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校园生活更幸福1

发布时间:2012-03-18 20:13:05

让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更幸福的校园生活中

金华市金东区东孝小学 金展

[摘要] 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人们不单只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也更重视精神方面的优越享受。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也如此,都希望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能更快乐、充实、幸福。本文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从小学会与人相处、用优点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让孩子在校园里的生活更幸福,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内心变化,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校园生活的幸福感。

[关键词]孩子 校园 生活 幸福

前不久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整个报告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那全场的热烈掌声是赞许、是期待,也是对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祝愿。

在温总理所提的“人民”当中,当然也包括学生在内。让学生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充实了建立和谐校园、和谐课堂、实现教育民主化的内容。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视孩子如“掌上明珠”,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办到,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无比美好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孩子们现在的条件无论从各方面来说都已经是十分舒适了。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生活各方面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也是如此,社会要求学校“减负高质”,家长要求教师“严爱有加”,大家都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一个更和谐、温馨、幸福的校园之中,不断健康快乐地成长。

1、情感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自己的学生分成三个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给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是不断地批评。试验结果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评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总是原地踏步。

以上类似试验我们或许从报刊、网络、电视、杂志上能经常听到,但它在教育实验方面有着普遍的代表性,同时也给了我们启示:

1、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进行教学,师生间彼此真诚地接纳对方,从而达到心理相容,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热情高涨,主体作用就能发挥出来,教学目的就能实现。

2、赞扬是一种心理需要。清代教育家颜吴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夸子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自己得到社会、别人的承认。学生最信任老师,也最听老师的话,如果 老师经常能使用赞扬、肯定、鼓励的言语与学生交流,学生一定会觉得自己已经得到老师的肯定,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最棒的,内心得到了满足,从而会对学习更有兴趣、情绪更饱满、奋发向上,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3、教育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情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纽带,它是师生感情共融、思维共鸣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小朋友最亲密、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一形式,对我们的教学能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去年下半年,我校一年级新生小杰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给班主任老师出了许多棘手的问题:每天早上妈妈将其送到学校后就一直哭个不停,还吵着要“回家,找妈妈”;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无缘无故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教室后面转几圈;上课铃响后,经常在他座位上看不到人,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操场那一头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

经过老师与其沟通,小杰说出了自己的一些内心感受:“以前在幼儿园里,有许多的玩具,我们整天可以做很多游戏,现在上课时老师要求我们不能说话也要能动”、“以前不用背书包,现在却每天都要整理书包”、“小朋友们以前经常一起做游戏,现在他们都作业,不肯跟我玩了”……

看得出来,小杰之所以做出那些让老师头疼的事来,是因为他觉得小学不如幼儿园有意思,在这里玩不够,没有玩具了,游戏也减少了,从而对上学产生了抵触情绪,不适应新学校给他带来新规则的新生活。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这是天性使然。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忽视这一点,一味地平铺直叙,必然全使学生觉得乏味,也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段年级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主,中间穿插游戏环节,让儿童自由参与,在快乐中学习,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精神的乐趣。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3、快乐结交朋友,让孩子从小学会与人相处

我校曾有一位六年级学生给我来信,告诉他最近的烦恼:思想很单纯,没有心眼,平时与人交往不太会说话,怕一说话说错了,会被同学们讥笑,和同学相处也没有什么朋友,看着别人都有好朋友一起玩,很羡慕,要我帮帮他。

收到这位同学的来信后,我感到很惊讶,并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注意这位同学,观察到这位同学的平时表现真的如信中所说一样:胆小、怕与人交往、没有真心朋友。同时,我在观察的过程中,发觉有这类烦恼的同学还真是不少,高年级的有,低年级的也有。于是,我在回信中给那位同学提了几点建议:

1、学会感恩。感恩之心能使人心态平和谦逊、与人真诚交往,自然就能体会到一些为人之道。

2、要用心去交往。其实就是要多和别人说话。与别人相处时,首先你心里别有着“怕被别人笑话”的想法,然后勇敢地与别人去说话,即使你非常地不爱说话,只要你说了,哪怕是一声小小的招呼,别人也会感觉到你的真诚的,自然你们之间就会有共同语言的。

3、学会观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要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求同存异,具备豁达的心理品质,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以诚相待。

4、注意观察大家的说话主题。先静心聆听别人的说话,看看大家在谈一个怎么样的话题,找到合适的时机,参与到其中,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感觉到这位同学有了明显变化,变得会参与同学们的交谈中去了,参加活动也积极多了,最重要的是交了几个好朋友,现在的他,感觉到生活过得很快乐。

4、肯定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事无成,在学校不会有所做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感到苦恼。”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如果我们老师能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用学生的闪光点去尽量弥补不足之处,并加以引导,学生可能就会在某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

如我校五年级学生洋洋,他对学习方面一点兴趣都没有,上课睡觉、作业乱做、考试有时没有分数、班里出乱子几乎都有他的参与……这样一个小男孩,班主任找他许多次谈话,都没有效果,真是让班主任伤透了心。

我在了解了情况后,对其进行跟踪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洋洋虽然对学习没什么兴趣,但对体育,尤其是打篮球很感兴趣。他经常带着班上一些男同学一起打篮球,而且篮球打得有模有样,是同学心目中的“MVP"

于是,我让班主任老师有意识地多与洋洋打打篮球,通过篮球,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友好,产生情感交流,从而涉及到学习方面的交流,令其产生一些变化。经过一学期的接触,洋洋有了一些改善,当上了体育委员,学习也变得认真多了,还为班里做了几件好事,成了更多同学心中的“MVP"了。

肯定学生的亮点,张扬学生的个性,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才会觉察到自身的价值,内心就会感到优越感,就会变得快乐,从而带动其在各个方面去努力做得更好。

学生的“幸福校园生活之路”,是时光漫长的,也是意义重大的。我们做为他们的领路人,应该时刻注意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洞悉他们的内心变化,引导他们的价值判断,端正他们的道德行为,保护他们的身心安全,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学生的校园生活才会更幸福,“人民”的生活才会更有尊严。

参考文献:

1、侯莉敏;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

2张博 张海丽 儿童教育是创造幸福的教育;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

3红英;《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山东青岛出版社; 2010

4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329/21/745657_20790922.shtml

5http://www.qtedu.net/sspd/jxlw/bzr/200505/11404.html

让孩子的校园生活更幸福1

相关推荐