘴型与出气角度的控制上,对集中气束概念觉得抽象,无法正确的让吹出来气完全用在洞箫的共鸣上,除了音带杂音外,也特别费劲,吹没多久就觉得疲劳。

  或者不是初学者也会发生此类似现象,例如对习惯吹笛者,改吹洞箫时,以习惯吹笛的口风来吹箫。另一种是只习惯吹奏一支箫,突然更换洞箫时也常会发生此现象。

  2高音音色良好,低音却不厚实

  这是大部分人吹箫的情形,对吹箫具备长久经验,却没注意到高低音吹奏时口风需要的变化,以一致性的口风来吹箫,此情形能掌握好省气力的口风,却因为没调整口风气束大小而在低音阶的箫声显得单薄不够饱和。

  最佳口风搜寻法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我个人体会是需要练习最佳口风搜寻法,开始吹奏前需要变化口风来适应洞箫吹口的角度与气束方式

  实际的变化方式是上下嘴唇的互动关系变化,由下嘴唇的前后变化,或倾斜变化,透过洞箫的定位稍做前后调整,还有俯仰角度的配合,使吹音最明亮音色最纯。

  一开始学习最佳口风搜寻法,稍稍变动嘴唇可能箫音就没了,因为嘴唇的对应关系,两个都是圆形体互动下,只要轻微变动,对吹气角度就会有很大变化,需要拿捏细微的感觉,就好象碟型天线在追踪卫星的精密变化,练就细微控制能力,对洞箫的口风适应就会很迅速掌握。

  口风的适应能力可以透过反复不同洞箫的吹奏适应能力来练习,洞箫吹口内沟的深浅,还有节外节内不同吹口方式等,其对口风角度有不同的需求,若能迅速的适应不同洞箫,对最佳口风的搜寻就有一定的领会。

  透过口风追踪法,不但有利于适应不同洞箫,还可以在吹奏中变化箫音,可以浓浊淡雅明暗等变化,这是一种吹奏技巧的应用,以利增添乐曲的情境。

  因人而异的口风技巧

  方法叙述很多,技巧的实际掌握需要各自适应与体验,因为每个人天生的嘴唇不同,其厚薄与形状都会影响出气的方式,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普遍的人在嘴唇中央有突出或凹下的形状,不利于口风的掌握,尤其应用于高音时的细强气束时,因此我个人的吹奏口风稍往左边,利用比较能平顺的一边嘴唇,再吹奏低音时,我的下嘴唇会自然回复中央,此时口风略松,低音便能吹得饱满浑厚。

  对于共鸣声(多次谐波)的吹奏法,则是略为偏斜平顺口风角度,稍稍加强气力,使倍频声波同时出现,的雾状箫声。

  唇箫定位

  洞箫吹口与嘴唇的定位关系对口风有重大影响,在南管古籍中叙述舌探正”个人觉得是不卫生的方式,而且也相当不雅观。在适当的相对关系上,洞箫吹口上缘应该是与下嘴唇的上缘切齐,最好的定位方式是以上嘴唇来定位箫口,确认其中心点与上下高度关系,就是上嘴唇收回时刚好与箫口接触。记住这样的唇箫关系,每次吹箫时都以上嘴唇回收来确认一下定位,对口风的掌握明确迅速。

  吹气角度

  口风的概略分别可以分为内吹式与俯吹式,内吹式是口风入起角度比洞箫吹口角度还内角入气,反之的俯吹是箫口外入气方式,两者的音色差异明显。其折衷点是顺吹式,就是与箫口切沟角度一样的入气方式,这是纯音的最佳点。

  内吹式有助于超高音的省力吹奏,俯吹式有助于浓厚的低八度,顺吹式有助于纯净的箫声。内吹式与平吹式可以营造淡雅的感觉,精微的箫声控制在于这两种的应用,有人讲丝线箫来形容。浓箫声则需要俯吹式来表现,再配以大直径与大吹口,可以让箫声音量加大加浓,口中含一口气来增加共鸣,效果更明显。

  应用于折衷的手法,在口风的掌握上得宜,时而雅时而浓,则是最佳的表现。

  气力强度

  古有”逆风练箫法”,面对风向练就口风强度。风会影响吹箫的口风,透过逆风与侧风来考验口风强度,维持箫声不受风所影响甚至中断。一方面也是练气的基础,丹田与肺活量也可由此提升。

  练就气力的强度是基础,但绝不是一致性以此大气门吹箫,纤细箫声的掌握也不是在逆风中练成。

  纤细的长箫音练习检验

  持续平稳而纤细的箫音练习也是吹箫的功力之一,也是对良好口风的考验。完全不做任何腹吟波动的平稳箫声,练就其稳定的吹奏能力。我觉得若能掌握得了良好口风,便能持续长音有如闭气的时间,一口气持续三十秒钟以上的纤细箫声是没问题的,笔者最近的测试是四十八秒的纪录。

  浑厚低音的技巧

  对于低音的音色与浓度,我所体会的关键技巧除了箫的性能(共鸣)外,在吹奏口风与口劲放松,还有吹奏角度需要有所调整,稍微俯吹角度是低音更浓的关键,但需要注意音准不能偏低。还有口中若含有一个空间能加大共鸣效果,就是嘴中还含有一口气,在出风口与洞箫吹口的共鸣外,口腔也有另一共鸣腔,这对低音部的箫声有明显效果。这方法是我在循环换气时意外发现的效果,因为循环换气时,口腔需要往后扩张成一个蓄气空间,却也造成低音音色的饱满厚实感。

  文松写于2001/11/9

[

口风控制与箫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