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论二级构造单元的特征和分类

发布时间:2023-03-08 04:02:08

精品文档
论二级构造单元的特征和分类
论文提要
含油气单元盆地内部是不均一的,为了勘探石油和天然气,需要划分盆地内部的构造单元。通常将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单元分为四个级别:
一级单元亚一级单元二级单元三级单元隆起凸起二级构造带背斜坳陷凹陷洼陷鼻状构造斜坡斜坡断块
在我们来具体了解下二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位于亚一级构造单元内部,正相单元称二级构造带,负向单元称洼陷。洼陷基底埋藏深,盖层发育全,生油岩厚度大,是油气生成的基本单位。准确的说,盆地的二级构造带是位于一定区域构造部位上,由同一种构造运动形成的若干个形态相似的三级构造组成的正向构造。二级构造带不仅控制着三级构造的形态、规模、分布、发展史和力学机制,而且还控制着岩性剖面及生、储、盖组合。因此二级构造带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圈闭条件,从而形成一群有共同性的油气藏。二级构造带的种类甚多,如逆牵引构造带、潜山构造带、断鼻构造带、断阶带、背斜带、斜坡带、地层尖灭带、超覆带、盐丘、焦块、披覆、嵌入带等等。
正文

一、逆牵引构造带:
在断层的两盘因断块相对位移而出现的拖拽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构造变动。拖拽构造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出现,它与油藏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的是垂直方向,分为正牵引与逆牵引两种。
断块顺着正断层的破裂面向下滑动,因摩擦力作用,可能形成向上拖拽的正牵引。正断层的下盘相对上升,而岩层是向下拖拽,可形成半背斜。这种拖拽构造无论在正断层和逆断层之中均能出现,但以逆断层的牵引更为显著。它与逆断层伴生的拖拽构造,是塑性形变过渡到破裂的典型。在构造地质学中,研究断层的性质时,经常将这种构造现象用来当作确定两盘相对位移方向的重要证据。
逆牵引是较大的同生正断层伴生的一种构造。它发生在产状平缓的岩层之中,在正断层的下降盘出现。岩层发生逆牵引的拖拽现象恰巧与正牵引相反,逆牵引可以形成幅度相当大的背斜构造。由于这种背斜是正断层的同生构造,断层的落差可达数百米至千米,断层的上盘滑落时,断块伴有沿水平轴旋转的运动状态,这种旋转的结果,导致背斜的形成。而且背斜的轴部亦成弧形滚动,所以国外又称为滚动背斜。从成因上来说,这种成排分布的滚动背斜是正断层发生逆牵引形成的构造带,故又称之为逆牵引构造带。
单个的逆牵引背斜常为短轴背斜,也有穹隆构造。一般背斜的长轴平行主断层,两翼不对称,近断层的一翼陡,远断层的一翼缓。陡翼比缓翼的倾角大1.5-3倍。单个逆牵引背斜的闭合面积一般为几平方千米至数十平方千米,背斜构造很平缓,闭合度一般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为数十至三百余米,如图4-4、图4-5所示。
(图4-4)大卢家馆陶组第二段底构造图(图4-5)大卢家构造剖面图

因此,总的看来,逆牵引背斜的规模是比较小的。但是,这种构造可以大量出现,而且又往往富集石油,所以,它的储量的总和是非常惊人的。
所有与滚动背斜伴生的断裂面在剖面图上是一个曲面。断裂面的形态总的趋势是,上部倾角较陡,下部较缓。另一方面,滚动背斜顶部亦成弧形线位移,即自上而下,背斜的顶部逐渐向缓翼移动,如图4-6所示。


(图4-6)逆牵引背斜剖面图(据冯石等,1981
顶部移动的距离与断层面的曲率和滚动背斜的幅度成正比。有人作了一个统计,发现逆牵引背斜的高点与断裂面之间的距离经常保持一个常数。例如济阳坳陷,逆牵引背斜的顶部,断裂面大约在0.5-1km之间。从分布规律来看,逆牵引构造带在断陷盆地内的断裂带附近分布较多,其次分布在断裂带附近。在不对称坳陷中,它集中地分布在坳陷的陡翼。
逆牵引构造带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断层条件,断层条件所反映的实质是力学因素,也是主导因素。具体说,由区域精品文档

(整理)论二级构造单元的特征和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