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港珠澳大桥》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08-31 21:31:15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大桥工程的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这众多之最的背后,是建设者们以大国“工匠精神”,在伶仃洋上写下了精彩绝艳的点睛之笔,留下一段段关乎创新和梦想的动人篇章,也为中国乃至全球交通建设领域打造了一个超级样板工程。何为“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教育不是工厂,不会直接产生各类产品,但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却也需要每一位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并把其精神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我们需要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

首先,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具有“工匠精神”。

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智能的开发者,肩负着培育孩子成人成才,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可以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崇高的,更是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神圣职责,保持认真精神,用持久的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负责,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为师者对于未来最好的交代。

其次,教师要排除杂念,静心工作,需要“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在物质利益至上的今天,社会思潮异常纷繁复杂,每一位教育人只有重拾“工匠精神”,才能去除浮躁,静下心来,才能停下疲于应付的匆匆步履,用心去等待那“走得太快的灵魂”。因为,“工匠精神”的核心之一就是“耐心,专注”,当教师把“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时,他(她)就会放弃了心中的不平与抱怨,成为一个静心做教育的人,他也一定会收起那疲惫中透着烦躁的面容,耐心的蹲下来,用真心的微笑和每一个学生对话,用发自内心的关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有如何做人,如何成长。于漪老师一生秉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本色不改,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在繁华中坚持一份简单,这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践行。

最后,教师的工作繁琐细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做好。

最后,教师的工作繁琐细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做好。

教师属于“身教重于言教”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皆为教育,要做好整个教育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更加需要“工匠精神”。以一节课为例,度过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并不难,但要想上好一节课,把课堂变成师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互动提升的乐园,从而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达成的目标,这就需要老师用自己的专业和敬业,用自己精益求精在备课、教研、上课等诸多环节中下大功夫。备课时,既要深入研读课标,钻研教材,收集整合相关资源,又要深入了解学情,确定教法,全面预设可能情况。教研过程中,同学科教师要针对一节内容进行同课异构或者提出补充改进建议,从而确定教学设计定案。上课时,老师会带着自己反复精雕细琢过的教学设计和激情走上讲台,走进学生,在一个个预设与生成中来回穿梭,于峰回路转之处看见柳暗花明。可以说,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老师前前后后处理好几十个环节,没有“工匠精神”来约束自己,根本难以保证诸多细节的质量,整节课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很强。想要把这样一门艺术做好,尤其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习践行“工匠精神”,在坚持中找回自我,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这样,我们将在敬业和精益求精中播撒我们的真爱,并发现教育的审美视角,

观《港珠澳大桥》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