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制度的运行绩效研究(田文英、唐凯)

发布时间:2010-05-11 16:04:36

我国专利制度的运行绩效研究[1]

田文英

【摘要】分析评价中国专利制度运行20的成果和不足,对于完善与我国经济科技相适应、与世界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专利投入产出系统中,R&D投入与同期专利生产量实证分析专利制度的微观绩效,用数据统计分析我国专利制度的宏观运行绩效国内专利的授权量逐年猛增,但发明专利数量不足,而且国外发明专利的优势明显,我国职务发明逐步成为带动发明专利增长的主导力量。相对于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专利技术转化仍然低迷,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成为改善专利技术转化环境的首要任务。国际间专利技术移促进了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随着国内各行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要求,专利制度应当成为国外高新技术向我国转移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专利制度 专利制度绩效

我国专利法自198541日实施已经运行了近二十年。经过1992年和2000年的修订,其保护标准已基本达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协议要求。作为一种促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专利制度涉及法律、经济、技术等多个领域,国专利制度的运行状况的绩效进行系统的总结与评估,客观地分析评价制度运行的成果和不足,以期将我国置于世界经济、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总体发展趋势大格局中予以制度完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专利制度运行的微观绩效研究

微观绩效与效率有相同的含义,泛指一切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效果的对比效率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制度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动态效率更为重要,专利制度的微观绩效评价主要局限在专利的投入生产系统中

《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简称《洛桑报告》),将专利生产率作为评价国家之间的科学基础设施情况,以及反映国家科研能力状况指标。即: 专利生产率=当年授予国民专利数/R&D人员数

根据中国科技统计网公布的数据进行计算1996-2002年我国专利生产率的变化如下:

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1996-2002专利生产率总体上处于一个上升趋势,1996-1999年之间专利生产率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及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R&D人员的科研技术水平,科研的软硬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另一方面,随着《专利法》的逐渐成熟,以及人们对于专利制度的了解和逐步信任,专利生产率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1999年以后的专利生产率趋于平和,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在当时的专利制度下,专利的生产已经逼近生产可能性边界。但从2001年开始我们又看到专利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2000年的《专利法》的修改。由此可见,我国专利法的两次修改对于提高专利生产率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制度的改进可以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因此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专利生产率仍然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专利生产率是经济学家们设立的一个人均评价指标,但是,专利生产不与人力资源有必然的关系,在专利的投入生产分析中,资本要素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下面用 1991-2002年我国R&D经费和专利数量来进行两者的相关性的分析。

数据来源: 中国科技统计网www.sts.org.cn (2004/2/18)

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得出R&D经费投入与专利数量的相关系数 r=0.94。通过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得出R&D经费投入与专利产出量之间有十分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即专利的生产不仅与R&D人员数有直接关系,而且与R&D经费的投入也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制度绩效的改进就是产量随着时间变化的过程。如果产出的增加大于R&D投入资本和R&D人员投入量的增加,那么就说明了制度绩效的提高。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网www.sts.org.cn 计算得出2004/2/22

以广东省为例。(如上广东省是我国专利大省,其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已经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每年R&D经费的投入量约占全国R&D经费投入量的10%R&D人员的拥有数量在全国也排前列但与此同时,广东省专利生产效率也是很高的,对广东省专利生产效率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得到全国与广东省专利生产效率比较曲线

由上图可以看到,R&D人员/专利授权数和R&D经费/专利授权数两项指标广东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5-2倍)也就是说广东省的专利制度绩效是很高的。究其原因,广东省在专利方面除了执行全国性的专利法律法规政策以外,地方政府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广东省地方出台的专利法律法规政策有:(1 广东省专利保护条例;(2)广东省专利收费项目和标准;(3)广东省专利产品认定、专利防伪标志管理办法(试行)。(4)广东省发明专利申请费用资助暂行办法;(5)广东省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专利案件立案办法;(6)关于加强会展中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见;(7)广东省专利纠纷案件处理费收费办法;(8)广东省下属18个市各自的地方专利申请费用资助暂行办法;(9)设立广东省专利金奖、广东省优秀专利奖和广东省优秀专利发明人奖。不仅如此,广东省还在地市,甚至县一级下设知识产权分支机构,形成了有效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使专利管理工作及知识产权工作的覆盖面更加广泛,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了专利制度的有效运行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单一的专利法难以同时满足各个地区的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其地方法规将是对我国专利制度必要的完善和补充。另一方面,地方法规政策较强的适应性和补充性,有利于激励地方自身专利的生产和专利技术的引进与转化。

二、 专利制度运行的宏观绩效研究

我国专利法第一条规定了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和任务,即“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力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法”。因此,对于专利制度运行的宏观绩效评估,应当从立法宗旨的三大功能的绩效上进行研究。

1.从专利授权量分析保护和鼓励发明创造的功能绩效

专利权的授予是鼓励保护发明创造的前提,对该功能的绩效指标评价,可以从三种类型的专利授权比率、国内外专利授权量的数据职务发明在发明专利增长中的推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占绝对优势,发明专利数量的不足,导致我国产业技术竞争力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www.sipo.gov.cn 计算得出2004/2/11

19952003年的授权量可以看出,国内专利的授权量中,实用新型所占的比率超过了总量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发明专利授予量只占到较少的份额(约二十分之一)。这与我国较弱的科技基础有一定的关系。实用新型虽然和发明都保护产品的结构特征,但发明的创造性要高于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大量授权表明了我国在产品技术的改造和创新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另外,由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进行三性的实质性审查,审查周期短,授权快,导致了专利权人的短期收益性行为,也是促成实用新型的数量远高于发明专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对三种专利进行纵向比较,计算得出1995-2003年历年三种专利比率,并画出三种专利比率变化图。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www.sipo.gov.cn 计算得出2004/2/11

从图中可以看出,外观设计以较大的幅度逐年增长。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品牌消费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外观设计则是品牌的重要载体。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是保护品牌不受侵犯的重要手段之一。截至2003年,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已经接近专利总量的一半。同样,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比率的稳步增长也是令人欣喜的。特别是2003年,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增长了近一倍。实用新型的比率随着其他两种专利授权的高速增长而逐渐回落,三种专利的组成逐渐趋于改善。

实用型性和外观设计的数量优势使我国拥有巨大的专利数量,但发明专利数量的不足导致我国缺少核心技术,无法在产业竞争中形成有效竞争力。

2 外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在我国发明专利中占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网www.sts.org.cn 2004/3/02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专利授权量的在专利授权总量中的比率基本上处于平稳状态,历年来都在0.8-0.95之间浮动,也就是说,专利制度实施以来国内专利在数量上一直有绝对的优势。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www.sipo.gov.cn 计算得出2004/2/16

虽然我国国内拥有专利的数量在总量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发明专利的拥有方面却不容乐观。通过上面的图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1995年至2003年,国内的发明专利的总量约占我国发明专利总量的1/3,也就是说我国有2/3的发明专利由外国人拥有。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大量发明的专利输入,2001年起,国内拥有发明专利权的比率持续走低。由此看到,表面上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数不断提高,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也稳步增长,但实际上外国人占有发明专利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竞争形也更加严峻。

2从技术市场的交易数据分析促进发明创造推广应用功能绩效

科学技术只有真正地进行产业转化,才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也是专利制度建立的功能之一。我国专利制度将发明创造专利的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的权利作为专利权人的独占权加以保护,以此来充分调动发明创造人将其发明创造进行应用推广的积极性,为其个人与社会带来共同利益。有学者曾对没有专利保护的情况下专利的开发或者实施比率进行调查统计,见下表:

数据来源:杨武.专利制度的建立对我国技术引进的作用与影响.科技导报,1996,2

通过对我国技术市场1995-2002年成交情况与专利授予数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专利制度对于技术市场的影响状况,以及专利制度在技术推广和转化方面的功能实施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网www.sts.org.cn 2004/3/02

通过上面的技术交易金额的变化图,可以看出我国技术交易金额一直稳步的增长,并且近乎处于线增长,据中国科技统计网公布的数据,2003年我国技术交易额突破1000亿大关,而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更不可估量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网www.sts.org.cn 2004/2/21

同时也可以看到,我国专利授权数历年来一直处于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而同期技术市场中技术成交的合同数却没有与之相应的变化,技术成交合同数除了在1998年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外,一直处于一个基本持平的状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专利的技术利用及转化程度相对于快速增长的专利授权量来说,专利技术的转化率处于一个相对下降的水平。

虽然在上文中我们看到每年的技术市场交易金额有大幅度的增加,这是由于经济高速的增长和技术价值的增长所引起的,而不能代表着专利利用率或者转化程度的提高。因此,相对于我国专利数量高速增长的局面,如何提高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迫在眉睫。

3、从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状况分析促进技术进步的功能绩效

由于各国资源的占有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造成了各国之间技术发展的不均衡。国际技术的交流,无疑对于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也使人类社会的稀缺技术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在另一方面,技术资源的国际间流动促进了落后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情况来看,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在高新技术领域态势不容乐观。与国外申请专利相比,国内的申请专利中高技术含量的申请较少。据统计,我国国内申请排在前10位的IPC(国际专利分类法)大类主要集中在中药,食品,化工,农药,材料等领域,国外申请量前10位中的电信技术、信息存储等高科技领域,我国却相当薄弱,然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却保持了持续增长,如下表: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网www.sts.org.cn 2004/3/17

从变化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1992-2002年基本上处于一个增长态势。据海关部门统计,200310月高新技术产品月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两个国家之间由于技术转移带来的不同后果。[2]

假设有某产品的技术先进国和后进国,先进国将其产品技术转移至后进国,图中ElEf分别代表先进国和后进国对于此产品的学习曲线。在t0时刻,先进国的产量达到Q,此时先进国将技术转移至后进国,后进国开始利用此技术进行生产。在t1时刻,假设后进国的产量也达到Q,如果先进国要保证其成本与后进国一致,必须使自身的产量达到2Q。照此以往,先进国必须保持与后进国相同的倍增速度才能保证成本的一致,而先进国的产品基数很大,很难达到要求。也就是说,先进国必然在tx时刻丧失其对于此产品的比较优势。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中国不仅是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而且具有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性。作为发展中国家,先进国的高新技术转移进入我国之后,专利制度的产权明晰,保护专利技术转移的特点,为外国专利权人在我国推广和实施其专利技术提供了法律保障。随着国外专利技术的在我国的开发实施,国内生产的产品产量快速积累,我国就很快能够取得该技术领域的比较优势,在短期内由技术产品的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该技术领域的进步。例如下表所列的我国20041-2月高新技术出口前15位的产品中,其核心技术都是国外的技术,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在中国拥有的专利技术这些技术在我国开发推广之后不但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而且其技术产品已经逐步获得比较优势,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来源:http://kjs.mofcom.gov.cn/ 中国商务部科技发展和技术贸易司网站2004/4/01

三、建议

1.在我国专利保护意识较低,各地专利生产效率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的情况下,应当通过地方立法和政策推动专利事业的发展

目前,国际上积极探索促进创新竞争的专利政策和专利制度的完善。2003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表“促进创新-竞争与专利法律政策的适当平衡”的报告;日本政府继20027月推出《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和11月国会通过《知识产权基本法》之后,又于20037月公布《有关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及其利用的推动计划》;欧洲议会也在近期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制药产业的新法案,旨在统一对新药的专利保护标准;加勒比各国近日签署了一项关于使用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增加的综合性合作协议。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专利制度的绩效水平不高,专利保护意识较低,各地专利生产效率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在这种的情况下地方立法有其灵活性的特点,作为试点可以作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专利制度的前期探索。

通过对全国和广东省的专利生产效率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制度在专利生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专利生产效率的高低将作为评价专利制度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从另一方面,作为地方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知识产权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例如浙江、广东等地已经在地市,甚至县一级下设知识产权分支机构,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了专利制度的有效运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单一的专利法难以同时满足各个地区的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其地方法规将是对我国专利制度必要的完善和补充。《专利保护条例》、《专利管理工作条例》以及专利申请或专利实施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的出台,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补充性,有利于激励地方自身专利的生产和促进专利技术的引进与转化。

2. 建立向发明专利倾斜的专利激励机制,提高职务发明的奖酬幅度

可以看到发明专利中职务发明增长的乐观前景(见表3-4)。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开始,发明专利中的职务发明所占比率不断增长,并且已经达到了60%以上。因此我们可以期待职务发明的增长带动发明专利的增长,并以此来做为改善我国发明专利状况的立足点。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www.sipo.gov.cn 计算得出2004/2/16

由于发明专利的创造需要更多人员和物质资源上的支持,这样职务发明就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2000年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中,对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作了重大修改,取消了全民所有制企业 “持有”专利权的规定,将全民所有制单位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个人及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同对待而利用单位的物质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规定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单位和发明人、设计人通过合同来约定。2001年开始,发明中职务发明所占比率不断增长,无疑专利法的修改对于职务发明起到较大激励作用。但是对于产品发明来说,发明专利的审批周期过长,创造性要求相对较高,导致申请人往往选择申请实用新型。所以,应当完善职务发明的“一奖两酬”制度,提高对发明人的法定最低奖励额,加大对于发明专利实施税后利润提取报酬的幅度。同时还可以在定职务发明的法律法规时,建立向发明专利倾斜的专利激励机制。

对刚刚修改后的专利法再次进行修改是不现实的,但通过行政立法加大对发明专利和职务发明的激励和奖酬力度是可行的。

3.在促进专利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2002年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出台了“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的管理办法”,其中明确了知识产权归项目承担单位所有,但对于国家政府项目的技术推广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国家科研项目在我国科研工作中占到相当比重,其充足的人员和物质资源保障提高了科研项目的质量和研发速度因此改善我国专利技术推广应用状况应当从国家科研项目入手。对于国家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管理,不能只保证知识产权的权属归单位持有,而应当进一步从制度上保证拥有知识产权的项目技术在单位得到推广应用,单位可以对专利技术自行实施应用,也可以进行技术转移和扩散,利用其他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化。

此外,很多省市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专利申请资助办法,激励单位个人申请专利,以期增加地方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专利申请资助办法的实施为专利权人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专利申请条件,但地方政府对于专利授权后技术的转化实施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这很可能造成了有数量而没有质量的局面,导致我国专利总量中休眠专利数量的增长。因此,应当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专利资助办法,制定相应的资助专利转化实施的制度

4. 通过专利制度促进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其他贸易以及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保护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

在目前,我国专利法已经基本达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的基本要求,通过专利制度阻止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垄断显然是不可能的。首先,在绝大多数高新技术领域,国内行业从零开始自主研发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经济的。由于我国经济起步较晚,相应地在高新技术的科学研究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短期内单凭自主研发无法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高新技术产品在创新的速度上有很高的要求,市场也不允许长时间的等待。从另一方面,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创新技术必须建立在现有技术基础之上,而现有高新技术的绝大多数却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专利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国外专利权人的技术转移,同时对提升我国高新技术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当利用专利制度加快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来提升本国的技术水平,并且争取与优势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从而快速而高效的推动我国技术进步。事实证明,中国的大部分的新兴产业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国外技术的引进,中国今日的汽车工业、化学工业、IT产业、家电产业就不会有现在差强人意的局面。

对于发达国家技术垄断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制定技术标准和实施行业准入制度,以及制定和完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解决,最终实现既能通过专利制度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目的,同时又通过其他的贸易以及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保护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

【注释】

1. 本文为作者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2003年立项的《我国专利制度的绩效研究》课题之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2. 陈金贤,刘宽虎,张文科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我国专利制度的运行绩效研究(田文英、唐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