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宋钓鱼城之战简析

发布时间:2024-01-01 02:40:11


蒙宋钓鱼城之战简析
作者:赵象察
有人说宋史是汉民族最屈辱的一段历史,但从另一角度看,宋史也是汉民族最悲壮、最铁血的一段历史。宋在没有长城,没有战马产地,没有北部山脉屏障形势下,与辽、金、西夏等强大军事力量对峙数百年。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所到之处最多抵抗数年。而宋以近300岁的老弱之躯,抵抗蒙古人的进攻不下40年。在不断的战争中,冷兵器发展到了巅峰,并且开启了热兵器的时代。崖山之战后,投海殉国的宋室子民不下十余万,尸体覆盖海面数月。连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也为此感动,“举国茹素”敬仰南宋军民的不屈气节。而面对强敌,孤立无援却坚守35年,历经数百战的钓鱼城更是人类战争史上难以想象的奇迹。
本文将主要介绍合川钓鱼城的军事意义,结合相关资料和本人实地考察的结果,分析导致蒙宋钓鱼城之战结果的原因及意义。对南宋城防和军事思想进行总体评价。

钓鱼城地处中国重庆市合川区城区东北约5公里处,嘉陵江畔。南宋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入主蜀中的抗蒙名将余玠面对蒙古军队即将大举入侵四川的危急形势,采纳播州(今遵义)贤士冉琎、冉璞兄弟建议,遣冉氏兄弟复筑钓鱼城,移合州治及兴元都统司于其上。此城是中国中古时代少有的以石材为原料,
依托极端有利防御地形建筑而成并成功发挥作用的要塞城池。历经700余年,依然完整的保留了当年的形制结构。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和建筑不可多得的材料。

钓鱼城距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重庆约60公里,约是南宋时代步兵行军一天的路程。因此此地扼守住了从陕西及四川北部沿嘉陵江河谷南下的通道,同时也对沿长江从四川进入湖北的通道构成巨大威胁。被蒙古人围攻的35年间钓鱼城守军不仅坚守城池,而且曾多次出击,破坏由四川入湖湘的运输补给,使得蒙古军队无法实现以四川为基地,东征湖湘的战略意图。其战略意义可想而知。
钓鱼城的险要首先是由于周围的地形,包括整个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四川盆地东部多丘陵山地,河流多切割山地形成河谷。在古代植被保存较好的时期,森林沼泽密布。这些对于主要依靠骑兵作战的蒙古军队极为不利。而四川盆地东部由于没有像成都平原西部那样的高海拔山脉阻挡,受季风影响较明显:冬季湿冷,夏季闷热。由大陆气候区的游牧民族和温带季风区的北方汉族人组成的蒙古军队对此都非常不适应,难以坚持

蒙宋钓鱼城之战简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