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检测:专题7-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6-02-28 09:13:31

专题7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十六世纪初,一位欧洲学者写了《骑士手册》,谈到研究《圣经》的方法:《圣经》里包含着耶稣的教义,没有人为掺染。·····”又说:《骑士手册》是要纠正一些人的错误,他们把宗教说成是由清规、戒律和外在的宗教仪式组成,他们完全不懂崇敬的真正本质。这位学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的那种思潮?(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自由主义 D.现代主义

2.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化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

3.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谈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曾说这个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及社会的性质,并用如下图表来说明。下列图表中空缺部分应该是(

A. 马丁路德教君主专制贵族社会

B. 清教君主专制贵族社会

C. 加尔文教贵族社会君主专制

D. 清教新贵族政治君主专制

4.幸福是一个伦理概念,有学者称:基督徒们要尽千辛万苦追求的幸福,不过是一种疯狂和愚蠢而已,我实在看不出你们为什么把一个按照自己身份,教育,本性而生活的人称为不幸。请判断这是什么时期的学者观点(

A.希腊智者运动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宗教改革时期

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把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则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在该学者看来,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是( )

A.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B.同时兴起,领域不一

C.相互包涵,性质不一 D.手段相同,本质一致

6.张跃发主编的《近代文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到16世纪末,它的审美感堕落为色情刺激,追求外表美的恶本性转化为轻薄与媚俗。崇尚古风的热情被歪曲为新的异教信仰。总之,它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忽视了伦理道德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应有约束。他评价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明清进步思想

7.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说:在以苦修来世、禁欲主义、宗教虔诚为一方,以身体力行资本主义的获取为另一方的所谓冲突中,最终将表明,双方实际上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作者最终将表明的是(

A.宗教改革从内在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精神

B.新教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扩展

C.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社会因素

D.传教活动与殖民扩张活动相辅相成

8.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其核心主张是世俗权力(

A.应当高于罗马教会的权力

B.可以拯救天主教徒的灵魂

C.只能在上帝的委托下行使

D.必须配合教会维护社会秩序

9约翰·弥尔顿在《为英国人民申辩》一书中写道:“如果暴君势力压倒人民的地方可以说是上帝把人民送去奴役,那么在人民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呢? 如果昏君的暴政是从上帝那里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说也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 弥尔顿的上述言论(

A.阐释以自由为武器反抗暴政的合法性

B.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必然性

C.肯定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D.宣传基督教神权存在的必要性

10卢梭在《爱弥儿》里写道: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这表明卢梭

A.要求重订社会契约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C.宣扬人民革命的理论 D.要求实行均贫富

11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12.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男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上述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B.都主张宽容他人一

C.都主张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D.都主张敬畏自然

13.《鲁滨孙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14.伏尔泰赞扬中国几乎没存丝毫地虚构和奇谈怪论,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伏尔泰对中国的赞美反映出的主张是(

A.倡导君主立宪制   B.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

C.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D.反对古典希腊文化

二、非选择题。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人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粱启超《爱国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政治自由的含义。为此他对国家权力的构建提出了怎样的设想?(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核心思想,评述梁启超与孟德斯鸠思想产生的共同原因与影响。(10分)

1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鹰《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古代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即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

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9分)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2)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10分)

17(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以上材料选自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6)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任选其中一条道路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6)

18(26)对人自身的关注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东西方文化传统都充满人文关怀。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东西方在人文主义发展中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东方侧重人的社会性,西方则更重视人的个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反对以俑殉葬,因为俑像人形,他愤愤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的马棚失火,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不问马。这些思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儒学不是宗教,而是一种行为准则。圣人教导我们成仁”“成圣,但没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佛家就告诉你为什么要修行”“成佛,因为这世界太苦了,谁也不能摆脱生老病死;道家也告诉你为什么要得道”“成仙,因为是万物本源。所以,魏晋以后儒家与”“一对阵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了……于是宋代儒家学者就把儒学上升到思辨层次,并提出来存天理、灭人欲”……教材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评价更多的是否定,但它太适用今天中国的社会状态了。

——袁腾飞

材料三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材料四 16—17世纪的中国,虽然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但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早已经吹响了解放人自身的号角……但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7—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儒家思想中体现材料一观点的内容。(4)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学家是如何把儒学上升到思辨层次的?(4)你认为袁腾飞老师说存天理、灭人欲太适用今天中国的社会状态了的理由是什么?(2)

(3)依据材料三,解读个人主义的内涵并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6)

(4)依据材料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的原因。(10)

19.(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6)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8)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8)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3)

20.(13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个人自由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稳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

——【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材料二 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三 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而用来满足这种激情的手段则常常是犯罪的。……有强烈的情绪而无法控制是因为他是产生自性格软弱;但是在意大利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于强有力的性格堕落。……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伟大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康德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康德还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

——叶秀山《启蒙与自由——叶秀山论康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头发及装饰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看法?(3分)

3)据材料四,概括康德关于个人自由的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处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2分)

21.(12分)阅读以下材料:

近世之欧洲,若以世纪论,每个世纪都有创新,而17世纪每为人重视不足;实则,这是很要紧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洛克还根据英国的革命写了一份论‘‘政府的总结性的文字,起了近代政治文化的开山作用;下则启发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启蒙启蒙时期,是方法论革新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同时,文艺复兴、宗教革命激荡了全欧,使几乎整个社会都动了起来,社会意识、民凤民俗……,都在发生变化。

17世纪普遍危机是英国著名史学家EJ.霍布斯鲍姆于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此时期欧洲发生了由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关键性转折,经历了经济衰退、谷物生产萧条甚至下降二人口死亡率上升、资产阶级革命、社会叛乱等众多现象,从而认为欧洲经济17世纪经历了一场普遍危机。危机的产生是因为16世纪欧洲的大发展使得封建主义框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阻碍,加之此世纪发生的饥荒、流行病等因素的促动,导致17世纪欧洲出现了向资本主义结构的决定性变革。特雷弗----罗珀则认为是政府的奢侈浪费、寄生的官僚制度引发了社会对国家的不满。莫斯尼尔则认为官员的不满造成了政治动乱、反叛,农民对国家征税的不满造成了农民起义。另一些学者则强调战争的巨大破坏及其连锁反应是导致17世纪普遍危机产生的原因。

请结合17世纪前后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关于17世纪历史特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十六世纪初”“《骑士手册》是要纠正一些人的错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所以答案选A

2C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文艺复兴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张思想解放,打破了传统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而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的传统思想,故D项错误。

3B

【解析】根据所学,与英国国教相对抗的是清教,与议会政治相对抗的的是君主专制,与富足(中等)社会相对抗的是贵族社会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准确理解分析及判断推理的能力。由材料中基督徒……的幸福……是一种疯狂和愚蠢……把一个按照自己身份,教育,本性而生活的人称为不幸等信息可以看出作者在否定基督教的所谓幸福,而提倡尊重人性的幸福,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观点,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主张,C符合题意,故选C

5. A

【解析】题干中文艺复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表达了自由、平等的思想,因此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6A

【解析】分析题干,只有文艺复兴明确提出了追求个人幸福方面的内容,所以题干实际上是在指出文艺复兴的消极影响,即没有彻底摈弃宗教欺骗,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和泛滥以及社会混乱,所以此题答案为A

7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的能力。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主要论述了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的基督教新教的宗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的亲和关系。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探寻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背后隐藏的独特的精神风格和文化动力。所以正确的选项是C项,A B D三项不符合题意。

8A

【解析】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根据题中材料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可知,作者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所以本题选A

9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的人文精神的发展。从材料可知,约翰弥尔顿认为,人们可以从上帝那里获得自由以反抗君的暴政,这是天经地义的。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1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卢梭的思想。依据材料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说明卢梭认为人民革命的时代已到来。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11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中国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人民有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与繁荣富强。在这两大任务中,中国人民首先要完成的是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等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在中国,这一规律被列强侵略所打破,中国人当务之急不是实现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而是挽救民族危亡,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正基于此,所以B正确,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因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A错误,是以文艺复兴为基础;C造成差异是因为中国遭受了侵略;D应该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

1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理解启蒙运动中两位著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差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阅读材料可以归纳出伏尔泰在引文中强调每个人说话的权利,狄德罗强调人享有自由的权利,因此两者主张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主张保障人的自然权利。故选C

1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抓关键词没有教会、国王的生活。由此可知反对的是专制和迷信。故选C

14B

【解析】从材料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可以看出伏尔泰是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A项倡导君主立宪制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排除A。同理排除CD项。故答案选择B项。

15.(1)含义:保障个人安全(或公民平安受法律保障);人人平等。(2分)设想:三权分立(或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分)

2)思想: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2分)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思想传播。(4分)影响:打击封建势力;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学文化发展。(任答两点4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人人都认为他本人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分析孟德斯鸠的关于政治自由的理解。为此,孟德斯鸠提出了权力的相互制约的理论,即三权分立的理论。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可以看出梁启超思想的核心是兴民权。孟德斯鸠和梁启超都是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主要的原因要从资本主义经济的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等角度进行分析。影响要从解放人民的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

16.(1)西方教权与君权并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权力,中国君主拥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自君权。(9分)

目的:古希腊维护自身民主政治的需要;18世纪启蒙思想家反对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西方用以攻击或丑化社会主义中国。(6分)

2)原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政治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思潮成为时代主流;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民主政体;思想上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发展壮大;近代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涌现。(10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尽管材料一仅仅描述了西方的政治状况,但是直接根据西方的政治状况就可以对比概括出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例如,西方西方教权与君权是并列的,而中国则是君权神授的,这就是区别之一。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时期包括古希腊时期、启蒙运动时期、冷战时期,古希腊时期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目的是赞美或者维护希腊自身民主政治的需要。启蒙运动时期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目的是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自身专制统治、追求民主政治、建立民主政治的需要。冷战时期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目的则是丑化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需要。

2)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含义是指中国人也自己批判自己是专制统治,所以原因主要从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方面——救亡图存需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多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7.(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伴随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与教会进行争夺教育权的斗争。(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道路: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2分,每点1)

民族主义教育思想道路的背景:冷战开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

国际主义教育思想道路的背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抓住时间18世纪来分析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材料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可以看到,伴随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与教会进行争夺教育权的斗争。

2)考查准确概括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就可以直接概括出来,即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和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第二小问可以任选一条道路并结合时代特征分析形成的原因,如民族主义教育思想道路的背景,可以从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等角度回答。国际主义教育思想道路的背景,可以从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等角度回答。

18(1)内容:孔子的,孟子的民贵君轻(4)

(2)如何:将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2)提出天理是万物本源,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2)

理由: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感(2),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中尤为难能可贵。

(3)内涵:人文主义。(2) 意义: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4)

(4)同:主张人性解放,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

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2)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国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或时代、阶级的局限性)(6)(评分说明:有其它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这些思想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的信息体现了孔子的的学说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设问中早期儒家思想的时间限定,早期儒家思想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第(2)问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宋代学者把儒学上升到思辨层次,意思是通过抽象的思考、推理、论证得出结论,即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提出儒学的本源,结合教材就是把儒学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思想体系;理由一问要结合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缺乏信仰的社会现实,从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来解答。

第(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第一段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体现了人类平等的思想;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段材料体现出了人的价值和人的伟大。

第(4)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需要解答材料四体现的问题,人们道德水准的下降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体现出文艺复兴后个人道德水平下降、社会秩序混乱、个人凌驾于社会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答出启蒙思想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主张。

19.(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4分)体现了人文精神(2分)

2)意见: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简化宗教仪式,《圣经》面前人人平等,俗权高于教权(4分)

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4分)

3)思想: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2分)材料四:三权分立。(2分)

作用: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4分)

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3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即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这些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意思是信仰上帝即可得救。马丁路德的思想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3)材料三伏尔泰指出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提倡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材料四孟德斯鸠提出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创立三权分立学说。第二小问需答出启蒙思想的主要影响。

4)材料一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材料二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材料三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成熟,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其共同影响是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201)中世纪:头发承载家庭的秘密和神圣,具有私密性。原因: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2分) 文艺复兴: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 原因:文艺复兴弘扬人文精神,追求现世幸福。(2分)

2)个人主义有助于冲破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束缚,解放了人们思想;(2分)但极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泛滥。(1分)

3)主张:个人自由的行使必须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否则无真正的自由可言。(2分) 核心内涵: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2分)

4)个人自由应符合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应保障个人自由。(2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可知,中世纪的人们认为头发承载家庭的秘密和神圣,具有私密性。根据材料二中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认为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而文艺复兴弘扬人文精神,追求现世幸福。

2)材料三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描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积极作用表现在:个人主义有助于冲破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束缚,解放了人们思想;消极作用表现在:极端的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泛滥,甚至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

3)根据材料四中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可知,康德认为个人自由的行使必须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即要自由也要自律。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务的能力。

4)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有机统一的。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人都具有社会属性。为了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制定规则以规范个人的行为,同时社会规则的制定也是为了保护个人的利益不受他人侵害。所以个人自由应符合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应保障个人自由。

21.观点一:17世纪是欧洲走向近代,尤其是思想价值体系转型中的重要时期。我同意这一认识。

论证:17世纪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影响继续深入的时期;科学的方法和精神继续传播;英国革命与早期启蒙之间的关系;经济上殖民活动扩展,殖民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世界联系更加紧密;英国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等等。

总认识:发展地看问题,将17世纪放在整个近代文明形成的进程中加以衡量。

观点二:17世纪不同于前后历史时期,出现普遍性危机。我同意这一认识。

论证:17世纪在政治上充满战争和动荡,社会破坏性极大;经济上粮食产量下降,人口危机,社会矛盾尖锐;为争夺海上霸权,各国战争不断,于欧洲经济和世界市场形成不利;文艺复兴势头已过,启蒙运动尚未开始,是思想领域的低潮期;等等。

总认识:近代化进程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也会经历挫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观点三:17世纪确实出现了动荡和经济危机,但不能否认其近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两种观点没有质的区别,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论证:综合前两种论证中的史实,说明无论哪种观点都是在论证17世纪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和地位。

总认识:全面地分析问题,从社会发展各个角度、各个另一综合看待一个时期的历史意义。17世纪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重要时期。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较大定难度。本题属于观点评述题,正确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所表述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提炼出观点,观点要言简意赅,此部分,答案不唯一;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完后,要对题干材料的观点有总体的认识,即评价。

附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高考历史二轮检测:专题7-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