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

发布时间:2018-03-22 14:35:29

2018年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1

2018 东城期末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8—20题。(9分)

1938年的较量

郭凯冰

宫本傍晚进门的时候,天一阁的裱糊匠汤文刚把民国十八年日本人血洗济南府的事讲给年幼的儿子。听人打门,知道是保长说的人来,把儿子推回后院,开门迎客。

宫本穿一长袍马褂,面相斯文,手中托一黄绢包起的卷轴,见汤文开门,鞠一躬。

汤文跟在客人身后。这个斯文的背影,让他感受到隐隐的杀气。

宫本不落坐,环厅踱来踱去,看墙上字画。汤文牵一下嘴角。好东西谁家挂在厅里,再说,这年月,还给你小日本留着?

听说府上世代裱画,可当真?宫本说一口文绉绉的福建官话。

是。我汤家有祖训,男不读书为官,故传一裱糊手艺,赖以糊口。汤文落座,安静回答。

汤先生过谦。济南府人都知道汤先生颇通古字画鉴赏,怎会是一裱画匠?宫本摆手,一绺小胡子下的嘴角翘起。汤文感觉那手臂像一把日本战刀,扬起落下都干脆。

过奖了。我汤家在济南府居住多年,全赖大伙提携,混些许薄名,有口饭吃罢了。

汤先生不要自谦。近日鄙人偶得一画,来府上是请先生指教的。

宫本毕恭毕敬将卷轴放在八仙桌上,慢慢打开。

汤文身子哆嗦一下,站起,复坐下稳住——桌面上,赫然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宫本侧脸,审视汤文表情,示意近前观赏。汤文懒懒站起,含笑俯身细看。

一个钟头过去,门外两个日本兵踱来踱去。厅里,宫本和汤文依然俯在画前。

汤先生,画可是真的?宫本意识到汤文已经看完,抬头问。

汤文笑笑:宫本先生,恕汤某眼拙,实在辨不出真伪。

宫本眉头一皱,眼中电光一闪,战刀样的手臂猛然扬起又缓缓落下汤先生不愿将真象告诉鄙人?

汤文沉吟一番,作无可奈何状:不,宫本先生,汤某只是不愿打扰先生雅兴。我看先生表情,必认定画是真迹,汤某说假,先生会信?再说,这画逶迤壮观,定为名家所绘,即使假的,若先生喜欢,赏心悦目,作真品藏之,又有何妨?

宫本听完,离开八仙桌,在屋里急速踱几圈,站定在汤文面前:汤先生,实不相瞒,此画是前几年你们的皇帝溥仪去东北之时从故宫带出,在长春送我们少佐转交天皇的。此次鄙人奉命来中原,其实就是找人鉴定真伪。你们中国,此画赝品太多了。说完,重新落座。

汤文微笑:既然宫本先生如实相告,我也就实话实说。自此画出世,受徽宗皇帝喜爱,用瘦金体题清明上河图并盖上双龙小印,就有历代名家争相临摹,故赝品颇多。真迹藏于皇宫,虽偶有流落民间之时,一旦世道太平,朝廷即悬赏搜寻缴入皇宫,见真迹之人并不为多。加之此画是巨幅长卷,所绘人物五百多个,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多艘,房屋众多,结构严密,临摹非一朝一夕可成。由此,赝品笔法精湛者不少,毫无差错者却无。

听完汤文一席话,宫本沉吟好久:先生果为饱学之士,宫本佩服。不知汤先生如何知晓此画秘密,可否赐教如何看出为赝品?

汤文悠然叹一声:我祖上本御用画师,素喜此画,以身份之便,常观之忘食,且时有临摹。因一宫廷政变,怕此画落入叛臣之手,故将之藏于御沟石缝内。谁料当夜天降暴雨,沟内水涨,淹及石缝,待到雨停水退,画已尽毁。祖上悔之不已,逃离宫廷流落民间,并立下家规,男不入朝为官享受俸禄,女不入宫为妃亲近帝王。见宫本张大嘴,汤文继续道,先生不要失望,此画确有真迹。张择端本一爱国之人,靖康之耻后流落南方。每念及故园,痛恨金狗,彻夜难眠,于是重新绘制一幅,流落南方。清时被一高官得到,后高官获罪处死,家产尽没入宫,此画复收入宫中。可先生此画确非真迹。

汤文伸手指市区街景部分四个掷榖子人道:先生看桌面上榖子,掷出两颗为六点,有一颗尚在旋转。以先生想来,此掷榖子之人希望自己几点呢?

宫本不假思索:六点!

对,此人定然希望如此。耍钱人皆为急功近利之徒,此时定会在口中狂喊。先生细观此人口型,他喊的可是此数?

宫本张开嘴巴:……”汤文如释重负般笑笑,抬手拭额:先生以为,此画是真是假?

宫本满面颓丧。沉吟片刻,见汤文作势要为他收起画幅,不耐烦挥手:天皇索要真品,假画又有何用。既然先生熟知真迹,又是画师之后,鄙人请先生细观此画,找出其中错处标之,可好?说完,细眯了双眼,看定汤文。

汤文作为难状笑笑,片刻方说:既然先生抬爱,汤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不过实在力不从心,怕耽误大事。我勉力为之吧。

宫本走了,留下一日本兵,立在汤文正屋门外。夜晚,又有一对日本兵驻进了院子。

第二天,天已大亮,日本兵还不见汤文出门,进屋察看,汤文竟没了踪影。

后来济南府的说书人快嘴张编了评书,在听雨轩道出真相:那宅院本是一官宦的后院,家道中落,这后院就卖给了汤文。寝室中有一地道通到后街,是防备兵乱修的。那《清明上河图》竟是真的。张择端画的上河是现在河南开封府,开封府人喊,本就是嘬口音,可宫本有点福建口音,福建口音的是张着嘴巴喊。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2分)

答:

19.下面两句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复杂的情绪,请任选一句说出你的感受。(2分)

A.汤文身子哆嗦一下,站起,复坐下稳住——桌面上,赫然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B.宫本眉头一皱,眼中电光一闪,战刀样的手臂猛然扬起又缓缓落下。

答:

20.读了这篇文章,汤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50字左右。)(5分)

答:

答案:

18.汤文用智慧保全了国宝清明上河图并顺利脱身的故事。

(共2分,保全清明上河图1分,顺利脱身1分)

19. A. “哆嗦一下”写出汤文看到《清明上河图》的激动、兴奋。“复坐下稳住”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以此来迷惑宫本。B.“眉头一皱”、“眼中电光一闪”写出宫本听到汤文辨不出真伪的回答后的恼怒,“猛然扬起”到 “缓缓落下”,反映出宫本瞬间经历了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强忍住内心的恼怒而假装平和。 

(共2分,两种情绪,每种各1分)

20.(共5分,结合内容2分,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

【2018 西城期末】

(二)阅读《寻找木头里的声音》,完成2224题。(共10分)

寻找木头里的声音

木头里一定是藏有声音的,一个懂得木头的人能够发现那些藏匿的声音。

音乐家是解读声音的高手,他们可以将散落在木质里的声音编织成音乐,像引导清泉一样让木质里储存的声音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让那些大地生命、森林鸟语、天空流云经久不衰地穿越时空,流进人们的耳朵

而要想找到木头里的天籁之声,需要木头音乐的人,何夕瑞就是这样一个人。

夕瑞1945年生于重庆荣昌县。他的母亲是音乐教师,早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父亲是南京金陵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何夕瑞继承了父母的基因而颇有音乐天赋识谱、拉琴,只要稍加指点,便能掌握八九分。12岁时,父母双双划成了右派分子,命运发生转折。他13岁当了给人挑送东西挑夫”,16岁时,正式叩头拜师成了木匠学徒。何夕瑞天资过人,生就是块当木匠的料一年后,他的手艺竟然超过了所有的师兄弟,成为师傅最看重的徒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厂里的文艺演出做了一把二胡,结果这把琴竟成了厂里的宝贝,谁拉都夸琴的音色好,让他兴奋了好一阵子。

 正是这个机缘,改变了何夕瑞。木头与声音结合的魅力,让他如醉如痴。此后,他迷上了制作乐器,决定这样干了,九牛也拉不回头。

1979年,34岁的何夕瑞带着自制的小提琴来到四川音乐学院,恭敬地恳请内行鉴定他的“成果”。他踌躇满志,自制的小提琴在小城荣昌已经是名闻遐迩了,他更希望这把琴可以登音乐学府的大雅之堂然而,教授的话泼了他一头冷水“这明明是板胡的声音教授拉了何夕瑞的琴后说,“不是模仿就能制作小提琴的,一个好的制琴师是在音乐的灵感中获得制琴的技巧。”这番话对于信心十足的何夕瑞来说既是当头打击,又是明路的指引百折不挠的何夕瑞看到的是后者。他心中堵塞很久的暗渠仿佛一下子被凿通了。

从此他走路睡觉都在想着他的“琴事”,这个初中未毕业的木匠,一边自学乐理、乐器、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等知识,一边继续探索着制琴技术。他渐渐发现,制琴的木材选择至关重要,而木材材质的好坏,与其生长的土壤、气候、海拔以及树种都密不可分。他越是往深里钻研越是感到事情艰难,也越是被深深吸引。

(A)何夕瑞,一个中国乡镇的木匠,在自己设定的工作目标中迈着坚定的步子。他无数次去到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原始森林里,在高山沟谷之间仔细寻找他认为的优质木材——那种藏匿着万千美妙音律的优质木材。1997年7月去西藏找木材,在杳无人烟的阿里地区寻找了32天,最后因“弹尽粮绝”困于山中差点把命丢在藏北。那些经过千辛万苦弄回家的木材是他的宝贝,家里没有谁敢随便动。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叮叮当当,哗哗啦啦,又是锯又是敲,什么工具都用,什么声响都有……计、制作、失败,再设计、再制作、再失败。木材、时间在他的坚忍中消耗和流失。他的信念也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失败的锤炼。

夕瑞吃尽苦头,终于发现了木头藏匿声音的种种奥妙,终于透彻地掌握了制作小提琴的要领,并完全得到专家肯定。这时,他发现自己追求的并止于此,他要制造的是具有中国元素的“中国小提琴”何夕瑞认为西方的小提琴体型是西方少女的胴体,宽肩、丰乳,个性张扬;而中国的小提琴应该唐朝的少妇,削肩、蜂腰、肥臀,含蓄温婉,性格内敛。但是小提琴一旦改变原来固有的造型,声音也势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想将造型与声音完美融合,无疑是个世界难题!因此,中国式的小提琴也许是这位木匠的非分之想罢了生性就是一个善于给自己出难题的人。

经过年的不懈努力,这个重庆荣昌木匠研制的中国小提琴“何氏三圆琴”诞生了。这把有着显著中国特“中国小提琴”,震惊了世界。2011年4月30日,何夕瑞迎来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邀请,他研究自制的何氏三圆琴走进了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专场演奏结束后,现场长久而热烈的掌声传达出了所有听众的称赞与享受音乐饕餮的满足。专家们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琴的音色如同散发着橡木味的陈年葡萄酒般沁人心脾,从低音到高音,清澈透明,无一杂音,特别是高位音声如珠玑。”

好一个B何木匠

一次偶然的拜访,我看到何木匠的院子里堆积了很多木头,知道这些木头从遥远的森林中寻觅来的,甚至每一根都可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年届七十的何木匠一定不愿意让这些蕴藏着无数美妙声音的木头永远沉睡,他想用他那双灵巧的手那些酣睡的声音唤醒。然而这些木头让我为何木匠担心,如果他将它们全部制做成琴的话,一定会累死许多次的。我着一天天老起来的何木匠,心中不由为他祈愿老命只有一条,千万不能硬拼

C何大爷还是慢慢来吧!

(选自《第七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22.为了寻找木头里的声音,成为好的制琴师,何夕瑞做出了哪些努力?(3分)

答:

23.对人物称呼的变化,往往与记叙的内容相匹配,也往往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感。请仿照示例,分析不同称呼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A.何夕瑞:在找木头和制琴过程中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用这个称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尊重之情。

B.何木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何大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以下是百度百科中“何夕瑞”词条。

  何夕瑞,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提琴制造专业特聘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环球弦乐协会贵宾会员荣获"巴渝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有人认为这一内容应该写入文中,有人认为不应该。请你结合词条内容和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分)

答案:

22.答案要点:学习音乐知识;进山寻找木头;研制“何氏三圆琴”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3.答案示例:

B何木匠:他以木匠身份经过不懈努力制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用这个称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叹之情;

C何大爷:他年界七十还坚持制琴,用这个称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心疼和祈愿,希望他慢下脚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共4分,每空2分,内容1分,情感分析1分。)

24.答案示例一:

 我认为词条内容应该写入文中。理由是本文写何夕瑞一生追求做一个好的制琴师,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创造了“中国小提琴”,被世界认可;材料中所谈到的他获得的头衔、称号和荣誉都是他成就的体现,是世人对他的认可,这一内容对文章有补充作用,所以应该写入文中。

答案示例二:

我认为词条内容不应该写入文中。理由是本文是围绕“寻找木头里的声音”来写的,通过写木匠何夕瑞一生痴迷做琴的故事,表现他为理想执着追求以及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工匠精神;材料中所说他获得的各种头衔和称号不是他追求的目标,此内容对表现文章中心没有作用,所以不应该写入文中。

(3分,判断不占分,理由中涉及文章内容1分,材料内容1分,谈出两者之间的关系1分。)

【2018 海淀期末】

(二)阅读《换面》,完成16-18题。(共10分)

换 面

夏艳平

母亲连着喊了几声连生,没听到应答,就走出门来,大着声朝着对面竹林里喊。一声刚喊出,脆嫩的回声就小鸟般扑楞着从竹林里飞过来,接着,钻出一个泥猴似的少年来。

连生只穿了一条短裤,手里握着一只蝉,蝉鸣悠扬,走一路叫一路。

母亲顺手在连生的屁股上拍了一巴掌,说,都这么大的人了,还整天疯玩,真是一个脏猴儿!我去打盆水,洗干净了,帮我做点正经事去。

母亲将一个装了麦子的提箩交给连生。连生惊喜地问,要换面?母亲点了点头。连生一把提起那个装了麦子的提箩,围着母亲打了两个转,边转边喊,换面哟,有面吃哟。母亲说,二婶家也要换呢,你一起带去换了。

夏日的午后,日头正毒着呢。连生两只手提着两个提箩,只好把蝉埋在麦子里。蝉很狡猾,不时地从麦子里探出头来,然后,一点一点地往上爬。连生哪会让它的阴谋得逞,待它差不多要爬出来时,就放下提箩,又将其埋进麦子里,让蝉白费了努力。

连生与蝉游戏着,一个人的路也走出了许多的滋味。

途中有一段田埂路,很窄,连生走得很谨慎,蝉趁机爬到了麦子上。连生有些急了,但又不敢放下提箩。蝉哪会放过这一良机,“吱”的一声飞到对面田边的一棵大柳树上去了。

连生本想放下提箩,再去把蝉捉回来,但怕耽误了换面,对着大柳树看了一阵,还是转身走了。

面房也就二里多的路程,很快就到了。牵面的是一个跛腿老头,人称二先生。

二先生牵的面,细如丝,白如霜,又劲道,煮出来,一根一根的,很好吃。二先生人品好,老少无欺,从不短人斤两。有了二先生,当地人就多了一道口福。人说,吃了二先生牵的面,寡淡的日子都平添了几分滋味。

连生一进门,慈眉善目的二先生就招呼说,连生,你来换面呀?看把你热的,快坐下来凉一下。说着,将一个大蒲扇递给连生。连生说,嗯,我二婶家也要换。

二先生称好了面,对连生说,天太热了,你凉一下再走吧。连生说,不嘞,我要回去了。

连生心里惦记着那只飞走的蝉呢。

连生提着两提箩面,感觉比来时还轻快,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那棵大柳树下。树上有好几只蝉在叫。听到蝉叫声,连生就有点走不动了,放下提箩朝着树上看。

连生听出,刚才那只飞走的蝉也正在使着劲叫呢,那叫声格外悠长,格外响亮。连生的心跳加快了,猫了腰就往树上爬,朝着那只飞走的蝉悄悄地爬去,突然手一扑,捉住了那只蝉,满心欢喜。

连生是不会让蝉再次逃走的,他用一根细麻绳,一头系住蝉,一头系在提箩上,蝉就只能在提箩周围打转转。

连生高兴地站起身,看了一眼两个提箩,心不由一紧:提箩里的面好像少了。他记得,从面房出来时,两只提箩都是满满的,这下都变得浅浅的,特别是二婶家那个暗花提箩,好像浅得更厉害些。

莫不是有人趁我上树捉蝉的时候,把面偷走了?连生又看了看四周,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连生有些急了,自家的面少了还好说,顶多挨母亲一顿骂,二婶家的面少了就不好说了,二婶像母亲一样爱着自己,我可不能对不起二婶啊。

连生看了看自家的提箩,又看了看二婶家的提箩,然后弯下腰,从自家提箩里拿出一挂面来,放进二婶家的提箩里。二婶家提箩里的面,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而自家提箩里的面浅了。

那是一大碗面呢!连生记得,有天晚上,母亲煮了面,他觉得很好吃,就多吃了一碗。他吃完面,发现母亲的碗里没面了,最后,母亲只喝了一点面汤。为此,他责怪了自己好多天。这下,又无端少了一碗面,到时肯定又会少了母亲的。那不行!

连生弯下腰,把刚放进二婶家提箩里的那挂面,又拿出来重新放进自家的提箩里。可目光触到二婶家的提箩时,他一下子懵了,二婶家提箩里的面,少得他不敢看了。他连忙扭过脖子,但脸上发起烧来,心也跳得急了,像做了贼一般。

连生把那挂面又放进了二婶家的提箩里。可看了自家的提箩,他又心痛了。他想将那挂面重新拿回来,可手伸了几次,还是缩了回来。

此时,那只蝉因麻绳的拉拽,不停地鸣叫着,连生听得有些心烦,就解开麻绳,放了那只蝉。

母亲收工回来,见他像个蔫茄子,有些惊讶,问,你不舒服?连生不答,母亲疑惑地看着连生。这时,隔壁的二婶提着那箩面过来了,手里还捏着一杆小秤。二婶说,嫂子,二先生的面称错了。

母亲一惊,称错了?不会吧,二先生的秤向来称得准。二婶笑了笑,说,这次称得不准了。母亲看了一眼连生,又转过头来看二婶,问,少了多少?二婶说,不是少了,是多了,多半斤多呢,我回家提起那箩面时,觉得沉沉的,比我装的麦子还重,一称,还真的是重了。

母亲接过二婶手中的秤,也把自家那箩面称了一下。一称,母亲的脸就阴了,说,少了,少了半斤多呢。怎么会这样?

母亲和二婶一齐把目光转向连生。此时,连生的情绪明显地好了。看到情绪好转的连生,母亲的心情也好了,跟儿子比起来,多半斤面少半斤面太小菜了。

不过,母亲还是想问个清楚明白,连生就把路上的事说了。听连生说完,母亲和二婶都大笑起来。

连生更疑惑了,问,提箩里的面怎么看着比原来浅了呢?母亲说,我的傻儿子,你提着撞来撞去的,原来的空隙就撞没了,看着就浅了。

连生一下子跳起来朝门外跑去,一直跑到了那片竹林里。二婶在后面喊,连生,晚上在我家吃面呀。

没听到回声,只听到竹林那边,传来一片悠扬的蝉鸣

(选文有删改)

16.小说结构精巧,在记述连生换面的过程中,“蝉”始终贯穿于情节的发展中。阅读小说,在下面横线处补全内容。(2分)

(1)连生竹林捉蝉,母亲唤回连生换面。

(2)连生惦记换面未追。

(3)连生上树捉蝉

(4),烦躁不已放了鸣蝉。

(5)跑进竹林畅听蝉鸣

17.小说多处写到悠扬的蝉鸣,分析结尾画横线处写蝉鸣的作用。(2分)

答:

18.这篇小说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意让我们体会到了浓郁的人性美。请结合小说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阅读积累,谈谈你的感受。(150—200字)(6分)

答:

答案:

(二)

16.答案:①蝉儿趁机飞走 ②下树发现箩里面少③连生来回倒腾面 ④连生知晓原委(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以悠扬的蝉鸣衬托出连生内心的轻松愉悦;为小说营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意境;与前文悠扬的蝉鸣相呼应,使行文圆融自然。(2分。第一点必答;后两点答对其中一点即给满分)

18. 角度:(1)连生:连生对母亲,连生对二婶;(2)母亲:母亲对连生,母亲对二婶;

(3)二婶:二婶对连生,二婶对二先生;(4)二先生:二先生对连生,二先生对乡亲。

(本题6分。自选角度,结合小说概括人与人之间的相关内容,分析出体现的人性美, 3分;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谈感受,3分)

【2018 朝阳期末】

(一)阅读《都是英雄》,完成16-18题。(共8分)

都是英雄

那天晚上,钟仁为了救一个横穿马路的老人,被一辆疾驰的卡车撞飞,失去了右腿。钟仁一夜之间成了英雄,可妈妈却老泪纵横:“你还不到30岁,为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头,值吗?”

虽然失去一条腿让钟仁痛不欲生,他再不能像以前一样东奔西走跑销售,可钟仁认为救下一命还是值得的。但让他耿耿于怀的是,那个被救的老人从出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有目击者说,那个老人60多岁,可是当时天黑,谁也没看清他的模样,再加上大家都忙着救钟仁,他就不声不响地从众人眼前消失了。

一个月过去了,老人还是没有露面。妈妈气愤地说:“要想道谢早就谢了,估计他再也不会站出来了!”

可事情却出现了转机。那天下午,一位拎着保健品的老者敲开了家门:“我姓程,我就是你救下的那个人……谢谢你,孩子,让你受委屈了!我担心太多——一直不敢来看你。”

钟仁理解程大爷的苦衷:程大爷有他的顾虑,今天他能出现在这儿,就说明我没白救他一回。钟仁需要的只是那声感谢。不想,妈妈却一下哭了出来:“这么年轻就没了一条腿,以后日子可怎么过?要是你儿子,你心不心疼?”程大爷低下了头,钟仁看到两颗大大的水滴落到了老人的手背上,心里一暖。

⑥“孩子,都是我的错。”程大爷抬起头,递来一张银行卡,“这是我所有的积蓄,6万元,给你。”钟仁心里又是一暖,妈妈的脸色也明显缓和多了。钟仁没有接钱,一个老人攒钱不容易,况且社会捐款已经不少。争执中,还是妈妈把银行卡放进程大爷的兜里:“今天您能来,我们就知足了。如果有空,就常来看看钟仁吧。”

⑦从此,程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看钟仁,陪他聊天、下棋。在他的帮助下,钟仁做起了网购,身体也康复得很好。当记者再来采访时,善良的钟仁让记者只报道了被救老人知恩图报的新闻,隐去了姓名。

⑧一切很圆满,直到有一天,门铃再次响起。一个同程大爷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进门就跪在地上:“对不起呀,孩子,我才是那个被你救了的人,是我自私,今天我是特意来向你道谢的!”

⑨钟仁和妈妈彻底愣住了:开始没人承认,现在却又多出了一个。老人见状,便讲起了当日的情形。他姓杜,刚刚退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那天晚上过马路时分了神,多亏钟仁出手相救才躲过一劫。本来杜大爷想一起去医院,可他怕钟仁就此讹他的钱,便趁大家手忙脚乱的时候溜回了家。其实他的心一直悬着,可又鼓不足勇气去承认,直到看到那篇报道。他不知道程大爷是出于什么目的,可程大爷的行为却让杜大爷最终下定决心来到钟仁家道歉。

⑩疑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程大爷身上:“您到底是谁?”

word/media/image1.gif程大爷思考良久,说:“孩子,你能陪我下盘棋吗?”当钟仁吃了程大爷手里最后一颗棋子时,程大爷已泪流满面:十年前,程大爷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单位。一天晚上,他刚和程大爷杀了一盘棋,接到同学电话便出了门。路上,当他看到三名男子劫持一个女孩便出手相救,最后倒在歹徒的刀下。程大爷没想到那是他和儿子的最后一盘棋。虽说后来儿子被授予了“见义勇为”的英雄称号,可程大爷始终不能释怀,因为那个被救的女孩一直没有露面说过一句谢谢。

word/media/image2.gif “其实,只要她打来一个电话我就安慰了,就算是给地下的儿子一个交代。”可这个电话成了程大爷最漫长的等待。

word/media/image3.gif “我确实骗了你,你救的不是我,我也根本不认识你,但我懂得你的感受。你那么年轻,我想让你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因为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当你释然的时候,我也一样。”

(有删改)

16.文章标题为“都是英雄”,你认为文中哪些人是英雄?请分别写出他们的英雄事迹。(3分)

答: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程大爷和钟仁是“最熟悉的陌生人”。(3分)

答:

18.就文中人物的描写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理解人物形象有什么帮助。 (3分)

问题:

说明:

答案:

16. 答案示例:钟仁不顾自身安危,勇救老人,失去了右腿仍心怀善良,令人钦佩;程大爷假冒被救老人感谢钟仁,帮钟仁走出内心困境,令人钦佩;程大爷的儿子,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救助被劫持的女孩,令人钦佩。

(共3分。每点1分)

17. 答案示例:程大爷和钟仁互不相识,但程大爷和钟仁都遭受痛苦,且未能收到被救者的感谢,有相同的心理感受。(2分)

18. 答案示例:

问题:文章为什么细致描写程大爷听到钟妈妈的质问后低头流泪的样子?

说明:此处描写更突出了程大爷的善良。程大爷流泪其实是因为想到了儿子的经历,但他为了帮助钟仁,内心痛苦却不反驳。

(3分。问题1分,说明2分)

【2018 丰台期末】

(一)阅读《老秦》,完成第1416(共9分)

老秦

赵明宇

每年油菜花开的时候,山东人老秦就骑着自行车,驮着唧唧叫的小鸡雏,吆喝着来村里卖小鸡了。

老秦的自行车后座两侧挎着两摞子竹筐,竹筐分成一层又一层,每层都挤满了毛茸茸的小鸡雏。老秦拖着长腔的吆喝声更好听:“卖小——鸡儿——哩哟嗬,卖小鸡哩哟——声音洪亮得像铜铃,有金钟玉磬的质感,很有穿透力,十里外都能听得到。吆喝声的中间戛然而止,然后再继续后面的“卖小鸡哩哟——”,尾音悠长,听得人们心里痒痒的,争相模仿,却学不来。麻叔嗓门大,学山东老秦吆喝,像驴叫。用麻婶子的话说,老秦是男高音,那也叫功夫。

老秦说话山东口音,家是山东什么地方的?不知道,也没人问,大家只是叫他老秦。每年春天,老秦如约而至,把自行车停在村口,先吆喝几声,然后把一筐又一筐的小鸡雏卸下来,掏出一把泡好的小米撒给小鸡雏,小鸡雏便会蜂拥着争抢着啄食。

听到老秦的吆喝,村里的女人们就坐不住了,走出家门,挑选小鸡雏。

买老秦的小鸡雏是不用交付现金的,只需要在老秦的红塑料皮本子上写当家人的名字,等到秋后,小鸡雏长大了,下蛋了,老秦才会来收钱。老秦在村口喊一嗓子,买过小鸡雏的人家就会把钱送过来,老秦核对一下,勾去一个个名字。麻婶子每年都要赊二十个小鸡雏,在老秦的红皮塑料本上写麻叔的大名,到秋后卖掉两只公鸡,就足够还老秦的账了。

麻婶子最看不惯的是刁嫂。刁嫂人也刁,那年赊小鸡,她在老秦的本子上写的是假名字,老秦秋后要账,村里人都说不知道这个名字是谁。找不到这个人,这笔账就成了死账。麻婶子看不惯,说这是谁给咱村抹黑啊?把人丢到山东去了。老秦倒是很大气,说算了算了,没这二十个小鸡钱,我也穷不了。麻婶子说,你别急着走,等一会儿,我帮你要回来。

麻婶子就去找刁嫂,指着她院子里的鸡,说你家的鸡长得不小了,下蛋了吧?从哪里买的呢?刁嫂就红了脸,把钱拿了出来。麻婶子给老秦赔笑,说这一家赊了你的小鸡雏,你的本子上记的是他家孩子的名字。孩子小,名字没叫起来呢,也难怪别人不知道。

老秦千恩万谢。麻婶子说,大兄弟,你也没背着锅,没带着灶,中午在我家吃饭。

这一年,麻婶子照例赊了二十只小鸡雏。秋风一吹,小鸡雏就长大了,有几只公鸡,还有几只母鸡。母鸡的脸蛋红红的,大概是快要下蛋了。麻婶子卖了两只公鸡,凑够了钱,放在盐罐子下面,准备着老秦来收账。

过了九月九,老秦没来,又过了十月一,老秦还没来。麻婶子的二闺女要坐月子了,麻婶子去伺候月子,这一去就是好多天呢。临走,麻婶子叮嘱麻叔,你听着点,哪一天山东老秦来了,你把钱还给老秦。麻叔点点头,麻婶子才离开家。

麻婶子伺候完闺女,回到家,做饭的时候看到钱还在盐罐子底下压着,就问麻叔,老秦没来?麻叔说,没来。麻婶子就有些疑惑了,嘴里嘟囔着说,这个老秦,咋不要钱了呢?

麻叔说,村里人都没给他钱呢,咱还能给他送到山东去?又不是咱自己,慌什么慌。

那就再等等吧。有一次孙子要学费,没钱,麻叔说先把老秦的小鸡钱用上。麻婶子说那可不行,说不定你前脚把钱拿走,老秦后脚来了,到时候手里没钱,不抓瞎?总不能让老秦为了咱这几块钱再从山东跑一趟吧?

也是也是。麻叔拉着孙子另想办法了。

下雪了,老秦还没来。

腊月二十三,阴冷,小北风打着旋儿。村头来了一个年轻人,说话山东口音,说是老秦的儿子,来收账的。麻婶子手里捏着钱,从家里出来,仔细端详,年轻人的眉眼挺像老秦,手里拿着眼熟的红塑料皮本子。大家围上来,问老秦为什么没来,年轻人的眼圈儿红红的,说,俺爹得了脑血栓,偏瘫了。

大家听了,唏嘘感叹,说起老秦的好来。麻婶子心里咯噔一下,说,孩子,一会儿收完账,到家里暖和暖和,婶子给你烙饼,炒鸡蛋。年轻人笑了笑,说,谢了,谢了,婶,我还急着赶回去呢。麻婶子说,再急也得吃饭,你先忙活,婶子给你做饭去。婶子说不定哪天去山东,到了你家门口,你不让婶子吃你的饭?

麻婶子做好了饭,出来喊年轻人,年轻人正在犯愁。麻婶子说,是不是又有人报了假名?年轻人说,不是不是,是多出来三十块钱,不知道是谁多给的。

多了?多了就多了呗。

那可不行。该多少就是多少,我怎么能多要大家的钱呢!年轻人急得直转圈,说,我爹跟你们打交道多少年了,我可不能坏了我爹的名声。

年轻人很着急,扯着嗓子喊:谁多给钱了?谁多给俺钱了?

这声音,让麻婶子想到了春天里,老秦的吆喝

14小说塑造了老秦、麻婶子、老秦的儿子等人物形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具体分析其性格特点。(3分)

答:

15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小说最后一段的理解。(3分)

答:

161)《论语》中多处提到“信”。下列与“信”相关的语句,最适合用来评价村民与老秦父子之间关系的一则是(2分)

A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

B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D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说市里要举办“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村民们都跃跃欲试请你根据小说内容,为他们设计一句参评宣传语。(1分)

答:

答案:

14.(3分)评分说明:选择一个人物,概括其性格特点(1分);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2分)

15.(3分)答案要点:老秦儿子的喊声(“谁多给俺钱了”),体现了他的诚信;麻婶子由此想起了当年老秦的诚信善良;表达出诚信善良的品质正在传承,含蓄地点明了小说的主题。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共3分)(1)(2分)D

(2)(1分)答案示例:不变是信义,醇美在人情

评分说明:能体现“淳朴、善良、诚信”即可。

【2018 石景山期末】

)阅读《沙漠中的饭店》,完成第1618题。9分)

沙漠中的饭店

三毛

word/media/image4.gif做家庭主妇,第一便是下厨房。我一向对做家事十分痛恨,但对煮菜却是十分有兴趣,几只洋葱,几片肉,一炒变出一个菜来,我很欣赏这种艺术。

word/media/image5.gif母亲在台湾,知道我婚后因为荷西工作的关系,要到大荒漠地区的非洲去,十二分的心痛,但是因为钱是荷西赚,我只有跟了饭票走,毫无选择的余地。婚后开厨不久,我们吃的全部是西菜。后来家中航空包裹飞来接济,我收到大批粉丝、紫菜、冬菇、生力面、猪肉干等珍贵食品,我乐得爱不释手,加上欧洲女友寄来罐头酱油。我的家庭“中国饭店”马上开张,可惜食客只有一个不付钱的。(后来上门来要吃的朋友可是排长龙啊!)

word/media/image6.gif其实母亲寄来的东西,要开“中国饭店”实在是不够,好在荷西没有去过台湾,他看看我这个“大厨”神气活现,对我也生起信心来了。

word/media/image7.gif第一道菜是“粉丝煮鸡汤”。荷西下班回来总是大叫:“快开饭啊,要饿死啦!”白白被他爱了那么多年,回来只知道叫开饭,对太太却是正眼也不瞧一下,我这“黄脸婆”倒是做得放心。话说第一道菜是粉丝煮鸡汤,他喝了一口问我:“咦,什么东西?中国细面吗?”“你岳母万里迢迢替你寄细面来?不是的。”“是什么嘛?再给我一点,很好吃。”我用筷子挑起一根粉丝:“这个啊,叫做‘雨’。”“雨?”他一呆。 “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荷西还是呆呆地、研究性地看看我,又去看看盆内的“雨”,然后说:“你当我是白痴?”我不置可否。“你还要不要?”回答我:“吹牛大王,我还要。”以后他常吃“春雨”,到现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的。

word/media/image8.gif第二次吃粉丝是做“蚂蚁上树”,将粉丝在平底锅内一炸,再洒上绞碎的肉和汁。荷西下班回来一向是饿的,咬了一大口粉丝:“什么东西?好像是白色的毛线,又好像是塑胶的?”“都不是,是你钓鱼的那种尼龙线,中国人加工变成白白软软的了。”我回答他。他又吃了一口,莞尔一笑,口里说着:“怪名堂真多,如果我们真开饭店,这个菜可卖个好价钱,乖乖!”那天他吃了好多尼龙加工白线。第三次吃粉丝,是夹在东北人的“合子饼”内与菠菜和肉绞得很碎当饼馅。他说:“这个小饼里面你撒了鲨鱼的翅膀对不对?我听说这种东西很贵,难怪你只放了一点点。”我笑得躺在地上。“以后这只很贵的鱼翅膀,请妈妈不要买了,我要去信谢谢妈妈。”我大乐,回答他:“快去写,我来译信,哈哈!”

word/media/image9.gif有一天他快下班了,我趁他忘了看猪肉干,赶快将藏好的猪肉干用剪刀剪成小小的方块,放在瓶子里,然后藏在毯子里面。恰好那天他鼻子不通,睡觉时要用毛毯,我一时间忘了我的宝贝,自在一旁看那第一千遍《水浒传》。他躺在床上,手里拿个瓶子,左看右看,我一抬头,哗,不得了,“所罗门王宝藏”被他发现了,赶快去抢,口里叫着:“这不是你吃的,是药,是中药。”“我鼻子不通,正好吃中药。”他早塞了一大把放在口中,我气极了,又不能叫他吐出来,只好不响了。“怪甜的,是什么?”我没好气地回答他:“喉片,给咳嗽的人顺喉头的。”“肉做的喉片?我是白痴?”第二天醒来,发觉他偷了大半瓶去送同事们吃,从那天起,只要是他同事,看见我都假装咳嗽,想再骗猪肉干吃。

word/media/image10.gif中国东西快吃完了,我的“中国饭店”也舍不得出菜了,西菜又开始上桌。荷西下班来,看见我居然在做牛排,很意外,又高兴,大叫:“要半生的。马铃薯也炸了吗?”连给他吃了三天牛排,他却好似没有胃口,切一块就不吃了。“是不是工作太累了?要不要去睡一下再起来吃?”“不是生病,是吃得不好。”我一听唬一下跳起来。“吃得不好?吃得不好?你知道牛排多少钱一斤?”“不是的,太太,想吃‘雨’,还是岳母寄来的菜好。”“好啦,中国饭店一星期开张两次,如何?你要多久下一次‘雨’?”

word/media/image11.gif有一天荷西回来对我说:“了不得,今天大老板叫我去。”“加你薪水?”我眼睛一亮。“不是。”我一把抓住他,指甲掐到他肉里去。“不是?完了,你给开除了?天啊,我们——”“别抓我嘛,神经兮兮的,你听我讲,大老板说,我们公司谁都被请过到我家吃饭,就是他们夫妇不请,他在等你请他吃中国菜。”“大老板要我做菜?不干不干,不请他,请同事工友我都乐意,请上司吃饭未免太没有骨气,我这个人啊,还谈些气节……”我正要大大宣扬中国人的所谓骨气,又讲不明白,再一接触到荷西的面部表情,这个骨气只好哽在喉咙里啦!

word/media/image12.gif第二日他问我:“喂,我们有没有笋?”“家里筷子那么多,不都是笋吗?”他白了我一眼。“大老板说要吃笋片炒冬菇。”乖乖,真是见过世面的老板,不要小看外国人。“好,明天晚上请他们夫妇来吃饭,没问题,笋会长出来的。”荷西含情脉脉地望了我一眼,婚后他第一次如情人一样地望着我,使我受宠若惊。

word/media/image13.gif第二天晚上,我先做好三道菜,用文火热着,布置了有蜡炬的桌子,桌子铺了白色的桌布,又加了一块红的铺成斜角,十分美丽。这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不但菜是色香味俱全,我这个太太也打扮得十分干净,居然还穿了长裙子。饭后老板夫妇上车时特别对我说:“如果公共关系室将来有缺,希望你也来参加工作,做公司的一份子。”我眼睛一亮。这全是“笋片炒冬菇”的功劳。

送走老板,夜已深了,我赶忙脱下长裙,换上牛仔裤,头发用橡皮筋一绑,大力洗碗洗盆,重做灰姑娘状使我身心自由。荷西十分满意,在我背后问:“喂,这个‘笋片炒冬菇’真好吃,你哪里弄来的笋?”我一面洗碗,一面问他:“什么笋?”“今天晚上做的笋片啊!”我哈哈大笑:“哦,你是说小黄瓜炒冬菇吗?”“什么,你,你,你骗了我不算,还敢骗老板?”“我没有骗他,这是他一生吃到最好的一次‘嫩笋片炒冬菇’,是他自己说的。”

荷西将我一把抱起来,肥皂水洒了他一头一胡子,口里大叫:“万岁,万岁,你是那只猴子,那只七十二变的,叫什么,什么……”我拍了一下他的头,“齐天大圣孙悟空,这次不要忘了。”

16本文选入试卷时删去了开头部分,请说说你是否认可这样的删改,以及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3分)

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个外国人。这样来称呼自己的先生不免有排外的味道,但是因为语和风俗在各国之间确有大不相同之处,我们的婚姻生活也实在有许多无法共通的地方。

当初决定下嫁给荷西时,我明白地告诉他,我们不但国籍不同,个性也不相同,将来婚后可能会吵架甚至打架。他回答我:“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却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发生,不过我们还是要结婚。”于是我们认识七年之后终于结婚了。

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在,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荷西当时对我说:“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好,大丈夫的论调,我十分安慰。做荷西的太太,语言将就他。可怜的外国人,“人”和“入”这两个字教了他那么多遍,他还是分不清,我只有讲他的话

闲话不说……

答:

17.文中“中国饭店”的独特魅力不仅仅在中国烹饪本身。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3分)

答:

18.请针对这篇文章的特色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并简述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3分)

答:

答案:

16.答案示例一:我认可这样的删改。本文以《沙漠中的饭店》为题,作者通过讲述如何借助中国饮食文化,将贫乏的沙漠生活过得趣味盎然。原文的开头部分用较多笔墨介绍“我”和丈夫荷西的婚姻状况,正如作者所说属于“闲话”,因此删去能够迅速入题,使行文更简洁,主要内容更突出。

答案示例二:我不认可这样的删改。原文的开头部分介绍“我”和丈夫荷西的婚姻状况,看似是“闲笔”,但从中能够反映夫妻二人文化背景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所造成的矛盾,才使平凡的一日三餐充满了波折和情趣。如果删去,容易使读者只关注于饮食和情节本身,忽略对于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深层思考。

(3分)

17.答案示例:文中“我”向荷西解释什么是粉丝时,说粉丝是“被冻住的春雨”“钓鱼线”“鱼翅”,这些玩笑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使经过中国烹饪“花样”处理的食材在荷西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眼中充满了神奇的魔力,也使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生活情趣。(3分) 

18.答案示例:问题:作者借生活琐事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思考:文中琐屑甚至有些艰苦的日常生活,在热爱生活、充满浪漫想象的作者笔下焕发着迷人的传奇色彩,跳动着生活的快乐音符。

(共3分。问题1分,思考2分)

【2018 通州期末】

)阅读《亲人》,完成2022题。(共9分)

亲人

侯发山

桂婶把孙子萌萌送到学校,回到家发现丈夫金刚不见了。起初,以为他到村子里转悠了。等到天黑,还不见人影儿。

桂婶急了。不只是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也帮着一起寻找,找了个通宵,又接连找了多天,方圆几十里,包括所有的水库、机井等,凡是容易出现意外的地方,都找遍了,也没有蛛丝马迹,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直到第七天,桂婶一边揪着花白的头发一边说不找了,不找了。桂婶的话还没说完,眼里的泪就一滴一滴掉下来。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即便是一只猫一只狗也会有感情的,何况是夫妻?虽说金刚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

  金刚的精神不正常是从三年前开始的。那年,金刚出了车祸,幸亏没有生命危险,但是被抢救过来后,他变得跟正常人不一样了,不怎么活动,在一个地方一坐就是半天,呆呆的,傻傻的,也不说话,别人问他话,他只会简单地“嗯”“啊”,似乎哪根神经错乱了。他这个样子显然是没法干活了,儿子小桂就让桂婶在家照顾父亲,接送萌萌,自己和媳妇到城里打工。

  说是不找了,其实桂婶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的机会。赶集时,桂婶什么事也不干,瞪大两只眼睛,瞅瞅这里,瞅瞅那里,瞅得两眼酸疼,揉揉眼,继续瞅。她在集市上转来转去,直到天黑看不清人脸,才恋恋不舍地返回家。遇到有外村人来村里,桂婶就上前打听;看电视时,桂婶特别留意上面播的那些寻人启事……

  转眼又是六个年头,萌萌上初中了,食宿在学校,不用接送了,桂婶便到城里打工去了。那时,她已经是六十出头的人了,谁要她?她就背个蛇皮袋,在街上捡破烂。一边捡,一边瞅路过的每一个人。有时,走一天只顾瞅人,一个饮料瓶也没捡到。

就这样,桂婶整整捡了八年破烂,仍然没有“捡”到自己的丈夫,她这才死了心,听从儿子的劝告,回了老家。她不回也不行,此时她已是七十岁的人了,身子骨已没有原来硬朗了,走上几十步就要停下来歇一歇。

  突然,有一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小桂给她带回来一个老头。刹那间,桂婶的眼睛直了:这个老头太像金刚了!

  小桂说:“当初见到他时,他正蹲在一个垃圾堆前啃一个烂西瓜。他的头发长长的,又脏又乱,脸上也布满了尘土……知情人说,是外地流浪来的,平时以乞讨为生。”

  桂婶走上前去问老人:“大哥,你老家是哪儿的?”

  老人憨憨一笑,也不说话,含糊地“啊”了一声。

  “你是不是叫金刚?”桂婶又问一句。

  老人依旧是憨憨一笑,不说话。

  小桂说:“我把老人家领去洗了澡、理了发,越看越像俺爹,这才带了回来。”

  桂婶问了半天,一句话也没从老人嘴里问出来。不过,他走路的样子、傻笑的神态,跟丈夫金刚真的太像了。她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叹,说明她认了。

  亲戚朋友,村里的人闻讯后,先后过来看。都说,太像了,太像了。小桂的堂弟说:“就是金刚叔,就是金刚叔!”说罢,还亲切地叫了一声。

  听到这话,不知道为什么,桂婶眼里的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桂婶,人都回来了,您还哭啥呢?”

  桂婶这才意识到自己流泪了,忙用袖子去擦,擦了流,流了擦,总也擦不完。

每天,桂婶给老人端吃端喝,伺候得很周到。闲时,桂婶就跟他讲先前的点点滴滴。他依旧是憨憨的样子,任凭桂婶说什么,他都是一个样子,一种神态。桂婶呢,也不管老人的反应,只管顺着自己的话头往下说。

  五年以后,积劳成疾的桂婶眼看就要不行了,小桂跪在母亲的床前,说:“娘,我不能再瞒您了,他……他不是俺爹!可他也太像了,我知道您心里一直放不下,所以骗了您。”

  桂婶努力笑了一下,微弱地说道:“桂儿,我知道他不是……我若不收留,哪里才是他的家呢?我走后,你也要好好待他,还叫他‘爹’,只有这样,老天才会保佑──你爹有人收留……”

  小桂点着头,泪如雨下。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改动)

20.阅读文章后,请你在②③处各填加一个字,组成三个小标题。(3分)

② ③

21.小说结尾,桂婶早已知道儿子带回的不是丈夫。说说文中哪些内容为这个情节埋下了伏笔。(至少答出两点)(2分)

答:

22.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请结合下面这则《论语》语录和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小桂和桂婶的形象特点。(4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答:

答案:

20.示例 :寻 认 结

21.要点:桂婶初次见到老人,并没有向老人问出什么,“她重重地叹了口气”;亲朋好友闻讯都来看,听到有人说“就是金刚”时,“桂婶眼里的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文章中反复说“太像了”却没有说是;桂婶和老人聊天,不管老人的反应。(共2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22.示例:《论语》中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文中的小桂看到母亲因一直寻找父亲未果而伤心,为了缓解母亲的悲痛,找来一个和父亲十分相像的老人,体现了小桂的孝心。(2分)《论语》中还提到要广泛地去爱众人。桂婶明知老人不是丈夫,还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并希望她失踪的丈夫也能得到别人的收留,体现了她的心善与大爱的思想。(2分)

【2018 顺义期末】

(二)阅读当代作家毕淑敏的散文《呵护心灵》,完成12-14题 (10分)

呵护心灵

毕淑敏

那一年我17岁,在西藏雪域的高原部队当卫生兵,具体工作是做化验员。

雪山上的条件很差,没有电,许多医学仪器都不能用。化验血的时候,只有凭着眼睛和手做试验,既辛苦,也不易准确。

一天,一个小战士拿了一张化验单找我,要求做一项很特别的检查。医生怀疑他得了一种很古怪的病,这个试验可以最后确诊。

试验的做法是:先把病人的血抽出来,快速分离出血清。然后在56摄氏度的情形下,加温30分钟。再用这种血清做试验,就可以得出结果来了。

我去找开化验单的医生,说,这个试验我做不了。

医生问:为什么?

我说,你想啊,整整半个小时,要求56摄氏度分毫不差。要是有电暖箱,当然简单了。机器的指针旋钮一应俱全,把温度和时间定死,一按电钮,就开始加温。时间到,红色指示灯就亮了,大功告成。但是没有电,你就抓瞎没办法。我又不能像个老母鸡似的把血标本揣在身上加温。就算我乐意干,人的体温也不到56摄氏度啊。

医生说,化验员,想想办法吧。要是没有这个化验的结果,一切治疗都是盲人摸象。

我是一个好心加耳朵软的女孩。听了医生的话,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仔细琢磨了半天,想出一个笨法子,就答应了医生的请求。

那个战士的胳膊比红蓝铅笔粗不了多少,抽血的时候面色惨白,好像是把他的骨髓吸出来了。

前面的步骤都很顺利,我开始对血清加热。

我点燃一盏古老的印度油灯,青烟缭绕如丝,好像有童话从雪亮的玻璃罩子里飘出。柔和的茄蓝色火焰吐出稀薄的热度,将高原严寒的空气炙出些微的温暖。我特意做了一个铁架子,支在油灯的上方。架子上安放一只盛水的烧杯,杯里斜插一根水温计,红色的汞柱好像一条冬眠的小蛇,随着水温的渐渐升高而舒展身躯。

当烧杯水温到达56摄氏度的时候,我手疾眼快地把盛着血清的试管放入水中,然后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温度计。当温度升高的时候,就把油灯向铁架子的边缘移动。当水温略有下降的趋势,就把火焰向烧杯的中心移去,像一个烘烤面包的大师傅,精心保持着血清温度的恒定……

说实话,这个活儿真是乏味透顶。凝然不动的玻璃器皿,枯燥单调的搬移油灯,好像和一个3岁小孩下棋,你既不能赢又不能输,只能像木偶一样机械动作……

时间艰难地在油灯的移动中前进,大约到了第28分钟的时间,一个好朋友推门进了化验室。她看我目光炯炯的样子,大叫了一声说:你不是在闹鬼吧,大白天点了一盏油灯!

我瞪了她一眼说,我是在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正像孵小鸡一样地给血清加温呢!

她说,什么血清?血清在哪里?

我说,血清就在烧杯里啊。

我用目光引导着她去看我的发明创造。当我注视到水银计的时候,看到红线已经膨胀到70摄氏度的范畴,劈手捞出血清试管。就在我说这一句话的工夫,原本像澄清茶水一般流动的血清,已经在热力的作用下,凝固得像一块古旧的琥珀。

完了!血清已像鸡蛋一样被我煮熟,标本作废,再也无法完成试验。

我恨不得将油灯打得粉碎。但是油灯粉身碎骨也于事无补,我不该在关键的时刻信马由缰。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办?空白化验单像一张问询的苦脸,我不知填上怎样的答案。

最好的办法是找病人再抽上一管鲜血,一切让我们重新开始。但是病人惜血如命,我如何向他解释理由?就说我的工作失误了吗?那是多么没有面子的事情!人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化验员,这不是自己抹黑吗?

想啊想,我终于设计出了如何对病人说。

我把那个小个子兵叫来,由于对疾病的恐惧,他如惊弓之鸟战战兢兢。

我不看他的脸,压抑着自己的心跳,用一个17岁女孩可以装出的最大严肃对他说:我已经检查了你的血,可能……

他的脸刷地变成霜地,颤抖着嗓音问,我的血是不是有问题?我是不是得了重病?

等待检查结果的病人都如履薄冰。我虽然年轻,也很懂得利用这种心理。

这个……你知道像这样的检查,应该是很慎重的,单凭一次结果很难下最后的结论……

说完这句话,我故意长时间地沉吟着,一副模棱两可的样子,让他在恐惧的炭火中慢慢煎熬。直到相信自己已罹患重疾。

他瘦弱的头颅点得像啄木鸟,说,我给您添了麻烦,可是得了这样的病,没办法……

我说,我不怕麻烦,只是本着对你负责,对你的病负责,还要为你复查一遍,结果才更可靠。

他苍白的脸立刻充满血液,眼里闪出星星点点的水斑。他说,化验员,真是太谢谢啦,想不到你这样年轻,心地这样好,想得这么周到。

小个子兵说着,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撸起袖子,露出细细的臂膀,让我再次抽他的血。

我心里窃笑着,脸上还作出不情愿的样子,很矜持地用针头扎进他的血管。这一回,为了保险,我特意抽了满满的两大管鲜血,以防万一。

古老的油灯又一次青烟缭绕,我自始至终都不敢大意,终于取得了结果。

他的血清呈阴性反应。也就是说——他没有病。

再次见到小个子兵的时候,他对我千恩万谢。他说,化验员啊,你可真是认真啊。那一次通知我复查,我想一定是我有病,吓死我了。这几天,我思前想后,把一辈子的事想过了一遍。幸亏又查了两次,证明我没病。你为病人真是不怕辛苦啊!

我抿着嘴不吭声。

后来领导和同志们知道了这件事,都夸我工作认真并谦虚谨慎。

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为自己当时的灵动机智而得意。

我的年纪渐长,青春离我远去。机体像奔跑过久的拖拉机,开始穿越病魔布下的沼泽。有一天,当我也面临重病的笼罩,我对最后的化验结果望穿秋水的时候,我才懂得了自己当年的残忍。我对医生的一颦一笑察言观色,我千百次地咀嚼护士无意的话语。我明白了当人们忐忑在生死的边缘时,心灵是多么的脆弱。

为了掩盖自己一个小小的过失,不惜粗暴地弹拨病人弓弦般紧张的神经,我感到深深的懊悔。

假如今天我出了这样的疏忽,我会充满歉意地对小个子兵说,对不起,因为我的粗心,那个试验做坏了。现在我来重新做。

我想他也许会发脾气的,斥责我的不负责任。按照四川人的火爆脾气,大骂几句也有可能。我会安静地倾听他的愤怒,直到他心平气和的那一瞬。我相信他还会撸起袖子,让我从他比红蓝铅笔粗不了多少的胳膊上抽血……也许他会对别人说我是一个蹩脚的化验员,我会微笑着不做任何解释。

我们可以吓唬别人,但不可吓唬病人。当我们患病的时候,精神是一片深秋的旷野。无论多么轻微的寒风,都会引起萧萧黄叶的凋零。

让我们像呵护水晶一样呵护病人的心灵。

12.作者从为小战士做化验的事件中获得了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这其中作者所经历的过程。每条陈述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①②③④

13.文章结尾语句写得比较含蓄,“当我们患病的时候,精神是一片深秋的旷野。无论多么轻微的寒风,都会引起萧萧黄叶的凋零。请你解说这句话的内在含义。从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概括一个典型人物的事迹谈谈你对“呵护心灵”的认识。(4分)

答:①含义:          

②认识:          

14.作者选择西藏雪域高原军旅生活中的一件事表达主旨,既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如果你有机会与作家毕淑敏探讨关于本文思想内容或表达艺术的问题,你会提什么具体问题,请结合本文内容陈述理由。(2分)

答:问题:          

理由:

答案:

12. ①第一次抽血化验失败    ②为掩盖过失欺骗小战士二次抽血  ③化验成功获得感谢与赞扬  ④自己患病感同身受获得感悟

13.含义:当一个人的生命处在痛苦、危险的状态时,精神是格外紧张的,心情是一种失落、哀伤甚至绝望的状态,越发感到生命的脆弱,即使一点打击就可能击垮生活下去的希望。

认识:(示例)生命是脆弱的,对弱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用爱心真诚地去呵护,去关爱,使之从中汲取生存的力量。例如,双腿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记述了他的暴躁,而母亲则对他的心灵给予无私呵护,“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那句恳求“好好儿活”给他很深触动。 正是因为母亲的呵护,史铁生才重拾起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一位作家。

14. 示例:

问题:小战士及部队领导都没有责备作者,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章中表达懊悔、自责的心情呢?

理由:我想弄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在这篇文章中把自己隐秘的错误暴露给读者大众,这等于是自毁形象了,作者对此会有什么解释。

【2018 怀柔期末】

(二)阅读《心田上的蝴蝶兰》,完成17-19题。(共9分)

心田上的蝴蝶兰

陈晓辉

①我对那株蝴蝶兰,一见倾心。每次经过那家盆景店,我都会静足于那株蝴蝶兰旁边,满心欢喜地观望好久。

蝴蝶兰是兰花的一种,历来,兰花因它清新飘逸的幽香、刚柔相济的叶丛与端庄素雅的风韵被人推崇与钟爱。而蝴蝶兰更因其花色艳美,气清质秀,被人们誉为“洋兰皇后”。

我所喜欢的这株蝴蝶兰是紫色的花朵,有的含苞待放,如婴儿微微握紧的肥硕的小手;有的却整朵盛放,优美的摆姿,大方地接受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有的,盛放一半,欲遮还羞。它们有五瓣、六瓣,大小不一,姿态各异,高高低低地生于花枝上如蝴蝶一般,摇摇欲飞,兀自开放。欣赏之余,总会让我想起与蝴蝶有关的故事与古诗句来。如梁祝化蝶双双飞舞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杜甫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等等。如此,这株蝴蝶兰就不只是一株简单的兰花,在我眼中,它是各种情感的象征与表达。而我,也爱之愈深了。

那次,再经过盆景店的时候,我有了把它买回家,与它朝夕相处的想法。

“小伙子,喜欢吗?我看你经常过来。”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拎着洒水壶朝我走来。

老人便是店主,戴副边框眼镜,身材瘦小,背微驼,前额有些突出,目光却炯炯有神。听路人说,他膝下无子,独自一人经营着这家盆景店。

⑦“喜欢,非常喜欢,请问爷爷这盆蝴蝶兰卖多少钱?”“哦……它暂时还不能卖。” “为什么?爷爷,有人预订了吗?” “没有,我想你大概还不知道它的生活习性,不知如何去养殖吧?如果是这样,你把它买回家,它必然会很快凋零,那么也就不能带给你愉悦的心情,反而让你变得自责和伤心,是吗?”

⑧我恍然大悟,不禁对眼前的这位瘦小的老人生出一种敬意。

从那之后,我经常会去老人那边,向他学习蝴蝶兰的种种知识。知道了它虽是喜阴植物,可养殖过程中仍然需要接受部分光照,但应避免阳光直射;知道了在秋冬这样温度较低的季节,应该注意增温,不能像其他花草一般频繁给它浇水;知道了它一般选用水草、苔藓作为栽培基质,应以少施肥、施淡肥为施肥原则等。

周末的一天,我在家看书,门铃响了。我开门,惊讶不已,老人居然将那盆我心心念念的蝴蝶兰托快递公司送到我家,并留了张小纸条:“恭喜你,现在你可以真正拥有它了,希望你可以因它而快乐。”关上门,将蝴蝶兰捧于手心,眼眶有些湿润,我明白老人的用心良苦。也因此,我去老人那边更勤了,会经常帮他照顾一盆盆的花花草草们。

老人生活节俭,衣着也很朴素,卖盆景的钱有时候甚至入不敷出。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舅舅的新公司开张,需要大量的盆景作装饰,我向舅舅请求,把订购盆景一事让我负责操办。舅舅见我懂得主动替他办事,很爽快地答应了。我联系了货运公司,特意叫了一辆搬运货车。在前往老人店里的路上,我的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的甜,一直想着这次的大订单肯定能让他喜出望外,这当是我对他的回报。

车子在老人店门前停了下来,老人正弯着腰给一株不知名的花浇水。我下车,飞快地向老人跑去。他见我过来,放下水壶,笑呵呵地看着我。我气喘吁吁地向老人说了订购的事情,洋洋得意地等待着他的表扬。可是,我的话像一阵冰冷的风,吹散了老人脸上原有的笑容。他沉默了会,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你回去吧,谢谢你的好意,我不卖,你让我失望了。”我明显感觉到了老人脸色的变化,呆住了,愣在原地,委屈的泪水在眼眶中打滚……

起初,我很不理解老人为什么会拒绝我的好意,而且还流露出指责的意思。为此,我闷闷不乐了好多天,也没再去老人的店里。后来,因为忙碌,我逐渐淡忘了此事。但是那盆蝴蝶兰一直被我细心地照料着,它成了我生活上很好的朋友。每次早晨上班前,我都会同它告别,下班回家后,又会第一时间急着找它,看看它是否和昨日一样美丽地绽放着。那清幽的花香,让我忘记了工作的疲劳与辛酸。

如此日复一日,时间久了,我慢慢发现,这宛如蝴蝶的兰花,不经意间,已经在我的心灵上开始盛放,牢牢地占据着一角,挥之不去了。而原本我那颗为生活到处忙碌、奔波的几近荒凉的心,却因为这些娇艳的蝴蝶们的飞舞,重新焕发出光彩。生活也不再只是紧张与枯燥,整个心房被那姹紫嫣红的美包容着,暖暖的。静视心灵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老人当初不经意间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种花,养花,卖花,只为花,为缘分,为心灵上的享受,不为钱。”反复品念着这句话,我似乎明白了老人当日的做法。在他眼里,每一株花草都是一种灵动的生命,而不是摆设品。我为老人的坚持而感动,为自己对老人造成的心灵上的伤害而感到内疚。

⒃我终于读懂了老人。

时隔多日,我又重新回到老人店里,老人又瘦了,背更驼了。他见到我,亲切地招呼着,反复说上次的事别往心里去。我握住老人的手,一字一顿地说:“谢谢你,爷爷,带给我这么宝贵的心灵上的财富。”老人先是惊讶,然后眉头逐渐舒展,用手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欣慰地笑了……

生活中,除了名、利以外,总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愫,可以让我们为之倾迷、追逐或持之以恒地喜欢下去,如蝴蝶兰的花香,清新、淡然,却历久弥香。我想,我会永远感谢老人,让这一株蝴蝶兰真正在我的心田上绽放,永不凋零。

节选《故事part》杂志第十辑

17.作者为什么称蝴蝶兰是“心田上的蝴蝶兰”?(2分)

答:

18.阅读①-⒃,请你简要说说作者终于读懂老人的过程。(4分)

答:

19.这篇文章有些词句颇为生动,请在文中前三段找出一处,针对其语言表达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做出解答。(3分)

所选语句:

你的问题:

你的解答:

答案:

17.(共2分)答案要点:因为他对那盆漂亮的蝴蝶兰一见倾心,打心里喜欢;给他心灵上的享受;明白了每一盆花草都是灵动的生命,用心对待;生活中,除了名利以外,总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愫。(答出三点给2分,两点扣1分)

18.(4分)想买蝴蝶兰却不卖给我,得知原因后心生敬意;在“我”懂得了蝴蝶兰的习性之后才把花快递给我,心生感动,明白老人的良苦用心(对花对主人负责的态度);老人卖花入不敷出却拒绝“我”给跑来的大订单,我不理解,感到委屈;当我在忙碌枯燥之余感受到蝴蝶兰带给我的心灵的温暖时,真正懂得了在老人把每一株花草都看成是一种灵动的生命,他只为花、不为钱的质朴高尚的人格。(每点1分,共4分)

19.(共3分)答案示例:

所选语句:有的含苞待放,如婴儿微微握紧的肥硕的小手。

你的问题:这个比喻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你的解答:把含苞待放的蝴蝶兰比喻成婴儿的小手,形象地写出了花苞的鲜嫩、肥大的样子,突出对蝴蝶兰的喜爱之情。

评分标准:所选语句1分,问题1分,解答1分。

【2018 密云期末】

)阅读《谎言》,完成14—17题。(11分

谎言

青青

word/media/image14.gif从幼稚园开始,手工制作的课堂就是滋生我自卑情绪的土壤。

word/media/image15.gif别人翻飞的指尖下,小猫小狗栩栩如生,而我却躲在角落里跟制作材料打架,使出的劲儿能牵回九牛二虎,就是不能把它们摆平……无数次伤心地问妈妈为什么,妈妈的回答总让我信心倍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方面差,在另一方面总会得到补偿。接着,又会翻开《科学家的故事告诉我: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的手工制作也很糟糕,甚至被称为笨孩子,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成为发明家。是啊,我也有许多别人不及的优点:我会声情并茂 字正腔圆地讲故事,还能搬很重的东西而且坚持很长的时间……在妈妈的提醒下,我经常对自己有许多新的发现。

  word/media/image16.gif进入中学,苦恼多是来自那可憎的体育课。许多锻炼项目都折磨着我还不太成熟的内心,它们像班上那些喜欢嘲笑弱者的男孩,一遍遍地笑着胆怯的我:“笨!笨!笨!”有一天那个黑脸的体育老师终于发怒了,因为我怎么也完成不了那个“前滚翻”,他生气地喝道:“站一边看别人怎么做!”然后,在我低垂的眼帘下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轻松翻滚,象一只只快乐的小皮球,而我……我的脸羞愧得能滴出水来!

word/media/image17.gif那一天是怎么回家的,已然不记得,脑海充溢 充斥着通天的绝望和自责。一见到爸爸,立即扑进了他的怀里。抹着我淌不完的泪水,爸爸的眼圈也红了,他翕动着大鼻孔向我道歉:“都是爸爸不好,是爸爸把这些缺点遗传给你了……”“遗传?”我已经顾不上流泪,“爸爸,你也这样吗?”“是啊,不信,你瞧……”说着爸爸就做“前滚翻”的动作,笨得象只老乌龟四仰八叉怎么也站不起来,我扑哧一声乐了,那么优秀的爸爸也有弱项!

word/media/image18.gif第二天是妈妈陪我去的学校……从此,体育课上碰到我做不好的动作,马老师再也不强求,这让我又恢复了从前的快乐。

  word/media/image19.gif如果不是那次我突兀地闯进老师的办公室,也许我的生活会一直平静如水。

  word/media/image20.gif那天,我送迟交的作业本到办公室,走到门外,听见马老师提到了我的名字:“袁源啊,你不知道吗?她小时侯被诊断为脑瘫!”“脑瘫不是一种很严重的智力疾病吗?我看她的智力还可以……”是语文老师的声音。“她是轻微的,主要表现为动作方面的缺陷,我原来不知,是听她妈妈讲的……”

  word/media/image21.gif (A)一下子,眼前的一切全模糊了,林立的教学楼、精致的石雕、老师刀子一样咯吱吱的声音,它们飘渺得像阵烟雾若有若无,可是内心的剧痛却提醒着我一切都真实的存在!艰难地隐进那片小树林,我终于“哇”地哭出声来。袁源——脑瘫!怎么也不知道这两个词发生着致命的关联,难怪家里有那么多那么多关于脑瘫的书!还有许多的圈圈点点。描绘在书里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啊,残疾、弱智甚至痴呆!幼稚的我还经常把它们拿出来翻翻,满足着一种事不关己的好奇,而现在才知,里面写得满满的,画得重重叠叠的——全是我!而我活在父母的谎言中,依然兴高采烈……难怪我总是比别人笨拙,难怪体育老师不再强求我完成动作,原来他们早就知道我是个低能儿!

  word/media/image22.gif一股蓄积已久的力量促使我狂奔回家,冲着妈妈大叫:我是脑瘫!妈妈一把搂过我,惊恐万状:“源源,你是听谁说的?”伤心、绝望,波涛一样在内心翻滚尔后“哗”地顶开了闸门,我伏在妈妈的怀里哭得天昏地暗:“妈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为什么?!”妈妈抱着颤抖的我哽咽着无言以对。痛哭之后,我终于疲倦地睡着了。

  word/media/image23.gif睁开眼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清新明媚的早晨,妈妈坐在我的床边,(B)爸爸在房间里着步,眼眶凹了进去,嘴唇干裂得仿佛要渗出血……他们守了我一夜。看到我醒来,妈妈扶起了我:“源源,我们要振作起来,不能被自己打倒。孩子,去洗脸刷牙吧,把你的漂亮脸蛋收拾干净!”我一向是听话的孩子,于是顺从地走进洗漱间。收拾完毕,妈妈握住我的手:“源源,你长大了,许多事应该告诉你了。”我看看妈妈,她一脸的庄重,“你是脑瘫。从小爸妈就带你四处求医,才解决了你走路的难题,但精细动作总不尽人,但我和你爸爸都很满足了,因为和严重的患儿相比我们是多么幸运……”

  word/media/image24.gif爸爸走到窗边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猛地回过头来,像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爸爸要告诉你一个秘密,爸爸也是脑瘫!”他盯住我的无比惊讶,“也许你认为怎么这么凑巧?对,上天就安排得这么巧。爸爸之所以告诉你这个秘密,是想向你证明,脑瘫患者也可以活得很精彩。”是的,爸爸活得很精彩,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对一千多名员工指挥若定。可我对他的说法很怀疑,也许这只不过是美丽的谎言,只是为了找回我的自信?妈妈看到了我眼里的疑惑:“细细看你就会发现,爸爸走路脚是踮着的,为此他曾经很苦恼。”“是的,我曾经很绝望,像你现在一样。后来我发现,当我忽略了自己的缺点,别人也就不会在意!”细看下来,爸爸确实踮着脚走路。

word/media/image25.gif像行走在小说里,一切都是那么曲折离奇,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整理自己纷乱的思绪。那天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扬长避短,我也会像爸爸那样成功;在奋斗面前,脑瘫也不过是只纸老虎!

  word/media/image26.gif经过这场风波的洗礼我一下子成熟了许多生活的道路上我重拾起自己的自信艰难前行摘取了一串串硕果: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拿到了不少论文获证书;我的演讲总会引起小小的轰动……在父母的支撑下,我的人生不很顺利却很精彩。

  word/media/image27.gif工作了,一次和外地的姑妈闲聊,我谈到爸爸的脑瘫,她惊疑地笑了起来:“你爸?什么病也没有,小时侯可顽皮了!”“那为什么爸爸走路总有点踮脚,那可是脑瘫的症状。”“他踮脚吗?不可能!不过他学踮脚走路倒学得蛮像的,他那个模样最笑人了!”姑妈沉浸在往事里,而我却怔在姑妈的笑容中……

word/media/image28.gif我终于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用谎言的剪刀一次次地修剪掉我生命树上自卑的枝条,所以我的自信才得以在阳光下恣意伸展。感激父母,但我得发伊妹儿给父亲,告诉他下次见到我的时候不必再踮着脚走路……

(有删改)

对文中两个加点字的注音和在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笨(zhuó)步(duó) 字正腔圆 充斥

B.笨(zhuō)步(duó)声情并茂 充斥

C.笨(zhuó)步()声情并茂 充溢

D.笨(zhuō)步()字正腔圆 充溢

15.上幼稚园时,“”做不好手工,妈妈告诉我人各有所长并讲爱迪生的故事给我听。此后,在我遇到行动和心理上的问题时,爸爸妈妈有怎样的表现?有怎样的影响?请你做简要概括。4分)

请从画横线的A、B两处任选一处,进行简要赏析。2分)

17.有人说父母的爱中有严厉;有人说:父母的爱中有包容。读了《谎言一文,你感受到父母的爱中有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答案:

14.B (2分)

15.(4分)答案示例:

第一问:①中学的体育课上,我完不成“前滚翻”,爸爸告诉我这是遗传了他的缺点并笨拙的给我演示“前滚翻”。②妈妈到学校去找老师说明原因。③当我得知自己是脑瘫后,妈妈让我振作起来并告诉我实情。④爸爸告诉我他也是脑瘫,并像脑瘫患者那样踮着脚走路。(3分,答对两点一分,以此类推。)

第二问:让我快乐成长并懂得扬长避短,努力奋斗(或:帮我赶走自卑,树立自信,快乐成长)(1分)

16. 答案示例:(2分)

A处:“眼前的一切全模糊了”“飘渺得像阵烟雾”写出了我得知自己是脑瘫后的震惊、恍惚,“老师刀子一样咯吱吱的声音”“内心的剧痛”写出了此时此刻我内心的痛苦。(分析排比、比喻皆可)

B处:“踱”“凹”“干裂得仿佛要渗出血来”,运用动作、外貌描写,写出了我得知实情后,爸爸一夜的煎熬、焦急和担心,表现爸爸对我的爱。

17.(3分)耐心、智慧、呵护……

参考示例:父母的爱中有耐心。(1分)文中的“我”是个脑瘫患儿,爸爸妈妈带着我四处求医。“我”做不好手工制作,妈妈会告诉我每个人能力不同,并讲爱迪生的故事给我听。从父母的这些表现中,我看到了他们的耐心。(2分)

【2018 平谷期末】

(二)阅读《归隐录》,完成16-18题。(共9分)

归隐录

聂鑫森

一个人辛辛苦苦工作几十载,鬓微霜,眼渐昏,到了花甲终于可以退休归隐,去含弄孙了,但那份对单位对专业对同事的眷恋之情,却又会变得更加稠酽。正如宋词中的名句所状:“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湘楚市博物馆的古籍修复师沈君默,满六十岁这一天,一上班就拿着申请退休报告,急步走向馆长刘政和的办公室,似乎在这里一刻也不想驻停了,真是咄咄怪事。

沈君默个子不高,微胖,慈眉善目,满脸是笑,远看近看都像一尊佛。他不留胡须,下巴总是泛着青光,也不留头发,一年四季都是光头。他说搞古籍修复,图的是一个干净,以免工作时为掉落的一根两根须发分神。这辈子他修复过多少珍本、善本?数不清。无论古籍损坏到什么程度,他都能令其起死回生。

沈君默的爷爷、父亲都是干这个行当的,他是从十八岁一直干到六十岁,整整四十二年。儿子沈小默从大学的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特招进馆跟着他参师学艺,一眨眼也三十出头了。

沈君默有孙子了,刚刚四岁。有人问:“你孙子长大了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干祖传的手艺。”

修复一本破损的古籍,就有十几道工序:拆解、编号、整理、补书、拆页、剪页、喷水、压平、捶书、装钉……不光是补虫眼、溜口(补书口),这很容易。难的是把经水浸后整本书页粘在一起的古籍,如“旋风装”、“蝴蝶装”等,经过特殊工艺处理,逐页分离修复,而且要修旧如旧,非高手不可为。

沈君默来到长廊尽头的馆长室门前,正要举手叩门,门却忽地敞开,走出笑吟吟的刘政和。“沈先生,我在等着你哩,请进!托朋友从杭州买来的龙井‘明前茶’,已经给你沏上了。”

“谢谢。”

刘政和原供职于历史研究所,调到博物馆来不到三个月。为人谦和,腹笥丰盈,而且不徇私情,全馆上下对他印象颇佳。前任馆长章扬升迁为文化局副局长,在刘政和上任几天后,忽然来馆里检查工作,顺带提出要借走库存的古籍《归隐录》回家去研究。刘政和立马回绝,说:“章局长,这是不行的,你可以到这里来读,但古本书是严禁外借的。你是这里出去的,应该知道这个规矩,请海涵。”章扬哈哈一笑,说:“我是想试试你,果然坚持原则。”

word/media/image29.gif沈君默和刘政和,在一个古拙的茶几边坐下来,玻璃杯里的龙井茶飘出清雅的香气。

word/media/image30.gif “沈先生,请尝尝。”

word/media/image31.gif “好。嗯,不错,是正宗的龙井村那块地方的货色。”

word/media/image32.gif “沈先生,我知道你口袋里肯定揣着退休的申请报告。可你不能走啊,我想延聘你一段日子。“

word/media/image33.gif “唉 ,人老了,眼花了,干不动了。再说,馆里有我的学生、我的儿子,在修复古籍上可以独立操作了。“

word/media/image34.gif “恕我直言,他们比你还差点儿火候。馆里有一大册本地前代名人写的《归隐录》,年代久远,水浸、虫蛀,不但粘连在一起,还破损厉害,你不想修复?”

word/media/image35.gif沈君默摇摇头,叹了口气,说:“不……想,想也是白想。”

word/media/image36.gif刘政和解开中山装的领扣,喉结上下蠕动,目光变得锐亮。大声说:“我调查过,你曾向章扬提出申请要修复这本古籍,他说这书没什么价值,不批准。还说,库里要修复的古籍多着哩,你为什么要单挑这本?你怎么回答?”

word/media/image37.gif “我不能说。”

word/media/image38.gif “我现在来替你说。我在历史研究所厮混多年,读过不少书,尤其是有关乡邦历史的书。《归隐录》的作者,叫章道遵,字守真,清道光朝的吏部官员。官方史书上称他为能臣、廉吏,风头很健,五十四岁时,皇帝忽然下诏,允其多病之身告老还乡。他回乡后,意气消沉,关门谢客,写了这本《归隐录》,没有付梓刻印,只是聘人手抄了十本,故传世稀少。他是六十岁时辞世的。”

word/media/image39.gif “对。”

word/media/image40.gif “但在当时的野史中,也有人说到他任吏部要职时,暗中收贿,在老家置办田产、房产。但没有佐证的史料,他的形象依旧光彩照人。因章道遵是个真正的读书人,敬儒知耻,我揣测是不是《归隐录》中,有关于这方面的文字。”

word/media/image41.gif “当然有!”沈君默蓦地站起来,大声说。

word/media/image42.gif “你读过这本书?”

word/media/image43.gif “我家有《归隐录》的半本残页,是我爷爷解放前收藏的,中间有数则写他忏悔平生有过的不洁言行,以及皇上对他的宽宥,让他体面地回乡养老。”

word/media/image44.gif刘政和喝一大口茶,拍了拍脑门,说:“我明白了,为什么章扬不让你修复此书,为什么我任职之初他要借此书回家研究。他虽未读过此书,但害怕书中有什么不利先祖的文字。因为,章道遵是章扬的先祖,章扬曾写过文章力赞先祖的德行。”

word/media/image45.gif “刘馆长,章扬的为尊者讳,可笑。他的先祖却敢自揭其短,倒是令人钦佩。”

word/media/image46.gif刘政和嘴角叨起一丝冷笑,缓缓地说:“恕我直言,你也把我小看了。我想延聘你修复《归隐录》,你愿意吗?”

word/media/image47.gif沈君默低头不语。

word/media/image48.gif “你在想,博物馆隶属于文化局,章扬是分管我的领导,我定然不敢同意,是不是?”

word/media/image49.gif “是。”

word/media/image50.gif “还原历史的真相,是我们的责任。文天祥《正气歌》说:‘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这个节操,我还是有的,有什么可怕的。你有什么条件,请讲。”

word/media/image51.gif “我没什么条件。我到退休年纪了,请批准;延聘多长时间,由你定。我照常上班,每月拿退休工资,不拿任何补贴。”

word/media/image52.gif “我都依你。来,让我们以茶当酒,碰个杯,祝诸事顺吉!”

word/media/image53.gif “好!我自个儿的归隐录,今天就是开篇第一章。”

word/media/image54.gif……

word/media/image55.gif半年过去了,《归隐录》已精心修复,又影印一百部准备分赠本市的档案局、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及本省、外省的有关部门。为此,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所请贵宾手中的请柬,都是刘政和用漂亮的小楷所书。

word/media/image56.gif贵宾中只有章扬没有到场。

注:①[酽yàn]浓,味厚。②[腹笥]肚子里的学问。

16.阅读文章,从刘政和的角度,按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2分)

(1)两个多月前刘政和调到博物馆当馆长。

(2)

(3)

(4)《归隐录》修复后,刘政和写请柬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17.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沈君默能被称为“大国工匠”吗?(4分)

【链接材料】

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纪录片《大国工匠》

18.阅读文章,请你就其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写出答案。(3分)

答案:

16.答案示例:

①上任几天后,刘政和回绝前任馆长章扬借《归隐录》的要求

②沈君默退休当天,刘政和延聘他修复《归隐录》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答案要点:沈君默是大国工匠。他一名普通的古籍修复;搞古籍修复已经42年;不留胡须、不留头发,以免工作时掉一两根须发分神;他是古籍修复的高手,能把水浸、虫蛀等破损厉害的古籍修复如初。

(共4分。判断1分,理由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8.答案示例:问题:文章为什么介绍古籍修复的工序?答案:说明古籍修复的艰难,从侧面衬托出沈君默技艺高超。

(共3分。问题1分,答案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018 昌平期末】

(二)阅读文章,完成第19-21题。(共10分)

大地上的读书人

陈全忠

①有人说,读书最好的年龄是十五六岁,那时精力旺盛,记忆力好。但在最好的读书年龄,我却没有书。我生活的村庄离县城的新华书店有几十公里,出山不容易,再说家里也没有钱给我买书。

②我所能索到的书,都是哥哥从家境好些的朋友、同学那儿搜罗来的,借期往往只有三四天,看完即还。正因为借到书不容易,书在手里的时间那么短,我不得不抓紧分秒时间读完。

③上中学是在十几里外的镇上,每天赶早走路去,到了教室,满头大汗。待到放学,出了校门,心就像出笼的鸟飞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在一块叽叽喳喳,我故意落在后面,独自走,没人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摸出书来看。大地之上没有书桌,没有书房,只有无限的风景。我捏着方块字的纸缓缓走在山间公路上,心情随字里行间的故事一路铺陈。书中的某个情节或某个字句激发了我的想象,让我忍不住想奔跑,想歌唱,或者索性找个尚有斜阳照射的山头,坐下来,将故事中未解的结局看完。我就是这样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少年时代的书都是在路上边走边读完的。

④苦吗?我怎么毫不觉得。在物质上最贫乏的时候,在精神极度困窘的时候,走在荒芜的山间路上,有一本书在你面前打开,有不同世界的人和你作伴、对话,丰富你的人生和阅历,是一件多么甜蜜的事情。少年时代的书不是在温暖的书房、舒适的书桌旁读的,而是在田间山头、在匆匆的脚步度量中读完的,书上的每一个字句都跳跃着进入视线,但因此更加带着热腾腾的气息,可以拿到生活中掂量,可以在天地草木间寻找注解,可以以最强劲的频率和心灵发生共振。

⑤几年前的一个假期,我去了宜宾一个叫李庄的小镇。风景是乡村式的,恬静、可以平淡相处,一如我少年成长时的那个村庄。

⑥其实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小镇,上个世纪在抗战的硝烟中,中国许多地方再也不适合读书做学问了。无数的文化单位开始西迁,迁向内地,迁向有深山大河屏障的僻远城乡。大批学者也选择了这个贫穷而偏僻的小镇蜗居、做学问,保存学术的薪火。

⑦读书苦吗?毫无疑问,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和吃饭都是大问题。最要命的是,没有书。唯一带有存书的机构是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依附于此的读书人才稍得以慰藉。但是,要到这个读书的地方殊不容易,我曾经在李庄镇外寻索着,穿过一大段弯弯曲曲的田埂,还有一片树林,然后爬500多个台阶,才找到山峰顶部的一个山庄,这就是当年的史语所办公遗址,现在已改为学校。就是在这样的山路上走着的时候,我突然找到了少年时读书的心境。

⑧这样的生活苦吗?我翻遍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在李庄留下的文字,看到的只有读书、研究、做学问得到的累累著述,和对国运、天下事的远视,而物质上的困苦却不见于纸间笔头。如果可以穿越,我说不定能看到这一幕:在如豆的煤油灯下,考古学家董作宾躬身简陋的斗室,手写考古史上开天辟地的煌煌巨著《殷历谱》;同济大学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和夫人、儿女以及学生,携带大盆小盆,兴致勃勃地到野外捕捉青蛙并收集蛙卵做实验。在李庄的田野沟渠间,人跑蛙跳,你追我赶,泥水四溅;中国营造社的梁思成兴致勃勃地画下李庄旧旧的东岳庙的建筑构式图,旁边是同济大学学子的琅琅书声......

⑨在彼时的李庄,世界很喧哗,有人做了高官,有人发了国难财,也有读书人因此眼红,放弃书桌,奔向豪门之间。剩下的那一群读书人,面带菜色走在大地上,孜孜埋首于卷册笔墨之间,自得其乐。

⑩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个当下具体的境遇中,肯定有比读书更好的选择。历史会知道,什么才能真正留存。

(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

19.依据文章内容填空。(3分)

20.文章结尾,作者写道“历史会知道,什么才能真正留存。”你觉得真正留存的是什么?(2分)

答:

21. 文中的“苦吗?”“读书苦吗?”“这样的生活苦吗?”的追问,引发了同学们对现实生活中读书“苦与乐”的讨论。请围绕这个话题,写一段话(请结合阅读一部名著的过程和感受,字数在150-200之间),准备发言。(5分)

答案:

19.答案示例:①山路上读借来的书 ②战乱、生活条件艰苦 ③孜孜不倦或孜孜埋首或自得其乐(3分)

20.答案:读书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人格魅力以及文化著作(2分)

21.答案示例:略(5分)

【2018 大兴期末】

(二)阅读《京胡制作的“大工匠”》,完成14~16题。(共10分)

京胡制作的“大工匠”

鲍丹禾

word/media/image14.gif1790年,为给八十八岁的乾隆皇帝祝寿,原在南方的三庆、四喜、合春、春台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由此诞生了国粹京剧。人们看到的京剧,往往是五尺高台,伶人徘徊,唱尽人生百态。或是风花雪月,或是爱恨情仇,那些华丽的唱词,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不过,京剧之所以如此精彩,与一样乐器分不开,这件乐器就是京胡。唱腔再优美,也离不开伴奏,虽然优秀的演员也可以清唱,但是缺了伴奏,京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都大打折扣。

word/media/image15.gif京胡看似简单,结构上无非是担子、筒子、琴轴和蛇皮几样,但若想让简简单单的京胡不仅品相完美,还能奏出让人心醉的音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老家在辽宁海城、人称“关东唐”的唐群师傅恰是这样一位能让二者得兼的制琴高手。

word/media/image16.gif老唐二十年前跨入制琴这行的时候已届不惑之年。他年轻时爱好京剧,会拉胡琴,但是对制琴完全没有接触。因为夫人单大姐擅长程派青衣,所以两人一商量,干脆放弃了之前做得挺好的生意,一个唱戏,一个制琴,全身心投入到京剧这行里来了。

word/media/image17.gif从小,老唐的动手能力就极强,所以无师自通地做一把京胡对他来说不是难事,但是能把京胡做出来,并不意味着就做成功了,直到他遇见著名的制琴大师董玉光先生。董先生是北京民族乐器厂的创始人之一,京城赫赫有名的制琴大师。头次见面,老唐拿了8把亲手制作的京胡让董先生看,董先生夸他琴制得不错,但是也指出了担子在弯度、斜度、干燥程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寥寥数语,让老唐很是受益。

⑤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唐明白,得到制琴界高人的点拨已经殊为可贵,更多的功夫得靠自己。

⑥天生的悟性加上着了魔似的钻研,让老唐的制琴技艺突飞猛进。单大姐说,有一阵,老唐经常半夜来了灵感,立即起床到另一个房间做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三四年的时间,老唐人好琴好的名声已经在北京的京剧圈里传开了。

⑦每一个制琴师都有自己的制琴理念,老唐也不例外。京胡由福建闽侯一带天然的紫竹制作而成,由于每一根竹子都各不相同,所以无论是外观还是音色,从来就没有一模一样的两把京胡。老唐说,担子和筒子的搭配合理最为关键,而如何搭配,则全凭经验。通过一次次实践,老唐对于担子和筒子搭配以及担子的斜度处理都有自己心可意会的体悟。制作京胡,担子和筒子都得烤干,而烤担子和烤筒子很有学问。不但讲究火候,且要烤多次才能成功。稍不注意,不是烤炸了就是还没烤到位。这些刚制琴时常常遇到的难题,在有心人老唐这里都被一一化解。

⑧虽然是纯手工制作,却一样要讲科学依据。老唐为了测试筒子上蒙的蛇皮的振动频率,甚至请航天部门的物理学专家帮他做实验。单就这一点,老唐钻研的劲头就可见一斑。

⑨京胡的音色讲究“酥脆亮厚”,老唐说酥音最难做。所谓酥音,就是拉出来的声音不刺耳,特别好听。经过多年的摸索,老唐能把新琴做出老琴一般悦耳的酥音,让无数拉琴的人为之叫好。

⑩制琴二十年,老唐练就了几个绝活儿,一个是修复百年老琴,现在京城许多著名琴师的老琴一旦要修,都想着找他。修老琴极难,因为老琴历经多年风霜,竹子很脆,一不小心就可能折断,不过老唐的妙手却能将其修旧如旧;一个是“拿死弯儿”——京胡担子的头部弯曲了,他居然能用“独门绝技”给正过来,若非我亲眼所见,实在觉得难以置信。

一把京胡好不好,最终还得专业院团的琴师来检验。随着名声日隆,著名琴师王福隆、迟彦春等人与老唐都成了好朋友。一天,王福隆给老唐打来电话,让他晚上收看电视。原来,在当晚直播的京剧演出中,王福隆用老唐制作的一把“黑老虎”在伴奏。老唐看着电视里的画面,心中很是温暖。

这些年,老唐花在京胡制作上的钱可不是小数目。单大姐说,家里的钱都投到买担子、制京胡上了,连买房的钱都投进去了。老唐家的柜子里堆满了各种品类的担子,“花脸”“黑老虎”“罗汉”,不一而足。那么多的担子起码够制十年的京胡了。其实单大姐特别支持老唐。老唐笑道,要不是有夫人这样一个坚强后盾,自己也没法儿踏踏实实研究出那么多绝活儿。

老唐做琴,靠的就是一股韧劲和不懈的创新。虽然现在好多人慕名而来,甚至出高价买“关东唐”的琴,不过当初选择干这行的时候,老唐可不是为了挣钱,纯粹是出于内心的喜欢。对京剧艺术的感悟,让他对长不过咫尺的京胡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他成为一个精益求精的制琴“大工匠”。

17.阅读文章③-段,围绕老唐成为制琴高手的经历,将下面横线处相关内容补充完整。(3分)

老唐首先有对京剧的爱好,然后word/media/image57.gif,凭借天生的悟性word/media/image58.gif并且word/media/image59.gif,最成为制琴高手

18.有同学认为文章开头没必要对京剧进行详细的描写,删去更好,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老唐看着电视里的画面,心中很是温暖(2分)

答:

20.请你针对本文的标题“京胡制作的‘大工匠’”设计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你阅读本篇文章会有怎样的帮助。(3分)

问题:

说明:

答案:

17.答案示例:①有高人的点拨 ②不断地钻研实践 ③有家人的支持 (3分)

18.答案示例一:同意,全文围绕着老唐如何成为京胡制作的“大工匠”展开的叙述,这段描写与老唐工匠精神的主题无关,可以删去。

答案示例二:不同意,京剧的精彩表演与京胡密不可分,京胡对京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且这段描写与文章结尾“对京剧艺术的感悟让他对长不过咫尺的京胡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他成为一个精益求精的制琴 ‘大工匠’”相呼应,老唐对京剧艺术的感悟,加深了他对京胡的理解,使他成为一个制琴 “大工匠”,所以不能删去。(2分)

19.答案示例:老唐看到著名琴师王福隆用自己制作的一把“黑老虎”伴奏,这是对自己制琴技艺的认可,因而感到自豪与欣慰;他再次见到凝结着自己心血的“黑老虎”出现在电视画面里,因而感到亲切与激动。(2分)

20.答案示例:①作者为何不用“制琴老唐”为题?②这个问题有助于我理解作者刻画老唐专注严谨的人物形象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分,问题2分,说明1分)

【2018 门头沟期末】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2题。(9分)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跑出去,再哐当哐当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皇帝那威仪天下的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罗锅,我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20.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作者从丁香花儿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感悟的过程是什么样的?(4分)

21.阅读下面句子,任选一句进行赏析。(2分)

⑴我眼睁睁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⑵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皇帝那威仪天下的面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罗锅,我呵呵呵的笑了。

22.有人说本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愿意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默沉浸自己的品质。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观点,为什么?(3分)

答案:

20.⑴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⑵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⑶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 要学会自我沉浸⑷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4分)

21.⑴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⑵排比 联想(想象),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2分)

22.本篇文章通过写丁香花的繁茂和不爱说话,不争抢,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愿意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默沉浸自己的品质。(3分)

【2018 房山期末】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9—22题。(12

1964年12月,我们小分队在滇西北找矿。小分队一共8人,其中4名警卫战士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

1天,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去维西。那天路上积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洼不平,车子行驶一段就会被雪坞住。我们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就在我们又一次下车推车的时候,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我们正惊疑、猜测时,纳西族老乡急喊:“快、快赶紧上车,是一群狼。”

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

但是很不幸,车轮只是在原地空转,根本无法前进。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只狼,个个都象小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

战士小吴抄起冲锋枪。纳西族老乡一手夺下小吴的抢,比较沉着地高声道:“不能开枪,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钻进树林,狼群会把车胎咬坏,把我们围起来,然后狼会嚎叫召集来更多的狼和我们拼命。”

他接着说:“狼饿疯了,它们是在找吃的,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大脑似乎已经不会思考问题。听老乡这样说,我们毫不犹豫,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往下丢了一部分。

狼群眼都红了,兴奋地大吼着扑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着,刚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

老乡继续命令道:“再丢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约50斤肉品又飞出了后车门,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又被8只狼分食的干干净净!吃完后8只狼整齐地坐下,盯着后车门。

这时,我们几人各个屏气息声,紧张的手心里都是冷汗,甚至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们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令我们从狼群中突围出去。看到这样的情形,老乡又发话道:“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想保命就别心疼这些东西了!”

此时,除了紧张、害怕还有羞愤!作为战士,我们是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物资的,哪怕牺牲自己。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车被坞到雪地里出不来,只能被困在车里;我们的子弹是极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唤来,我们会更加束手无策。我们几人相互看了一眼,迟疑片刻,谁也没有说什么,忍痛将车上所有的肉品,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

8只狼又是一顿大嚼。②吃完了肉,它们还试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但没有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经滚圆,先前暴戾凶恶的目光变得温顺。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其余7只狼没动。片刻,那只狼带着狼群朝树林钻去……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不一会儿,8只狼钻出松林,嘴里叼着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树枝帮我们垫起轮胎,让我们的车开出雪窝。我激动地大笑起来,……哈……哈……,刚笑了两声,另外一个战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这突兀的笑声惊毛了狼。

接着,8只狼一齐钻到车底,但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呢,赶快发动车,”车启动了,但是没走两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先往车轮下垫树枝,然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来次。最后一次,汽车顺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

这时,8只狼在车后一字排开坐着,其中一只比其他7只狼稍稍向前。老乡说:“靠前面的那只是头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并用力地向它们挥手致意。但是这8只可爱的狼对我们的举动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

19.选文前半部分写了我们三次给狼群扔食物,请按照要求填写下面表格。(4分)

20.读完上面的选文后,三(1)班的同学们围绕文章的主题展开了讨论,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你认同哪一种?并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甲】如果你能真心的善待动物,它们也一定会和你友好相处的。

【乙】给在你看来带有恶意的对手一条生路,就是给自己一条生路。

【丙】连凶猛的狼都懂得报恩,我们应该反思自身。

我认同。

理由是。

21.阅读划线句①②③,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两条结论。(2分)

结论一:。

结论二:。

22.文中的小分队听从老乡的指挥顺利脱险了。如果你是小分队中的一员,请把脱险后你对那位老乡说的话写出来。(3分)

答:

答案:

19.

(评分说明:共4分,每空1分)

20.选择【乙】,理由能围绕文章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评分说明:共3分,选择正确1分,理由符合要求2分。选择【甲】的,其中“如果你能真心的善待动物”与选文内容不符,错误的理解了我们小分队三次扔给狼群食物的初衷——自己活命;选择【丙】的,“我们反思自身”是带给读者的思考,不是选文内容揭示的主题,选文中也未提及我们不懂得感恩。)

21.结论一:狼吃饱了后,不再对食物感兴趣,并不贪婪。

结论二:狼尾随人,只是想寻觅食物,对人类并非带有恶意(敌意)。

(评分说明:共2分,每个结论1分)

22.要点:1.感谢他恰当给力的指挥 2.称赞他生活经验的丰富 3.表达自己要多学习的愿望。

(评分说明: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018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