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同步学案(5份) 岳麓版3

发布时间:2019-01-08 23:56:54

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3.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知识清单

一、商业的发展

1.商朝时期: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________

2.周朝时期:实行“________________”政策。

3.春秋战国

(1)出现实力强大的商人,________成为商人主体。

(2)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

(1)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

(2)表现:陆上和海上________________空前繁荣。

5.宋元时期

(1)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集镇、夜市兴盛。

(2)________纸币广泛流通,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6.明清时期

(1)商业市镇兴起,________________占主要地位。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________广泛使用。

(3)区域性________________出现,如________、晋商、闽商等。

二、城市的繁荣

1.阶段特征显著

(1)自周秦迄________

县治以上城市设市,并与民居隔开。城市主要职能是政治中心、________________唐代城市布局实行严格的____________

(2)宋代

打破坊市界限,形成________打破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官府不再直接监控商业活动。城市________________增强,空前繁荣。

2.商业城市发展

(1)唐宋时期:________________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如泉州、明州、杭州等兴起。

(2)明清时期:除保留南北两京等大都会之外,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如________地区,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三、重农抑商

1.产生原因

(1)商业的________________及商人流动性大。

(2)与强调耕战、加强________________的取向发生矛盾。

2.发展历程

(1)________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2)汉初,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________以困辱之,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如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____________政策。

(4)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表现

a.对商业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对________盘剥。

b.禁止________对外贸易。

后果

a.并未完全遏制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b.严重阻碍了________________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 商业的发展

1.下列关于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商业产生——商朝 工商食官——周朝 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时期 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

A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2.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于昌明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根据历史知识判断,当时最有可能使用的货币是(  )

A.纸钞 B.金币 C.白银 D.布帛

3.三十九集电视剧《大清徽商》()以大篇幅、大视角、大容量、大手笔,全方位地展示了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徽商的曲折历史和人生命运。下列有关徽商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B.属于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是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

D.他们的商业活动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知识点二 城市的繁荣

4.古诗中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所描绘的城市出现于(  )

A.西周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5.下图截取自一幅古代名画,描绘的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的情形。你认为,这一经济现象最早产生于(  )

A.春秋 B.秦汉 C.唐朝 D.北宋

6.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上,下列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的四面建有围墙

B里有专职官员管理

C门内外店铺林立

D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7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主要反映了南宋(  )

A.人民的勤劳

B.城市的繁荣景象

C.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D.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限制

知识点三 重农抑商

8.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皆秉承了这一政策。这一政策指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工商皆本政策 D.无为而治政策

9.《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祀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亲蚕礼,这主要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确能以民为本

10.中国古代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主要后果是(  )

A.导致中国科学技术逐渐落后

B.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使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窄

D.使地主和商人大量购田置地,不利于扩大再生产

综合运用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材料二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

材料三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商业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与前两段材料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战国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击,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 ——《战国策》

材料三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皇帝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及其影响。

(2)材料一主张与材料二内容相比,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一、1.货币

2.工商食官

3(1)私商

4(2)丝绸之路

5(1)纸币 (2)元代

6(1)货币经济 (2)白银 (3)商人群体 徽商

二、1.(1)唐代 军事重镇 坊市制 (2)①街市经济功能

2(1)海上贸易 (2)江南

三、1.(1)不稳定性 (2)中央集权

2(1)战国 (2)租税 (3)官商分利 (4)①a.商人b.民间 ②a.民间商品经济 b.新经济因素

对点训练

1A [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征分析,商业产生于原始社会。]

2C [抓住关键信息明末,结合史实可知:当时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3D [清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因此D项叙述不正确。]

4B [由材料可知城市布局整齐划一,与唐代长安城坊市制相符,而宋代以后已打破坊市制。]

5D [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我国古代商业从宋代起打破”“界限,所以这种现象只有到宋代才能看到。]

6C [当时的是固定的交易场所,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故门内外店铺林立不符合史实。]

7D [题干材料中所提到的杭城即南宋的都城临安,当时临安城内的夜市已经相当繁华,商业兴盛,买卖昼夜不绝,由此反映出南宋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限制。]

8B [尚农可知重农,由除末判断实行抑商政策,故选B]

9A [统治者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来体现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材料表明,无论天子、诸侯还是王后都亲自从事耕作,这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关系到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统治者的根本统治利益。]

10B

综合运用

11(1)原始社会末期。

(2)商业活动的时间有所增加,统一管理,但是仍有严格的时间和地点限制。

(3)变化: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取消,商业十分繁荣,不再受官府监视。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政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是基础;南方相对安定等。

12(1)思想:重农抑商。影响:在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了很大作用,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2)说明了人为的抑制商业的发展是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繁荣,从而引起城市的发展。

(3)思想:重农抑商。影响: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迟滞,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a.学生通过探究南昌起义的原因、了解南昌起义的概况,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b.学生通过第二节目土地革命(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容的学习,正确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比较分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c.学生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概况,正确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b.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c.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通过中共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南昌起义、总结城市中心论的失败教训,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学习,培养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b.学生通过红军长征概况的学习,感悟长征精神,培养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胆略,加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从而突出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这一素质教育新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2.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教学过程:

导入:背景音乐《四渡赤水出奇兵》

【师】同学们,刚刚大家欣赏了一曲红歌《四渡赤水出奇兵》。这歌曲描绘的是中国红军长征的情况——地球上的红飘带。今天,老师也将带领大家走一段红色之旅。

今天我们的红色之旅从江西南昌说起。这段历史讲述的是1927-1937年间的历史。

国共双方的十年对峙,是两个政党的对峙,是两支军队的对峙,是两块地区的对峙,是两个政府的对峙,更是两个阶级的对峙,

【师】让我们走进江西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互动1:同学甲展讲预习案(1)南昌起义。

【师】探究一: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武装起来给以蒋介石为首的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以有力反击,高举起中国革命斗争鲜明的军帜,坚决进行武装斗争。

——分析

1、“叛变”:国民党1924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启示:

【师】史料:

南昌起义之后,军队往哪里去的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站:江西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讲述这段历史,我们要从一次会议和一场起义说起。这就是1927年的“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互动学生展讲:秋收起义和八七会议。

【师】

八七会议给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思想混乱是指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组织涣散是指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造成了巨大损失,组织涣散,破坏殆尽。

秋收起义时中国共产党选择进攻中心城市。执着于城市,这是非常自然地。

【师】材料: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究二、

材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师】毛泽东分析当时的形势,带领队伍到达了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同步学案(5份) 岳麓版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