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与写人各有所长] 各有所长写篇800字作文

发布时间:2023-04-05 13:21:22

[记事与写人各有所长] 各有所长写篇800字作文
“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的《左传》与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共为中华文明之传世典范,两者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同为民族所传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都有对其的介绍,现在就让我们通过《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来窥探这冰山一角。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传文学,其以《春秋》的记事为纲,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但其叙述语言简言精练,词约义丰,更突显出人物形象的生动性。从篇幅而言,给人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感。正如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全篇共298字,只有四个人的言语记叙,却将秦、晋两国联合攻郑,郑人烛之武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秦穆公与郑结盟而退兵,郑国转危为安之事交代清楚,在只言片语间使一个国家的命运得到改变。学生在学习本文时,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烛之武为秦伯精辟剖析“亡郑”与“舍郑”的利弊得失,正是此段话改变了历史发展之轨迹。

而《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讲其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的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正因为其故事情节紧凑,可读性强,不少学生反映更喜欢《鸿门宴》一文。尽管高中语文中的另一篇佳作《荆轲刺秦王》的人物描写也很生动形象,内容引人入胜,但在班里的大部分学生看来《鸿门宴》更精彩。比起荆轲血溅秦殿的悲壮,《鸿门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这场没有流血的战场更多的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




1 3

项羽曾经是号令天下的“西楚霸王”,却也落得兵败垓下,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之境地。对于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司马迁并未以世俗的“成王败寇”来评论,而是将其列入本纪,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悲剧英雄形象。高中语文课文中的《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在此次宴会上各路人马的精彩表现,不但充分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而且从侧面反映出两方面势力的最后命运走向,甚至有人说鸿门宴的胜负,就是五年后楚汉权利之争的预演而已,最终奠定了刘邦胜项羽败的历史格局。《鸿门宴》里人物的言语描写较《烛之武退秦师》多,主要人物项羽、刘邦、范增、张良、樊哙等都有直接的语言描写,且人物出场次数频繁,然而在此司马迁显出了自己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将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写的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这些文章都是流传千古的叙事名篇,学生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更能欣赏和借鉴其中的叙事手法。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书面化的表达方式,故而其叙事特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生在掌握基本字词的涵义,读懂课文的同时,还要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抓重点,做到言简意赅,从而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在言辞简洁、重点突出方面,《烛之武退秦师》可谓典范,全篇言语有力,详略得当。烛之武在与秦伯的对谈中,着重对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作了具体分析。其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处处为秦伯考虑,从而打动秦穆公之心,使其不但退兵,还留三名秦将助郑守卫,最终得以保全郑国,充分显示出烛之武说辞的分量。学生在学习这段言辞时,既要读懂其层层递进的语言逻辑关系,又要注意文章在刻画人物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方面的详略得当。在这段决定郑国命运的对话中,烛之武的言辞严谨而周密,但对秦穆公的言语却没有直接描写,只有最后的“秦伯说,与郑人盟。”通过这七个字来表明烛之武


2 3

[记事与写人各有所长] 各有所长写篇800字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