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发布时间:2020-05-25 14:03:23

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摘要海明威在他的一生中创造出了许多“硬汉”式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蕴含了海明威一生的思想真谛——刚毅勇敢、正直无畏,甚至蔑视死亡的硬汉子精神,这是贯穿他一生的创作主线。这些人物塑造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从《在我们的时代里》的尼克和《太阳升起》中的巴恩斯到《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最后到《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从这几个阶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悲剧英雄的成长,以及海明威思想的发展。领悟海明威在其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真实意图,从中找到人间真谛,达到看懂小说,领悟人生,走好自己人生道路之目的。

关键词海明威;硬汉;茫然;厌战;坚忍不拔

厄纳斯特·海明威( 1899- 1961) 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作为二战时期“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其早期作品情调悲观阴沉。但在经历了漫长的迷惘与追寻之后, 海明威又回归到了超越的精神信仰拯救之途。20世纪30年代后, 海明威作品中空虚绝望的情绪减弱, 笔下出现了一些临危不惧、坚强不屈、勇于同厄运作斗争的“硬汉子”。海明威所塑造的一系列主人公形象, 没有一个是“颓废”或“自暴自弃”的人物形象。虽然小说中的人物年龄、性别、职业各异, 但不难发现, 这些人物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 即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厄运, 表现出一种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1]海明威塑造的这种艺术形象,已被评论界以“硬汉形象”(the Image of the Code Hero)所普遍接受。

硬汉形象最明显的标志是: 世界要把每个人打碎, 但许多人在破碎处表现出顽强的精神, 世界最急于杀死或打碎的是勇敢、善良和仁慈的优秀者, 而从破碎处站立起来的就是硬汉。[2]巴恩斯、亨利、乔丹、和桑提亚哥这些人物都曾以某种形式受过伤,但他们并没有被打倒,而是为了维护人类的尊严表现出了英勇无畏、临危不惧,甚至蔑视死亡的精神他们是受伤的人精神上的楷模。

海明威硬汉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探索这个过程,也就是追寻海明威创作之路的心路历程。

一、“硬汉”雏形——尼克和巴恩斯

尼克是海明威早期的速写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的主人公, 也是早期硬汉形象的雏形。尼克一生中的许多主要事件都与海明威的生活密切相关,他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暴力和死亡上。
童年的尼克在《印第安人营地》中随父亲出诊,得到了对痛苦、暴力、死亡的最直接、最震撼的体验。《印第安人营地》描写小尼克随同医生父亲前往印第安人营地,为产妇接生。目睹产妇的丈夫因无法忍受妻子无麻药剖腹产的痛苦,自杀了,之后与他父亲展开了一些关于自杀的对话,并且问道“死,难不难,爸爸?”小说的最后这样写道“清早,在湖面上,尼克坐在船梢,他父亲划着船,他满有把握地相信他永远不会死”。[3]从这一连串的疑问中可以看出,这时的尼克

己从印第安男人之死想到了自己,死亡的恐怖开始侵袭了他的内心。生与死同时摆在了尼克面前,他什么都不怕,这既是尼克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尼克成长的起点。

在《三声枪响》中,尼克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早晚必死,为了驱逐心理上的恐惧,他朝天连开三枪。尼克是后来典型的海明威主人公的雏形,《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月一以及《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身上,都可以找到尼克的影子。由此可见,不了解尼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海明威。经历一次大战后,死亡的恐怖日夜折磨着海明威,使他无法安宁,这种痛苦的心情在他的创作中有大量的反映:战场上横卧的尸体使尼克不断陷入精神错乱,任何思想活动都会使他想起死亡的恐怖,死亡是那样冷酷,它毫无情面地带走了多情善良的凯瑟琳(《永别了,武器》),它又是那样不可冒犯,甚至连身材魁梧的拳击家也不得不躺在床上,万般无奈地等待着它的到来(《杀人者》)。和其作品中人物形象一样,海明威意志坚强,精力充沛,在去世前的那些日子,尽管他浑身上下饱受病痛的折磨,但他仍然保持着其硬汉风格—在重压下保持优雅的风度,不向困难低头,坚信自己能战胜死神。[4]在得知自己的真实病情后,他还是做了自己的主人—把自己最喜欢的镶银双筒猎枪插进了自己的嘴里。他要向人们证明的是:死亡并不能征服他,它只是借助了海明威的力量才达到的,海明威的自杀是一种力量的选择,是他对自己的一生写下的卓越的句号。“它不是本能的变态,而是对生命的绝望的肯定”,在“否认中重新取得其最后的胜利”。[5]死亡没有征服海明威,而是海明威征服了死亡,他终于在其一生不断斗争到死亡中实现了其主体性的确立。一生爱好打猎的海明威最后把自己作为猎物,也就是说他最后的猎物是自己,他用枪声完成了对自己的爱和尊重。
《在我们的时代里》使我们看到了海明威一直在探索着的主人公的演变过程。小说集中《印第安人营地》、《医生夫妇》、《了却一段情》、《三天大风》、《拳击家》、《越野滑雪》、《大双心河》(一) 和《大双心河》(二) 这八篇是集中写尼克·亚当斯的小说,介绍了海明威的主人公时隐时现的成长过程以及硬汉形象诞生及其形成的文化大背景。尼克作为海明威人物世界中的第一个硬汉形象,他处世老成、持重,酷爱大自然,喜欢户外活动,但拙于表现,他孤独、敏感、内向、诚实,缺少幽默,情绪消沉,同时带有一定的悲观和无奈。这是海明威早期作品对“硬汉形象”的最初描绘和探索, 同时也是预示了他的作品中另一个人物杰克·巴恩斯的产生。

杰克·巴恩斯是海明威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主人公,他同尼克相似,他也参加了战争, 并且在战争中他的身心受到伤害, 丧失了性功能。他深深地爱着勃莱特, 然而却不能与之结合, 爱越深, 痛苦也越深。巴恩斯积极工作, 到比利斯山去欣赏乡间美景, 观看斗牛的生死拼搏, 重新找到生活的真谛。尽管如此,但仍旧无法愈合战争留给他内心深处的创伤,萦绕在主人公身上的是至始至终都挥之不去的迷惘和失落。小说的结尾处这样写到:

“唉,杰克,”勃莱特说,“我们要能在一起该多好。”
前面,有个穿着卡其制服的骑警在指挥交通。他举起警棍。
车子突然慢下来,使勃莱特紧偎在我身上。
“是啊,”我说。“这么想想不也很好吗?”

男女主人公在最后的临别之际貌似轻松的调侃,却让人感觉铅般的沉重,“这么想想不也很好吗?”这里隐含了巴恩斯无以言表的心酸和无奈,同时也有一种把握不住自己前程的那一种茫然。这是海明威塑造的第一个较为成功的硬汉形象,是“迷惘一代”的第一人,也是他继《在我们的时代里》主人公尼克之后的有益探索。


二、“硬汉”形象的不断发展——亨利和乔丹

亨利是海明威塑造的另一个厌战、反战的人物。他在战争中为抢救战友而受伤, 他的伤揭示了战争的性质和残忍,是勇敢的标志。亨利看到无辜的人们变成了炮灰,战争的结果却不会给这些参战者带来任何好处, 于是他要“单独媾和”,就带着他的心上人凯瑟琳逃离了战争, 到中立国瑞士去寻求和平。亨利与巴恩斯相比较,还是有较大的进步的。亨利敢于采取行动, 认识到战争的无意义后, 退出了战争,与战争绝别了,力争过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两者同样缺乏生活理想, 没有精神支柱, 没有奋斗目标,只是迷惘的抗争者,对于命运的抗争显得又是那么的被动和无措, 灰色与消沉。亨利的成功塑造对“硬汉”形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承前启后,也预示了下一个、更完美的硬汉形象乔丹的产生。

乔丹是继亨利之后,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塑造的另一个较为完美也极具英雄主义的形象。乔丹已经不像巴恩斯和亨利那样厌战、反战,而且他积极参加西班牙战争是出于民族利益, 出于对法西斯的无比憎恨,他参加的是正义的战争,是为正义而战。从这一点出发, 乔丹这个人物就具有较大的社会进步意义。
炸桥情节突出了乔丹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可歌可泣。乔丹和他的游击战友们通过周密的计划与部署,成功的完成了炸桥的任务,在撤回的途中他不幸中弹,被倒在地上的马压断了左腿,为了不拖累大家,他毅然留在了原地阻击敌人,也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面对死,我们从乔丹身上看不到半点怯懦,是那样的坦然,他完全可以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他太痛苦了,几次差点晕过去。但最后还是选择坚持下去,“哪怕能顶住他们一会儿,或者只要干掉那个军官,一切就不同了”,这里我们从乔丹身上看到了那种大义凛然精神和浓重的英雄主义色彩。有人说,如果乔丹的腿不断,他是不会留下来的,他也就不能彻彻底底地成为一个英雄。然而恰恰相反,这正说明他是个英雄,因为他可以选择离开,骑上那匹用来行李的马,从女友第一次钻进乔丹的睡袋两人的谈话中,从最后两人生离死别,乔丹平静的话语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参加这次战争的真正目的,以至于最后“听着自己的心脏在草地上砰砰跳动的声音”。因而,乔丹这一形在读者的心里是高大的——一个完美的英雄主义者。同时,从乔丹身上,无不体现了海明威作品中硬汉面对死亡的态度。海明威作品中主人公的考验都发生在怯懦或者勇敢的那一瞬间;由于死亡, 人的态度才开始变为一种纯粹的东西, 纯粹的, 但也充满了神秘与敬畏。为突出乔丹的硬汉形象, 海明威在小说中又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陪衬意义的其他硬汉, 游击队长索尔、玛丽亚、安塞穆和皮勒德, 他们也以某种方式展示出海明威所赋予的硬汉精神。
从第一个成功的硬汉形象巴恩斯到塑造的较为完美的硬汉形象乔丹, 并不是偶然为之。海明威参加过战争, 在西班牙内战中表现尤为突出。作为战地记者, 为支持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战争, 他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为阻击敌人推进, 勇敢地承担了炸桥任务, 而且借债四万美元购买了战地救护车。乔丹事实上是战时海明威的再现。《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是海明威在西班牙所见到的, 是他所爱所痛恨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这些硬汉形象的塑造, 也是海明威给那些为正义而战的英雄们谱写的一曲颂歌。

三、完美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

桑提亚哥是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最后一部也是最杰出的一部,海明威也是凭借这篇小说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是对人类精神力量的一曲赞歌。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写一个老渔夫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后来好容易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返航途中一路和鲨鱼搏斗,结果这条大鱼还是被鲨鱼吃掉,只剩下一副鱼骨架。他失败了,但是老渔夫在同鲨鱼搏斗中却表现了非凡的毅力,他的普通劳动人民“硬汉”性格经过这次搏斗,就像琢磨过的钻石一样,更加光芒四射。作品用象征的手法说明现实世界的残酷无情,但人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
桑提亚哥无论在怎样危难困苦的逆境中都保持了人的尊严,保持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勇气。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神秘的命运与不可知的世界,而老渔夫有着超群的智力和非凡的意志,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
“老头儿的后颈上刻着深深的皱纹,他很瘦,又显得十分憔悴。老头儿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十分老迈,只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睛,如同海水一样,是蓝色的、愉快的、毫不沮丧的。”
尽管老人厄运当头,但他依旧乐观,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从人的本能出发,凭着一身发达的肌肉、丰富的海上阅历,顽强地与大自然搏斗,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力。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经过两天两夜的搏斗,“我绝不能让身体垮下去,不能就这样死在一条鱼的手里”老人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勇敢地杀死了那条钓到的比他的小船还长的马林鱼。此时,他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老头儿感到头昏眼花,已经无法看清楚东西了”但更大的厄运并不因此而停止捉弄他,归途中几次遇上了抢吃大鱼的鲨鱼群。老人拖着早已相当疲惫的身躯,忍着身的疼痛,一次又一次的击退了鲨鱼的进攻,“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斗到死”,老人始终坚着自己的信念。
当他看见城里的灯火映在天上的红光时,他的身子“又痛又发僵,他的身体上的伤口和一切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因为夜间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战斗啦。……可是半夜里,他又开始战斗了,这一次,他知道自己不会赢,因为鲨鱼是成群结队来的。”这样老人与鲨鱼们一直展开着殊死搏斗, 鱼叉丢了用刀, 刀子折了用桨, 桨把丢了用舵……最后, 老人只带回了一副巨大的鱼骨架,明知自己不会赢,可依然坚持到底,这里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种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崇高与伟大。虽然老人筋疲力尽,一无所获,但他的力量从肉体到精神都完美地体现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我们看到桑提亚哥这一主体形象身上, 不仅凝聚了海明威作品“硬汉”模式卓绝的特性, 如压力下的冷静和优雅风度等,而且海明威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前景的看法, 他认为人类挑战自己生理极限的力量是不可摧毁的。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外在的一切,只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终会取得成功。老人捕鱼虽然最终失败, 但他却战胜了自己,他依然梦见狮子,同时也正谋划着下一次海上作业,我们从这里看到桑提亚哥的意义已不仅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渔民或老人, 也不在于他是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人,他已经是作为一种象征,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而这也是海明威作品所追求的, 他曾强调,“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次写完一本书只是标志他要写出更高水平的书的开始。”所以, 当他动手塑造这个人物时, 他几乎是倾诉自己的人生感受和体验, 而小说所达到的高度也正是海明威本人所能达到的高度。
从硬汉的雏形尼克到“迷惘一代”的巴恩斯和亨利,再到乔丹,最后到桑提亚哥,海明威作品“硬汉”形象的发展是不断螺旋上升的。桑提亚哥这一人物形象所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逾越的。从早期海明威的作品和塑造的人物可以看出, 他对世界的看法基本是悲观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座大拳击场, 斗牛场, 残忍血腥, 死亡往往不期而致,每个人自身的命运是无法把握的。每个人都在场内, 遭受别人糟蹋或糟蹋别人,生活空虚而无意义。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总有创伤, 充满挥之不去的悲观情绪。作品的主题总是“迷惘”, 直到桑提亚哥的形象塑造成功, 他才把个体生命的坚韧性弘扬到了最高境界。从外貌特征上看, 桑提亚哥是一位老头, 而《永别了, 武器》中的亨利,《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巴恩斯,《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都是青少年, 精力充沛, 具有极大的体能。而桑提亚哥苍老又背运, 可他没有心理创伤。巴恩斯失去了性功能, 亨利失去了爱妻, 他们悲观绝望, 消沉迷惘, 虽然在重压下也能保持风度, 但总显得无奈、失落, 具有某种逃避倾向, 如酗酒,过分追求情爱。但在桑提亚哥内心, 一切已归于平静, 归于坦然, 正如故事中所说, 他不再梦见女人, 不再梦见战场,只梦见非洲、那褐色的大山和威猛的狮子。桑提亚哥是其他“硬汉式”人物的集大成者,作为一个文学人物, 桑提亚哥对与整个人类具有深刻的寓意。
海明威笔下那些“硬汉”式的人物,多多少少让我们想到了他本人。海明威作品的内容,应该来说源自于他的经历,他对生活的体验,源自于他的思想,他的灵魂,源自于他身上的一切东西。他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是一部显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其中的主人公尼克应该就是海明威自己。战争给海明威带来的从肉体到心灵上的创伤,一直是隐藏在他心底的痛楚,他把战争视作一座毫无目的的屠宰场加以鞭笞为主题,因而他早期的世界观是悲观的,以至于他早期作品中的“硬汉”形象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是那样的压抑和迷惘,他自己也成了“迷惘一代”的代言人。直到参加西班牙内战,他对战争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强烈的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值得人们为之去奋斗、去献身的战争,也就产生了乔丹这个光辉形象。《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便是老年海明威“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体现,也应该可以看作是海明威身上全部的坚毅、忍耐、抗争和不屈等精神力量的释放,是他永不服输的人格和精神写照。

四、硬汉塑造过程——作家的心路历程

探讨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成长轨迹, 其实也是探索作家所走过的心路历程。

海明威早期作品中的硬汉形象之所以苍白无力乏味, 给人一种生的压抑, 是因为他本人对于世界的看法基本是悲观的。他认为人生在世总是孤军奋斗, 注定要失败。在他《老人与海》之前的作品中, 主人公虽刚毅正直, 但心灵上总有着不可医治的创伤。他作品的基本主题是个人如何在暴力世界里孤独地奋斗、失败以至死亡。因此, 尽管海明威曾极力否认自己是战后美国“迷惘的一代”, 但人们仍将他视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然而“独特的充满冒险的生活经历, 又造就了海明威性格的另一面: 一个像雄狮和公牛一般坚强的硬汉子, 他把这种精神赋予了笔下斗牛士曼努埃尔(《以打不败得人》) , 拳击手杰克(《五万元》) 和反法西斯英雄乔丹(《丧钟为谁而鸣》) 等许多人物。他们从不哀叹哭泣, 明知道一场场战斗都必然是输定了的, 却要保持人应有的风度, 这就不能不深陷于难以排解的矛盾之中。他这种特殊性格的形成, 除了和同代人共同的时代原因——一战以外, 还在很大程度上滥觞于自己的特殊境遇, 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儿时。然而, 双重生活的角色是不好扮演的。作为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海明威无时无刻不在社会中寻找着新的希望, 新的力量, 以医治自己心灵和整个社会的创伤。海明威曾经说过:“一个作家不需听到长篇大论就能命笔。也许只要先提供一个思路就够了,而后起作用的就是你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力了。这以后, 真正重要的工作便是以你想用的方式说出你想说的话。”情真意切, 才有真正的艺术生命。要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就必须投入由自己亲历和观察而获得的直接感受。正因为海明威一次次地“淬火”, 像“一头一再冲锋的钢筋水泥凝成的牛, ”“虽然被斗牛士刺得鲜血淋漓, 被红旗逗得气急败坏, 但依然站在斗牛场上, ”做一次悲壮的远航,《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便是老年海明威“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体现, 也是他永不服输的人格和精神写照。

海明威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 他基本上遵循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方法, 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 通过体现一定生活本质规律, 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的描绘来塑造他的硬汉形象, 从而再现海明威的现实生活。在人物塑造上, 他回避了自然主义的文学创造倾向, 他主张客观地表现现实, 但不能排除在客观的同时, 加强他主观的色彩。如果没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经历, 他的小说很难取得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所以海明威的艺术创作同样源于生活, 而又高于生活的, 其主人公都是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正如他自己所言:“好的创作是真正的创造, 如果一个人写一篇故事, 忠实于他所了解的生活知识,而且写的有诚意, 那么他所创造的东西会是真实的。如果他不知道人们怎样思想, 怎么行动, 他运气好也许一时会解救他, 或者他可以幻想。但如果老是写他们不了解的东西, 他会发现自己在说假话。他说了假话之后, 就无法写得真诚了。”海明威在40 多年的创作过程中以简洁、清新、干净、单纯的文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创作中, 他贴近生活, 尊重人性, 塑造出一系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典型, 从而使他本人在世界文坛上名垂不朽!

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始终与海明威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源自他对所处社会和现代人面对生存困境张力时的个人感受,而这种感受,也正是其同代人所共有的,因而,读者完全有能力领悟海明威在其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真实意图,从中找到人间真谛,达到看懂小说,领悟人生,走好自己人生道路之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J]山东大学学报2004(1):116—121

[2]胡铁生 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平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J]外国文学研究1994(1):84—87

[3]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册) [M] . 陈良廷,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 116 141 166  177

[4]王艳玲《 评海明威的“硬汉”形象》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1期  123—125
[5][美]贝克 《海明威传》[M] 林基海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  59 87 176

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