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05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朕自立太子 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注释】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太子:指唐高宗李治。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 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 1C
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
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从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C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内容,对重点语句要正确理解和概括,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自己身边的大臣说:我自从立太子以来,遇到什么事物就拿来教育他,见他吃饭,就说:你懂得农事的艰苦劳累,就会常有饭吃了。见他骑马,就说:你知道马也有劳累的时候,不使它疲劳过度,就会常有马骑。见他乘船,就说: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见他在树下休息,就说:按照墨线来锯木料就能锯得直,皇帝采纳正确的意见就能通达事理,才智非凡。

2阅读《木兰诗》,完成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策勋十二转________ 赏赐百千强________ 对镜帖花黄________ 出郭相扶将________ 2)翻译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4)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答案】 1)记 ;有余 ;外城 ;同""

2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扑朔迷离
4)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
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注意策、强都是古今异义词,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安:怎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火伴:即同火的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根据积累并结合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可知,这个成语是:扑朔迷离。 4)结合有关语句分析木兰的形象,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可以看出木兰的勤劳;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善良、坚毅勇敢、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的形象;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形象,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木兰的机敏活泼 。第二问要调动平时积累的知识答题。 故答案为:记;有余;外城;同""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扑朔迷离。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的能力。答题时只需结合诗句及平时积累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本题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根据平时积累答出我国历史上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
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忽啼求之 ________ 即书诗四句________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 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本文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而《孙权劝学》中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的原因又是什么?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阅读两文后你又有什么感想? 【答案】 1)代书具;写;完成;相称,符合
2)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3)仲永虽然天资过人,但他的父亲贪图利益,每天拉着仲永拜访乡里人,不让他学习,以致他变成了一个才能平庸的人;而吕蒙能听从孙权的劝诫,发愤学习,所以有惊人的长进。从这里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勤奋学习。
【解析】【分析】(1 忽啼求之翻译为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词,指这些东西。即书诗四句翻译为立刻写下了四句诗意思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翻译为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意思是完成不能称前时之闻翻译为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意思是相称 2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句中意思是……感到惊奇意思是渐渐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意思是有的人。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本文中仲永虽然天资过人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导致然众人矣;《孙权劝学》中吕蒙虽然开始才疏学浅,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发奋学习之后,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两篇文章一正一反,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代书具;写;完成;相称,符合;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仲永虽然天资过人,但他的父亲贪图利益,每天拉着仲永拜访乡里人,不让他学习,以致他变成了一个才能平庸的人;而吕蒙能听从孙权的劝诫,发愤学习,所以有惊人的长进。从这里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勤奋学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
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南方多没人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尝射于家圃 ________ 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 夫没者岂苟然哉 ________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B.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C.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D.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3)翻译下面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4)请你结合[][]两文,说说你分别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 1)曾经;怎么;难道;方法、技巧 2A
3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箭,十只能射中八九只,卖油翁只是微微的点头。 有些人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船就害怕它。

4)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从北方勇者学没不学而务求其道未有不溺者的故事中,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操练。(虚心向他人学习是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是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曾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难道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A。即: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译为: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注意标志性的数词和结构的对称。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发矢:射箭。:只是。:点头。:即使。:到了壮年。
4)甲文可从熟能生巧的角度作答。乙文可从学习要坚持不懈才能熟能生巧或学习没有捷径,学习并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熟练地掌握技能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曾经;怎么;难道;方法、技巧 A
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箭,十只能射中八九只,卖油翁只是微微的点头。有些人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船就害怕它。 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从北方勇者学没不学而务求其道未有不溺者的故事中,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操练。(虚心向他人学习是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是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
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回答启示类题目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谈。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 的人。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比:副词,接连地。一旦:一天。 1)下列对文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莫知之一句中的意思是没有,不 B.“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的意思是愿意
C.“一旦而马价十倍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匹马的价钱一天就涨了十倍 D.“伯乐乃还而视之一句中是表示顺承的连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隐含的意思是伯乐看马时的仔细。 B.卖骏马者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C.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
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迷信专家,不加分析地崇拜。 【答案】 1B 2A
【解析】【分析】(1B项,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的意思是希望。故B错误,选B
2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隐含的意思是伯乐对马的不舍,反复的看,从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看出伯乐的动作神态目的是为了表现对马的喜爱重视,以此来抬高马的身价。故A错误,选A 故答案为:B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B项,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的意思是希望不是 愿意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从这一动作神态看出伯乐目的是为了表现对马的喜爱重视,以此来抬高马的身价。 【附参考译文】
有个要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我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 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 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
【注】款狎:亲近、亲密。操履艺能:品性本领。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颜、闽:颜回、闵笋都是孔子的弟子。
1)如下四项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一些释义。颜、闵之徒,何世得中的的意思是( A.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B.门徒,弟子 C.步行 D.只,仅仅

2)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因此,我们应践行上文中所倡导的( A.学习时与朋友切磋 B.择良友而交 C.交友要善始善终 D.择友要志同道合 【答案】 1A 2B
【解析】【分析】(1颜、闵之徒,何世得中的的意思是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故选A
2)根据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可知,文段主要谈的是择良友而交。故选B 故答案为:AB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人在少年时期,思想情操尚未定型,受到与他亲近的朋友熏陶感染,言谈举止,即使并不是有意向对方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相似起来,何况操行技能等明显容易学习的方面呢?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好像进入种满芝和兰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自己就会变得芳香起来;和坏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出售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发出腥臭。墨子曾对被染上颜色的素丝发出感叹,说的是就是这个道理啊。德才兼备的人对于结交朋友必定很谨慎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贤人,一辈子都难得遇上。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7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見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
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本:根。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中立不衡: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体道:体悟仁德。虚受: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砥碗:磨炼。行:名节操行。树:栽植。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1)下列成语中的含义与文中夫如是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实事求是 B.唯利是图

C.各行其是 D.比比皆是
2)文章从竹之本固”“________”“心空”“________”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气势磅礴;使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以竹的特征象征君子的品质,物我交融。 【答案】 1D
2)性直;节贞;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1夫如是的意思是这样A项,对,合理,与相对;B项,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C项,认为对;D项,这样;故选D 2)结合本文的内容,从关键语句竹本固”“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似体道”“节贞,贞以立志可知,是由竹的本固、性直、心空和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美德,来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属于象征(托物言志)的写法。 故答案为:D
性直 节贞 托物言志
【点评】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本文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美德,来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属于象征(托物言志)的写法。 【附参考译文】
竹子像贤能的人,为什么呢?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有利于培养德操,有修养的人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身剐直,刚直不阿有利于立身,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身,就会想到立身刚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有利于体察天地之道,有修养的人看到竹心,就会想到谦冲虚静处世的人。竹节坚贞,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自身名节在顺境逆境中都保持一致的人。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陋室铭》的文体是________,《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调素琴________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 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亭亭净植 ________
3)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
4莲,花之君子者也。如果请你从《爱莲说》中选择一个四言或六言的句子代表莲的君子之风,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5)表述志向和情操时,作者没有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以物为喻,写的比较含蓄,这种写法是什么?请说说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铭;周敦颐
2)调弄;亲近而不庄重;形体,躯体;耸立的样子
3)围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回答即可。(原文语句来答亦可)
4)示例1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没有沾染污秽,正如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示例2中通外直,写出了莲中间通达、外形笔直的特点,正如君子正直不阿、通达事理。

5)托物言志,《陋室铭》抒发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3)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陋室铭》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从《爱莲说》中选择一个四言或六言的句子代表莲的君子之风。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均可。示例: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正如君子美名远播、自尊自爱。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正如君子谦逊、刚直、公
正、纯洁、清誉。
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与作者情感。托物言志是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陋室铭》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故答案为:1、铭;周敦颐
调弄;亲近而不庄重;形体,躯体;耸立的样子
围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回答即可。(原文语句来答亦可)
示例1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没有沾染污秽,正如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托物言志,《陋室铭》抒发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此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取信息、分析问题及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在抓住答题要点的同时,还要做到表达清楚,语句通顺。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的理解能力。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附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音乐的喧闹,没有批阅案卷的劳苦。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乙: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
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孰若孤________ 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省略了吕蒙就学的过程,更加突出人物的风采。 B.本文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生动再现三位人物的情态。 C.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也突出了孙权的善劝。 D.“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达了鲁肃对吕蒙当年不学无术的轻视、嘲笑之意。 【答案】 1)推托;谁,哪一个;到,等到
2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3D
【解析】【分析】(1)本题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推辞,推脱;,等到,到。
2)本题翻译重点字词:,想要;,你;博士,讲授儒家经典的人;,重新。
3D项,错误。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达了鲁肃对吕蒙的表现十分惊奇。因为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名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从侧面反映吕蒙因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故选D 故答案为:推托;谁,哪一个;到,等到;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 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 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 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 【答案】 1D
2)值可汗点兵 / 其父名在军书 / 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 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解析】【分析】(1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益:都是更加的意思);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易:都是改变,变换的意思);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驰:都是驱赶车马奔跑的意思);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数:副词,多次/数量词,几
条)。故答案为D
2)语句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的意思是: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名单)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故正确的句读是: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章在叙写了木兰替父从征的故事后,用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发表了作者的见解和看法。故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故答案为: D
值可汗点兵 / 其父名在军书 / 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 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提炼,观点要么在开头,要么在结尾,本文观点在结尾表示议论总结的句子中。 【参考译文】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射箭,长大后技术更加精湛。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名单)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多次建立奇功。哈!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故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黄琬:东汉人。建和元年: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诏:皇帝的命令。 对:回答。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为魏郡太守 为:________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未: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幼时黄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举例说明。 【答案】 1)担任;不
2)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时的月亮呢?
3)幼时黄琬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思路开阔,思考问题另辟角度,如在回答太后诏问时,他用月亮初升时的样子来描述日食的状态。
【解析】【分析】(1为魏郡太守的意思是担任魏郡太守的意思是担任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的意思是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的意思是
2)本题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
3)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学会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由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一句,可以看出黄琬才思敏捷,把日食剩下的部分比喻成月牙。
故答案为:担任
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时的月亮呢?
幼时黄琬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思路开阔,思考问题另辟角度,如在回答太后诏问时,他用月亮初升时的样子来描述日食的状态。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人物个性的把握,注意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事件明确突出表现的性格。 【参考译文】
黄琬小时候就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皇太后询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太后,觉得黄琬与众不同并十分喜爱他。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擦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学者、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阅十余岁________ 湮于沙上________
3)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呢?
4)文中的讲学家代表了哪一类人? 5)本文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清;纪昀 2)经过,经历;埋没
3)因为老河兵不仅考虑到石和沙的质地性质,还考虑到了水冲击石头的反击之力会形成坑洞,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意对即可)
4)讲学家代表了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只会据理臆断的人。
5)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解析】【分析】(1)本文作者是纪昀,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2)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经过,经历。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读懂文章内容是作答的前提。讲学家根据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原处地中;老河兵不仅考虑到了讲学家的理论,还注意了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所以他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石兽落下的上游。
4)讲学家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认为石性重而沙性松,石兽越陷越深陷进河里。文中还描写了他的。所以由此判断讲学家是一个空谈事理,脱离实际,喜欢臆断,好为人师,骄傲自大的人。
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许多事情往往有着复杂的内在,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实践出真知,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故答案为:清、纪昀 经过,经历;埋没
因为老河兵不仅考虑到石和沙的质地性质,还考虑到了水冲击石头的反击之力会形成坑洞,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意对即可)
讲学家代表了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只会据理臆断的人。
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位置的注释内容的学习好掌握,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重点语句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人物,要结合人物的语言、独自等相关的描写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注意文章的抒情、议论句子的理解。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