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律动

发布时间:2019-12-23 12:54:34

中华文明的律动
作者:胡淼森
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12

        《周易》中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人如此,国家民族亦是如此。仰观与俯察代表了中华民族祖先观察世界的方式,并由此演绎衍生出了中华文明的一系列特质。

        “律吕调阳以定四时

        中国人的祖先逐水而居,于山川陇上、洞穴丛林间游走生存,在农耕和狩猎之余夜观天象,浩瀚的夜空繁星点点,启发了鸿蒙之初中国人朴素的想象力。温润的地理气候条件,养成了眷恋历史过往、相信周而复始的民族性格,春种秋收、日升日落,云卷云舒、花开花谢,自然景物中浸透了宇宙运行的规则,也注入了微妙的情感。整个世界都是中国人观物取象、触类旁通的媒介和窗口。

        《易经·系辞下》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羲氏就是中华始祖伏羲的别称,传说伏羲在甘肃天水夜观天象、俯察地理,参透了宇宙四时运转的奥秘,创立最早的八卦,后经过周文王的改造,八卦、易学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蒙学经典《千字文》中律吕调阳,就是指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每个半音称为一律,其中奇数称为六律,偶数称为六吕,六律第一个是黄钟,六吕的第一个叫大吕,所以音乐里有黄钟、大吕之说。相传黄帝命乐官伶伦,用十二根空竹管,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下的阴阳二气。冬至时候阳气一生,第一根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同时发出一种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时间就是子时,节气就是冬至。古人通过候气的方法来确定标准音高,又可以根据音高判断节气和物候,校正月份,拿音乐里的五声配合四时五行,拿十二律分配于十二月,所以叫作律吕调阳

中华文明的律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