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楼梦》之“通灵宝玉”

发布时间:2017-08-22 17:46:49

论《红楼梦》之通灵宝玉

通灵宝玉:“大若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相护”, 通灵宝玉像麻雀蛋大小,颜色如朝霞般红亮,有五色花纹缠绕,晶莹剔透、光芒四射。它两面都有字,正面有“莫失莫亡,仙寿恒昌”背面有“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红楼梦》小说原名《石头记》,作品开篇便描述“地陷东南”之际,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却莫名其妙地“独留一石未用”,遗弃在大荒山下。后来这块弃石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施以法力,幻化为一块“通灵宝玉”,并将其携入人间,历经重重悲欢离合,复又变成石头,回归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石头上所记的故事,便是这部《石头记》。

《红楼梦》开篇关于这块石头的描述,是以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引申出一是上述的娲皇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炼石补天,复又弃石不用,以致石头“造历凡劫”的故事;二是神瑛侍者在三生石畔以甘露滋养绛珠草,引出绛珠仙子下凡以终生泪水酬报其“灌溉之情”的故事。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她是人类之母,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代表。早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仰韶文化中的蛙纹器皿作证伊是创世神和始母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当此之时,卧倨倨,兴眄眄,一自以为马,一自以为牛,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重万物。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摇,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何则?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

所谓“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描述的是距今7000年前,中国人类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发生的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坠落,“女娲”部落人群目睹了这次陨石雨坠落的自然奇观,其中一块陨石恰巧坠落在“女娲”部落居住附近的玉髓玛瑙矿脉上,陨石坠落产生的高温和巨大冲击力将玉髓玛瑙矿脉击碎形成了五颜六色的美丽宝石。灾难过后,“女娲”部落居民拾到了这些美丽的宝石认为这些宝石是从天神手中掉落人间的宝物,于是将这些宝石磨成圆形珠子,并磨孔洞穿绳戴在头上以示对上天神的崇拜。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天圆地方是人类对于天空和大地的直觉印象,是一种感性认识,把天降五色宝石磨成“圆”形是对“天”的崇拜与尊重。

“女娲”在部落不断的迁移过程中躲过了各种天灾、人祸、瘟疫等灾难发展壮大,“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杂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雍沉不通者,窃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于是人们认为这些天上掉下来的宝石是有灵性的是人与天神沟通的载体,是与宇宙天地通灵之物,可以消灾、招财、转运、纳福。拜灵石即拜天,“灵石崇拜”由此开始。人对石崇拜的核心是神力,即灵石具有神力,崇拜灵石,可望获得这一神力。而人灵石崇拜的核心却是敬畏,即对空气稀薄、氧气不足、风灾雪暴不断的大山的敬畏,对时常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其携带的滚滚巨石的敬畏。为了控制自然力,就出现了巫术。马林诺夫基说:巫术不是因为观摩自然认识了自然的律令而有的东西,巫术仍是人类古已有之的根本产业,足以使人相信人类本身自由创造欲念中目的物的能力。符禄和咒语都是巫术的手段。符禄和咒语既用于人和人的关系上,更多地用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灵石崇拜是一种十分原始且流行广泛的宗教习俗,阶级社会有其习俗延续。灵石崇拜与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祈育及避邪厌殃等都有一定渊源关系,“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指的就是原始的祭祀活动。“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通过各种祭祀活动,大自然回复了往日的平静,瘟疫消失,人们重新过上平静的生活。

“女娲补天五彩宝石也就是陨石坠落在玉髓玛瑙矿脉后形成的各种颜色、纹饰的宝石,“炼”即将宝石磨制成“珠”的过程,“补天”祭天之意。

“祭天”、“灵石崇拜”、“神灵”的观念随着部落的不断分化与迁移而得到广泛传播,“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也随之流传。由于多数天珠随着向西迁移的部落传播到了西藏地区,只有少数天珠数传播到了中原地区,且多数部落群体没有天珠,于是人们便采用当地的玉石以人们理解的“神灵”概念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将玉石磨制成各种形状与纹饰以代替天珠作为与神灵沟通的信物,于是出现了以“红山”、“良渚”等地方玉文化为代表的“巫玉”文化,由此形成了中华5000年的玉文化。

在《红楼梦》这一部恢宏的巨著中,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块通灵宝玉。红楼梦》书中第一回写道:“只见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可佩可拿。”,第四回书中写“通灵宝玉”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上头还有天然的眼儿。”。第八回书中描述这“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大如雀卵指形状如同雀卵一样大小,直径约1.5公分的圆珠灿若明霞,是指石头色泽光艳犹如云霞一样灿烂莹润如酥,即质地温润晶莹,一个“酥”字将天珠的质地描述的淋漓尽致五色花纹缠护,则指的是色彩丰富的缠丝图纹。这正是天珠典型的特征,与在1985年出版的《藏汉大辞典》中描述的天珠(斯)“亚玛瑙,猫睛石,一种宝石。宝石纹理有无睛长条有睛三类,入药能治脑溢血”。和在公元18世纪藏药学家帝玛尔· 丹增彭者所著《晶珠本草》中描述天珠:“瑟治癫痫,镇痛。瑟新品很少,容易辨认。虎伏块状,有黑色花纹、黄色花纹、褐色花纹相杂,纹长,斑小。人工造的花纹扭曲,注意不要相混。真品虎伏块状,纹长九倍。用来擦眼,利眼病。用凉水泡一夜,水可止血痛;内服治癫痫病入血分;也可入内服药。涂在箭头上,镇邪。带在身上可预防癫痫”相吻合。作者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把天珠的形、色、质、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将天珠个各种神奇功效演绎为“通灵宝玉”上雕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等文字。

天珠的颜色与纹饰如同老虎身上不同皮毛局部的颜色与纹饰,相互交融变化丰富,材质似玛瑙非玛瑙,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每一颗天珠,我们只有从不同的颜色纹饰上鉴赏天珠,欣赏天珠那变幻莫测的颜色与纹理。

天珠从颜色上分二大系列:1、黑白色系列 2、牙黄咖啡色系列

天珠从质地上分二种:1、石珠 2、水珠

天珠从纹理上分三种:1、有睛 2、长条 3、无睛

黑白色系天珠

在黑色珠体上呈现各种形态的白色纹理,如同老虎头部皮毛纹饰的天珠。

牙黄咖啡色系天珠

珠体呈现黄色花纹、褐色花纹相杂,如同老虎身体上皮毛纹饰的天珠,品种繁多,有些似虎纹、有些似犳纹,有些似法螺等等。

书中关于这块“通灵宝玉”形体的描绘,属于牙黄咖啡色系中的一种纹饰天珠。《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八回中是这样描述和批注的:通灵宝玉大如雀卵,【甲戌侧批:体。】灿若明霞,【甲戌侧批:色。】莹润如酥,【甲戌侧批:质。】五色花纹缠护。【甲戌侧批:文。】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甲戌侧批:注明。】”这就非常形象地给我们描绘出了“通灵宝玉”的模样:是一块如雀卵般大小,呈晶莹剔透的红色,上有五色花纹萦绕的“宝玉”。

红学界关于这块石头(通灵宝玉)创作时取材原型的研究,多是从石头的形体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关于通灵宝玉原型说约略有以下几种:一是 “红丝石”说,认为产于山东临朐县老崖固。二是“红丝雨花石”说,认为出于江苏六合县。三是“玛瑙石”说,认为通灵宝玉的形体为红白丝相间缠绕的玛瑙,具体产地甚多。四是“赤玉”或“红玉”说,其产地主要在新疆和田。

上诸所考证的原型之石,虽与《红楼梦》书中描写的通灵宝玉,形体上均不无相似之处,但按照“形神兼备”的原理,则均有不合之处。山东红丝石虽是制砚佳材,但并非玉质,亦与女娲炼石补天之说不相关合;南京雨花石形体虽近书中描绘,但毕竟是石英质之物,且历来从无雨花石可“通灵”之说;至于各地泛泛出产的玛瑙石,可谓亦石亦玉,但却没有考证出其与“无材补天”的关系;至于“赤玉”或“红玉”说,确为珍贵之玉石,但也无法与女娲补天的弃石相关联。最重要的这些都缺少“酥”,也就是天珠表面陨石坠落产生的高温将外太空元素熔入玛瑙内后遗留的“熔合痕迹”。

由此可见,《红楼梦》中描述的“通灵宝玉”就是今天的天珠,天珠宝石在在数千年传承的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名称。上古时期称为“玄珠”,道教称为“还丹”,“笨教”称为“瑟”,佛教称为“如意珠”,战汉时期称为“随候珠”,唐代称为“瑟瑟”,古汉语称为“珣玗琪”,神话故事中称为“龙珠”,传说中称为“玥”及“ 雮尘珠、避尘珠、赤丹”三大神珠民间称为“天降石”,今人称为“天珠”。

从作者对“通灵宝玉”的详细描述告诉我们两个信息,1、作者曾经拥有或见过且非常熟悉天珠。块玉,来源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空空大士的运作下,变成大若雀卵,灿若明霞,一个扇坠。还有一个眼。通灵宝玉的来源和经历虽然是臆造,但也并非空穴来风,也就是说这块宝玉的确浓缩了中华数千年玉石文化的精华。2、天珠在当时非常稀有珍贵,是女娲氏炼石补天时,唯一剩下的石头。九十五回写贾府出一万两银子寻找丢失的通灵宝玉。

红楼梦》是公认的一部奇书,奇就奇在文字语言的妙用。所谓“景夺文章造化工”,大抵是作者得意自夸之语,但并非言过其实。这部书特有的“二牍”语言功能,将不为人知的史实映带其中,古今读者至今仍然蒙在鼓里,只需稍加点醒,读者莫不恍然大悟。

鲁迅曾说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一个很贴切形容。为什麽呢?大概如第一回脂批所说: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记述南北风景习俗,是中国文学集大成者。作者以小说的形式,打破历来文学作品的窠臼,来探索被人遗忘、掩盖的角落。

试论《红楼梦》之“通灵宝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