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四川省邛崃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发布时间:2018-08-20 13:37:58

四川省邛崃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2013年12月13日,由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打造、经过10年艺术沉淀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升级版在昆明公演,全剧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群众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命的热爱,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这体现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的力量在于让人产生精神的共鸣

③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4年7月15日,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甘肃落幕。旅游节期间全省接待游客1498.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7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3.7%和25.6%。由此可见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C.文化发展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201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5上午9时5分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海内外万余中华儿女代表齐聚追思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黄帝陵祭祀具有丰富的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下列关于黄帝陵祭祀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作为一种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对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探索中华文化之源有独特作用 

③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④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深刻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2013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主办“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此活动一经报道和刊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②文化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14年4月23日 ,是世界第20个“世界读书日”。阅读是简单的休闲与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同和关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倡导全民阅读”

①是传承文明,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②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④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饮食文化在各地呈现出风味多样的特点。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之分,口味方面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风味上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特色。这说明我国的饮食文化

①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②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 

③与西方饮食文化融为一体  ④在继承中得到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观念是与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但在生产力已经很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这表明

A.文化不一定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D.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8、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①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塑造坚韧民族品格 ④提高民族科学素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2014年3月20日至26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应邀来华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她在北京、西安和成都三地,与当地的大学和高中年轻人探讨教育的力量。此次访问聚焦文化交流与教育,以增加中美的信任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 B.旅游对文化传播中具有决定性影响

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0、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16天票房超6亿,取得了骄人成绩。它成功之处在于以“青春”的名义成功地唤起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青春的回忆,使人产生共鸣。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成功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能产生经济效益

②大众文化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③文化生产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岭南画派为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以创新为宗旨,主张引进西洋画法,融合中西绘画之长,创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作品。这启示我们

①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要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提高文化的创新能力

③要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④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中国首部茶文化大片《茶颂》全景呈现了普洱茶的魅力和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以茶抗敌的壮丽史诗。该剧融合了白族、彝族、纳西族、满族、藏族等民族的元素,不同民族的建筑、服饰、风俗、节庆尽收于该剧。透过该剧,观众可以感受到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具特色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 筷子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用餐工具,同时具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我国有史料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在中国人用筷子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A. 传统思想的继承 B. 传统文艺的继承 C. 传统习俗的继承 D. 传统建筑的继承

14、2014年6月,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的作用在于

①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②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③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④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表明爱国主义

A.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C.是每个人的价值追求 D.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16、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收视率始终低迷,而韩剧《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等却在中国内地掀起了一股疯狂的追韩潮。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国产电视剧应正确对待文化的创新、借鉴与融合

②自觉抵御外国电视剧入侵,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坚持兼收并蓄原则,推动国产电视剧的创新

④韩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应该鼓励韩剧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孔融让梨”,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小孩不应该吃小的,他也不应该垄断大的,应该把大的用刀切开,跟他哥哥一直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 B.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8、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也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截至目前,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②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其它民族文化

④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最终会走向完全融合之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被誉为国民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经中央电视台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学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入讨论。这启示我们要

①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创造传统文化 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文化

③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明 ④动员全民参与听写,弘扬民族精神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0、右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1 循规律,效法古人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2014年央视春晚,由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充满中国元素的画面,令我们倍感亲切又耳目一新。这说明

①各国文化既相互交流又逐渐趋同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北京味道》是北京电视台的大型人文美食纪录片,它记录了这座城市有关唇齿之间、味蕾之中的情缘与记忆。北京味道兼有宫廷御膳的皇家贵气和历久弥新的胡同味儿,既有融贯古今中西的饕餮大餐,也有一道道妈妈的拿手菜。这主要体现了北京饮食文化

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具有包容性 C.具有相对稳定性 D.具有独特性

23、.《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之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2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观点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与这句话不一致的是

A.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主观性试题(共52分)

25、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一场6.5级地震突袭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造 成108.8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8万多间房屋倒塌。 鲁甸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表达对灾区师生的支持与关爱,某中学高三 (1)班举行了一次“心连心,手拉手”爱心捐款活动…… 以下是爱心捐款倡议书的部分内容:

高三(1)班各位同学:虽然我们不能为他们分担痛楚,但爱心与真诚是没有界限的! 让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让我们以捐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援助,尽我们一份微薄之力.相信涓涓细流也能汇成浩瀚的大海,我们的爱心,一定会筑起他们重建的信心!

在这一倡议下,高三(1)班同学纷纷捐款、捐物.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说明该班举行爱心捐款活动对学 生成长的意义。(8分)

26、“全国十二个,人人有一个”,生肖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纪年法。古时候,为了让贫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生肖已成为每个人的出生符号、生命符号之一,是每个人的吉祥物,人们赋予十二生肖不同的象征意义,共同表达美好的祝愿和心灵的祈求。

2014年,是中国农历马年。某网发布了2014年马年运势分析:踏入2014年,属马的朋友迎来了他们的本命太岁年,俗称“本命年”,是犯太岁的一种……要提防外伤、同行之间的口舌纷争以及钱财破损……健康运势欠隹,要格外注意安全,避免被金属利器所伤……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生肖文化的认识。(10分)

27、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嫦娥”工程是我国在发展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对引领中国科技和文化不 断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0分)

28、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期盼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国和法国,亚洲和欧洲,一起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新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标志着中欧两个文明的再度交汇,汇聚成“思想的丝绸之路”。“思想的丝绸之路”一旦碰撞出新的火花、放射出新的光芒,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建设“思想的丝绸之路”中应作出怎样的努力。(1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文化含量最重的,能完整体现华夏民族特有的“血亲团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宿愿的节日。 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现代都市的忙碌与浮躁中,中秋节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品饼赏月”的节日。在商业化的社会里,一块月饼已无法单独承载现实的中秋文化,年轻一代对于中秋假期的热衷程度要远大于节日本身。传统节日成为商品的推销日,豪华礼盒过度包装奢侈浪费,节日的娱乐功能被视为唯一功能,忽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极的道德价值。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解析中秋节的文化内涵。(12分)

邛崃市高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政治答案

1-5 CDBAC 6-10 BBACC 11-15 BDCCA 16-20 BCAAC 21-24 DBBD

25、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爱心捐款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其健康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3分)

②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爱心捐款活动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培养全班同学的爱心,塑造健全人格;提升全班同学的思想道德素养并促进全面发展。(5分)

26.①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我国生肖文化延续至今,成为国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2分)

③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生肖文化中既有数年纪岁的优点和吉祥祝福的寄托等精华,也有封建迷信等糟粕。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3分)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生肖文化与时俱进。(3分)

27.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分)

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能够培养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能够促进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分)

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分)

28.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共谋发展。(2分)

②立足新的实践,创新合作模式,谋求新的发展机遇。(2分)

③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传递、沟通和共享方面的强大功能,(2分)加强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分)

④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让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2分)汲取欧洲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分)

(若考生答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亦可得分。)

此问属于措施类试题,设问规定,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要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创新、大众传媒、文化交流、继承传统文化等角度分析。

29、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中秋节集中表达了中国人民寄予亲人团圆,家庭和睦,安享天伦的梦想。(4分)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秋节以及中秋习俗流传千年,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4分)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中秋习俗把家庭团圆运用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上,是爱家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凭借,也是我们圆梦中华的重要精神资源。(4分)

[政治]四川省邛崃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