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布时间:2019-07-27 11:10:33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的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2、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 农耕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 B.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 社会习俗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D. 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方式

3据《后汉书》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在安徽寿春修建了芍陂,灌溉农田一万多顷,扩大了稻田。芍陂得以修建的背景是楚国(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水旱灾害较为严重

C.新式农具推广使用 D.经济实力最为强大

4 宋人文同在《晚至村家》诗中写道:高原硗确石径微,篱巷明灭余残晖。旧裾(指衣服,代指农妇)飘风采桑去,白袷(白色夹衣,此指农夫)卷水秧稻归。此诗反映了(

A. 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 B. 古代农村经济的落后

C. 田园生活的自然悠闲 D. 小农生产的自给自足

5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小农经济的阻碍 B. 精耕细作的需要

C. 冶铁技术的落后 D. 专制思想的束缚

6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在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 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C. 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7、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 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 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 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8据记载,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之前,私人冶铁工业生产的铁器,质量精良且价格不高;而在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后,“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这材料表明(

A.盐铁官营影响了百姓日常生计 B.官营经济的工匠技术水平低下

C.适度竞争有利于经济良性发展 D.盐铁官营制度无益于国计民生

9、历史学者王家范曾经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指的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10、《舆服志》中说显宗初服冕衣裳以祀天地。衣裳以玄上縷(浅红色)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卿已下用华虫七章,皆五色辨。乘舆刺绣,公卿已下皆织成。陈留襄邑献之。这说明当时(

A.陈留的丝织业较发达 B.衣服的布料主要是丝

C.官营手工业垄断市场 D.私营纺织业规模较大

11、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

A.反映了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

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

12、宋朝立国后颁布诏令: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表明北宋(  )

A.当时的商业比较繁荣 B.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C.统治者保护商人的权益 D.官府打击羁押不法商人

13 1080年,宋朝政府正式修订颁布《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它的颁布( )

A. 说明当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 B. 反映了国家开始管理海外贸易

C. 保证了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 D. 促进了广州海内外贸易繁荣

14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是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A. 导致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 B. 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

C. 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D. 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

15、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这些体现了(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16.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

17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都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主要原因是(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18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了( )

A.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19、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20《明史·琉球传》载明初琉球遣使入朝,接受明廷封赐。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据材料可知(

A. 明朝与琉球之间仅限于朝贡关系 B. 明朝主动扩大与琉球私人贸易的规模

C. 琉球对与中国发展关系相当疑虑 D. 琉球曾主动支持明朝政府抵御倭寇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已无人身依附关系。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大量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适宜夏天穿用的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这些暑袜店主直接支配生产,他们的资本也就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他们本人也变成早期的资本家。那些在自己家里为老板做工的男女居民,就成了雇佣工人。

——《历史必修》

材料二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曾展开长期的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明清封建专制政权推行的一整套方针政策,使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很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成熟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坚固,自给性比较完整,上层建筑比较强大,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机能,不容易被冲破和瓦解。

——摘编自《历史必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是什么?这种新的经济因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二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

22、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明内在结构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临安城郊的市镇“商贾骈集,物货辐萃”,江阴的江夏市“商船倭舶,岁常辐凑”,嘉兴的濮院市“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摘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

材料二 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以至于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其特色产品包头绢“通用于天下”。嘉定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丝与棉闯入农村经济生活,就单一地区,蚕、丝或棉布的收益有的甚至成为主业。就整个江南地区,经济联系突破行政区划,仅涟市镇沈氏一地主,其采购活动竟达于杭嘉湖苏四府六县。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历史价值初探》

材料三 明清中叶之后,江南市镇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商人、手工业工匠及脚夫、游民。市镇也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向它聚集。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即便是中小型市镇,无不是文人学士丛集,如浙江湖州的南浔镇,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民谚,入清以后保持着“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南宋时期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市镇兴盛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市镇发展的主要表现及所引发的农村经济变革。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江南市镇所引发的农村社会变革。有学者认为,江南市镇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自我调适和转型。请依据以上材料阐释学者的观点。

23、扬州盐商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

——摘编自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

材料二 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

——摘编自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

材料三 扬州文化铸就与官员有巨大的热忱,总持风雅,盐商的乐此不疲慷慨解囊,群众的直接效力尽显才智都有关系。如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的制造,是乾隆直接过问指挥,扬州政府官员负责,扬州艺人悉心制作,才成就了工艺史上的极品。再如源于盐商“例蓄花雅两部”的对戏剧的情有独钟,四大徽班才次第晋京,是皇帝倡导,扬州政府官员亲自组织,盐商的积极效力,扬州戏曲的繁荣土壤,才使中国戏剧有了划时代的里程碑。

——摘编自扬州大学学报《扬州盐商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理念的现实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的具体活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扬州盐商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答案】A

【解析】从材料来看,婚姻往往受到季节的影响,而季节反映出的是是对农业的重视,所以本题反映出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通常情况,可能存在特例;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D选项不是材料的主要观点。

3C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诗反映了男耕女织的问题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古代农村经济落后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自然悠闲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自给自足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5A

6、【答案】C

【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全面控制工商业,使得官营手工业的技术更加成熟,故答案为C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排除A冶铁技术的先进才使得铁农具广泛使用,B项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民营手工业在汉武帝时期受到打击,排除D

7D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盐铁官营制度。由材料可知,在实行铁器官营之前,由于民间存在竞争,铁器质量好价格低,而在实行铁器官营之后,由于官营手工业缺乏竞争,铁器质量不仅下降且价格高,C项符合题意;A项对材料的理解片面;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太过绝对。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形态,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表明主要是供应皇室贵族日常生活用品,不投入市场,而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供应皇室贵族日常生活用品,不以市场为目的,故A正确;BCD项中手工业生产与直接劳役无关,与皇室所需物品无关,故BCD故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A

11D

1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没有商业发展的信息,更谈不上繁荣,故A项错误;材料的观点强调只要有才,经商之人也可以参加科举,这就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故B项正确;统治者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商人权益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打击羁押不法商人与材料观点相反,故D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并不能判断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A项错误古代中国早在两汉时期就实现了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B项错误 政府出台涉外经济管理法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C项错误 《广州市舶条法》的颁布和出台,有利于广州地区对外贸易的有序性与合法性,有利于更好地确保国内外商人的权益从而促进了该地区海内外贸易的繁荣D项正确.

14、【答案】D

【解析】材料将铜钱交易改为物物交换,并不能说明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边境交易,并未涉及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故C项错误;据材料“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可知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故D项正确。

1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体现出重视客户和服务质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体现出遵守诚信的商业理念,故答案选A。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6、【答案】C

【解析】A选项与材料信息相违背,排除;“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不能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实行专卖,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排除BD,选C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土地兼并根源的认识。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项反映了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D项反映了封建王朝的压迫、剥削,但不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故排除。

18C

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说明宋朝时期通过立法保护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税制的变化,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0、【答案】D

【解析】A项中仅限于朝贡关系不符合材料,题干中还接受明朝册封、及支持明朝抗倭;B项说法与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不符;C项中疑虑态度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适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相符,故本题答案选D项。

二、非选择题

21.1)新的经济因素是:资本主义萌芽。

基本特征: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2)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观点:明清封建专制政权推行的一整套方针政策,使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很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理由: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难以冲破封建经济;重义轻利的文化政策、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观点: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成熟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坚固,自给性比较完整,上层建筑比较强大,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机能,不容易被冲破和瓦解。

理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等特点。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和其它农业技术的发展,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受到小农经济、封建专制制度的制约,特别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完善和强化,并达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难以冲破和瓦解封建政治经济制度。

22.(1)特点:工商业兴盛;呈现出城市化特征。

原因:农业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

(2)表现:出现专业化市镇;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对外经济联系显著增强。

变革:农村商品生产专业化、产业化;农村家庭收益结构变化,主副业倒置。

(3)变革:农村社会阶层多元化;文风昌盛,科第兴旺。

阐释: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互相结合;工商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结合。

23.(1)背景:盐业历史悠久,水运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

(2)活动:注重城市建设,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提高扬州文化底蕴。

(3)原因:政府的重视,民众的推动,盐商的喜好。

影响:促进扬州文化繁荣和发展,改善社会风尚,阻碍社会经济的转型。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