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发布时间:2013-01-08 09:26:58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叙永县两河中学校 刘明均

摘要:现在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要培养他们数学自主参与学习,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唤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提高自主参与能力等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自我教育潜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 参与 意识 参与学习

“自主”就字面理解,“自”即自己,“主”有主宰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一词的解释为“自己作主”。自主参与学习,意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实施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改善农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是众多农村数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不断进行尝试,探索在数学课上实施“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唤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著名的学者卢梭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现真理。教师备课时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全体参与;注重知识探索中的能力转化;注重认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密切将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尽量符合学生的不爱发言、怕笑、不想答问题等特点,使学生的心理定向、情绪定向、思维定向能够贴近身边的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例如,讲解“正、负数”一节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负数的概念,以及有理数的概念,使学生知道负数产生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教学时,应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本节内容(自学),教师结合本节的知识点,设计出思考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后进行回答:

(1)零上10可记作+10,那么零下8怎样记数呢?

(2)任意说出三个负数。

(3)什么叫有理数。

从而使学生理解正、负数可以便于区别实际中出现的具体相反意义的量,从而引进了负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让学生认真地复读几遍书,就会逐渐形成习惯,由量变到质变,可谓终生受益。

二、提供自主努力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毕达哥拉斯曾说:在数学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怎么知道什么。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然而,有的教师认为,中学生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自主参与的意识似乎已进入休眠状态,甚至有的学生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也无用。其实不然,试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见识愈广、思维和思想也愈成熟,自主的意识也就更强,只是看你怎样去将每个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挖掘出来。他们怎会甘心做学习的傀儡?怎甘心在学习上屈于别人之后呢?他们有他们的思想,他们有他们的见解和主张,他们有交流自己想法的愿望与热情。例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顺流航行、逆流航行问题;配套、组合问题;方案选择问题;商品利润问题;工程问题等等我让各小组的同学先发挥想象,模拟问题的场景,根据场景编写一道要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应用题,让其他同学来解决你所编写的问题,然后出题的同学说说自己出题的目的、意图,解决这一问题的同学谈谈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分享,让各小组的同学再根据大家的经验提炼出更佳、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作交流与讨论,完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容易提高学生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三、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最后过渡到“我能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比如:讲解“几何图形的初步的第12节”时,让各小组的学生找实物图,然后说出所找的实物图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的,或者实物图可以抽象为哪些立体图,还有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做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让小组的同学猜想能够围成一个什么样的立体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较深,让学生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一个重要方法。

2、训练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数学语言的准确表达和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首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原因是怕说错,越是怕错就越不说,越是这样我们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首先多鼓励说错了不要紧,“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数学课标》)。其次要交给方法,使学生慢慢学会准确表达,但需要经常性的培养,日积月累。可以让学生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小组互相说一说,逐步提高讲题说理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尤其是初一的几何,对一些几何语言的表达就很吃力,表达准确就更有难度,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的几何概念、定义,然后逐渐教学生怎样去表达,有部分学生喜欢像做文科题一样的解答,不习惯用几何语言的表达和推理,还有部分学生知道结果是多少,不知道怎么表达此题。因此教师只有借助适当的一些活动,如有顺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幻灯投影、实际操作等,来指导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3、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质疑、合作探究、展示讲解,归纳知识、总结反思。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独立参与学习,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课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不断努力,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机械,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实际的教学情景中,通过良好的参与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