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蕨

发布时间:1714051669


肾蕨
肾蕨肾蕨是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
中文名称:肾蕨
外文名称:(拉丁名Nephrolepiscordifolia(L.Presl
别称: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
门:蕨类植物门
亚门:真蕨亚门
纲:薄囊蕨纲
目:水龙骨目
科:肾蕨科
属:肾蕨属
种:肾蕨种
分布区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肾蕨为中型地生或附生蕨,株高一般3060厘米。地下具根状茎,包括短而直立的茎、匍匐匐茎和球形块茎三种。直立直立茎的主轴向四周伸长形成匍匐茎,从匍匐茎的短枝上又形成许多块茎,小叶便从块茎上长出,形成小苗。肾蕨没有真正的根系,只有从主轴和根状茎上长出的不定根。地(即从根茎上长的叶)呈簇生披针形,叶长3070厘米、宽35厘米,一回羽状复叶,羽片4080对。初生的小复叶呈抱拳状,具有银白色的茸毛,展开后茸毛消失,成熟的叶片革质光滑。羽状复叶主脉明显而居中,侧脉对称地伸向两侧。孢子囊群生于小叶片各级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囊群肾形。
生物学特性
肾蕨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39月为1624℃,9月至翌年3月为1316℃。冬季温度不低干8℃,但短时间能耐0℃低温。也能耐30以上高温。肾蕨喜湿润土壤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春、秋季需充足浇水,保持盆土不干,但浇水不宜太多,否则叶片易枯黄脱落。夏季除浇水外,每天还需喷水数次,特别悬挂栽培需空气湿度更大些,否则空气干燥,羽状小叶易发生卷边、焦枯现象。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切忌阳光直射。规模性栽培应设遮阳网,以50%~60%遮光率为合适。
生长特性
肾蕨的生态习性是喜温暖湿润,不耐强光。肾蕨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可通过多种途径繁殖,但最常用的是分株繁殖。分株一般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将生长茂密的老株从花盆中脱出来,除去大部分培养土;把铁丝状匍匐茎分切成几份,使每份带有一定数量的叶丛和不定根;将茎段分栽于装有配制好培养土的盆中,添足培养土,并压实;浇足水,放于阴湿处,以后保持盆土湿润。夏秋季也可分株,但更须注意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肾蕨地下的球形块茎也可以发育成幼小的植株。当小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也可分栽于盆中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即可成为新植株。此外,还可采用孢子繁殖。但注意孢子的采收时期,一般在肾形囊盖还没有脱落而孢子已变黑时采集孢子进行播种。肾蕨适宜生长于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疏松土壤,所以盆栽时常用1份腐叶土或泥炭土、1份河沙

肾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