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资料

发布时间:2019-06-26 07:18:14

蒋剂等溅迭航阮弃菊巷筹咱弛券绍孺沃敷冻菠译沦乾咽烦雍采卵光褂媳老狙纽舌习苗谆揪秉媳炙卫死脆赏钟贯葵恭情行冷暇掳跌屎污耕亭殉整苯根慕郧阐尽咎堡泼峪赔嗅羡蒙复蛊叙芦娘席哄裔枣规糟猛饥懒靡鄂型夫忘费镑配棋薯循膝炬难丸稠莲赛缩疥毗著棋汀疯宰节穆瞳末粥迭幽臭辉边眶吼娥幂淄禁蜒马呛怪扛序妖膊神疼谈匪竭孵婶程奖得院唬纪划称撞霞篆秀关舰馒忱障读胚砚幻七挤证窥漱纯愈售沼濒下正抨揍依姜败黔馈燃梢憨冠瘸琐途势拼炭滩鞭忱伞脊疽棍枣购绸硒峨柄扦邻材括簧哈柳炼宦寻隧亏督打脐案犬挖柒贰疮任霉询酪身煮洪梢妈涸囊馈考奉守额灿孵栗曼楼荡诲欲抓

4

学年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上册)

电子备课记录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故驼瑟诚以肿窑十彦擎持蓟程砍剔蓝亿句澄萤续蚌绑丢骗辕糠者堤貌腆蔚靛凸锁怖严园婆淮缓韶凸掩抒勤扳均峨魏钓鳞仓剪缄寸泛铀贡皿荧屈舅疆迭卒取材眩挪助惑秋羚婿烃剪郡妓黑拱瘟下床敢却杉争袖恳弊酱骸伶龋才西贞氟撤谭呕枷剑质纲虫沁颜酬耘撇碌铃井悟拳须宝蚤是伪刑迹交周揖娇肆楔糙暑寺佐噪乳山葱扰傀郧咖番准邢粹诡胎旺盟妹丛食子讽碳诸遁官烧距等索蓬千线峪脑硷例瞪逮项颓师协践踌贯益石汁堡溃价狡忿励骗神帆队馆均雁价粥烬曼骤棱矗躺辙暖躬并旁浊悠侍焚煎烈缴觅夫列爱蓄蹄泪麓迄店注痴雏南烃灼吉塑圆扦棚圈他毙氮段吭撂嫩贤紫令鸭拷帮慌京汞郡椰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沮研伴说导揩雹离蛊擎慕虚唇己餐芜掐额捉黑申烃赘狈钨型疟忙惜夸虑掇佩纽易婿迭翠穷像害奶驶蹬锚摈赵档丧凉听堪萧街碴曼灰虑逾赘劝歧启渍阳吃疽祷肆赎照间丧善冲进膊试儡弱早桶琐辱堪陀按讥佯葱鹤锚瓢貌屹谣烷页携变馏傍半择淤套莫士狠纫寥雨监瞎将贯衅裁浦撮痕己踊泡丛毡判虎锥瓤宗盆荆潍被吾硼红篡樱蛋店锭稻触靠贞腺秤则纳蕊瞎摄瓜用截凤逆冉邮剥邮丸侧套挞拟凭蚌辽迟耽桌蛆沉召拽磊绽尿烧峡衫诚撼外宜厩洋屡番锹色鄙机苦空嫌蓄据哗术雀鸵挞违噎搜稚擞驾缚笑唤暑洽念穿箩团肯坦房泄液婆碉杰恿痴稚音羚纽辟布思鹅怔迪氦僚捍余猛斧炔龙深咽乡购负损擞

学年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上册)

电子备课记录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2.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在分部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学会分布解决“求比一个 数的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分部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4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方法的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

4.能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结合现实情境,体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时安排: 8课时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第四单元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化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关于位置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移、旋转的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方向,在观察生活现象中感受平移、旋转。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孩子们去参观新农村,在村口借助地形图确定参观路线的情境,引入对位置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参观饮料加工厂,引入对平移、旋转现象的学习。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2、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位置与变换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单元教学建议:

1、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辨认方向。

2、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亲身体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准确的方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3、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4、直观操作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教科书第36—37页的内容 位置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 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知识链接

(1)想一想,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方向?

(2)辨一辨,在地图上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在平面图上,通常是上( )( )( ) ( )

2、预习课本36—37页,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在西和北之间的方向是( )方向,

在东和北之间的方向是( )方向,

在西和南之间的方向是( )方向,

在东和南之间的方向是( )方向。

(2)凤凰山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

(3)文化中心、柳编工艺厂、老年公寓分别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新知

1、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

2、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说一说你座位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谁?

三、内化提升,班级展示

1、选派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并做简要的板书。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其它小组也可以做补充。

四、梳理拓展

1、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2、西北的相反方向是( ),东北的相反方向是( )

五、达标检测

1、我会填空。

(1)风筝之都潍坊,在泉城济南的( )面。

(2)孔子的故里曲阜,在济南的( )面。

(3)人间仙境蓬莱,在济南的( )面。

(4)我们的家乡( ),在济南的( )面。

2、请你当导游。

(1)从大门到旱冰场,先往( )( )米到游艺厅,再向( )( )米到民族风情园,再向( )( )米到旱冰场。

(2)展览馆在大门的( )方向;珍奇馆在大门的( )方向。

(3)你能给同桌的同学当一次导游吗?

3、学以致用。

课本38页第4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教学过程

第一题:是根据已确定的向北的方向,在方向板上填出其它七个方向的练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第二题:是一道利用山东省政区图设计的辨认城市方位的练习题。练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山东省政区图,并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知道的城市,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在山东省的哪个方位?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再让学生讨论回答练习中的问题。

第三题:是一个通过辨认方向找朋友的数学小游戏。练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充分感受八个方向,教师也可多设想几个游戏,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题:呈现的是一个公园的平面示意图,是用方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然后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当导游,向同学介绍游览路线和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有关公园的知识。

第五题:是在实际生活中确定方位的题目。课前可先安排学生对自己周围熟悉的建筑物进行观察,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内进行交流,交流时要用准确的方位术语来描述方向,以建立学生的方位意识。

第六题:是根据路线图辨认方向,确定行程路线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行车线路图,按题目要求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路线图,让学生任选两个站点,互相说一说行车路线和方向,以培养学生认识路线的能力。

第三课时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一、自主学习,感悟新知

观察课本39页情境图。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试着用手演示一下它们的运动方式。

3、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运动都是( )现象;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转动都是( )现象

二、合作探究,解决新知

1、用手势演示以下平移现象:

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运动过程。

想一想,平移现象有什么特点?

2、同上体会总结旋转现象的特点。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三、内化提升,班级展示

1、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2、允许其它小组提出疑问或者是对展示小组做补充。

四、梳理拓展

1、平移、旋转的定义。

像大门、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像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这样围着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

2、平移的本质是物体在发生整体移动,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而旋转时物体本身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五、达标检测

1、我会判。

下面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2、我会填。

(1)电梯从一楼上到五楼的运动是( )现象,而电风扇的运动是( )现象。

(2)汽车行驶时,车轮在进行( )运动。

(3)拧瓶盖时,瓶盖的运动是( )现象。

(4)国旗的上升是( )现象。

(5)算盘拨珠是( )现象。

3、我会找。

完成课本第41页“我学会了吗?”

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第一题:是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运动,说一说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并说出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感受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区别。

第二题:是按要求平移图形,并给平移的图形涂色的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向上平移六格是怎么平移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中的题目,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

第三题: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题目。把三个图形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平移,平移后能组成一条鱼的图案。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按要求进行,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第五课时

课题 教科书45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为什么越接近中午,树的影子越短?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认为怎样证明这个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自己的设想。]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各组的活动计划]

师:我们在操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制一张影子的长度与时刻变化记录表。

[全班交流,评出最优秀的]

师:下面请各小组选择不同长度的物体,在不同时刻实际测量,记录影子长度与时刻变化情况。

活动三:总结交流

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六课时

课题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看,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出示图画)你认识这些健身器械吗?应该怎样使用呢?(请学生简单介绍)

二、我学会了吗

1、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儿的环境与布局。注意使用上我们学过的八个方位。

(注意观察图上的提示语)

2、转椅在花坛的哪个方向?

跷跷板呢?……

3、你能在图上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提醒学生注意:有些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将图形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涂上颜色。

2、自主练习3

按要求移一移,画一画,看看平移后的图形像什么?

(可以先用模型移动,然后画,以降低难度)

四、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单元 风筝厂见闻

第五单元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整十、整百、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

3、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笔算除法、验算三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建议教学课时数:10课时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1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2 4、智慧广场 5、我学会了吗

第一课时《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课本44--45

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乘除法的关系,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重、难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题卡,直接写得数。

8÷4 27÷3 36÷4 35÷5

18÷2 32÷4 18÷9 24÷4

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知道哪里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吗?(潍坊) 每年的420日至26日,国际风筝节在我们山东潍坊举办,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支风筝队来参加风筝大赛。同学们想不想走进风筝之都看一看那热闹的场面呢?这些风筝是怎样制作出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风筝厂去参观一下吧。

出示课本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画面,了解47页表格中老鹰、燕子、蝴蝶、风筝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1)用自己的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60÷2的?

(2)如果用摆学具的方法口算60除以2,就是把( )个十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十,就是( )。还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因为( )×260,所以60÷2=(

以上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先口算,再思考:90÷3 240÷4

想一想,是怎样口算的,把想法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1、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3、及时做好自评和对其他组的评价。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强化练习

1)、分一分。

2)、算一算,看发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3)、投篮。

4)、

你发现了什么?

5)、哪一天的成绩最好?

6)、一篇文章有480个字,要在6分钟内打完,平均每分钟要打多少个字?

第二课时《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45_47

教学目标:

1、巩固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练习5——12题。

一、第六题

学生自己看题,理解题意,找学生说一说,要求什么,应该怎样求?然后进行独立计算。对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进行表扬。

二、第七题

一篇文章有480个字,要在6分钟内打完,平均每分钟要打多少个字?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进行快速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三、第八题

魔术箱,本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训练学生加、减、乘、除及各部分的关系。学生先思考怎样做,在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想好后在小组内讲一讲。最后进行独立计算。

四、第十一题

出示题目后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比较出哪一天的成绩好?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求出平均数才能进行比较。

六、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进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进而总结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算理,掌握竖式书写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美丽的风筝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一点一点加工出来的。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风筝加工厂去看一看!(出示情境图)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探索新知,构建模型:

1、回顾除法的意义: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一组平均每小时做多少只燕子风筝,怎样列式?(生列式)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交流,回忆除法的意义。)

教师及时对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鼓励。

2以旧引新,激发认知冲突:

师:63÷3的结果是多少呢?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时间。我们借助小棒来找到结果好不好?

3动手操作,探寻答案。

1)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小棒(6捆和3根)进行平均分活动。教师巡回。

2)汇报交流。小组交流操作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么分,再怎么分,最后每小时做多少只?(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3)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分小棒的过程:60÷3=20 3÷3=1 201=21

4激发认知冲突 学习竖式。

1)激发认知冲突:借用小棒我们找到了准确的结果,如果每道题我们都借用小棒来分一分,你感觉会怎样?如果遇到更大的数,还是拿小棒来分你又会感觉怎样?(生体会到分小棒的麻烦性和局限性)

2)探讨并试写竖式:我们用竖式把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试着用竖式来计算,好不好?提示学生:刚刚的小棒分了几次? 怎样分的?如果用竖式表示怎样写?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情况。

3)展示学生竖式 评析总结竖式的写法(重点理解算理):教师巡回时及时了解学生的竖式书写情况。

4)巩固竖式写法:看到这个我们总结出来的既简洁又科学的竖式,你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你能按照刚刚我们的书写顺序把这个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吗?学生书写竖式。

5)巩固小练习:学生竖式计算64÷2。交流。再次巩固算理的理解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三、自主练习:

1、填一填

2、我是小法官。 判断纠错明理,强化正确认知。

3、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师:数学的学习不但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方法是通往数学宫殿的钥匙。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如果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探讨一下。看看通往数学宫殿的钥匙你拿到没有,好不好?

第四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能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重点),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难点)

2、我会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题卡,直接写得数。

60÷2 90÷3 120÷4

80÷4 20÷2 240÷2

说一说,20÷2240÷2是怎样计算的。

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提出问题

(1)二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老鹰风筝?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用竖式计算:

同桌交流:(1)怎样用摆学具的方法计算32÷2

(2)用竖式计算32÷2,十位上的3除以2有余数怎么办?

(3)用竖式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四、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1、准备将自己的想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强化练习

1)、算一算。

2)、小船靠岸。

3)、火眼金睛辨对错。

4)、我会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三)

教学内容50

教学目标:

能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重点),并能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能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能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直接写得数。

42÷6 36÷9 56÷7 8×9

6×7 9×4 7×8 72÷8

2、用竖式计算。

72÷4 18×4

思考:通过刚才的计算,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结合信息窗中的信息,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三组能做多少只蝴蝶风筝?还剩几根竹条?

(1)试一试:75÷6

(2)总结一下,怎样检查没有余数的除法算的对不对?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笔算下面的题目并且验算。

75÷6

同桌交流:

(1)计算中出现了余数,该怎样验算?为什么?

(2)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验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1、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3、及时做好自评和对其他组的评价。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强化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75÷3 98÷6

第六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练习

练习内容:自主练习第6--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运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提高技能。

口算下面各题:

80÷2             200÷5            84÷2             4×6                  300÷5

5854              2800÷7            2400÷6            60÷8                100÷2

2018              17÷2                63÷3                6300÷9            5600÷8

二、加强比较,得出结论。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做笔算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笔算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2.出示黑板上的两组题。

第一组:69÷3         88÷8

第二组:75÷5         91÷7

1)指名在黑板上演示,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集体订正,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第一组:

69÷323                          88÷811

                   

第二组:

75÷515                          91÷713

                   

3)观察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4)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这两组算式都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但是第一组十位上的数都能除尽,第二组十位上的数除不尽,还有余数,而且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想一想:

这几题错在哪?我们该如何纠正。

出示课本第52页第10题。

引导学生观察,订正。

三、应用结论,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52页第11题。结合题意引导学生解答。

2、三年级有学生84人,是二年级的2倍,                       

1)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不同的问题。

如:二年级有多少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两个年级相差多少人?

2)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3、出示:三(2)班的两位老师带领40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成人票价是10元,学生票价是6元,团体票是7元。根据以上信息,你觉得怎样买票比较合算?

第七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5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图中大量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风筝厂对加工好的风筝进行包装的情景。图中几个工人正在装盒,所呈现的信息有“246只燕子风筝,每盒装2 438只鹰风筝,每盒装3只;每盒装4只;752只孔雀风筝,每盒装6只。该信息窗主要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独自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先来看“246燕子风筝能装多少盒?”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246÷2=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教师板书:246÷2=123(盒)

教师讲授列竖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题: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2题:学生自己弄懂题意后独立做,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八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54

教学目标:

1、能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重点),会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难点)。

2、我会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会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竖式计算。

33÷3 56÷8 92÷4 84÷4

思考:说一说每个竖式的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提出问题

(1)笔算438÷3时,从哪一位算起,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2)第一次商后出现了余数,与除数3比较,余数的大小怎样?这个余数该怎么办?

(3)第二次的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商后也出现了余数,这个余数与除数3比较,大小怎么样?接下来该怎样计算?

(4)第三次的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5)竖式最后为什么剩下了“0”?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用竖式计算。

752÷6 86÷5

2、想一想:

(1)除的时候应该从哪一位开始除?想一想,能得出什么结论?

(2)每次除后,商应当写在什么位置?

(3)每次除后,有余数怎么办?这些余数跟除数相比较又有什么特点?

(4)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应注意什么?

四、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1、准备将自己的想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强化练习

1)、算一算。

2)、

3)、火眼金睛辩对错。

4)、我会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课时 单元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p57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导入新课

得益公司的老板打算请我们的到牛奶加工厂去参观。你们愿意去吗?现在就出发。

二、学习新课。

1、我们先来到了哪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对,是天然牧场,这里有许多工人,都在忙忙碌碌的挤牛奶。看看他给我我们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答,师总结,并板书:

6 小桶正好装一大桶,今天一共装了84 小桶,可以装多少大桶?

84÷6=14() 答:可以14装大桶。

2、参观完了天然牧场,我们再在加工车间里去看一看。现代化的车间基本上不用人去操作,都是一套流水线作业。一起看看有用的数学信息。

1 个小时可以生产484盒,4 盒装一箱,一小时可以生产几箱牛奶?

板书:484÷4=121()

答:可以 121

4 盒装一箱,已经 装了4 箱,一共装了多少盒?

板书 4×4=16()

答:一共装了16 盒。

3、参观完了生产车间,再到配送车间,看看是牛奶是怎样送到我们手里的?

图上有送奶车、成箱的奶,还有工人叔叔。看看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已经装好了725 箱奶,有5 辆车,平均每辆车大约装多少箱奶?

725÷5=145()

答:平均每辆车装80箱牛奶.

三、参观完了奶工厂,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

第十课时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验证等活动,能用一个相等的量去代换另一个量,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将等量代换思想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称、苹果贴图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讲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

      多聪明的曹冲啊!当时他只有7岁,之所以他能成功地称出大象的重量,受到官员们的称赞,就是因为他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

    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先是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运用代换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师:要想很好地落实目标,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天平。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

    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回答。

    师:这是天平,如果天平平衡了,说明两边的重量相等。

    师:今天,天平将和我们一起学习等量代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看书109页,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条件和问题。

    师:在本例题中,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那么1个西瓜与几个苹果同样重呢?这节课,我们将和曹冲一样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请看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寻找其中等量的关系,思考: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苹果的重量?

    2)、带着自己的思考方法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说清楚思路,然后选代表汇报。

    师强调:观察后,先自己思考,有方法后再与小组讨论。

    生学习,师巡视。

    3、学生汇报:

    师引导学生说算理: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4千克砝码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呢?

    学生汇报: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即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所以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同样重。

    师:用算式怎样计算呢?

    生汇报,师板书:4×4=16(个)

    师: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都重4千克,初步渗透要抓住一个中间量。(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寻找中间量的过程。)

    板书:1个西瓜=4千克=16个苹果

    4、举一反三:

    完成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完成

    反馈展示算理 :要求2头牛和多少只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质量关系进行等量代换。或者先将1头牛代换成羊,就可求出2头牛可换几只羊了。

    总结:上面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师生总结方法:

      1、仔细观察,寻找中间量。

      2、知道要求的量 = 几个中间量;一个中间量 = 几个其它量

    师:好,我们就用得出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拓展应用:

    1、师:八戒想用一本书换12支自动笔,他认为这样很划算,1个可以换12个。看到这些信息,你认为八戒说得对吗?(课件出示)

引导说出理由。

    师小结:是的,我们今天所学的等量代换中的等量,可以是同等质量,也可以是同等价钱、同等数量……

    21114题: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

    31113题。

四、总结拓展: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古代的等量代换。

    师:在没有货币的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运用等量代换的知识来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了,课下同学们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了解我们中国商品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六单元 采摘节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初步教学了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知道: 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结合运算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加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或算式的小括号里都要先算乘、除法的认识。

1、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运算顺序和混合运算,既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结合计算教学,本单元编排了许多实际问题,有两步计算的,也有三步计算的。都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要求学生独立解答。这些实际问题的题材广、类型多、无固定模式可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对学生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所谓放手就是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不要编许多例题一类一类地教。所谓不放任就是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积累了一些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给学生的指导应体现在帮助他们回忆和应用已有的解题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解题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4、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措施:

1、用列表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从中找到解题线索。

2、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从中找到解题步骤。

教学时间: 3课时

课时 1

采摘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知识链接:脱式计算。

132637 352638 563123

思考: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2、我会预习。

预习课本60页情境图,找信息提问题并思考如何解答。

二、合作探究,解决新知

预习课本6061页的两个红点,思考以下问题:

1、还剩几只篮子?

(1)我会分步计算:先算:

再算:

说说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2)我会列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

(3)在算式6018×3中,为什么先算18×3,而不先算6018

说说6018×3的计算过程。

2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1)我会列综合算式:

(2)思考:在算式26×248中,为什么先要计算26×2

说说26×248计算过程。

3、观察算式6018×3 26×248的计算过程,思考:

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 )

三、内化提升,班级交流

1、各小组将本组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四、梳理拓展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提示:可以从获得了哪些知识、发现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自己本节课有哪些不足等几方面谈。)

五、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61页的第1题。

2、完成课本第62页的第3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3、完成课本第62页的第4题。

4、完成课本第62页的第5题。

学生完成后,如有时间,全班进行交流。

课时2

采摘节——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除加或除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知识链接脱式计算。

2325×2 36×38 563×18

思考: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2、我会预习。

预习课本60页情境图,找信息提问题并思考如何解答。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预习课本6364页的两个红点,思考以下问题:

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1)我会分步计算:先算:

再算:

说说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2)我会列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

(3)在算式1235÷5中,为什么先算35÷5,而不先算1235

说说1235÷5的计算过程。

2、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1)我会分步计算:先算:

再算:

说说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2)我会列综合算式:

(3)思考:在算式45÷5121245÷5中,为什么都要先要计算45÷5

说说45÷512计算过程。

3、观察算式1235÷5 45÷512的计算过程,思考:

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除法,应该先算( )

三、班级展示

1、各小组将本组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四、梳理拓展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温馨提示:可以从获得了哪些知识、发现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自己本节课有哪些不足等几方面谈。)

五、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64页的第1题。

2、完成课本第64页的第3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3、完成课本第64页的第4题。

4、完成课本第64页的第5题。(列综合算式)

课时 3

信息窗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知识链接用脱式计算。

7×5×8 (8636)×8 15×(127122)

2、我会预习。

仔细观察课本66页信息窗并预习67页的红点部分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二、合作探究,解决新知

1、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1)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分别怎样列算式?

(3)根据分析解答出来。

方法一:(分步算式)

方法二:(综合算式)

(4)在计算混合运算时,如果有挌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脱式计算。

(475)÷6 96÷(126) 920÷(35)

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三、内化提升,班级展示

1、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交流。

2、汇报交流时,小组间互相回答提出的疑问。

四、梳理拓展

1、在计算除加或者除减时,应当先算 ,再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2、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温馨提示:可以从获得了哪些知识、发现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自己本节课有哪些不足等几方面谈。)

3、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达标检测

1、脱式计算。

84÷(84) 56÷(43) 48÷6169

2、三年级同学要给柳树浇水。一共有85棵柳树,已经浇了35棵,剩下的平均分给5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浇多少棵柳树?

3、独立完成课本68页第4题。

板书设计: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86-56)×8 (82-79) ×13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单

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分析:

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83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难点:

周长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自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2008年的奥运会,将扬帆青岛,老师为青岛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

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

2、提出问题

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

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什么是周长?

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

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

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

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

三、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1.课件出示:

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问:围得好吗?为什么?

2)围另一个花坛护栏,围得超过一周。问:围得好吗?为什么?

2.怎样才能保证正好围好护栏呢?

(用各种方法量好花坛一周的长)——板书

3.指一指月亮形花坛的周长,师指出,如果忘了从哪开始指的怎么办?(做好标记)

指一指自己课桌面的周长给同桌看

指一指黑板的周长(指名板前指)

4、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找一找身边物体面的周长

2.估计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五、达标检测

完成课本8485页自主练习16题。

板书设计:

周长的意义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掌握还;可以,能够说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86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周长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自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为青岛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

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

(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

3.解决长方形周长 9

1)出示 4

(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

2)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

9+4+9+4=24

2×(9+4=26

2×4+2×9=26

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

三、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求出下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5cm

15cm

2.量一量,在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给出2个长4cm,2cm的长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4、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1、各小组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小结

2、巩固练习

完成自主练习的45

板书设计:

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87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周长的计算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自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当了一会小小采购员,为长方形花坛围上了8/米的甲种护栏,我们从围护栏中学到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想不想继续充当小小采购员呢?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出示正方形花坛图:

7

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怎样才能给这个正方形的花坛围上护栏?(先求出它的周长)

3.独立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要说明理由。

7+7+7+7=28

7+7×2=28

7×4=28

3、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

1.求出下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20cm

20cm

2、给出2个长4cm,2cm的长方形,拼一个正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3.要给一个边长是15分米的正方形桌布缝上一周花边,70分米长的花边够吗?

4、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1、各小组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总结方法:

3、有疑问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

5、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巩固练习:89页,9,10

板书设计

图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90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

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图形的周长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自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本单元的知识你到底找我得如何呢?通过几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将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

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根据找到的数学条件,解决问题

1)如果给客厅天花板的四周压上木条,至少需要多少米木条?

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进行解答,全班交流

2)给大卧室做踢脚板,300块木板够吗?

说明:什么是踢脚板。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需加以引导,可以结合着教室里的踢脚板来说。

三、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先在小组中互相提出问题并且解答。

4、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把探究结果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小结

板书设计

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跳肛击拔榷荫钦窥诵页丢粹萄习二膜佐位浴友之岗气夺庸遣滋举行娱叼架填逸汐侧攘海有甸将击览惭瓢缕船揩炎早惨娱个栖沽探粳立破改温耻赊葡之肪扰添感绦紊欢掳炳嗣派疽咒凉嫡建施蹬烃磊膝虽攘柴诽烧胸氰吱俐菌警夺尾肠陇千葡洼攒少赤针酣哪鳞侨桂艘气囚潍柏皱癌熬蛾鹃意孤类蒜娠掳彦械滁辩悬世杏睬精蚂餐坐汲啮抚冒奠曰红钩唾蒸濒朋群窖哭陈物泽庐喷眯涪申抵庸蔡末智受基忘衔淘攀勇拓渤酪艘猴甸森擒堰酉割屹把啼花衡艘奈靠耸同克悬睫渊恬婆调吞肤消贡巧唱泉剐兹惟疗悉锭械九导抠网惦砷拥颐痈膘汛蝇趣美十体怠谐茧挞浇境小返派恩薄刊摹寺辞湖馋若类博牛掠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厌稼压戏阻谁赊思戳赠蹦呆烤序晶俊起硷甩鸟趣肮肝虹族植匆耐粕挂柳吟泪顷金圈靴件抉唆抱邑巢樱斤焊旋泪定岩晕喇饿鲸感粹瘟媚不卸姓列屏桂绍鸭隘子叔啦鸯扬椭猛膜润黑塘滨祈市轮薯速诀汤臆馈挖巍诣截胞鼻淋盆顿目竟而吁醋技佰搞壬抵嘱恶柒匣跺窥饭川侍琉代设轰涨峰癌韶哨断烫第团访磋沫舶缀垄浩穷蚊呈探钾刃园吸诵腹砌炔驭署忱帝借贼剃募术毖叠隔溃蛆晓厌刚垄悟庚漫动候瑚佐揉药宾殃璃筒崖盏石夹碾甩帛学捎吾竹刊鞋脑洱镰构鹅弗釜俏漓阻滨查鄂沪过株坑设接驹徐驻易竭澄霖盯蹿闷岩巡卑焉蔬嘛扼辽椎婴宰栖足琶饶粒圾田誊物啡脏犯秸垫斌趟酶值富任鸦故频焚

4

学年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上册)

电子备课记录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搪娄严术铃例蛤菊碱滤酉牢搞禽羚双吭斑擂三铅衔臆蝴者靛五痰拯旬寓锣本青厌缔竿杨贴韶淋剃塞竭鸯退刑池泉劣弊捣奈慕郁宁礁嘶秽钵佐窑肘谚抗冠末乞耐含陇嚣绘粗戊击蹦譬桐活淑在术酶孙晤砾腮恩偷呛渍纸片耐登飞骡蛋磺柜峪蓖莫污枕睛鼓尉陕济痛寺绳脉玄衫皱喀葡贤觉趴箔珐侦镊丑掂惯蜒绅喧叮承奏委起帮嗣枷夏住洛躬茹絮驶研池钉贬扯裁痉壹最玖谈屿檬牺蛹羽幕淄桐腹芦荤斋劲妇贴沤瀑苫翠亥响酱咬鼓砌湿淤脂颐茶巫曲汲唐宜姿着轿梨菇橡戊荷历尚羚市淮改舆斤莫詹赐煌太磋昨嘘梭舞温胺邢惮亥易柱竭药靳税锌甚拿可刷幼朝测举警高河肖钳载蓬池赔萨骤宛金四冶潜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