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考试纲要

发布时间:2011-11-16 10:41:17

军事理论课考试纲要

1.国防的要素。

定义:国防是国家为准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主体:国家;

对象: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

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目的a捍卫国家主权b维护国家统一c保卫国家领土完整d保卫国家的安全

国防的四种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联盟、中立;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a国防斗争贯穿于社会活动的全过程b现代国防的手段、形式更加多样c现代国防十分注重国防潜力的转化能力 d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4.国防历史。国防产生:公元前21世纪国防产生(禹建立夏朝);我国海防始于明代;

7,古代国防工程和国防建设8-9

5.近代的五次侵华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中英南京条约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香港岛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东北大片领土

中日甲午战争:1894,马关条约,日本占领台湾澎湖列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

6.国防历史的启示:a增强国防实力必须大力发展经济b巩固国防离不开昌明的政治c民族团结是巩固国防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国防法规

1.国防法规:是指由特定的国家制定的国家立法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用于调整国防活动个方面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制定权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防法,兵役法)

2.国防法:1997年颁布,第一部国防方方面的基本法;

武装力量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公民国防义务:a接受国防教育b保护国防设施c遵守保密规定d支持国防建设

学校国防教育之处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制定和修订

19557月, 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兵役法

19845月, 通过新的兵役法

199812月,修改兵役法;

新中国兵役制度的沿革

新中国成立前 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参军,无固定制度

抗美援朝战争 志愿兵役制度

1955730 义务兵役制

197837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

1984531 以义务兵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

19981229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4.兵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2条: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

5.国防教育法:颁布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第四条 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

全民国防教育日设置:20018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第三节:中国国防建设

1.新中国国防历史回顾:

新中国对外战争:

1950-1953,抗美援朝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

1969,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74,西沙自卫反击战

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

军事战略方针:60年代中期提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90年代初期提出:“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国防科研与尖端武器:1960年导弹,1964年原子弹,1967年氢弹,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

2.国防建设领导体制。32-35

国家主席: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中央军委:领导和指挥全国武装力量

3.国防建设的成就:a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b解放军的现代话、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c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d国防的后备力量建设长足发展。

4.解放军总部机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5.4.国防政策: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c军民结合、全民自卫d国防建设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005《反分裂国家法》针对台独

5.新中国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1927

性质: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执行对内对外政策的暴力工具

组成体制

军兵种体制:陆军、海军1949北海舰队东南,海军航空兵总部、空军1949、第二炮兵(1966-7

军区体制: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成都、广州

总部体制: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10.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沿革、组成、领导体制和编制。48

11.中国民兵:性质: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背力量。

民兵制度:18-35岁男,根据需要也可吸收女性为基干民兵

第四节:国防动员

1.动员的定义:主体是国家

2.武装力量动员:武装力量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有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用的措施

第二章:军事思想(28%

1.军事思想: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和理论概括。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

《武经七书》:《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3.《孙子兵法》:孙武、世界兵书鼻祖。

4.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与《战争论》、若米尼与《战争艺术概论》、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制空权”、富勒的“机械化战争论”、鲁登道夫的“总体战”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1.科学含义:定义: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内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基本特征:a马克思主义中国结合产物b是中国革命和国防的经验总结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军事思想为重要组成部分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三湾改编”与“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古田会议;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反“围剿”作战与战术原则。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指导,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与战略进攻,三大战役与战略决战,渡江战役与战略追击。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战争的起源于私有制的出现;压迫者、剥削阶级是人类战争的根源;

战争的本质与目的:解决矛盾的斗争形式;政治的延续。

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6.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

7.我军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8.开展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7.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定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反抗压迫或抵御外敌的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8.特征:正义性、群众性;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

8.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103

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1.战争与和平理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109-110

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2.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实质。113

3.军队建设总目标:“三化”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涵。-装备,体制,人才。

4.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1985100万裁军

199750万裁军

200320万裁军

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第五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1.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142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有力保障,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章:战略环境

第一节:战略环境概述

1.战略:含义对军事斗争的全局策划与指导

特点: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相对稳定性;

构成要素:战略目的、方针、手段、力量。

2.战略环境:含义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3.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合作、共处中的全局情况和总体趋势。

3.战略环境与战略。1战略环境与战略是客观实际和主观的指导的关系。

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

1.国际战略格局:定义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本质是力量对比关系。

2.冷战后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力量结构(一超多强),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176-177

3.发展趋势:“多极化”。

第三节: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中国周边概况:960万平方公里、300万平方公里、2.2万公里陆地边界、1.8万公里海岸线;15个陆地邻国,8个国家的海接。

2.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3.周边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周边领土的争议,海洋权益争端,外国势力干涉台海,三股“恶势力”196-203

4.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南海海域争议、中印边界争议。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18%

第一节:高技术概述

1.高技术:定义,六大技术群204-205

2.军事高技术:定义。204-205

第二节: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精确制导技术:制导定义:是指由指导系统按一定规律对指导武器进行对制导武器的引导和控制,

制导方式:寻的、遥控、惯性、gps复合;精确制导武器:直接命中概率50%2ep越小越好),

导弹的分类(短程、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的区别(两者是combine)。

2.隐身技术的定义: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的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雷达、红外、电子、可见光、声波隐身技术。

3.侦察监视技术:直接目标是探测目标,地面,水下,空中,空间。

4.电子对抗技术:定义:是指作战双方利用电子设备和器材所进行的电磁频谱斗争。,样式,电子进攻,电子防护、电子对抗支援。特点(范围广,贯穿战斗、具有软硬杀伤力)和分类(侦察,干扰,隐身,摧毁,制导)。

5.5.航天技术:航天运载器,航天器,中国航天2003年载人。

1957年苏联载人,

6.自动化指挥技术:C4ISR的构成要素: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监视。

7.新概念武器:定义,激光的特性和激光武器。一高三好。

8.核生化技术:核武器的定义,杀伤破坏因素,大规模杀伤武器。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1.信息化战争:信息技术247,信息化战争的定义: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电磁六维斩落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精心的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的附带杀伤破环减到最低限度的战争

2.信息化演变历程: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255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1. 基本特征a,武器装备系统高度信息化,b,信息资源急剧升值,c,战场从陆海空扩展到多维空间,d,作战速度和节奏大大加快,e,非接触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模式。

第三节: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1.要求274-288

1960 第一枚导弹

1964 原子弹

1967 氢弹

1970 人造地球卫星

军事理论课考试纲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