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

发布时间:2011-05-22 12:41:47

阳春白雪

“万物知春,和风淡荡,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如此境界曾被描述为“阳春白雪”, 后来它就被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虽说雪唱知春,但毕竟曲高和寡,长久以来“阳春白雪”曾与“下里巴人”如此强烈的对立着,使得那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所创造出来的完美意境始终为少数人所独享。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积存的大量的作品就属于阳春白雪,她无疑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里有阳刚之美,有婉约之态,有洒脱飘逸,也有孤愤忧思,它们感化着人性,指引着人们在超脱中求自在,在自在中寻永恒。让人们在面对汤汤三千若水之时却能独取一瓢饮,不为利趋,不为名往,空灵到如雪春融,沐风而逝,风光过后亦能淡然退场,不执不迷,不悲不喜。

中国古典文学如浩浩江水,汤汤东流,急时惊心动魄如漫肺腑,缓时轻盈婉转抚慰心神。杜甫的现实感伤、忧国忧民培养人们“关注民生”的人文主义视野,树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李白的浪漫飘逸激发人们去体悟自然从而实现自我解放,不阿世阿贵,有放手一搏“天子呼来不上朝”的胆量;屈原深沉炙热的情感则使人们去追究天人之际,通过苦苦执着的追寻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诗经》中的现实主义描写则使人们体悟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不言而喻的,李商隐感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柳三变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辛弃疾则慷概激昂略带轻狂的反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都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其中所包含的人文力量含蓄而伟大,让人百读不厌,愈读愈是振奋人心。这些优美的词句让人们在品味语言的节奏美、停连美的时候怎能不开动脑筋去体悟字里行间所承载着的优美意境和崇高精神,又怎能不让人们肃然起敬?其中所承载的完美意境虽让人望之弥高,钻之弥坚,然向往正道虽沧桑亦会让人们感觉到幸福的。

我们的诗歌并不是死板艰涩的,她们是流动的旋律,用最美的形式和内容表达出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但有时候为了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诗人和词客常常借用典故来含蓄的抒发情感、表达志向。例如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用“锦瑟”的五十弦来喻自己已是知天命之年,又借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对自己所处世道的迷惘与困惑,接着以“珠玉”自况,又以“望帝啼血”的典故最终表达了对身处乱世,虽有旷世之才,然郁郁不得志,一腔热血只能托“杜鹃”而啼的悲苦情感。这里有无奈、有抱怨、有痛心,透过这些情感,我们看到的是诗人一颗坚强勇猛的心,虽无能为力但不愿袖手旁观,即使化成子规鸟啼血而死也要嚎出个清明盛世。文学的殿堂是光辉的、中庸的,常青的树上总是挂满果实,供人采摘、食用。不论她以何种体裁,选取何种题裁,无不以辅导去人们实现求真、向善、审美这一崇高境界为旨归。这是古典文学的价值所在。

水流有声,花落关情。莫道秋凉,空念伤神。一江潇湘之水没芳踪,斑竹两行思娥英。在阳春白雪中神思若得驰骋,那重归平静的瞬刻便能定格为永恒的意境,沁人心脾,充盈肺腑。

附录:

《泪和霜》

玉台东栏泪和霜,佳人锁眉愁夜长。花开难久女问郎,期年未满别何至?日坠西山夜心凉,月出东皋人不双。辗转难眠和衣倚新床,眉不扬,泪如汤,滚滚流过玉潇湘。天明怎捱?素酒独自尝,莫道不凄凉,嘶声若闻尘飞扬。生也欤,死也欤?至今思来断枯肠。

《君归来》

和露种相思,倚云盼君来。鱼传尺素久,驿寄梅花落。天上秋桂出,金乌无寻处。扬水潇湘畔,至今思弱水。君在外乡远,妾久在故园。同时杯两盏,你我各自咽。浅饮泪始转,深酌如泉涌。爱深恨难消,此怨向何抛?南山有木木有枝,心忧君兮君可知?解衣侧卧辗转频,长夜如墨渐渐深。我哭我笑为君故,心斋常新留君住。你走你来何匆匆,足底该有无定根。我悲久矣常概叹,惟愿学成君归来。

阳春白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