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二年级上册数学网课 -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发布时间:2020-09-01 15:13:22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黔南州独山县影山友芝小学 文昌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出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乐场情境图,让学生整体观察: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有坐过山车的、有坐小火车和小飞机的,还有坐旋转木马的...... 然后,把坐小飞机、坐小火车和坐旋转木马的情境放大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列式?生动的情境能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实情境模型为学生学习乘法提供丰富的材料。生活中是广泛存在同数连加的情境。教学例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通过三道算式的对比,找出加法算式中加数的异同,根据相同数连加的式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引出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进而引出对乘法算式,学生很容易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然后让学生比较加法和乘法,从而感受乘法运算的简洁性、概括性。

教学例2,沟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

接着让学生对两种算式进行对照,将实物图和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和乘法算式放在一起,能促进学生了解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最后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将乘号左右两边的数叫“乘数”,结果叫做“积”。

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我通过游戏解惑多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强调加数不同不可以用乘法表示。接着出示练习题,巩固加数相同可以写成乘法,加数不同,不可以写成乘法。

本节课后感觉学生学得比较扎实,积极性较高。学生知道了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时,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孩子们还需要加强理解“2个6相加、2与6相乘、2个6相乘”这类的题,需在练习中加强对比,认真审题,我要多创设一些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云南昆明龙泉育才学校 温晓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3.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2.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1、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看动画片吗?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 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一共做了多少人?

3+3+3+2 3×3+2=11(个)

9

3+3+3+3-1 4×3-1=11(个)

12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例3

执教: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 方爱花

指导:闽侯县青口小学学区 陈炳建

( 方爱花,女,小学数学一级教师,闽侯县骨干教师,闽侯县小学数学学科工作室成员。任教于闽侯青口中心小学。曾多次上过学区级公开课,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县级刊物上。撰写的《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获全国一等奖。也多次被评为县先进教师,先进个人,获县教育教学贡献奖等荣誉。)

教学内容:三年下册教科书P52例3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例3的内容,是在笔算教学之后安排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例题。教材安排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图----超市情境,但考虑到学生对买水壶较少关注,所以将买水壶的情境改成学生更为熟悉的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感受从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学会灵活组合信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接触过两步计算的问题,在二年级也学过四则混合运算,所以学生对这个新问题似乎并不陌生。这节课学生可以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但是在经历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灵活组合信息,掌握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与同学交流不同的方法,渗透数量关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些方面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所以将这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理解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会灵活组合信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养成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用综合法解决问题和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感受从已知条件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导入新课:前不久,青口中心小学与山区希望小学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大家捐款买了一些笔记本送给山区小朋友。就在这买笔记本过程中,也有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学一学,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板书: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3:同学们买了5包笔记本,每包12本,每本25元。

“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更为熟悉的捐款买笔记本送山区小朋友的情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还激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二、引发思考,寻找方法

我们都知道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读一读。

默读这些信息和问题,独立思考,你想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桌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冷静思考:数学信息与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把想法与同桌交流,初步感受交流的乐趣以及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三、尝试应用,理解深化

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

(1)你列出的算式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2)解答时,是题目中的哪些数学信息引起你的思考?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想法,也带着同桌之间交流后的想法,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多样化。)

四、灵活运用,策略拓展

1、根据学生的板书,明确思路

(1)你是先算什么?是题目中的哪些数学信息引起你的思考?表示什么意思?

(2)再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3)列出综合算式

(4)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思路一样,综合算式比较简洁。

2、同桌讨论合作交流第二种不同的解法,完成思维导图。

3、对比两种方法,渗透数量关系,补充课题:用连乘解决问题

4、总结:今天的解决问题都是把两个相关联的数学信息组合产生一个新的数学信息,然后这个新的数学信息与题目中另外一个数学信息组合,就能解决今天的连乘问题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历与同伴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感受从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学会灵活组合信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五、回顾反思,体验价值

总结: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我们先读题,然后从题目中得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尝试组合数学信息,思考后列式解答,最后我们还要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决问题这节课全过程进行回顾,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

六、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52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组合信息,提问题,并解答

①有14盒乒乓球 ②汽车每小时行75千米 ③西瓜每筐有8个 ④乒乓球每盒15袋

⑤乒乓球一个3元 ⑥行了8小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例题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再次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及选取有用信息,组合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连乘解决问题

多少元? 5有多少

25×12=300(元) 12×5=60(

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300×5=1500(元) 60×251500(元)

综合算式:25×12×5 综合算式:12×5×25

300×5 60×25

1500(元) 15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整理二年级上册数学网课 -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