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5-28 06:52:23

《登幽州台歌》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点拨.  

【学习流程】  

一、 课前歌 + 师生问候 + 班级口号 + 表扬学生 + 诵读经典 + 激情导入

1、 同学们,在我国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永开不败的奇葩,学习古诗能丰富我们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还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或婉约的艺术风格今天我们就一起诵读欣赏一首有名的古诗——《登幽州台歌》,一起来领略诗歌描绘的苍茫广阔、雄壮优美的意境。(出示课题)请同学们一歌的大声朗读一遍

2、 题目怎么理解谁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歌”的意思,教师板书题目中关键词的意思)

3、 你对作者陈子昂有哪些了解?知道多少就请说多少吧!(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走近作者陈子昂)

4、 关于作者创作《登幽州台歌》时的写作背景,老师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吧!(简介《登幽州台歌》时的写作背景)

5、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后推测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应该是怎样的?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例:悲凉、孤独、凄凉、悲愤等)

过渡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古文和古诗都应该先从读入手。

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预习检查: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其义。  

2、细读课文读出节奏。

朗读节奏划分

前 / 不见 / 古人,

  后 / 不见 / 来者。

  念 / 天地 / 之 / 悠悠,

  独 / 怆然 / 而 / 涕下!

3课文,悟出重音。

朗读重音提示

/ 不见 / 古人,

   / 不见 / 来者。

  念 / 天地 / 之 / 悠悠,

独 / 怆然 / 而 / 涕下

4课文,读出声调。  

5、诵读课文,定准基调。  

感情基调提示: 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6、教师范读课文。

7、学生分男女生,分小组等各种形式开展诵读诗歌比赛

8、播放优美的男中音配乐音频朗,学生边欣赏边体会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形象。

9、学生全班一齐诵读课文,感受诗人无人能理解、怆然涕下的孤独形象。

  

过渡语:诗人怀才不遇,吊古伤今,将诗思引入宇宙时空,化为具体高度抽象性与巨大概括力的诗句。读了此诗,我们仿佛从苍茫广阔的图景中看到诗人怆然而涕下的孤独形象!

三、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方法:学生结合课文及课下注释独立思考作答,然后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评出最佳答案,最后推荐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评比。)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与“来者”应该是哪一类人?

( 任人唯贤的人。  )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 不被赏识,无人能理解的孤独和悲愤。  )

3、这首诗歌,哪两句是直抒胸臆?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4联系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揣摩一下作者为什么会“独怆然而涕下”?

(怀才不遇,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5、《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

四、课堂小结:《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任人唯贤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五、课堂练习:默写古诗《登幽州台歌》(每小组抽一名代表上小黑板展示默写、书写)

、课后拓展延伸: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chòu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教后反思: 诵读欣赏《登幽州台歌》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名作,语言精炼,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二个字,但情感丰富感染力强。

教学本课时,因为用一节课来处理这则古诗内容略显单薄,我就因地制宜,先从学校本周的课外经典诵读诗词入手,课前先让学生齐声诵读经典诗词,从诵读欣赏古代诗词的浓浓书香氛围里导入新课,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出重音、读出声调、把握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读的形式多种多样,熟读成诵,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在读中体会、感悟、赏析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愤懑之情。 

课后,我又延伸拓展到与《登幽州台歌》内容相近的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和杜牧的《赤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方法上,我根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个理念,采取“导学案 + 小组合作”模式,坚持“独学、对学、群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点播、点燃学生的参入激情,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读书、独立思考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当堂诵读、当堂赏析、当堂默写、当堂达标。学生根据课堂实际需要使用口头展示、书面展示、演板展示等形式,展示方式灵活多样,展示的内容丰富多彩,整堂课学生歌声、诵读声、讨论交流声、举手抢答声、点赞声、口号声、掌声、赞美声声声入耳,学生主动参入率高,课堂目标明确、重难点突破好、思路清晰、衔接自然、节奏紧凑、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宋绪卓,女,44岁,中学一级,郧西县上津镇中教师,邮政编码442616,手机135********,电子信箱1351163003@qq.com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