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2)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法学法设想:
1.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习惯。
教学过程:.诗句导入


老师一直告诉大家一句话“学生学生,以学为生”,可见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想一想,你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诗句?(板书:学)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准备了几句,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其手下有员虎将名唤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打败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知道他都劝了些什么吗?怎么劝的吗?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作家作品。
出示幻灯片,指名学生朗读。.学会朗读
1.集体齐读。
2.指名注音,纠错后,全班齐读。3.学生自由朗读。4.指名读。.读懂文意
1.同桌三步走。
2.分步骤,指名几组同桌三步走展示,纠错。3.整理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成语的意思。.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结构。(同桌合作,全班交流)
2.提问: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过渡:可见孙权是一个关爱下属的人。文章用什么方式来表现三人的心理和形象的呢?(学生齐答:对话).具体研讨
小组合作完成一下题目:
1.找出三人的语言描写,有感情的分角色读一读。2.结合语言,试分析三人的心理和形象。.拓展延伸
小组分角色朗读、表演此文,注意把握好人物的感情。.课堂小结
同学们,要在社会上立足,知识是第一重要的,没有知识,就会被社会淘汰。要想获得知识,就离不开学习,学习正是磨练意志,磨练耐受力的重要途径。今后生活的好坏,取决于你对知识的积累和实践,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明白学习真正的含义。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吧!
《孙权劝学》学情分析


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七篇短小的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但因为学生毕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还缺少必需的积累和一定的学习文言文方法。需要老师在上课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归纳。当然因为学生们平时对文言文篇章朗读的相对较少,对于人物语气的把握上也存在很大的难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慢慢体会。
本次授课的班级是我现在教的一个班,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同学具备掌握文学常识,简单的词语、句子翻译的能力,但是对人物的语气、心理把握上可能存在严重的欠缺。
效果分析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老师提问、学生三步走,让学生掌握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方面,感知文章的主题,对求知的正面宣传和教育意义。
《孙权劝学》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和气质。单元重点是熟悉常用的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是一篇让学生增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好文章。本文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要注重学习,善于提高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


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精品之作。

评测练习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3.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4)悉:4.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6.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个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与蒙论议两个片段。故事性很强,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我将教学程序设计为:诗句导入,积累名句——作家作品——学会朗读——读懂文意——整体感知——具体研讨——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1.努力做到诵读为主。采用集体齐读、指名读、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读的形式,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疏通文意时,同桌合作三步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能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今后该怎么学。
但是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学生学习预习不够充分,所以疏通文意所花时间过多,忽略了对其他教学环节设计的把握,比如对人物性格的心理和形象分析不够详细。


2.在模仿揣读人物语气这一环节中,指导学生模仿读的过程过于匆忙,应给各小组讨论交流模仿试读的时间,应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先翻译成现代汉语再揣摩人物的语气,这样学生更容易去理解。
3.安排一课时,导致了某些教学环节不够丰满。比如在主旨把握的方面,分析探讨不够深。
4.在整堂课中,由于考虑到学生预习不到位,所以老师还是讲的过多,演的过多,学生活动过少,说的过少,学生课堂的展示还是仅仅停留在少数优秀生身上。
上课时一门艺术,虽然我也不算个新手,但需要雕琢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会用我的踏实,我的自信,我的虚心,我的勤奋,去唱响我心中的那份美丽的教师之歌。
课标要求
2011版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
1.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课程标准对朗读还专门做了规定: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4.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