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_图文-

发布时间: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_图文

一、选择题
1用足量的CO 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AFeO BFe2O3Fe3O4的混合物 CFeOFe3O4的混合物
DFe3O4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 4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 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D.此反应中A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
g-15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

金属 31.02
24.74
燃烧放出热量/KJ•g-1 4.7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
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 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 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 6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加水
BH2SO4加入水中



C煅烧CaCO3
DO2在水中的溶解性
7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C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 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8童童同学将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全部消失,为了避免该废液排放造成污染,他又向废液中加入20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的质量为20g,加稀硫酸时所消耗的氧化铜质量是( A8g B10g C12g D14g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8gO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2O
B.用含Fe2O385%的赤铁矿160t,理论上可生产100t含杂质4. 8%的生铁
C.各取10g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D.将l0gCuSO4·5H2O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CuSO4溶液
10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9a
B18a
C12a
D8a
11NaHCO3NaCl的混合物20.0g,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该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固体15.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CO3加热生成CO2的质量为3.1g B.剩余固体为Na2CO3NaCl的混合物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1.7g D.原混合物中NaHCO3NaCl的质量比为63:37
12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13下列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A.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先加入足量的水,然后充分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C.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NaOH溶液,浓硫酸,灼热CuO后(假设每次反应均完全),最后得到N2
D.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NaOHH2SO4MgNO32FeCl3NaNO3
14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 Bb点对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Cu2+Ag+ Cc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
Dd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
15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的分类
A
纯碱、胆矾、生石灰—盐类 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
C
概念的认识
D B
物质的检验和区别
可用灼烧闻味的方法检验羊毛和涤纶 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含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洗涤剂乳化作用—去油污 石墨优良的导电性—作电极


AA
BB
CC
DD
16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Cao质量测定值偏小 C.粉末BCaCO3的质量为5 D.粉末BCaO的质量为16.6
17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 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 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 CuSO4 粉末时无明显现象(提示:白色 CuSO4 粉末遇水变 蓝)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 CO,一定没有 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 CO2 H2,一定含有 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可能含有 CO,一定没有 H2 D.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CO2
18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品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 C.升温均可使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



19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A B C D
X CO2 NaNO3 HCl Mg
Y Na2CO3 Na2CO3 BaCl2 MgO
Z CaCO3 NaCl NaCl MgCl2


AA BB CC DD
20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Cu2+NO3Cl BNa+Mg2+SO42Cl CNa+K+CO32SO42 DNa+Ba2+ClNO3
21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蓝色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Cu2+ C.原固体粉末一定有NaCl CaCO3NaOHNaNO3CuCl2Ca(NO32
22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生成Al(OH3白色沉淀,当NaOH溶液加至一定时,由于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而使白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溶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


解。则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上述变化情况的是(横坐标表示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生成的Al(OH3沉淀的质量)
A
B
C
D
23pH=11时,下列各组物质的混合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Na2SO4KClKNO3 CCuSO4NaClBa(NO32
BMgCl2K2SO4 NaNO3 DBaCl2KClAgNO3
24已知AgNO3见光易分解,aAgNO3bNO2cO2 dXNO2能与NaOH反应)。取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Dc: d=1: 1
B.生成X的质量为21.6g CX是银2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 B
H2 NaOH溶液
HCl气体 CaOH2溶液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D
CO2 CaO固体
CO CaCO3固体
点燃气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2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
2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补充D装置 (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足量空气. 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 (数据处理)
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79.6g,纯碱的纯度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反思与评价)
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8)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
27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 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
A中的药品是___,作用是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图2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当观察到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28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将一定量氮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呢?大家围绕上述问题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完成:
(1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呢?



(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步骤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交流)
步骤二中小红认为选择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也可得到同样的结论,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9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是COCO2的混合气体; 猜想Ⅳ :是CH4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注水装置 (2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气体。 (3装置C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_______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______成立。
3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1)写出装置A中任意两种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选用氯酸钾为药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的选择无关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与氧气是否反应
4)选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粉末状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你认为最理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分别用物质名称和化学符号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显示,将新制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的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①小强按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如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这带火星木条未复燃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采用相同质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丙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过氧化氢均完全分解)。_________
31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速率影响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
(1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



(定量研究)
(2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定量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_________ (深入研究)
(3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1:水分子(H2O)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2___________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3___________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同温度同体积同浓度的H2O2溶液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质量的FeCl3NaCl。观察现象。

加入FeCl3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快,加入NaCl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慢。

证明是Fe3+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反思与讨论)上述实验确实可以证明Fe3+可以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能证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若要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FeCl3在反应前后 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FeCl3催化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CaOH2=CaCO3+H2O 44100x12.5g


44100= x12.5gx=5.5g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5g16100%=2g;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48.0g-2g2g:=6:7,当FeO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56166:7,故选C
2D 解析:D
【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pH大于7B.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随酸 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选D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3C 解析:C
【解析】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不说明温度时,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B.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1℃时,甲、乙两物质哦溶解度为40g,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都只能是40g,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 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少。选C
4D 解析:D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的分子为由1C原子和4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为由2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为2O原子和1C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由1O原子和2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4O2中燃烧生成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BA是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A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点燃前要先检验纯度,防止爆炸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D是水,不是有机物,错误D、由方程式及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AB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2,错误D
5C 解析:C 【解析】
A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B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C该装置应是利用金属燃烧放出热量,供氯酸钠分解,分解产生的氧气又供给金属燃烧,所以金属的质量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过度消耗氯酸钠分解产生的氧气,正确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m(Fe最大。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A. 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始终成酸性,pH始终小于7 B. H2SO4加入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然后慢慢冷却至室温,所以最终溶液的温度能恢复到原温; C. 煅烧CaCO3 ,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固体,因此固体减少,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为生石灰的质量,大于零;D. O2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7B 解析:B
【解析】A.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改变; B.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1628=4:7C.由图可知,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D.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两种。选B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要使加入的铁粉和得到的固体质量相等必须使硫酸消耗多余的Fe:从CuSO4+Fe=FeSO4+Cu,可以看出铁转化出铜,这是一个使固体质量增加的过程,而题目明确的说明过滤后的固体质量与投入的铁粉质量相同,这只能说明氧化铜被溶解后,硫酸仍然有剩余,剩余的硫酸继续消耗铁粉,且消耗铁粉的质量与前一步固体增加的质量相等;利用这一等量关系,计算所加入氧化铜的质量; 【详解】



设原先氧化铜的质量为m,则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x,生成硫酸铜的质量y
CuO+H2SO4CuSO4+H2O8098160 mxy80m 98x80m= 160yx=98m 80y=2m
设加入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为a,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c;与剩余稀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d
Fe+CuSO4FeSO4+Cu固体质量增加561606464-56=8
2ma1602m= 8a a=0.1m

Fe+56bH2SO498100g14%-98m80FeSO4+H2
56b=98100g14%-98m
80b=8-0.7m
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即与硫酸反应消耗铁的质量等于与硫酸铜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即:a=b
0.1m=8-0.7m 解得m=10g 答:原先氧化铜的质量为10g 故选B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此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关系43236=189,则1gH2能与8gO2完全反应生成9g水,反应后氢气有剩余,错误;
B160t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60t×85=136t 136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x=95.2t
可炼得含杂质4. 8%生铁的质量为:95.2t÷(1-4.8%)=100,正确; C、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多少与金属的活动性没有关系,错误; Dl0gCuSO4·5H2OCuSO4的质量为:10g×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选B
×100=6.4g。与90gH2O混合,固体完×100=6.4%,错误。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则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8a1−9a故选A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混合物20.0g,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减少的3.1g是水和CO2的质量,设NaHCO3分解产生CO2的质量为x,分解的NaHCO3的质量为y
2NaHCO3
ΔNa2CO3+CO2H2O4418 x3.1gx


44x ,解得x=2.2g 183.1gx2NaHCO3168yΔNa2CO3+CO2H2O44
2.2g168y,解得y=8.4g 442.2g得剩余固体中加入盐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得到碳酸钙15.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这些二氧化碳来自NaHCO3,设NaHCO3的质量为y1,生成NaCl的质量为z,则有:
NaClNaHCO3CO2CaCO358.5z84y1100 15gy841,解得y1=12.6g 10015g58.5z,解得z=8.775g,则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20g-12.6g=7.4g。根据以上计算10015g分析作答。 【详解】
A.由计算可知,混合物20.0g,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生成CO2的质量是2.2g,不符合题意;

B. 原混合物中NaHCO312.6g,加热一段时间,分解的NaHCO38.4g,得剩余固体16.9g中还NaHCO3,所以剩余固体为NaHCO3Na2CO3NaCl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7.4g和生成NaCl的质量8.775g之和,共16.175g,不符合题意;
D. 原混合物中NaHCO3NaCl的质量比为12.6g7.4g= 63:37,符合题意。故选D
12B 解析:B
【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7。选B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先加入足量的水,然后充分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碳酸钙,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得氯化钠,选项错误;
B. 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也可能有银离子,因氯化银、硫酸钡都是白色的不溶于硝酸的沉淀,选项错误;
C、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通过浓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通过灼热CuO,一氧化碳能与灼热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最后得到N2CO2,选项错误;
DNaOHH2SO4MgNO32FeCl3NaNO3中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能和氯化铁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和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镁,能和上述两种沉淀反应,将沉淀溶解的是硫酸,余下物质是硝酸钠,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选项正确。 故选D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加入锌粉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Zn+2AgNO3=Zn(NO32+2Ag,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银小,置换出来银后,溶液质量减小;再跟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Zn+Cu(NO32=Zn(NO32+Cu,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大,置换出来铜后,溶液质量增大。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a点发生的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但锌还未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b点时加入的锌恰好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溶液中已经没有硝酸银了,也就没有Ag+了,b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Cu2+,故选项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bc段是锌在置换铜,c点时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固体为银和铜,故选项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d点时锌粉已经过量,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不可能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型一定要先看清楚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再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出金属与溶液之间置换的先后顺序,最后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求解。
15D


解析:D 【解析】
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故选D
16B 解析:B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增加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正确
B如无浓硫酸气体C中的水分会被烧碱固体一同吸收,固体增重偏大,计算得到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相应吸收水的质量偏小(AB增加29g-25g=4g为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总和),计算所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会(比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的质量)更小,则粉末BCaO质量测定值偏大,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10044 x2.2gx=5g,故正确;
DAB增加29g-25g=4g,吸水水分质量为4g-2.2g=1.8g B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O+H2 OCaOH2 18 74 1.8g y
1874 1.8gyy=7.4g
粉末B中含有CaO的质量为:29g-5g-7.4g=16.6g,故正确
17C 解析:C 【解析】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根据①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增大可知混合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通过氧化铜未生成水,可


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氢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又生成了二氧化碳,但不能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因为在①中生成了CO,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一定没有氢气故选C
18D 解析:D
【解析】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错误;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g,错误;C、升温可以是甲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升温还是饱和溶液,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错误;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40g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在t3℃时,是80g,在t2℃时是40g,正确。故选D
19B 解析:B 【解析】
A.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但硝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钠,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CHCl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DMg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故选B
20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分别含有大量的H+OHACu2+和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Mg2+和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CO32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能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四种离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的知识。
2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意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CaNO32的一种或几种,结合框图,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CuCl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因


此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铜,跟硝酸反应后得到的蓝色溶液B中有硝酸铜、硝酸钙,如果稀硝酸有剩余,溶液中还有硝酸,所以蓝色溶液中的阳离子,不仅有铜离子还有钙离子等,选项A不正确;
B、因为固体加水搅拌后得到的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铜,因此粉末中一定有NaOHCuCl2,无色溶液A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所以无色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生成的碳酸钠可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选项B正确;
C、因为粉末中一定有NaOHCuCl2,它们反应后生成氯化钠,所以无色溶液A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来有氯化钠,选项C不正确; D、因为NaNO3在题中无法证明有没有,选项D不正确。故选B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生成Al(OH3白色沉淀,AlCl33NaOH=Al(OH33NaCl,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计量数之比为1:3,当NaOH溶液加至一定时,由于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而使白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溶解。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计量数之比为1:1 故选:B
2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pH=11时,着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有OH 【详解】
ANa2SO4KClKNO3OH都是无色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镁与中的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Mg22OH=Mg(OH2↓;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中的铜离子是蓝色的,且能与氢氧根反应产生蓝色沉淀:Cu22OH=Cu(OH2↓;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钾与硝酸银能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KClAgNO3=KNO3AgCl↓;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3.2g。说明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氮9.2g,氧气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X一定含有银元素,它的质量为34g-9.2g-3.2g=21.6g34g硝酸银中银元素


的质量为,【详解】
34g10821.6gX一定是银。
10814163AAgNO3见光易分解,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X的质量为21.6g,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X是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3.2g21.6gcd=12,符合题意。 32c108b故选D
25A 解析:A 【解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HCl能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能除去杂质,且和氢气不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可除掉除杂时引入的水蒸气,最后得纯净的氢气,符合除杂原则;B 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是由于碳酸钠过量,引入碳酸钠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所以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D、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选A
二、实验题

261)Na2CO3+H2SO4═Na2SO4+H2O+CO2↑;逐滴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2)除去水蒸气;2NaOH+CO2═Na2CO3+H20;(3)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4AB 解析:1Na2CO3+H2SO4Na2SO4+H2O+CO2;逐滴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2)除去水蒸气;2NaOH+CO2Na2CO3+H20;(3)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4AB装置中残留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未被C中的氢氧化钠吸收;(5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AB装置中原有的空气;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残留在AB装置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避免图1装置吸收反应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气体;(698.1%7)稀盐酸会发出氯化氢气体,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8)避免AB装置中原来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对实验的干扰.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反应物是Na2CO3H2SO4生成物是Na2SO4H2OCO2用观察法配平,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因为该反应有气泡产生,没有气泡产生了,说明反应完了;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主要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C装置中反应的反应物是NaOHCO2生成物是Na2CO3H20,用观察法配平;



3D装置是防止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造成误差,所以用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就能达到目的;
4)反应结束后在AB装置中会残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未被C中的氢氧化钠吸收,导致二氧化碳质量减少,结果会偏小;
5鼓入的空气经过了氢氧化钠,已经把空气中二氧化碳除去,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AB装置中原有的空气,由于原有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残留在AB装置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C装置吸收;
如果不处于关闭状态,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进入图1被图1中氢氧化钠吸收;
6C装置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9.6g75.2g=4.4g,设要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质量为X则: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44x10644=x4.4gX=10.6g,纯碱的纯度为4.4g
10.6g×100%=98.1%
10.8g7)稀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8)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有: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避免AB装置中原来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对实验的干扰.
27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OH 除去水煤气中的CO2Fe3O43)证明气体药品中的CO2A中已被完全吸收 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而C中的变浑浊 【解析】
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
解析: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OH 除去水煤气中的CO2Fe3O43)证明气体药品中CO2A中已被完全吸收 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而C中的变浑浊 【解析】
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首先要除去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故A中的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用来验证一氧化碳.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因为小明没有肯定的排除原有二氧化碳的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当观察到 B处不变浑浊,C处变浑浊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点评】检验一氧化碳时,经常通过验证其生成二氧化碳来证明一氧化碳的存在,因此,



原气体中不能混有二氧化碳,必须除去.
28Na2CO3Ca(OH2==CaCO3↓2NaOH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无明显变化 碳酸钠 CO2 【解析】
试题分析:(1)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
解析:Na2CO3Ca(OH2==CaCO32NaOH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无明显变化 碳酸钠 CO2 【解析】
试题分析:(1)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生成物一定有,反应物可能含有(即有可能其中一种反应物过量),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说明两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是反应物碳酸钠溶液过量,故猜想三有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所以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一,滴加过量稀盐酸,得到猜想二不正确,说明没有碳酸钠,所以实验现象是无明显变化;步骤二:得到结论是猜想三正确,并且有白色沉淀这个现象出现,说明加入的物质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切出现白色沉淀,故是滴入碳酸钠溶液
【反思交流】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要证明氢氧化钙的存在,还可通入二氧化碳
考点: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29 【解析】
分析:(1)根据①②③装置的差异性以及该实验的要求进行分析解答, 2)澄清石灰水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①②③装置的差异性以及该实验的要求进行分析解答, 2)澄清石灰水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3)根据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4)根据BD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检验水的存在,需要先干燥气体, 5)根据BD中的现象验证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解答:解:(1)需要得到平稳的气流还需要能够控制反应的速度,在加水是就需要用分液漏斗,故答案为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故答案为CO2
3)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能够较好的吸收二氧化碳,故答案为除去气体中的CO2
4)要证明甲烷的存在,在点燃之前不能携带水蒸气,否则会对验证产生干扰,故答案为


I气体通过BC装置时,会带入水蒸气(或A中导出的气体本身可能含有水蒸气) 在检验之前用浓硫酸将水吸收就可以了,故答案为在点燃前将气体先通过干燥装置 5)排除干扰后,D处烧杯出现水雾和浑浊,说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原气体中就有甲烷,前面又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存在,故答案为IV
30锥形瓶 长颈漏斗 D A 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过氧化氢 +氧气 H2O2 H2O + O2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
解析:锥形瓶 长颈漏斗 D A 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过氧化氢 氧气 H2O2
+ H2O + O2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3)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4)根据反应特点分析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5①根据在加热时水受热会蒸发分析
②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能分解放出氧气 解:1由图可知,装置中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为药品制取氧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D 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不需要考虑气体颜色和热稳定性根据气体密度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来选择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气体是否溶于水判断收集气体是否能用排水方法或拍气体液体的方法故本题选A
4选用粉末状的二氧化锰混,不能选择B装置的多孔隔板,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过氧化氢的速率和量。故最理想的发生装置是C;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H2O2 2 H2O + O2
5)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发的原因是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②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能分解放出氧气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MnO




31(1产生气泡的快慢
(2关闭分液漏斗,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再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时间
(3氯离子(Cl- 铁离子(Fe3+ (4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H2O22 解析:(1产生气泡的快慢 (2关闭分液漏斗,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再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时间
(3氯离子(Cl- 铁离子(Fe3+ (4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H2O2【解析】
试题分析:(1 如图甲,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定性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说明反应速率就越快
(2 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再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要定量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所需时间越短,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快
(3 FeCl3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水分子(H2O)、氯离子(Cl-、铁离子(Fe3+,故猜想2氯离子(Cl-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猜想3:铁离子(Fe3+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若要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FeCl3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FeCl3催化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考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2H2O + O2 2H2O + O2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_图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