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11 08:59:25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同学分享课下所积累的有关于读书、学习的名言或诗句。(生分享)

既然同学们这么积极踊跃,想必大家都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三国鼎立时期孙权部下有一名大将吕蒙,他武艺高强,战功累累,但在读书方面是否也是如此出类拔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2、作家作品、人物分析

3、出示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全文。(重点)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并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重点)

3、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难点)

4、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以及句子的语气。

2、学生指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读音。

3、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语气。

4、找生汇报朗读成果。

5、全班齐读。

5、疏通文意

结合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生自行疏通文意,并找生分享。

6、文言现象

请学生说出自己所发现的文言现象、特殊句式以及两个成语。

7、梳理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2个问题: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2、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八、妙笔生花

通过学习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今后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打算?请你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孙权劝学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等短小的文言文,初步积累了“乃”、“但”“过”等文言词汇,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对一些文言现象有所认识,具有了一定的积累文言文的能力。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在了解了作家作品以及相关人物后能熟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能够理解故事大意。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要给予方法技巧上的指导。在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上有一定难度,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讨论并总结。

学习了本文后,学生对文言文不再望而生畏,而是主动去探索其意义,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也是越来越多,对某些文言现象能够自己辨认;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大部分学生都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读书计划,真正做到了知行统一。

孙权劝学教学分析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详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没有交代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有所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了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是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一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变现吕蒙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即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1、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是一个 的人,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成语是: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涉猎( 孰( 遂(

三、解释加点词。

1掌事

2、蒙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

4、但当

5、见

6、蒙使就学

7、卿今者

8、即刮目相看

四、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涉猎 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 多多

C. 不堪回首 D.今者才略 今当涂掌事

五、选择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

2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 C.如果,假如

3.蒙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七、问答题:

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衔接的不够严密。个别地方教师语言啰嗦重复,在点拨“士别三日”的“三”应怎样理解时,语言拖泥带水不够干练。在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中,学生预习不充分,学生质疑能力有待培养。在模仿揣读人物语气这一环节中,用时过少,由于总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指导学生模仿读过于着急和匆忙,应给各小组讨论交流模仿试读的时间,应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先翻译成现代汉语再揣摩人物的语气,这样学生更容易去理解,在“点拨现实说法”这一规劝方式时,用时过多,由于备课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前也没用预设,教师举例也不够精确!致使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冷场。在整堂课中,由于考虑到学生预习不到位,所以老师还是讲的过多,演的过多,学生活动过少,说的过少,学生课堂的展示还是仅仅停留在少数优秀生身上。此外导学案的利用也不够充分,导学案的设置应再简练一些,给同学们预习的时间应再充分一些,导学案落实应再到位一些。总之,在今后在备课上要在教材文本的挖掘和分析上下功夫,要在课堂点拨的技巧上下功夫,而并非仅仅停留在课堂形式的研究上。

孙权劝学课标分析

孙权劝学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本单元课文人文内涵丰富,侧重于学习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赞颂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因此,本单元教学内容可定位在学习名人精神上,学习《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他们的精神,健全人格。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另外,要教会学生赏析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讲述的说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学习本文,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努力,就会有所进步,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