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中的助学系统

发布时间:2020-03-20 21:49:28

用好教材中的助学系统

  用好统编版小语教材,教师必须通读全册课文,立足单元,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着重体现学习活动的过程,把学习流程细化,这就要用好教材中的助学系统。教材中的助学系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支持和帮助,让师生心中有了目标,有了重点,也有了方法。

  一、助学系统的内容与作用

  1. 助学系统的内容。助学系统指统编教材中帮助师生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包括单元和课文的课前学习提示、课后习题、批注、小贴士和泡泡、习作和口语交际的提示、阅读链接等。如六上第一单元,围绕触摸自然的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第一单元首頁就提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学时,教师带着学生共同研读课文,抓住课后习题、阅读链接、古诗词旁的注释、学习课文前后的提示,进行教学实践,有助于提炼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助学系统的作用。助学系统根据课标要求、不同年级的层级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呈现了听、说、读、写不同方面能力的训练点。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支架,降低了学习难度,目标指向更加明确,而且从学生的视角提供了学习的例子,引导学生会评价、会记录、会比对、会学习。同时又帮助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针对性强,选择性强,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更利于教师个性的发挥。可以说,助学系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用好助学系统的实践与探索

  1. 抓住单元主线。统编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关注的是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的统一,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对教材的双线结构进行梳理,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自上而下地进行教材解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各板块之间形成合力,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如六上第二单元围绕“人文主题”——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双线组织单元。教师要紧扣这一单元主线,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英雄故事,感受先烈们浴血奋战、勇于献身的精神,也要关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痛击敌人和顶峰歼敌中点面结合、连点成面的描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部分的场面描写,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七律·长征》可以进一步复习点面结合的写法,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结合“阅读链接”,学习毛主席的另一首诗词《菩萨蛮·大柏地》,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千辛万苦,感受伟人乐观豪迈的胸襟和革命情怀。

  2. 用好课后习题。课后习题的内容有整体感知教学内容的,也有聚焦重点精读体悟的,还有帮助学生梳理总结、迁移运用、拓展积累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好课后习题,灵活进行教学设计,正确解读习题,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它,有利于建立起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一座桥梁。如六上《竹节人》这篇课文的导读提示,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阅读任务,课后习题则引导了完成任务的阅读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完全可以根据习题中提示的方法,引领学生理解、品味、交流,完成阅读任务。为了完成第一个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第3自然段相关内容,再仔细品读,从中提取关键信息,教会学生进行筛选,找到重要信息。第二个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则引导学生抓住“斗竹节人的‘战场’有趣” “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斗竹节人有趣”等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抓住细节描写谈体会和感受,依次进行汇报,并请其他同学适时补充,然后带着感情朗读,读出趣味。第三个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则重点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故事,抓住“老师形象的前后对比”与“‘我’和同桌心情的前后对比”,精读品味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细节,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品味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课后习题的三个学习任务构成了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三个主问题,教师准确地把握了教学重难点,教会了学生带着不同的目的,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阅读,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学习方式更加自主,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3. 关注泡泡提示。课文中的泡泡提示也很重要,它往往呈现启发性的语言,教师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抛出泡泡提示,引发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学习。《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科学家对“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教师围绕导读中的话题,引导学生寻找阅读材料,特别关注了六处随文批注,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课后习题中的泡泡提示很重要,在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出示了课后第一题中的泡泡提示①,引导学生对阅读本篇课文的方法进行梳理,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略读或不读,对有关的部分精读,抓住中心句、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接着,教师出示泡泡提示②,让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学生提到了课文中第8自然段的资料是1975年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过去44年,这些信息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查找最新资料进行甄别判断。泡泡提示的恰当运用,不仅对阅读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小结,而且给了同学们更多的启发,对随文批注中没讲到的方法也进行了补充。

  4. 借助略读导读。在略读课文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精心设计的导读提示,有了这些导读提示,我们就能按照提示的要点进行课堂学习。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在导读提示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内容,让自己的教学更加丰富、完善。六上《花之歌》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教师充分借助课文导读进行教学设计。本课的学习活动有三个:一是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二是感受、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我”是花;三是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略读课文导读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三个学习活动进行自学、交流、汇报,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读懂了作者描绘的花的各种形象,品味欣赏了语言的魅力,学习了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作者奇特的想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会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对作者的情感认识更深了,明白应当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对待生活。

用好教材中的助学系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